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珍

呂珍,字國寶,生卒年不詳,安豐(今江蘇安豐)人,元末起義軍將領,張士誠吳政權重要將領。

至正十三年(1353年),隨張士誠於泰州白駒場起義,呂珍尤其敢戰,屢建戰功,同時鎮守江蘇多地,對當地的城防、民生進行了改善。

呂珍屢次與朱元璋軍作戰,參與了常州之戰、宜興之戰等。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參與湖州之戰,為徐達所圍困,被逼投降。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押往建康,下落不明。

基本介紹

  • 本名:呂珍
  • 字號:字國寶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安豐(今江蘇安豐)
  • 主要成就:屢抗朱元璋
人物生平,隨張起義,屢敗屢戰,被逼投降,人物成就,人物關係,人物評價,人物軼事,後世紀念,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隨張起義

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呂珍和李伯升、張士信等十七人跟隨張士誠在泰州白駒場起義,此後隨張士誠四處征戰,成為張士誠部下重要將領。
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一月,元朝丞相脫脫包圍高郵,呂珍和張士誠等十八人突圍逃跑。

屢敗屢戰

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一月,奉張士誠命潛入常州,督兵鎮守,以抗徐達軍隊。
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常州城因軍多糧少,已是強弩之末,呂珍趁夜逃跑,徐達於是攻取常州。五月,朱元璋部將俞通海、趙戫率水軍攻打太湖,呂珍率領大軍火速支援,朱元璋軍隊倉促之間不能應戰,欲圖撤退,但俞通海堅持與戰,雙軍於是交戰,俞通海身先士卒,士氣如虹,呂珍見不能得利,率軍撤退。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月,徐達、邵榮攻克宜興,水軍大將廖永安率軍進取太湖,趁勝追擊,恰巧遇到了呂珍,雙方交戰,廖永安船隻擱淺,又無後援,呂珍巧設計謀,將其俘獲。十一月,呂珍奉命鎮守紹興,當時元朝將領邁里古思戰死,當地民眾都很思念他,呂珍前往邁里古思家中跪拜其母,又痛苦祭奠,以獲民心,又嚴令律法,率軍攻打蘭溪。十二月,率軍攻克婺州。
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修築紹興城,加固城防,又練兵,並命城外居民全部搬入城內,做好作戰準備。二月,朱元璋大軍前哨兵至紹興城附近的村落,分三軍前來。不日,朱元璋軍攻打常禧門,呂珍親自出城作戰,敗退其軍。朱元璋軍又攻稽山門,又敗之,呂珍遂日日迎戰,連戰連捷,而又歷經數月苦戰,終保城池。六月,率軍包圍諸全州,胡大海率軍前來救援,呂珍堰水欲圖水淹城池,結果為胡大海將水堰奪走,反而淹了呂珍的軍營,呂珍軍力大減,騎馬於陣前折斷箭矢,請求雙方撤兵,胡大海同意。
至正二十年(1360年)七月,張士誠派呂珍和徐義率水軍從太湖進入陳瀆港,分三路攻打長興,為長興守將耿炳文所敗。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和張士信率領十萬軍隊包圍諸全州,和守將謝再興鏖戰二十九日,謝再興逃往嚴州,向李文忠求援,李文忠散布流言稱邵榮、徐達率十萬大軍將來攻城,呂珍知曉後,欲圖退軍五里,還沒實施,就被突如其來的大軍突襲,只得潰逃。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呂珍奉張士誠命,率軍突襲安豐,破城,殺死紅巾軍大將劉福通,占據安豐。三月,朱元璋率軍攻打安豐,呂珍聽聞朱元璋大軍前來,隨命掘溝樹柵,加固城防,水陸連營,做好作戰準備,交戰時,呂珍率軍猛攻,以死相拼,朱元璋命令常遇春橫向衝擊吳軍方陣,常遇春三戰三勝,大敗吳軍,左君弼率軍來援呂珍,又為常遇春所敗,呂珍只得和左君弼一同逃跑。九月,任命為吳國左丞相。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奉命監督塹白茆港之工程,勞民傷財,為民所罵,然工程完工之後,平民出行十分方便。

被逼投降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呂珍和五太子等人率六萬軍隊支援湖州,屯兵於湖州城東的舊館,築五寨自固,採取守勢,呂珍率軍駐紮在烏鎮之東。徐達見機在東遷鎮南姑嫂橋連築十壘,以切斷舊館來援,張士誠屢次派兵來援皆為徐達、常遇春所敗。十月,五太子率軍援救升山水寨時為薛顯、常遇春大敗,舊館吳軍一蹶不振,呂珍和五太子等人只得投降(一說為馮勝所擒獲。十一月,被馮國勝押到湖州城下讓城中守將李伯升投降,李伯升本不願降,結果張天騏等人開城投降,李伯升也只能投降。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二月,被押往建康,此後下落不明。

人物成就

呂珍身為吳將,跟隨張士誠以來,幫助張士誠割據地盤,在對朱元璋的作戰中,屢敗屢戰,在宜興之戰俘獲朱元璋水軍大將廖永安,打擊了朱元璋的實力,為張士誠抗擊朱元璋的戰爭作出了一定貢獻。

人物關係

先祖:呂保相,宋末抗元將領。
結義兄弟:葉文舉、俞堯臣、陳修、劉明、劉宣、周岩、譚震。

人物評價

陳基《寄紹興呂左丞》:後來江左英賢傳,又是淮西保相家。見說錦袍酣戰罷,不驚越女采荷花。
陳基《癸卯二月十一日官軍發吳門二十二日狼山觀兵》:官軍夜次狼山口,鐵騎犀船盡虎ァ。杼柚萬家供饋餉,旌旗千里亘江湖。膝行擬伏諸侯將,面縛行申兩觀誅。淮海父兄爭鼓舞,將軍恐是漢金吾。
保越錄》:為人倜儻有大志,偉貌多才,沉毅英斷,臨敵應變從容不矜,量事任人各當其才,賞賚士卒無所靳惜,招懷降附待以不疑,故人樂為之用。將帥軍士或有異志,輒先覺而後處之無蹤,尤人所難也。公以全城自任,其立心已見於此,況兼紀律之嚴,調度之密,恩威並用,賞罰有章,故能內輯群情,外攘強敵,保城於既危,生人於再造,卒以成其功雲。
祝枝山《九朝野記》:呂珍守紹興,有才略,善戰。
常遇春:呂珍亦善戰,士誠倚之至。
《明史》:珍、暹皆宿將善戰。
徐達:張氏驕橫,暴殄奢侈,此天亡之時也。其所任驕將,如李伯昇、呂珍之徒,皆齪齪,不足數,徒擁兵眾,為富貴之娛耳。
王愷:珍猾賊,不可信。
谷應泰:士誠之失,在深居高拱,上下相蒙,驕將李伯升、呂珍之徒皆齷齪不足數。

人物軼事

武官可笑
張士誠占據平江之後,羅致文士,文人陳基、饒介等應邀而來,時呂珍鎮守紹興,饒、陳二人商量要題個扇面送他,於是陳基賦詩一首,由饒介題寫於紈扇上,送與呂珍。呂珍收到由陳賦詩、饒題寫的詞翰雙絕的紈扇後,叫秘書念給他聽,呂珍聽完後,拍案大怒道:“我為主公鎮守邊疆,槍林箭雨當中不辭萬死,豈能像他們酸秀才講的那樣憐香惜玉,居然不忍心驚動採蓮的女人?要是給我看見了這種女人,必殺之!”
鎮守紹興
至正十九年(1359年),胡大海攻紹興,呂珍讓士兵包裹牛皮,夜裡渡水偷襲明軍,每次作戰,呂珍都讓戰士和城中平民放聲高歌,辱罵胡大海,時紹興人王冕不肯附珍,投奔明軍,獻攻紹興之策,但最後明軍還是沒有攻克紹興,呂珍洋洋自得,命人作《保越錄》誇耀自己的功勞,後來投降明軍之後,便命人銷毀此書,但還是在越地流傳了下來。

後世紀念

至正十九年(1359年),為紀念呂珍保衛紹興之功,紹興民兵岳宗、唐元壽等人在臥龍山的西面建立了呂珍的生祠。

史籍記載

保越錄》、《明太祖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