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梅毒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性接觸或血液傳播。凡有梅毒感染史,無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學陽性外無任何陽性體徵,且腦脊液檢查正常者稱為潛伏梅毒(隱性梅毒latent syphilis),其發生與機體免疫力較強或藥物治療劑量不足暫時抑制TP有關。

基本介紹

  • 別稱:隱性梅毒
  • 英文名稱:latent syphilis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常見病因: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藥物劑量不足,治療不徹底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產生潛伏梅毒主要的原因是,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藥物劑量不足,治療不徹底,患者雖無臨床症狀,但梅毒血清反應陽性。或患者免疫力強,沒有出現或曾出現過非常不顯著的臨床症狀(如宮頸硬下疳),後一直沒有臨床表現,只有梅毒血清實驗為陽性,都屬潛伏梅毒。其發生主要取決於患者機體本身的免疫力、治療藥物與梅毒螺旋體間較量的結果。當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或不正規地用過與治療梅毒有關的藥物,產生了一定的治療效果,體內的TP受到抑制時表現為潛伏梅毒,可持續幾個月或感染者終生,60%~70%未經治療的患者可終生潛伏而無症狀;當機體健康狀況不佳免疫功能降低時,TP可乘機在人體內活動並產生組織損害則會轉變為顯性梅毒。

臨床表現

潛伏梅毒的分期完全同顯性梅毒,均分為早期和晚期。感染2年內的稱早期潛伏梅毒,具有傳染性,病期在2年以上者稱晚期潛伏梅毒,傳染性弱或無傳染性(先天潛伏梅毒以2歲為界)。雖然潛伏梅毒無任何臨床症狀,但一直不加治療,也可轉變為顯性梅毒。一般來講,一期梅毒的臨床症狀是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結炎;二期梅毒的臨床症狀主要為皮膚黏膜損害;三期梅毒除皮膚黏膜損害外,多可侵犯骨、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等導致嚴重的系統損害。故梅毒患者應嚴格定期隨訪,以防出現潛伏梅毒。

診斷

潛伏梅毒可依據下述條件綜合作出判斷:
1.梅毒血清學試驗陽性,是主要的檢查方法和確診依據,分為非特異性試驗(包括RPR、TRUST和VDRL)和特異性試驗(包括TPPA、TPHA和FTA-ABS);
2.是否有一期或二期梅毒的症狀史;其性伴侶是否有梅毒感染史;
3.腦脊液檢查正常,排除神經梅毒;
4.X線攝片、彩超、CT和MRI檢查用於骨關節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神經梅毒的輔助檢查。
5.先天潛伏梅毒主要根據患兒母親有梅毒病史,結合實驗室檢查(發現TP或梅毒血清試驗陽性)作出診斷。

鑑別診斷

顯性早期梅毒應與軟下疳、生殖器皰疹、固定性藥疹、白塞病、玫瑰糠疹、銀屑病等進行鑑別,三期梅毒應與皮膚結核、麻風和皮膚腫瘤等進行鑑別。

治療

1.常用的驅梅藥物
(1)青黴素類為首選藥物,血清濃度達0.03IU/ml即有殺滅TP的作用,但血清濃度必須穩定維持10天以上方可徹底清除體內的TP。常用苄星青黴素G、普魯卡因水劑青黴素G、水劑青黴素G,心血管梅毒不用苄星青黴素G。
(2)頭孢曲松鈉近來證實為高效的抗TP藥物,可作為青黴素過敏者優先選擇的替代治療藥物。
(3)四環素類和紅黴素類療效較青黴素差,常作為青黴素過敏者的替代治療藥物。
2.治療方案的選擇
(1)早期梅毒苄星青黴素G或普魯卡因青黴素G,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頭孢曲松鈉或連續口服四環素類藥物,美滿黴素;或連續口服紅黴素類藥物(紅黴素。
(2)晚期梅毒苄星青黴素G或普魯卡因青黴素G。青黴素過敏者可用四環素類或紅黴素類藥物30天。
(3)心血管梅毒應住院治療,對並發心衰者,應控制心衰後再進行驅梅治療。首先選用水劑青黴素G肌注,第4天起肌注普魯卡因青黴素G連續15天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療程間歇2周。青黴素過敏者處理同上。
(4)神經梅毒住院治療,首選用水劑青黴素G靜滴,連續10~14天,繼以苄星青黴素G;或普魯卡因青黴素G肌注,同時連續口服丙磺舒10~14天,繼以苄星青黴素G肌注,1次/周,連續3次。青黴素過敏者處理同上。
(5)妊娠梅毒根據孕婦梅毒的分期不同,採用相應的方案進行治療,用法及用量與同期其他梅毒患者相同,但妊娠初3個月及妊娠末3個月各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青黴素過敏者選用紅黴素類藥物口服。
(6)先天性梅毒①早期先天梅毒腦脊液異常者選用水劑青黴素G靜滴,連續10~14天;或普魯卡因青黴素G肌注,連續10~14天。腦脊液正常者選用苄星青黴素G肌注。無條件檢查腦脊液者按腦脊液異常者的方案進行治療。②晚期先天梅毒水劑青黴素G2靜滴,連續10~14天;或普魯卡因青黴素G肌注,連續10~14天為1個療程,可用1~2個療程。較大兒童的青黴素劑量不應超過成人同期患者劑量。青黴素過敏者選用紅黴素,口服,連續30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