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平原

漳州平原

漳州平原位於閩南沿海地區,是福建四大平原之一,也是福建第一大平原,其面積為566平方公里。漳州平原氣候溫暖溫潤,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土地肥沃,農耕條件優越,素有閩南穀倉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漳州平原
  • 地理位置:閩南沿海地區
  • 面積:566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氣候溫暖溫潤
  • 享譽:閩南穀倉
  • 平原地位福建第一大平原
河口沉積平原,濱海平原,河谷平原,地圖信息,

河口沉積平原

漳州平原平坦開闊,氣候濕潤,河網密布,灌溉方便,農業素稱發達。漳州平原北起磹口、天寶大山腳下,南到九龍嶺、魚咀山山腳,西起南靖靖城的寨聯,東以龍津溪口鐵路橋、西溪橋閘,與龍津溪中下游平原九龍江河口平原分界。面積460平方公里,如扣除漳州北部部分低丘,實際面積也有400平方公里。
九龍江河口平原又稱龍海平原,屬九龍江河口三角洲平原。西起九龍江北溪的江東橋與西溪的西溪橋閘,東到鴻漸、紫泥島東端及港仔尾、美山一線,沿南溪河谷,深入到松埔,面積260平方公里。區內地勢低,大多在黃零5.0米以下,港道密布,幾乎全為水田,是漳州地區的水稻主產區,也是平均年產最高的產區,龍海縣治石碼即在區內。
漳州平原與九龍江河口平原,習慣上看作是一個平原,稱九龍江中下游平原,面積720平方公里,是全省最大平原。
龍津溪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泰縣境內,龍津溪中下游沿岸兩側,北起岩溪的謝沄,南到龍津溪的鐵路橋,與漳州平原相接,呈長條形,長27公里,面積80平方公里,長泰縣治位於區內。
花山溪中游平原 位於平和縣境內。平面呈S形展布,上游起自坂仔五星村,下游到山格寶豐的宮仔前自然村,長26公里,面積約6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河谷平原。平和縣治小溪位於區內。
漳浦城關平原 呈長條形,沿鹿溪兩岸分布,西起橋仔頭、埔野,東至旗鼓山,北界梅林烏潭埔、漳浦城關,南界京里、南溪。面積15平方公里,平原地面高程5米到10米,是一古海灣沉積平原。鹿溪自旗鼓山以上,河流呈向心狀分布,流域形成盆地,四周為低山地,山地陡峻,降至25米至30米高程與台地相連,地形變化明顯。盆地邊沿,西到內湖、盤陀嶺下,東到油車、麥園埔,長約20公里;南起梁山腳下,北界不整齊,大致以陂頭、東山、霞潭為界,南北一般寬10公里,盆地內浸蝕台地與河流沖積平原交錯。盆地形狀似一幅中國陸域地圖,漳浦城關平原位於盆地東南角。
漳江河口平原 位於雲霄城關以下漳江河口段。漳江流向自西向東,兩岸地形平坦,河網密布,地面高程大多在5米以下,為一典型河口平原。平原東西長14公里,南北寬3公里到5公里,四周以山腳為界,界線清晰,這裡是雲霄城關及東廈鎮所在地,也是雲霄政治、經濟、文化與交通中心。本區還是人類活動影響地形、地貌的典型地區,20世紀60年代末,漳江出海口還在船場、竹塔一線,以下為一內海灣,漲潮時,內灣水面寬4.5公里,1971年建成東方埭圍墾區,把海岸線外推1000米。1978年建成竹塔圍墾,海岸線又向外推進700米至500米。不到10年時間,海灣面積減少三分之一,並將荷步與漳江河口平原聯成一片,平原邊界向東推進整整5公里。
詔安東西溪下游平原 東溪出龍潭狹谷後兩岸開闊,既有沖積平原,又有浸蝕台地,地形起伏,與四周山地界線明顯。這個平原有兩種概念,一種是指典型的河口沖積平原,大體上以5米等高線為邊界,面積約40平方公里,範圍包括城關所在地和橋東、仕江、甲洲等地。另一概念從東溪龍潭出口起,東邊南邊皆以山腳為界,西邊大體依三姑娘渠道為界。這一區內包括浸蝕台地與小山丘在內,南北寬約10公里,東西長12公里至15公里。

濱海平原

漳州海岸北起龍海港尾的鎮海,南到漳浦沙西北旗的濱海地帶,有一呈帶狀、斷續分布的小平原。  隆教濱海平原 北起鎮海,南至香山,包括隆教灣、白壙灣、湖前灣3個小海灣的濱海平原連成片,長8公里,北寬南窄,北部寬可達2公里,南部一般僅寬1公里。
佛曇灣濱海平原 包括佛曇、江口兩灣沿海平原,北與隆教濱海平原相接,南到蓮花山。其中江口、白石兩片,原為濱海沙丘,寸草不生,新中國成立後經改造,部分成為防護林帶,其餘陸續改造為農田。兩灣內側,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進行過大規模圍墾,形成連片濱海平原。
赤湖平原 北起蓮花山,南到將軍澳,長11公里,寬一般4公里,沿赤湖溪平原向內延伸到湖高村。這一平原靠海側原是寸草不生的海積沙灘,新中國成立後改造為防護林帶;內側即赤湖溪下游平原。  浯江平原 分上、中、下游3部分。浯江上游與割後溪之間分水嶺不明顯,高程僅65米。分水嶺下河谷寬300米至500米,呈現出河谷平原地貌,赤土嶺起進入中游,以下地形開闊,四周為岩山、馬頭山、頂山、南山、門口埕山,中間是浸蝕台地與河流沖積平原相間的萬安平原。東厝以下納眉力溪後浯江進入下游,兩岸地面低平,高程在10米以下,河口成為舊鎮港的一個內灣。河口平原東面與濱海平原相接,從河口一直延伸到河源,上、中、下游沒有明顯的分界標誌。
霞美、杜潯平原 位於漳浦南部濱海地區,北起霞美劉坂,南到古雷半島的古雷山下,西達沙西的北旗與漳江下游平原相接,北部以梁山山脈及其餘脈山腳為界,沿杜潯溪延伸到過洋、徑口、祖媽林水庫壩下。這一平原三面傍海,東北是舊鎮港,東面是浮頭灣,西南面是東山灣,平原中部浮頭灣沿岸皆沙質地,80年代後才改造成防風林帶,闢為農田。北端霞美地區是鹿溪與巷內溪等幾條獨流入海小河的河口沉積平原,西端的杜潯沙西片平原是杜潯溪等小河流的中下游沉積平原。大體以古雷半島中脊為界,東邊是沙質地,西邊是泥質地。
詔安四都平原 原為一深入內陸港灣,名梅洲灣,漲潮時海水最遠可深入到距海7公里處的梅洲。1957年建成港口渡圍墾後,原海灣大面積被墾殖為農田,才形成連片四都平原。

河谷平原

在各河流中上游有成帶狀分布的河谷平原。這些河谷平原中大多形成地區性小集鎮,平原多依此命名。
華安仙都平原 位於溫水溪中游,上起嶺頭腳,下到下占,仙都鄉所在地。平原曲折長約11公里,包括雲山溪沿岸平地在內,面積近10平方公里,是華安最大平原。
長泰枋洋平原 位於長泰龍津溪中游,枋洋鄉所在地,面積約8平方公里,為長泰第二大平地。
南靖山城平原 位於南靖縣城關,地處船場溪下游,上起車前坂,下至船場溪口,面積約20平方公里。
寶林—葛山平原 是漳州平原的延伸部分。形狀微彎,南北向呈弧形,北端是永豐溪下游與龍山溪交匯口,中段是兩山之間一古河道淤積平地,南端連線荊江,地跨3條河流,面積約35平方公里。平原東側與漳州平原相接。
金山—龍山—馬山平原 位於龍山溪中游的3片串狀河谷平原。金山居上,龍山居中,馬山位於最下游。金山平原上起黃潭,下至新圩坑尾,長11公里,面積16平方公里,是金山鄉政府所在地。龍山平原上起徑口埔頭村,下至東盤,長8公里,面積11平方公里,是龍山鄉政府所在地。馬山平原上起橋頭山,下至港仔口,面積10平方公里,馬山是區內最大集鎮。
平和霞寨平原 由大坪與小坪兩片組成。兩片平原平行,地面坡度相反,大坪位於近花山溪源頭處,河流自北往南流;小坪位於牛頭溪上游,水流自南往北流。兩片之間分水嶺呈馬鞍形,分水嶺界線不明顯。景觀上形成連片,地面高程在320米到350米之間,是一高山平原。站在鞍部給人一種開闊感覺,其實面積不大,大小坪總面積僅10平方公里。
平和九峰平原 位於平和縣西部,屬韓江支流九峰溪流域,呈窄長形,九峰鎮位於其中。平原界線上起磜頭樓,距九峰鎮6公里,下到洋梅坪,距九峰4公里。九峰溪坡陡降,河流忽左忽右穿行於河谷間,將九峰平原分為12大塊,隔河相望而不相連。
官陂平原 位於詔安最北端,東溪幹流中上游結合部,由上官陂與下官陂兩片聯成。從湯頭至徑頭,長約7公里,面積不大。
下葛盆地 源於秀篆的庵下溪,由下葛匯入東溪,同時還有幾條較小支流亦在附近匯入東溪,在下葛形成呈三角形盆地。3個角頂點一在東溪幹流上的五通宮,一在天堂與南陂之間的盆地出口處,另一角頂點在庵下溪的庵下,盆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是詔安第二大平原。
東山平原 東山全島除西北部及幾個突出部為低丘山地外,全島比較平坦。馬鑾灣、烏礁灣沿岸為沙岸,海濱為海積沙丘,50年代末以來逐步改造為防護林帶與農田;西埔灣沿岸為泥岸,多鹽田與水產養殖池;中部為浸蝕台地,巨觀平坦,微觀起伏,東山城關位於平原中部。此平原亦可歸入濱海平原類。  官潯—東泗平原 地處南溪中下游結合部,沿南溪展布,長約16公里,上起馬口橋,下至松浦,與龍海平原相接。平面呈S形,在官潯附近較寬,面積約36平方公里。從地貌形態看,可分為兩部分,大體以官潯為界,官潯以下為河口沉積平原,地勢低平多港道,60年代中,南溪橋閘建成前,漲潮時,海水仍能到達官潯;官潯以上為典型的河谷平原。位於平原中的重要集鎮有龍海東泗與漳浦官潯。
龍海港尾平原 位於龍海港尾鄉境內,呈北東方向展布。西南起東坑內,西北到卓岐海堤,呈長條形,長12公里,面積近30平方公里。這裡原有一深入內陸小海灣,港尾即位於海灣頂點,距海灣出口約7公里,原港尾平原只到港尾以下約1公里的石埠一線,面積僅12平方公里。1966年在海灣出口處建成卓岐海堤,圍墾海灣面積近8平方公里。由於卓岐圍墾的建設,將格林、店地、大徑、卓岐與港尾連成一片,港尾平原西北邊界推進到卓岐至崎巷一線,形成現今格局,卓岐灣消失。
平和文峰平原 位於平和文峰溪下游,是一片窄長形河谷平原,文峰溪穿行其間。平原呈南北向,南起柴頭埔,北到下學,南高北低,長13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

地圖信息

地址:元光北路興達樓10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