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簡介,歷史,結構,布局,特色,分布,有關詩詞,謎團,石獸,浮雕,柱礎,華表,五供,參觀信息,
簡介
潞簡王墓由東墓區(潞王墓)、西墓區(次妃趙氏墓)和神道三大部分組成,共占地四百餘畝,其整體建築用材除極少數磚木外,幾乎全部採用青石和白石,被當地百姓稱為“中原石頭城”。
歷史
潞簡王墓,歷經滄桑巨變,幾度兵火,風雨侵蝕和十年動亂,原地面上木結構建築群:陵恩殿、棱恩門、配殿明樓和眾多的附屬房屋都已不復存在,在墓室內大量珍貴的金銀銅瓷,珠寶玉翠和織錦刺繡等隨葬品被洗劫一空。現存的古代建築,大量石雕塑和碑碣等,仍蔚為壯觀。近年來,國家陸續撥出專款對潞簡王墓區進行全面整修,保護和修復古建築,建設園林,栽培樹木花草,逐步使古冢風貌重現。
潞簡王墓和趙妃墓營造時間由於文獻資料較匱乏,僅從現存的有關碑文和明代帝王生前營造寢陵的慣例來推斷:潞王墓應建於萬曆四十年(1615),趙妃墓建於萬曆三十年。如今它們已經歷了近四百年的滄桑之變,幾處高大巍峨的木結構建築已毀,墓室內大量珍貴文物也早被洗劫一空,但現存的明代建築及大量的石雕和碑碣仍蔚為狀觀,這在我國目前所發現的明代藩王陵墓中也獨占鰲頭。
近年來,國家和當地人民政府為保護好這一珍貴的大型文化遺產,陸續拔出專款對潞王陵墓進行了全面的修改,重新營造了園林,再現了大冢風貌,1996年12月又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天,它正以古樸的雄姿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
結構
城垣內占地80餘畝,分為三進院落,所有建築均以青石壘砌雕鑿而成。第三進院落中有圓立式的“寶城”,通高9.35米,周長約70米,“寶城”下即為地宮。地宮總面積約185平方米,由前、中、後、左、右五個殿堂構成,全部為石結構的拱券式建築,棺槨即安放於後殿。
潞簡王墓西百餘米處,還有其次妃趙氏的墓地,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建築布局與潞簡王墓大體相同。兩墓東西並列,坐北朝南,共占地157205平方米,其建築形勢之恢宏同北京十三陵中的定陵相仿(神宗萬曆皇帝之墓),營造布局大大突破了制度等級森嚴的明王朝陵寢規定。
布局
潞簡王墳主要建築布局與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墓區前首,是一座雕工頗精的石坊,上刻“潞藩佳城”楷書。石坊東西兩側並列石華表兩座,雕雲龍圖案。過石坊進入長189.5米神道,兩旁排列石人、石獸15對,形象有文臣、獬豸,狻猊,麒麟、駱駝、象、羊、馬及神化了的其它怪獸,或立或蹲或臥,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石人、石獸均採用整塊青石雕成,其中最大者高2.77米,最小者亦有1.55米。四百多年來,雖經歷代滄桑,風雨剝蝕,仍保存完好,細部紋飾清晰,實為難得的一批藝術珍品。
走完神道,穿越一座用漢白玉砌成的三孔券御河橋,再北行百餘步便是潞簡王墓的正門,一座宏偉壯觀的“潞藩佳城”展現面前。佳城外牆南北長324米,東西寬147米,城牆高達6米,全部用青色石條壘砌,整個城垣堅固而規整。
城內從南到北由三個院落構成,即自”維岳降靈”石坊至棱恩門為第一院落,自棱恩門北至享殿基台構成第二院落,自享殿基台後面的石坊,明樓至至墳園的最後部分“寶城”為第三院落。在三層院落之間.東西橫向有內城牆二道相隔。
圓立式的“寶城”在第三個院落的墓碑和五供的後面。“寶城”通高9.35米,周長70米,內有石階可登臨立頂。“寶城”下為地宮,即安放潞簡王朱翊鏐棺槨的地方,距地面3.8米。地宮總面積達 185平方米,由前、中、後、左、右五個殿堂組成,全部為石結構的拱券式。潞簡王的棺槨安放在後殿。
從潞簡王墓西行百餘米,為次妃趙氏墓地,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建築布局與潞簡王墓大體相同。
明史記載:“翊鏐居藩,多請贍田,食鹽無不應者”;“景藩除,潞得景故籍多達四萬頃。”工程浩大的潞王墓的建築,是明代皇親王族腐朽生活的一個縮影。但精美的石刻品卻生動地反映了我國人民的聰明才智。該墓地已闢為風景遊覽勝地,許多國內外遊客慕名而至。
特色
陵墓入口處是一座三開間石牌坊,乍看低矮且比例刻板,但細節上卻渾身浮雕龍紋,十分醒目,兩側立柱的龍紋也採取高浮雕形式,躍然“石”上,氣勢張揚,為本墓一大特色。通常明清帝陵的望柱與牌坊在空間順序上錯開,而此處則並列而立,風格一體。陵內成排的碑刻旁還有一對這樣的立柱,但只是三面雕刻、一面粗糙的“半成品”,是工程中斷?還是有意為之?史書對這段沒有記載,於是成了千古之謎。
更有特色的在牌坊之後的石像生,十數對動物擠在這短短的甬道兩側夾道歡迎,左右品種完全一樣,但公母有別。顯然這種規模是明目張胆的越制犯上。而這些動物的細節與同時代的其他陵墓也有所不同:風格簡單粗朴,細節上不拘一格,但求畫龍點睛,而且也寄託了豐富的想像力。這隻既似走獸又似鸚鵡的玩意兒,其喙部及翅膀的創意就比較大膽。或許這是天堂神獸,如虎添翼,承載著人的奇妙夢想在天地間任由馳騁。還有這隻類似犀牛卻沒有角的動物,基盤甚穩,頭部又鬥志昂揚,渾身遍布螺旋形捲毛,細節刻畫也一絲不苟,但整體仍顯得粗獷大氣。而從石羊開始,便能感覺到大宋遺風。明清帝陵很少有石羊,而在北宋帝陵中卻很普遍。可以想見,此處石羊是模仿北宋“滹沱陵上好石羊”建造的。溫文爾雅,熱情友善,象徵著宋代的文人氣質。或許是潞簡王墓離同在河南的北宋帝陵不遠,雖時隔數百年卻仍受其影響的原因。
再看角端,這種傾向更加明顯。作為大宋國的瑞獸,寓意國力昌盛,懷柔遠人。不同的是宋陵角端多為走獸,此處則蹲坐而長嘯,更加富有動感。這尊雕塑,與奴性、程式化都很遠。
駱駝通常是瘦骨嶙峋的,而這匹卻線條圓潤、光滑,連背上一對駝峰也退化到了馬鞍大小的水平,是在令人稱奇。難道離開了沙漠,連承擔主要功能的器官都退化了?明孝陵的駱駝也很有名,但這匹體量較小,且寫意性更強。大象在明清帝陵也是很受歡迎的動物,但這裡的大象卻比一般要寫實得多,無論臉型,還是象牙、象鼻、象耳,都稜角分明。也許因為駕馭石材的水平較高,不怕相對單薄的四肢支撐不住,才不用刻得上下渾圓粗壯。還有大象披著的那件毛毯,細處花紋的雕刻也見功夫。
最後一組馭馬官則純粹是明代宦官風格了,儘管馬也和象一樣有些瘦弱。後面的石牌坊也是明代程式化風格,上書“維岳降靈”四字。
墓前一組巨大的石五供也很注目,大得連石台上都放不下,只能擺在石台前面。不知是這位藩王生前有野心,還是特別受寵於皇帝的緣故。特別是兩對花瓶上浮雕有荷葉水鳥,一派田園池塘風光。在進入陵區的小徑兩側有抄錄的歷代遊人詩碑,其中一首有云:“樓台巍峨夕影流,屏山帶水問來幽。松杉曾是當年樹,風雨淒淒幾度秋。”讀罷令人神往,但今日已絕非林泉深壑的山區勝景,而被四周水泥採石化肥發電等工廠搞得烏煙瘴氣,暗無天日。據說近年來已在整治,希望若干年後能看到明顯效果,讓這位藩王好好安息。
衛輝城內另一處勝跡望京樓,也是潞簡王來後,每日思念京城家鄉,於是命人建造而作登高遠眺之用。
民間傳說“潞王”是由京城被貶至此,思母心切,遂命人從山中取石,在其任職之地築高台望京,以解“思母”之愁。當年為了修建“望京樓”,不知道有多少生靈為之塗炭。衛輝曾流傳了這樣一個順口溜:
“望京樓,實難修,活著來,死了走。一人喜,萬人憂,天碰地,一同休! ”這個順口溜,反映了當時望京樓修建的艱難和衛輝百姓對統治者不顧民生強修望京樓的憤恨。據說,修築望京樓因太困難,死亡很多工人,但是潞王還是看不見北京的母親,還要繼續往上修,最後,神仙都看不下去了,一天,潞王登高北望時,經神仙點化,在衛輝西北的呂祖閣,出現了一個老太太在梳頭,潞王一看,以為是看到了自己的母親,於是就停止瞭望京樓的修築,挽救了很多建樓工人的生命。
望京樓採用的是長城敵樓形制,全部磚砌,拱券疊澀。平地起高樓,因此工程更大,氣勢不凡。只是年久失修,日漸破舊。登數層樓而至頂,衛輝舊城一目了然,而京城鄉關卻無處可尋,只待悲風拂面,把藩王的眼淚吹去故國。據說當年頂上還有座無梁殿的讀書台,如今只剩下幾座雕花石柱礎尚在。碩果僅存的一座石牌坊,也是典型的明代形制,略顯高峻,細處雕刻游龍,和潞王墳遙相呼應。橫批出還雕刻一群人物,開始有民間化的苗頭。從讀書台的遺址上望去,枯草隨風輕輕搖曳,這座牌坊依然挺立,那孤獨的背影映襯在蒼天大地之間,是多么地渺小。
分布
潞簡王墓區,有三道石牌坊,即“潞藩佳城”石坊、“維岳降靈”石坊及“欞星門”。“潞藩佳城”石坊為整個墓區的起點,緊接石坊的神道東西兩側相對排列石像生16對,其中石獸14對,石文吏1對以及控馬官1對。墓區內有碑廊,廊房內鑲嵌著潞簡王朱翊鏐之子,世襲第二代潞王朱常淇草書唐詩刻石複製品336方,該墓的祭碑共有十通,現尚存原碑八通,均為龍首方跌,且有巨石雕成的碑樓。墓碑前巨型青石條案,條案前放置石雕“五供”即爐和花瓶,燭台各一對。
潞簡王墓城門高10米、面闊21米,為規模宏大的無梁殿建築,為歷代帝王陵寢建築所罕見,墓區內分布的華表、祭碑群,墓碑高大,石雕五供、焚帛爐及各種石建築上的雕刻,代表了明代石刻藝術的最高水平。
潞簡王墓,相毗鄰次妃趙氏墓,建築和布局大體與潞簡王墓相似,不同的是其原建築工藝更加精良,保存也較為完好。而且還有些建築是潞王墓中所沒有的,如梳妝檯、丫環墓等等,其寶城和地宮較之潞王墓更為高大寬敞,地宮面積為240平方米(潞王墓地宮僅為180平方米)寶城高10米,且周圍有青白石相間組成圖案狀(潞王墓寶城高僅6米)更具觀賞性開發價值。目前已開放給遊客參觀。
潞簡王墓的主要建築布局與北京明十三陵基本相同。墓區的最前部分為一座以高浮雕二龍戲珠為主體紋飾的牌坊,上額刻楷書“潞藩佳城”四字。石坊兩側並列有兩座5米餘高的石華表,坊後為200餘米長的青石神道。神道兩旁列有石翁仲和各種石獸16對。神道盡頭是一座以漢白條石砌成的御河橋,橋後即為“潞藩佳城”的城門。
而潞王簡墓石刻儀仗群,共設石獸14種,不但遠遠超過了明孝陵、明長陵石獸6種的規制,同時也是秦漢以來歷代帝王寢陵鎮墓瑞獸的大集中,為潞王陵所獨創、獨有。
有關詩詞
七律 過潞王陵
作者:孫德振
註:趙氏,指潞王次妃趙氏。潞王陵右側有娘娘墳即趙妃墓。
謎團
石獸
浮雕
柱礎
陵恩殿為供奉牌位和舉行上陵祭祀活動的地方,從遺址的柱礎可看出其規模之宏大。這一建築是後期被毀還是當時就沒有建成,各有其證。柱礎上石槽未刻完是沒建成的例證,砌牆的痕跡又是建成被毀的證據,究竟歷史現狀該執何說?此乃謎三。
華表
祭碑兩側所聳立的一對華表,三面高浮雕龍的圖案均雕刻得十分精緻,其中一面為淺浮雕花形圖案,卻只有華表的1/3長度,其餘長度為毛石形狀,欞星門兩側石雕花邊也對稱存在雕刻不到頭的現象。在形成缺陷美的同時,此為設計原形還是由於歷史社會原因留下的痕跡?此乃謎四。
五供
方城前石供案及石雕五供為陵園石雕最為精華的部分,按照明朝王陵的建築規制五供應置放在石供案之上,而這裡五供由於體形巨大和石供案不成比例,擺在了供案前邊,是當初設計出了差錯,還是另有其他原因?此乃謎五。
參觀信息
門票:60元
購票優惠:
1、1.2米以下兒童免票。
2、60歲以上老年人持老年證或藍色優待卡半價優惠,70歲以上老人免費。
3、大中小學生憑有效證件半價優惠(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
4、殘疾人員憑有效證件免票。
售票時間:
夏季:8:00-18:00
冬季:8: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