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原址是羅家祠堂,又名下書齋。這座普普通通的農家祠堂,歷史的機遇給予莫大的榮譽。1927年9月中共平和縣委在下書齋光榮誕生,並以此作為中共平和縣委領導機構的辦公場所。10月中旬,
朱德、陳毅同志在下書齋向中共平和縣委宣傳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講述"八一"
南昌起義的鬥爭經過。1928年3月8日,中共平和縣委在下書齋組織領導工農革命軍福建獨立第一團,舉行震撼八閩大地的平和暴動,打響了全福建工農武裝鬥爭第一槍。中共福建省委予以充分肯定,1928年3月15日在《關於平和暴動宣傳大綱》中明確指出,平和暴動"是福建農民自動奪取政權的第一幕,是整箇中國革命潮流的一支,是
土地革命在福建開始的信號,是國民黨在福建宣布死刑的先聲"。1961年5月,下書齋被
福建省人民委員會(
福建省人民政府)定為革命遺址,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中共平和縣委、平和縣人民政府把革命遺址(下書齋)修繕改成平和暴動紀念館。
平和暴動紀念館2000年6月被平和縣委宣傳部定為
思想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漳州市委宣傳部定為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11月被省政府評為福建省
國防教育基地。
二、平和暴動紀念館國防教育基地建設情況匯報
平和暴動紀念館國防教育始終堅持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堅持有利於促進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有利於促進改革開放,堅持有利於維護國家和民族的聲譽、尊嚴、團結和利益,堅持有利於促進祖國統一的事業。
開展國防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奮民族
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
愛國統一戰線,把人民民眾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上來,引導和凝聚到為祖國的統一、繁榮和富強作貢獻上來,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共同理想團結奮鬥。
開發建設方面,平和暴動紀念館正在深度挖掘紅色旅遊資源,完善"平和暴動紀念館"、"平和暴動烈士紀念碑"等一批具有旅遊景點的修繕、管理工作。印製平和暴動宣傳手冊以及培養解說員,分發宣傳手冊給前來參觀的遊客。近年來,前來參觀的"紅色之旅"的旅遊團逐漸增加,接待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每年前來參觀的遊客達6000人次。
前往方式:
在漳州汽車站乘坐漳州到平和縣的班車,然後再乘坐當地班車到長樂鄉站
歷史背景:
1927年8月南昌起義後,9月平和縣在長樂鄉下坪村召開農民協會成立大會,中共閩南特委委員朱積壘(1906~1929)當選為會長兼軍事股長,同時成立中共平和臨時縣委,朱積壘任書記。同年12月4日中共福建臨時省委在漳州成立後,主要領導人到平和貫徹中共八七會議精神,具體組織和領導農民武裝起義事宜。1928年2月24日中共平和縣委召開會議,決定"率領民眾,實行暴動"。暴動委員會由朱積壘任總指揮,羅育才任副總指揮,採取3條措施籌備武器。會後報告省委,經省委批准定於3月8日暴動。7日晚上,以長樂鄉農軍為主體,包括饒平、大埔部分農軍,集中長樂舉行誓師大會後,農軍1000多人分3路攻占了縣城,救出被捕的農友,並將沒收反動豪紳的財產分給農民。當日中午,敵人進行瘋狂反撲,縣委認為暴動目的已經達到,為了保存農軍實力,決定撤回長樂,轉入平和西北山區開展游擊戰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