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湧現象

潮湧現象是指過度的剩餘生產能力引起的投資過熱國際收支不平衡等突出問題。林毅夫表示:“在我國,政府應明確政策信號,穩定貨幣,控制升值的幅度。而釜底抽薪之策還是防範投資‘潮湧現象’,避免不斷湧現過度的剩餘生產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湧現象
  • 詞性:經濟名詞
林毅夫:不能漠視投資“潮湧現象”
6月外貿順差再創新高,外匯儲備突破1.3萬億,即將公布的6月CPI數據也將是一個不低的數據。加息或提高準備金率,成為了市場對央行貨幣政策的預期。不過,此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曾認為,應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穩中適度從緊,並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外貿、金融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 加強貨幣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配合,能否有效解決當前產能過剩投資過熱國際收支不平衡等突出問題?本報記者就此特別採訪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家林毅夫。
林毅夫表示:“在我國,政府應明確政策信號,穩定貨幣,控制升值的幅度。而釜底抽薪之策還是防範投資‘潮湧現象’,避免不斷湧現過度的剩餘生產能力。”
當今巨觀經濟理論分為新古典和凱恩斯兩個主要流派。新古典理論強調市場作用,認為靈活的價格調整能夠使信貸、投資、消費、儲蓄自動平衡,使經濟穩定凱恩斯理論則認為,經濟嚴重失衡時,應強調財政政策作用,以積極的赤字財政直接創造投資和消費,這樣才能啟動市場,消化過剩產能,增加就業。
不過,林毅夫認為,新古典和凱恩斯理論在發達市場經濟中提出,對已開發國家政府巨觀治理有一定指導意義,但對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開發中國家而言,則有明顯的局限性。
“在已開發國家,政府除了維持物價穩定以及經濟、金融市場的有效運行,不應該制定產業政策,不應該干預企業投資。而開發中國家產業升級的特點,決定了會不斷出現投資‘潮湧現象’,並導致經濟頻繁波動,也決定了政府對國民經濟進行巨觀調控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林毅夫解釋說,已開發國家的產業位於世界產業鏈的最前沿,下一個新的產業會是什麼企業沒有共識,政府也不比企業擁有更多的信息。
產業升級只能靠各企業憑自己的判斷,自己做投資決策,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只有少數的投資會成功,整個經濟的產業升級就靠這些少數成功的企業來拉動。開發中國家的產業處在世界產業鏈的內部,在產業升級中,企業對哪個產業是新的有前景的產業有已開發國家的經驗作為參考,很容易“英雄所見略同”,同時投向相同的產業,於是投資“潮湧”會像波浪一樣,一波接一波出現。
在每一波開始時,企業有很高的投資回報預期,金融機構也認為是好項目而競相支持。此時,靠提高几個百分點的市場利率不足以打消企業的投資衝動,也難以抑制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熱情。
然而等到企業投資完成,不可避免地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導致企業普遍開工不足、市場價格下跌、大量企業虧損破產、銀行呆壞賬急劇上升的嚴重後果。
如果政府遵循新古典理論,不對企業投資進行指導,完全依靠市場利率的升降來調節投資,國民經濟很可能出現一個產業接著一個產業的投資過熱產能過剩,進而出現頻繁的經濟周期波動和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既然投資“潮湧現象”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開發中國家是一種常態,理論和實踐上就都不能漠視它。
當投資出現過熱,並且湧現某些產業時,林毅夫的藥方是,除了利用貨幣政策,提高貸款利率,增加投資的成本外,“由於政府對整體投資、信貸總量、市場需求等信息具有總量優勢,可以依此制定產業政策,對市場準入和銀行信貸制定標準,並監督檢查這些標準的實施。而且,如果能適時發布這些信息,就能讓企業和金融機構了解投資和未來供給總體情況的變化,避免‘潮湧’在產業升級時過度發生”。
因此林毅夫認為,主張限制政府巨觀治理職能的新古典巨觀經濟理論,並不適用於像中國這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的開發中國家,“當然,開發中國家政府如何才能以產業、金融、投資管理政策來更好地指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投融資行為,仍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