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懋

潘德懋(1289年1353年),是宋太宗趙炅之弟趙廷美的後裔,於蒙元滅宋後改姓潘,占籍通州(今江蘇南通市),治平三年(1353年)正月隨張士誠起兵泰州,同年病逝,草葬在海陵(今泰州海陵區),享年六十四歲。長子潘元明為張士誠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右丞,次子潘元紹娶張士誠女兒,任江浙等處行樞密院判官。龍鳳十一年(1365年)八月,論功封爵,追贈潘德懋榮祿大夫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柱國,追封為鄭國公

基本介紹

  • 本名:潘德懋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通州
  • 出生日期:1289年
  • 逝世日期:1353年
  • 官職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
  • 散階:榮祿大夫
  • 勛階:柱國
  • 爵位:鄭國公
人物生平,親屬成員,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潘德懋,是宋太宗趙炅之弟趙廷美的後商。趙廷美在宋徽宗時,曾被改封為魏王。蒙元滅宋後,趙廷美十世孫避地通州(今南通),匿姓潘氏。潘德懋因繼潘嗣,占籍通州,與宋宗室之外孫戴妙寧結婚,又與早年的張士誠頗有交情,其妻戴妙寧很看好當時操舟販賣私鹽的張士誠,勸長子潘元明好好侍奉張士誠,為次子潘元紹向張士誠求婚,終娶得張士誠之女為兒媳。
治平三年(1353年)正月,張士誠起兵泰州,潘德懋率兩個兒子居其麾下,其妻戴妙寧總理家務,給戰士們送吃送喝,晝夜為戰士縫補衣服,撫士卒如己子。
當時,呂珍興化來投,其妻戴妙寧見其俶儻,於是對潘德懋說:「如今大業開創之初,你們父子都在行伍里,必須要有人輔佐,我看呂珍不簡單,是個人才,這是天派來興起國家的啊!你們多照看照看他。」,潘德懋與呂珍聊了一下,大喜,即刻分兵給呂珍統領,使其隸屬在張士誠之弟張士德麾下。
不久後,他便病逝於「泰郵之東郭」,並草葬在「海陵茅山」,享年六十四。
天佑三年(1356年)張士誠渡江南下,攻克平江路(金蘇州)後,潘元明與潘元紹把戴妙寧接到吳地,戴妙寧當時也六十多歲了,不論寒暑,依然自己織布,雖是貴且富了,衣食住行還是如同平時,獨好施予鄰里,誰有什麼缺吃少穿戴妙寧就趕緊幫助,教誨潘元明等人說:「你們都是由平頭百姓起家的,遭遇非常,才有了今日,我聽說大丈夫所自許的,忠與義而已,你們盡力侍奉主上,勿要懈怠了職務,讓我擔憂。」
龍鳳十年(1364年)正月,戴妙寧染病,潘元明當時是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右丞,鎮守杭州路。潘元紹當時是江浙等處行樞密院判官,統帥張士誠的警衛兵,朝夕給戴妙寧餵藥,不離開左右,戴妙寧:「我病不算啥,你們受國家重任,勿要因為我而懈怠你們的事。」
龍鳳十一年(1365年)八月,張士誠論功封爵,贈潘德懋榮祿大夫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柱國,追封為鄭國公,妻戴妙寧封鄭國太夫人。冊命下達時,戴氏病已重,即呼潘元明等人說:「夫妻合葬,是禮儀。你爸草草葬在淺土,這還能等嗎?!如大王有國於吳,你們親則是娶大王之女,任職則是左膀右臂,不能隨意離開。墳墓在泰州,不是我所能安息的地方。我死後必你爸合葬於吳,這是我的心愿。」此年冬十月二十五日(11月16日)病逝於家,享年六十有六,有兒子十人:長潘元明,次潘元紹,其餘都余都早逝了。孫子十三人,孫女八人。
十一月一日,潘元明等把潘德懋與戴妙寧合葬於長洲縣習義鄉上薴之原。先前,戴氏病逝後,陳基前往弔祭,潘元明與潘元紹拿著其客前江浙行樞密院都事姜漸所作的行狀,對陳基哭著跪拜說:「我們兄弟的先祖,是宋朝魏王趙廷美十世孫,宋朝亡後避地在通州。當時,先祖年齡才十三歲,匿姓於潘氏之所,於是成了潘氏之子。母親戴氏亦是宋宗室外孫,元明等遭時多故,未來得及請於上恢複姓氏。如今不幸先夫人棄我們而去,雖累齊衰,不敢忍死去苫塊。然而合葬之命不敢忘,今謹奉先公之柩至,卜以本年十一月甲申合葬於長洲縣習義鄉上薴之原,希望先生哀而銘之。」於是陳基撰墓志銘,周伯琦篆額

親屬成員

遠祖
宋太宗之弟
潘道榮
參知政事、榮陽郡公
王氏
贈榮陽郡夫人
戴妙寧
宋宗室外孫。龍鳳十一年(1365年)十月二十五日(11曰16日)病逝,享年六十六。
長子
潘德懋的長子潘元明,與其父同從張士誠起義。建都隆平府後後,初以中書左丞鎮吳興,後為榮祿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右丞,兼行樞密院事。
次子
潘元紹
階昭勇大將軍,任江浙等處行樞密院判官。

人物評價

陳基:弈奕宋胄,匿姓民間。低佪草野,備嘗險艱。提攜二季,擇主而從。曰有內助、克昌厥宗。子服戎行,母躬蠶織。以給饋餉,以供矢石。有來孔武,視如己子。曰惟二季,無間兄弟。天啟吳邦,臣忠母貞。生臂顯爵,歿垂令名。我作銘詩,以告來裔。上薴之原,有崇弗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