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普濟禪院

澳門普濟禪院

普濟禪院又名觀音堂,是澳門三大古剎之一,建於明朝末年,距今約有370多年的歷史。規模宏大、歷史悠久、占地廣闊、建築雄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普濟禪院
  • 地理位置: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 修建時期:明朝末年
簡介,內部結構,文物儲藏,遠近聞名,

簡介

是澳門著名禪院之一,與媽閣廟、蓮峰廟並稱為澳門三大禪院。俗稱“觀音堂”,位於澳門美副將大馬路,因院內供奉觀音菩薩而得名。禪院創建於明朝末葉天啟年間,至今已有三百七十多年歷史,期間曾重修十多次,至今仍保其莊嚴外貌。該禪院是澳門三大古剎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最具特色的廟宇,也是中國南方少數至今保存得極好的禪宗寺院之一,澳門八景之一的“普濟尋幽”指的就是這裡。
澳門普濟禪院

內部結構

普濟禪院為三進式建築,首座為大雄寶殿,二進為長壽佛殿,三進為觀音殿。大雄寶殿的東西兩側有天后殿、地藏殿、關帝殿、藏經樓等建築,東側還有一後花園,廣植花草,茂林修竹,清蔭幽寂。整個廟宇巍峨壯觀,古樸典雅,構築精美,庭院廣闊,香火旺盛,是港澳罕見的佛寺建築群,寺院氣氛相當濃郁。

文物儲藏

普濟禪院收藏的文物十分豐富。禪院收藏了歷代眾高僧和書畫名家的作品,像大汕和尚的遺著《離六堂集》十二卷、跡刪高僧的草書屏條、天然和尚的行書詩軸《詠百合花之二》,澹歸和尚手寫的《丹霞日記》、清代畫家羅岸先畫的《米現宮拜石圖》、章太炎的行草對聯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抗戰期間,嶺南派畫師高劍你和他的徒弟關山月曾在這裡避難並教畫習藝,留下了很多作品。
院內有一幅《大肚笑佛》,畫中的大佛笑口常開,無論你從什麼角度看,大佛都對著你笑,大佛的眼睛、腳趾也像是隨著你移動,此畫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看。
觀音殿內的十八羅漢中有一個鼻高眼凹、鬚髮鬈曲的洋羅漢,傳說是為了紀念義大利馬可 . 波羅在此學習佛理而塑造的,體現了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地的歷史和特色。
觀音殿內的《福祿壽盆景樹》,樹高不到一米,但樹齡已達120多歲。從正面看是個“福”字,從背面看是個“壽”字,樹的頂部有一簇四季常青的綠葉,故被人們譽為“福祿壽樹”。
後花園內還有一棵巨大的“連理枝”,四乾並連,形態似鹿。傳說有一對年輕男女相愛,願結連理,因遭家庭反對,好事成空而雙雙自盡。後來家人將他倆合葬一處。不久,墓地長出了連理樹,並且還繁殖出小樹來。

遠近聞名

普濟禪院之所以名聞遐爾,除了在於其歷史悠久外,更因它是1844年清朝政府與美國簽訂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中美《望廈條約》的所在地。至今禪院後花園內仍保存有簽訂條約時使用的一張花崗岩圓形石桌和四條石凳。1944年,這裡修建了一座碑亭紀念此事,警示後人不忘國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