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有個神話,說宙斯給一個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個盒子,告訴她絕對不能打開。“為什麼不能打開?還要‘絕對’?裡面該不是稀世珍寶吧?”潘多拉越想越好奇,越想揭開真相。憋了一段時間後,她終於把盒子打開了。誰知盒子裡裝的是人類的全部罪惡,結果讓它們都跑到人間了。心理學把這種“不禁不為、愈禁愈為”的現象,叫“潘多拉效應”或“禁果效應”。潘多拉效應的心理實質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多拉效應
- 外文名:Pandora Effect
- 別名:禁果效應
- 來源:古希臘神話
神話起源
相關故事
生活啟示
形成原因
心理學大量的經典研究表明,探究周圍世界的未知事物,是人類普遍的行為反應,是人在長期生物進化中形成起來的具有生物意義的穩定需要。對一件事物作不說明原因的簡單禁止,會使這件事物有區別於其它事物的特殊吸引力,使人自然地將更多的注意轉移到這件事物上。另外,沒有得到解釋的禁止會引發起各種推測和假設。當人們對禁止感到理由不充分時,人們就找不到充分理由來遏止自己的探究欲望,從而心理平衡會朝違反禁止的方面傾斜,使人傾向於做出偷食禁果的行為。
學生中存在的逆反現象,部分就源於 “潘多拉現象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由於閱歷和經驗的不足,情緒失控,道德觀念和社會化發展不成熟。他們不迷信、不盲從,具有較強的求知慾、探索精神和實踐意識。但家長或教師在教育孩子時,為了讓孩子不走彎路 ,常用自己的所得經驗阻擊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驅使,聽不進大人們忠告,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這樣,孩子不聽勸告的逆反行為就形成了。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1 、學生自身心理發展的影響。
小學生多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驅使,他們喜歡新事物和新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奇心過強能形成一種特殊的心理需要,這種心理上的認知需要可以轉化為學習活動的動機,誘發學習興趣,促使和推動學習者去探索有關的事物和認知信息。小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迷信、不盲從,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正是他們好奇心的具體表現。一般說來,人們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這就是所謂 “禁果逆反 ”。我們有些老師、家長禁止小學生做某事,卻又不說明為什麼不能做的理由,結果適得其反,使 “不要打架 ”、 “不要上網玩遊戲 ”之類禁令達不到應有的預期效果;對於被禁止、批判的電影、文學作品、理論文章卻懷著極大興趣去觀看、查閱。 “被禁的果子是甜的 ”,好奇心驅使小學生有時甘冒受懲罰的風險去嘗也許並不甜的 “禁果 ”。家庭環境的影響具有特殊意義。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很長,約占其全部生活時間的三分之二,父母對子女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2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
家長提出要求的方式也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臨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擺出封建家長式的威風,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給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間。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對父母的這種敬育方式就會產生反感、牴觸,而且以後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別人。
父母不和也是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父母長期的分歧、敵對、爭吵不休、緊張衝突,會使子女的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與矛盾、多疑、心神不寧或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以及反社會行為。
3 、教師自身素質的影響。
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不公正的處理,這樣也會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有的教師比較偏愛某些成績好、聽話的學生,當好學生犯了錯誤也會很容易地原諒他,即使批評也是和顏悅色、和風細雨式的。而聽說一些成績不好、喜歡調皮搗蛋的所謂 “差生 ”犯了錯誤時,教師的表現是疾言厲色、大聲訓斥,即使 “差生 ”沒有明顯的過錯或根本沒有過錯時,教師也不道歉。結果是 “差生 ”不喜歡這個教師、甚至恨這個教師,上他的課就是不聽、故意搗亂,與教師作對。即使理智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在感情上 ,他仍然不能接受這個教師。前蘇聯教育家費可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說過: “請你不要忘記,孩子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別是這種待遇來自一個親近的人的時候,他的痛苦心情會在心靈里留下一個長久的痕跡。 ”
4 、同輩群體不良因素的影晌。
有的學生因為各種原因,他們在班級中沒有知心朋友 ,他們中不少人也嚮往集體生活 ,想與同齡人交往 ,希望在班級里取得一定的地位,試圖用各神手段吸引同學們的注意,甚至不借用與常態相反的行為來引起大家的注意。
5 、大眾傳播及社會文化的影響。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及大眾傳播事業的發展,大眾傳播媒體對小學生的影響日益擴大,不僅給小學生提供了學習、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徑,而上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選擇、製作上因著力大眾,而忽視了對小學生客群群體的關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種現象或因製作節目的連貫性,本來用來警示人們和小學生的內容 ,卻被小學生負面地接受了;另外,由於大眾傳播還強調新奇性,介紹一些國內外的時尚新奇現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搖滾文化等,也影響並輻射著我國小學生的反文化心態和反文化意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