相關詞條
- 濕阻中焦
濕阻中焦 ,病證名。中焦指脾胃。即濕邪阻滯脾胃,影響其運化功能。症見頭重、怠倦、脘悶、腹脹、納呆、口粘渴、喜熱飲、小便短赤,舌苔厚白或膩,脈緩等。...
- 濕阻
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古代又稱為“濕證”、“濕病”、“傷濕”。 濕阻之病,在...
- 濕阻脾胃證
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古代又濕阻脾胃證稱為“濕證”、“濕病”、“傷濕”。...
- 川朴
川朴,芳香化濕中藥,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出自《神農本草經》。現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 濕溫病
華雲岫講得更為具體,他在總結葉天士治濕病的經驗時說:“今觀先生治法,若濕阻上焦者,用開肺氣,佐滲濕、通膀胱,是即啟上閘,開支河,導水勢下行之理也;若脾...
- 半苓湯
半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卷二,具有苦辛淡滲,運脾除濕之功效。主治濕阻中焦,痞結胸滿,不飢不食。...
- 濕邪
如濕阻胸膈,氣機不暢則胸膈滿悶;濕阻中焦,脾胃氣機升降失常,納運失司,則脘痞腹脹,食慾減退;濕停下焦,腎與膀胱氣機不利,則小腹脹滿、小便淋澀不暢。2、...
- 厚朴(木蘭科木蘭屬植物)
切絲,姜制用。對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等疾病有治療作用。還能加入癌症藥物中。中文學名 厚朴 拉丁學名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別稱 川...
- 口淡
口淡之人常因脾胃虛弱及濕阻中焦引起,因此在平素飲食上應注意少食生冷之品以防損傷脾胃,助濕。[1-2] 參考資料 1. 袁鐘,圖婭,彭澤幫,艾景錄.《中醫辭海》...
- 白寇仁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白寇仁主要治療 編輯 1.行氣化濕:用於(1)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胸悶脘痞,食少嘔吐。(2)脾胃不和,泄瀉下痢。(3)外感濕溫初起,...
- 脾失健運
3.若水濕困脾,濕阻中焦,治宜健脾燥濕,方選平胃散。可加用茯苓、澤瀉等利濕藥。 4.若脾虛濕盛,治宜健脾利濕,方用五苓散,可用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水腫甚...
- 理氣
濕阻中焦,常與蒼朮,陳皮配伍;積滯便秘,常和大黃,枳實同用。2.本品能下肺氣,消痰涎而平咳喘。適用於咳嗽痰多症,常與杏仁、半夏等配伍。用量:3~9克。...
- 藿朴夏苓湯
脾虛失運、濕阻中焦為本病的主要病機。薛生白《濕熱病篇》指出,脾胃為濕熱病變的中心。章虛谷亦云:“濕土之氣,同類相召,故濕熱之邪,始雖外受,終歸脾胃。”...
- 溫病
其中宣氣化濕,適用於濕溫初起,濕阻中焦,氣機不暢,濕熱又郁遏於肌表之證;燥濕清熱,適用於中焦濕熱互結之證;分利濕邪,適用於濕熱郁阻下焦之證。 ...
- 化濕藥
1. 化濕藥的功效有化濕、燥濕之不同,說明作用有緩弱、強烈之異,應跟據濕阻中焦之程度適當選用,以免病重藥輕或病輕藥重之弊。...
- 濕瘡
辨證分析:飲食不節,日久傷脾,脾虛生濕,蘊積肌膚,故發病較緩,皮損潮紅,瘙癢,抓後糜爛滲出;脾虛濕阻中焦則納少,神疲,腹脹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膩、脈弦緩為...
- 蒼朮粥
中醫認為,蒼朮性味辛、苦、溫,入脾、胃經,有燥濕健脾,祛風除濕之功,本品有較強的燥濕健脾作用,為治療濕阻中焦的要藥,又可祛風除濕,對寒濕偏盛的痹症尤為...
- 五辛盤
至於以辛味藥物為主藥的方劑不勝枚舉,如治療感冒的麻黃湯、桂枝湯、香蘇散、小半夏湯,治療濕阻中焦的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二妙散、三仁湯,治療陽虛畏寒的四逆...
- 風寒暑濕燥熱
風寒暑濕燥熱即中醫理論中的病因學中外感的六淫。...... 濕阻中焦則腹脹飽滿,飲食不化,噯氣,四肢沉重,黃疸,大便溏,小便澀少,苔白厚膩;濕阻下焦則足腫,小便...
- 補腎益壽藥茶
濕阻中焦胃脘心悸怔忡陰虛濕熱內蘊氣虛陰虛火旺肝腎虧損肝陽上亢陽虛後記讀者反饋表參考資料 1. 補腎益壽藥茶 .豆瓣[引用日期2019-03-15] ...
- 白寇
1、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白豆蔻辛溫芳香,能化濕,行氣。2、用於嘔吐。本品行氣、溫中而止嘔。以胃寒嘔吐為適宜。白寇用法用量 生用。入湯劑宜打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