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經濟狀況,社會事業,人文環境,勤勞,節儉,互助,尊老愛幼,重情守法,歷史沿革,名勝古蹟,古文化遺址,千佛洞,蠻王冢,騾幫會館,雙戲樓,北會館,武聖宮,萬福娘娘廟,武昌會館,漫川關戰鬥遺址,明清街,漫川關戰役,陷入圍困,衝上埡口,爭奪埡口,衝出漫川關,
基本概況
漫川關鎮位於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東南部,地處金錢河一級支流的靳家河口,東經110°24',北緯33°14',山水相連、兩河夾川環抱,西臨南寬坪鎮,北與法官鎮、延坪鎮毗鄰,東與石佛寺鎮,南與湖北省鄖西縣上津鎮接壤,是山陽歷史悠久的邊陲古鎮之一,素有陝西“南大門”之稱。鎮域面積266.4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地地閆家店村,北距縣城203省道96公里,福銀高速公路距縣城僅47公里,南距鄖西縣上津鎮15公里。漫川關鎮轄小河口、南坡、萬福、娘娘廟、紙房溝、前店子、喬家村、街道、閆家店、水碼頭、箭河、猛柱山、李家坪、花園溝、蓮花、東寺、丘林子、松樹坪18個村和街道居委會,106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28542人(2017)。當前鎮區由老街居民區、閆家店開發新區組成,鎮區面積1.2平方公里,涉及閆家店村、街道村、居委會,集鎮人口8000餘人。2012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31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41億元,工業總產值0.9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3元。
經濟狀況
全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甘薯、豆類次之;經濟作物花生、芝麻占據一定位次。
林地面積 11萬畝,森林覆蓋率52%,林區主要分布於鄖嶺、猛柱山、太平山、賀家嶺等地;經濟林種主要以核桃、板栗、魔芋、油桐、柑桔為主。到2002年核桃達2070畝,板栗4575畝,油桐2 190畝,魔芋705畝,柑桔1970畝。
中藥材有薯芋、丹參、二花、連翹。2002年薯芋種植面積達1.8萬畝,丹參1500畝;二花1000畝;連翹1000畝,產業結構調整後,糧經比達1:9。
畜牧業以戶養家畜為主;豬年發展達7240頭;牛年發展達318頭,羊年發展達2300隻,年產值占到農業總產值的16.8。
工業企業主要以小型為工業為主。如木器加工、車輛修配、傳統火紙加工業等。鄉鎮企業主要以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主。2001年新籌建的金川公司200噸薯芋乾燥物生產線和亨州公司150噸薯芋乾燥物生產生產狀況良好,實現收入615萬元,上交稅金37萬元。全鎮個體企業累計達44戶,個體工商戶新發展20戶,累計達504戶。實現收入2600萬元,上交稅金46萬元。
2001年漫川關鎮被省政府列為20個小城鎮建設鄉鎮之一,規劃已完成,在2004年底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形成開放的新型經濟區。2007年漫川關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和全縣三大旅遊景區建設之一,2008年漫川旅遊開發正式啟動,2009年又被列為全省重點鎮建設之一,2010年被列為全省重點示範鎮建設之一。漫川關古鎮定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陝西邊陲商貿重鎮,山陽縣副中心鎮。
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村基礎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2000-2003年,通過大力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娘娘廟、萬福、南坡、小河口、紙房溝、街道、前店子、喬村、水碼頭、箭河9個村的以薯芋為主,其它中藥材品種合理配置的中藥材產業帶,種植面積達2.15萬畝,糧經比由過去的6:4 每人年均純收入淨增230元。完成生態環境建設11480畝,其中退耕還林1500畝,自墾地造林5900畝,荒山造林2600畝,補植造林1480畝,四季植樹34萬株。綠化建設4200平方米。完成通村、通組公路38公里,使公路通村率達100%,通組率達92%。建成35千伏變電站,完成高低壓線整網改造,建起漫川中學教學樓、學生公寓樓、萬福輔小教學樓兩層28間。新建中心衛生院門診大樓、住院部、職工樓。紙房溝河道改建菜市場工程等。2000年以來全鎮市政建設共投資4300萬元,其中政府財政投入720萬元,利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投資2580萬元;改造河流2條,修築河堤1300米。建造大橋4座,硬化路面2500米,開發建設7條街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綜合性商貿市場,市場交易額達925萬元,形成了以商貿和農副產品的非公有制經濟小區。
社會事業
全鎮共有中、國小33所,在校學生4627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其中漫川中學是全縣重點中學之一,2001年通過擴建和新建,教學面積達7800平方米。建國後向大專院校輸送新生478名,其中本科145名,大專182名,有22人出國留學成為碩士、博士等。各類專人才21人,已實現國小普及六年義務教育,並進入“普九”義務教育實質性階段,有望年底達標。
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得到較快發展組織輔導使文化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豐富多彩。廣播覆蓋率為91.7%,有線電視發展用戶達2135戶,有線電話擴容2200門,新建2座移動通訊發射基塔,新增手機用戶1000戶,新增網際網路用戶8戶,電視覆蓋率為100%。
鎮村組三級衛生服務網路進一步建立健全,擁有地段醫院l所,病床位54個,新增25張,街區醫療門診部9所,鎮村各級衛生院(所)總數達28個,農村有醫療站的村占到全村數的100%。鎮地段醫院已具備胸腹部外科醫療設備和手術能力,達到大病不出鎮,小病不出村,人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人文環境
勤勞
該鎮地處秦嶺山區,自然條件較差。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邑民養成質樸、勤勞的性格。“男務耕獵,女事蠶桑”是傳統的生活方式。農忙時節,男女老幼全家出動,披星戴月,勞作不息。農閒時節,積肥整地,飼養豬牛,少有空閒。年逾古稀者下地耕作屢見不鮮。年少的割草拾柴,放牧牛羊,幫做家務習以為常。農婦尤為辛苦,做飯洗漿,餵養豬羊,下田勞動,終年不息。民眾對遊手好閒和不務正業者多有微詞,說“不知他是個弄啥的”。這種勤勞的傳統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該鎮人,成為人們改造自然,建設家園的精神力量。
節儉
該鎮因自然條件較差,長期以來民眾雖勤勞不息,但生活仍難獲溫飽,故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節儉,從不浪費錢物,養成了節儉的風尚。在飲食上農忙時吃稠些,農閒時吃稀些,一些可食用的植物採集加工和糧食搭配食用。在衣著上平時穿舊的差的,節日走親或趕集才穿好些,破了的衣服補好再穿,大孩子不穿了的衣服改裁後給小的穿。花錢上精打細算,有用才買,不花冤枉錢。八十年代以來,民眾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多數家庭已解決了溫飽問題,但節儉的風尚猶存。
互助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該鎮人為克服天災人禍和生產生活中一家一戶難以克服的困難,養成了團結互助的好傳統。民國時期,農民為擺脫高利貸的盤剝,不少人自願組織“納錢會”,推舉會首主持會務。會員中誰有大事要辦但資金困難時,由會首主持會員按股納錢,共同出資幫其解決困難,全體會員輪流過完即告結束。類似此種性質的還有“孝義會”、“渠會”等。在日常生活中,準家有婚喪大事,基建蓋房,打牆安磨等,只要主家打個招呼,鄰里都會不計報酬熱情相幫。新中國成立後,舊有的民間組織雖是不再存在,但該鎮人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仍流行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尊老愛幼
該鎮人尊老愛幼風氣濃厚,多數家庭雖不富裕,但老幼之間相處和睦,生活和諧。青年人多能體諒老年人辛苦一生不易,對父母懷有感激之情。在生活上儘量給以照顧,好吃的好穿的先讓老人,做事說話注意分寸,不惹老年人生氣。誰虐待父母必會受到眾人指責,也難在社會生活中和大家交往相處。民眾中流傳著一名俗語:“少連那連他大(父母)都不認的人來往”。老年人也能體諒青年人的難處,兒子結婚時多將最好的房子作新房,而自己卻住差些的房子。寧可自己穿舊些,也要給兒女 穿好些。有好吃的飯菜時不忘給兒孫留一些。在社會生活中青年人對老年人多稱“老者”,以示尊敬。老年人和青年人交談時開口常說“好娃哩”,以示親切。青年人和老年人發生爭執時,勸說的人對青年人常說,“人家是老者嘛,你倒犟啥哩”。又對老年人說,“你是老者嘛,倒連娃們爭啥哩,你承讓些。”一場風波也就很快平息了。
重情守法
該鎮人誠實厚道,仗義寬諒,看重人情。親朋好友中不論哪家有婚喪大事或人情酬酢,只要知道必行禮儀,即使自己不能前去,也要托人行情。在社會生活中不論對當地人或外來人,在交往中重感情,講義氣,多誠實,少欺詐,朋友有難,能盡力相幫,故多能與人友好相處,關係融洽。信奉“仁義值千金”的古訓。該鎮人在重情的同時還重視守法。舊志載“邑民安分守己”,如有紛爭“一經官斷,無不允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互相告誡“犯法的事可不敢幹呀!”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制建設,民眾學法守法之風日盛。
歷史沿革
漫川關歷史悠久。春秋時為蠻子國;戰國時,楚至方城經此通過,秦楚分界碑今還尚在;北朝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33年)置漫川縣,北周保定三年(公元563年)併入豐陽,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5年)設巡檢司,清為里,民國為鎮。南宋時,這裡是宋金雙方反覆爭奪的迂迴戰場。明清兩代,這裡水運發達,當時興建的船幫會館、湖北會館、武昌會館、騾幫會館,武聖宮等建築物今被列為保護文物。
1950年設漫川關鄉(1953年改鎮)、萬福鄉、同安鄉、蓮花池鄉、松林鄉(1953年改為松樹坪鄉),1958年屬超英、長溝等公社。1961年建漫川關公社、萬福公社、同安公社、蓮花池公社、松林公社,1983年改漫川關鎮、萬福鄉、同安鄉、蓮花池鄉、松樹坪公社。1996年,漫川關鎮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漫川關街、紙房溝、閻家店、南坡、水碼頭、喬家、小河口、前店子8個行政村;萬福鄉面積24平方千米,人口0.2萬人,轄娘娘廟、萬福溝、屋場3個行政村;同安鄉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上薄嶺、箭河、猛住山、安坪、黃家窪5個行政村;蓮花池鄉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轄蓮花池、雙橋、花園溝、黃龍洞、李家坪5個行政村;松樹坪鄉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黃木溝、東寺、古墓溝、丘林子、松樹坪、東溝、峽口、馬家莊8個行政村。1997年,撤銷同安鄉、萬福鄉併入漫川關鎮,撤銷松樹坪鄉併入蓮花池鄉。2010年,漫川關鎮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街道村;蓮花池鄉轄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蓮花池村。2011年,撤銷蓮花池鄉併入漫川關鎮。
名勝古蹟
古文化遺址
喬村古文化遺址位於漫川關喬村,1980年出上細泥紅陶西腹缽、碗、彩陶盆、小口瓶、夾砂灰陶罐、藍紋缸等器物,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和其它較晚文化遺蹟。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洞
千佛洞位於漫川關鎮前店子村國小背後,包括千佛洞和山下附屬寺院(格局與
騾幫會館相似,唯一區別是騾幫會館為雙戲樓,這裡是單戲樓規模卻略小於雙戲樓,該戲樓於九十年代末小
學搬遷後遭拆除,寺院內建築業破損嚴重)、戲樓(戲樓於九十年代末拆除)。寺院分前後殿,中
間有千年桂花樹一株。史載千佛洞建造於武周永昌年間,洞深6米,寬4.8米。三面臨崖,於紅沙石上雕鑿立體石佛近千尊,歷經匪盜、人為破壞之後僅存殘破石佛200尊。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蠻王冢
蠻王冢位於漫川關鎮前店子村東灣。1970年當地農民修地時發現此墓。主墓室呈方形,大小約20平方米。四周有側室,略小於主墓室。西側有墓道,約10米深,均為古磚築砌,墓道頂為葫蘆形封口。墓坑內屍骨零亂,有被盜掘跡象。墓主持考。相傳北宋初有居險不臣蠻王率眾10萬據守;宋太祖派楊文廣徵討10回未克,後被楊八姐率兵征服。至今流傳大量有關楊八姐與蠻王鬥志鬥勇的傳說故事。其中一個講,楊八姐與蠻王比試搬運巨石上山,蠻王扛巨石到半山腰時扔下巨石逃跑,為了避免巨石滾落禍害山下百姓,楊八姐一箭射過去,定住了巨石。然後追趕蠻王並射下了蠻王的頭。沒有頭的蠻王順著河邊逃跑,遇到一個洗蘿蔔的農婦,搶了一個蘿蔔做成頭顱。楊八姐請求玉皇大帝幫忙,於是太陽出來,強烈的陽光曬蔫了蘿蔔,蠻王也因此死亡。至今,在前店子村寨灣的山半腰有一十多米高的巨石,石頭四面峭壁,卻在距離頂端兩米多有處有一米見方的洞,即傳說楊八姐一箭射出的洞口。大石西半里地,河道的另一側有天然岩窟,即蠻王寨,不遠處有朝陽洞。
騾幫會館
騾幫會館,又稱馬王廟。位於漫川關鎮街道,為四水歸堂式清代磚木建築,與雙戲樓隔廣場相對,分上殿和下殿,東西側各建廂房3間。解放後一直為漫川關國小校舍。史載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修建,結構緊密,磚雕、木雕和牆繪都精緻美麗,建築工藝別具一格。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騾幫會館的前身馬王廟有傳說如下:一西蜀高僧,做夢看見一個大寺院,有一百一十一間半房屋,寺院前有蜿蜒河水,風光秀麗。佛祖告訴他那個地方叫漫川關。後來,西蜀高僧千里迢迢趕到這裡,卻只發現一棵柏樹,一個石頭,石頭後是一間半破廟。高僧認為佛祖託夢定是要他成就這番大事,便四處化緣修建了馬王廟。當然了,馬王廟的真實歷史並不是這樣。歷史上漫川關是著名水陸碼頭。南上的船,北下的馬在這裡做轉口交易。為了保佑旅途的一番風順,騾馬商隊,據說是有幾個因此賺了大錢的商戶共同出資修建了馬王廟,因為與騾幫有關,又稱騾幫會館,與另外一個船幫會館(現已經不存在)相對。此會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1441-3-739)
雙戲樓
清代建築,位於漫川關古鎮中心。有南式戲樓和北式戲樓兩座同向戲樓組成,是中國唯一的一座聯璧式雙戲樓。南樓為重檐,顯得靈秀,北樓為單高挑檐,顯得大氣。兩樓中間用演員休息室巧妙連線。該樓在建築藝術、繪畫藝術、磚雕、石雕、木雕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原橫額上有長幅木雕雙龍戲珠,可惜在文革中遭遇鬼斧神工傳說,現僅存部分殘缺昭告世人。據說雙戲樓曾經常唱對角戲。往往,北秦腔,南漢劇,而且同台演出。該樓在八十年代初仍在使用中。後來外街抬高,造成內街水無法排除,樓底經常處於泥水浸泡中,導致根基朽壞成為危樓。08年底,該樓經過重修,基本重現當年格局。此樓是漫川關的標誌性建築。(兩張圖片為舊貌和新顏)
北會館
清代建築,位於漫川關鎮街道村政府大院內,位於騾幫會館背面,兩會館之間原有小路和圍牆,現僅隔三四座政府辦公大樓,兩會館之間建築均毀於文革。現存建築自成體系,前面有古柏兩棵。分上殿、下殿,恬靜狹小。修建於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年。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武聖宮
清代建築,位於漫川關鎮水碼頭村,依山面河,為磚砌牆五脊硬山頂。檐下為拱板裝飾,聯接廂房,建築工藝獨秀。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萬福娘娘廟
清代建築,位於漫川關鎮娘娘廟村,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會館
清代建築,位於漫川關鎮街道村,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騾幫會館南面一牆之隔就是南會館。大部分建築在文革中拆除,傳言部分精美建築材料賣給了山西某劇團。現僅存與
騾幫會館毗鄰的兩間房屋。
漫川關戰鬥遺址
1932年11月11日至1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2萬餘人在戰略轉移途中進抵山陽漫川關以東地區雲嶺村,被國民黨軍5個師4萬餘人四面包圍於雲嶺、碾子坪、康家坪、板廟、萬福間10餘里的峽谷之中。紅四方面軍在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率領下向敵薄弱方向北部突圍。經過三天兩夜激戰,殺開一條血道,全軍從張家莊埡口勝利突圍。在關係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漫川關戰鬥中,計有第二一九團團長韓亮臣等800餘名指戰員壯烈犧牲。1998年;中共山陽縣委、
山陽縣人民政府於漫川關鎮街道村修建“漫川關戰鬥紀念碑”,以資紀念。
明清街
即俗稱的老街,基本以雙戲樓為中心分為上下兩片,上片主要是居住區,下篇為商業老街。如今兩片街區都在近二十年的居民房屋改建中失去了原來的面貌,舊建築殘存不足三分之一。且新路面改造工程,使得兩邊的房屋一小半落入地下(新路面加高造成的)。主要古建築有一二品舊宅,還有藥鋪之類。
漫川關戰役
本文摘自《商洛日報》(2011年7月9日)作者:王榮金 楊義俊
1932年11月,紅四方面軍為突破國民黨三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在鄂陝交接的山陽縣漫川關與國民黨部隊進行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血戰,衝出了被胡宗南稱為“紅四方面軍墳墓的漫川關”,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四方面軍的企圖,保全了全軍主力。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徐向前、陳昌浩的率領下從豫鄂皖出發,在向西轉移途中,於1932年11月9日至11月18日,從商南西部進入山陽東部,先向南行進至漫川,後又轉折向北,從火神廟進入商縣夜村,繼而向川陝邊進發。
紅四方面軍是在1927年湖北黃(安)麻(城)起義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1931年5月,中央豫鄂皖中央分局成立,張國燾任書記兼軍委書記;11月成立紅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委。1930年12月至1932年5月,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豫鄂皖根據地達到全盛時期。1932年6月,蔣介石親自任“圍剿”軍總司令,重新糾集三十餘萬兵力,分三路向革命根據地發動四次“圍剿”。由於張國燾盲目輕敵,推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政策,拒不執行周恩來、毛澤東提出的“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紅四方面軍未能粉碎敵人的第四次“圍剿”。1932年10月,主力撤出根據地向西轉移,留下的紅軍重組紅二十五軍,與當地人民繼續堅持戰鬥。
陷入圍困
紅四方面軍主力4個師、13個團兩萬餘人,在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帶領下撤出鄂豫皖根據地,在豫鄂陝邊的南化塘突出國民黨胡宗南部、劉茂恩部和肖之楚部三面夾擊,決定由湖北鄖西秦家墁進入陝西商南,後經山陽漫川關去漢中。1932年11月11日黃昏,紅四方面軍一路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進至漫川關以東的崇山峻岭之中。
山陽縣漫川關與湖北省接壤,歷史上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古有“鐵骨雲峰”、“楚寨秦關”之稱。國民黨剿共總司令蔣介石親臨西安督戰,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嚴令鄂陝邊駐軍嚴密防守,阻止紅四方面軍進入陝西。紅四方面軍剛進入陝西,經商南縣趙川至山陽西照川時,國民黨各部已在漫川關至雲嶺一帶布防:國民黨陝軍三個團在漫川關設防,擋住了前進的道路,尾追的第六十五、五十一師也大軍壓至漫川關東南一帶,第四十二師則從漫川關以北石窯子向南壓過來,第一師兩個旅則由漫川關南邊的隕西向北逼進至雲嶺、雷音寺、古廟溝一線,第四十四師占領了漫川關東北張家莊至馬家灣一線,對紅四方面軍形成了四面合圍之勢,妄圖一舉將紅四方面軍全殲於漫川關東部康家坪至雲嶺的數十里山谷之中。胡宗南狂妄地叫囂:漫川關就是紅四方面軍的墳墓!
紅四方面軍從安徽紅安出發,西行三千餘里來到商洛,由於當時商洛還沒有建立根據地,缺少民眾通風報信的紅四方面軍就像看不清道路的盲人,經常陷入敵人前後夾擊和包圍之中。連月來,部隊且戰且走,傷亡、掉隊甚多,沒有得到修整和補給,已疲憊不堪。加之兩萬餘人全部集中在石佛寺至板廟河十餘華里的峽谷之中,前有重兵據險堵截,後有追兵窮追猛打,南北又有重兵夾擊,部隊陷入首尾難顧,重型炮火難以施展,更難以組織有效反擊的困境。紅四方面軍的命運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
面對這種險惡的局勢,中央分局書記張國燾主張部隊分散突圍、游擊。總指揮徐向前據理批駁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指出:我們好比一整塊肉,敵人一口吞不下去;如果分散,好比一整塊肉切成小塊,正好被人家一口一口吃掉!狹路相逢勇者勝。所以,無論如何不能分散打游擊,要想盡一切辦法突圍。徐總的意見得到了方面軍政委陳昌浩的支持,決定趁東北面國民黨軍隊尚未集結到位,集中兵力實施突圍。情勢緊張,分秒必爭,方面軍首長根本來不及開會,只是幾個人碰碰頭,商量了一下,決定了就行動。
衝上埡口
總指揮徐向前當即下達作戰命令:由各師主力就地抵禦近身之敵,紅十二師為開路先鋒,在七十三師的配合下由板廟康家坪向漫川關東北方向的龍山張家莊前進,打開通道;紅十師、十一師各一部抵禦夾擊、尾追之敵,堅決實行突圍。作戰命令迅速傳達到各師、團、營和連部,生死存亡的漫川關突圍戰開始了。
1932年11月12日一早,方面軍總部首長親臨紅十二師下達作戰命令,紅十二師師長曠繼勛、政委甘元景簡短溝通後即命許世友所在的三十四團為突擊先鋒,在國民黨四十四師兩個旅的接合部為全軍打開一條通路。徐向前緊握著三十四團團長許世友的手,一再叮嚀,全軍安危唯此一舉,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奪取埡口高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許世友堅定地表示:首長放心,三十四團只要拼不光,就一定為全軍殺出一條血路。
三十四團臨危受命,把能精簡的東西全部扔掉,從康家坪翻山直奔國民黨四十四師兩個旅的接合部——張家莊。張家莊是一個簸箕形的高山盆地,埡口是張家莊通向西南的一個小豁口,左右兩側是對峙的高山,似兩扇半開的門,出口處蹲著一座饅頭狀的小山,長滿了盆口粗的松樹和灌木叢,口外是陡峭的山坡,地勢非常險要,易守難攻。這時,國民黨四十四師正從東北方向向南摸過來,進入了南坪河溝。河谷很窄,國民黨軍隊的輜重和大部隊都在河谷里,先頭部隊順著山坡向上爬。由於山地障礙視線,三十四團一營趕到張家莊突圍陣地,正在從陡峭的山坡向上爬時,發現敵人已在埡口山樑上露頭。雙方的距離太近了!根據34團一營二連打旗兵兼連部通訊班班長羅榮懷的回憶文章介紹:“戰鬥打響不是以槍聲,而是以手榴彈、刺刀開始的。”
奪取張家莊埡口的戰鬥一打響,軍首長立即趕到前沿陣地。徐向前總指揮根據雙方所處的地勢情況,迅速調整了戰鬥部署:堅持正面進攻,猛烈衝擊埡口未站穩腳跟的敵人;快速搶占埡口兩側高地,壓制敵人火力,封鎖敵人後續部隊的增援途徑。
正面衝擊的三十四團一營戰士被敵人壓在荊棘密布、灌木叢生的山樑下,藉助岩石、大樹掩護對敵射擊。山樑上的敵人越積越多,炮火越來越猛,傷亡很大,衝鋒被一次次打了回來,但是戰士們誰也沒有退縮,一個個拼了命地向上攀爬、射擊。敵我焦灼對峙,火藥味瀰漫山谷,煙霧籠罩了雙方陣地,傷亡不斷擴大。晌午時分,政委陳昌浩親率警衛排和三十四團二營戰士迂迴搶占了北山埡口右側高地,幾個勇猛的衝鋒,削弱了山樑上敵人的火力。一營戰士趁機一個猛衝,擊退了山樑上的敵人,迅速奪取了敵人埡口最前沿的小山包。
爭奪埡口
國民黨軍隊丟失重要陣地,消滅我軍於峽谷之中的美夢將被打破,就憑藉兵力和裝備的優勢,組織整連、整營甚至整團的士兵瘋狂地向埡口反撲,妄圖把丟失的陣地再搶占過去,使包圍圈重新合攏。三十四團全體指戰員心裡都明白,陣地一旦失守,前面的戰鬥和傷亡就毫無意義,部隊被堵死在山谷里,那樣的後果將是全軍覆沒!必須死守陣地,半步不讓、寸土不丟。一營鎮守的小高地,就像鼻子尖一樣伸在最前沿,敵人以整個旅的兵力輪番進攻。有好多次敵人憑藉松樹和灌木叢的掩護衝到跟前,戰士們就用刺刀、大刀、手榴彈同敵人搏鬥。有時彈藥補充不上來,戰士們就用石頭砸。情況非常緊急,爭奪異常激烈,三十四團一營營長和三個連長、指導員都犧牲了,大部分排長也犧牲了,教導員負了重傷;但是,指揮沒有中斷,陣地沒有丟失,戰鬥持續到晚上,敵人在我前沿陣地上拋下了近千具屍體,卻未能前進一步!
入夜,寒氣逼人,山谷里飄起了雪花,瀰漫著硝煙的陣地變成了一片銀白的世界。身穿單衣、腳蹬草鞋的戰士們已整整一天沒吃沒喝,饑寒交迫,有的戰士跳出彈坑,脫下陣前被打死的敵人身上的衣服穿上取暖。團後勤處長周業成和事務長趙炳樂從山下弄來了一些生土豆,每個戰士分一個,戰士們在衣服上擦了擦泥巴,囫圇吃了充飢。
第二天,敵人的反撲更加猛烈。一營占據的埡口小山包幾次被敵人突破,隨即又被奪了回來,雙方混戰在一起,像拉鋸一樣來回爭奪了好幾次,槍聲、手榴彈爆炸聲、刀槍撞擊聲、喊殺聲響成一片。指揮戰鬥的營長犧牲了,連排班長倒下了,戰士們接替上來,戰鬥沒有停息,陣地沒有丟失。團長許世友帶著三營和團部警衛連、機槍連經過猛烈的衝殺,在午後奪取了埡口左側高地。機槍連猛烈的射擊打退了敵人的反撲,全團將士在軍團政委陳昌浩、團長許世友的指揮下,逐漸擴大和鞏固了埡口陣地,像把鉗子死死地掐住了敵人的咽喉,敵人的大部隊就像水牛掉進了枯井,干著急沒辦法。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終於被撕開了一條三四里寬的口子,埡口左側後面全軍突圍的通道打通了!與此同時,紅十師、紅十一師各部在沿途重要隘口阻擊來犯之敵,猛烈交火,各有傷亡。為全軍突圍突擊開路的紅七十三師(師長王樹聲)二一九團,在張家莊西北相距數公里的龍山一帶,同合圍過來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龍山頭是我軍突圍通道左側的又一制高點,敵我雙方勢在必爭。當二一九團搶上山頭時,國民黨四十四師一三0旅也從背後爬上半山腰,離山頂只有幾十公尺了。二一九團團長韓良臣迅速組織了一個衝鋒猛攻,把國民黨軍隊壓了下去。激戰中,韓團長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衝出漫川關
戰鬥持續了兩天兩夜,打垮了國民黨軍的無數次進攻,粉碎了國民黨軍封鎖張家莊埡口、圍殲紅軍的企圖。1932年11月13日黃昏,三十四團殿後,掩護全軍在徐向前等指揮下,從東雲嶺撤至板廟河、康家坪、王家溝、易家溝、柳溝、蔡家嶺一帶,直奔龍山鄉張家莊埡口,順著三十四團控制的通道,勝利突圍。敵人看到紅軍主力已經轉移,圍殲的企圖成為了泡影,完全喪失了信心,三十四團從容撤離,大部隊連夜突出了國民黨軍的包圍,沿小路向北急進,冒著大風雪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茶壺嶺,直插竹林關。
漫川關突圍,是關係到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一仗,部隊處境之險惡,戰鬥之慘烈是前所未有的。子彈和彈片把埡口小高地上的松樹削得光禿禿的,只剩下一根根半截子樹樁,戰旗被彈片撕成一條條碎布,埡口小山包上彈坑一個挨著一個,土石被炸得鬆軟,三十四團一、二營1000多人剩下不到200人。事隔50年後,徐向前元帥回憶當年的戰鬥情景,還無限感慨地說:“漫川關突圍,真是很危險啊,多虧了三十四團在北山埡口頂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