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黃釉陶樽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九原區召灣47號漢墓出土的文物,現收藏於包頭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黃釉陶樽
- 館藏地點:包頭博物館
- 所屬年代:漢
- 出土地點: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九原區召灣47號漢墓
漢黃釉陶樽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九原區召灣47號漢墓出土的文物,現收藏於包頭博物館。
漢黃釉陶樽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九原區召灣47號漢墓出土的文物,現收藏於包頭博物館。文物尺寸通高22.1、口徑18.7、獸足高3.7、腹徑21.3厘米。文物特徵樽為筒狀,子母口,口徑略大於底徑,壁微斜,蹲熊式三足。變體博山...
東漢青黃釉菱格紋陶樽是東漢陶瓷器類文物,現收藏於貴港市博物館。文物尺寸 通高21,口徑19.1,底徑17。文物特徵 直口,圓唇,圓筒身,平底,下承三個獸首足,腹部貼塑對稱鋪首衍環。有蓋,蓋面隆起,頂置一乳丁鈕,外為突起,弦部飾三個乳丁,胎灰白色,施青黃釉。蓋面飾四周凹弦紋,頂面飾四柿蒂...
鉛釉陶器在西漢中期突然出現,可能是由於漢通西域以後,受到西亞方面釉陶影響的關係。但也有人認為,雖然西亞的釉陶與漢代的鉛釉陶同屬低溫燒成,但釉的成份不同,兩者未必有關。南方各地的硬陶上有時有一層薄釉,或黃或綠,顏色都很淺,燒成溫度甚高,是屬於商周以來傳統的青釉。西漢中後期至東漢前期,有一...
西漢晚期的青瓷器以壺、瓿、罐、鍅、樽、洗、盆、勺為主,已經不見仿青銅禮器。西漢青瓷原料中氧化鋁和氧化鐵比例提高,這就需要在較高溫度中燒成,然而當時的窯爐尚未改進,從而導致漢初青瓷比不上戰國青瓷,有的坯體沒有燒結,處在釉陶水平上,胎釉含鐵理高,瓷器顏色呈醬黃、醬褐和黑褐色,黑褐色瓷器就是...
釉層清澈透明,釉面光澤平滑。開始時只施綠、褐黃等單色釉,到王莽時期出現同時施黃、綠、醬紅、褐色的複色釉。東漢是釉陶最發達的時期,但基本上都是明器。釉陶器的種類有壺、樽、罐、洗、博山爐、瓶等,還有塢壁建築模型和俑人、猴、鴨、狗、雞等陶塑;此外,新出現了黑色釉。中國釉陶的著色劑,綠色是銅...
鉛釉陶器在西漢中期突然出現,可能是由於漢通西域以後,受到西亞方面釉陶影響的關係。但也有人認為,雖然西亞的釉陶與漢代的鉛釉陶同屬低溫燒成,但釉的成份不同,兩者未必有關。南方各地的硬陶上有時有一層薄釉,或黃或綠,顏色都很淺,燒成溫度甚高,是屬於商周以來傳統的青釉。西漢中後期至東漢前期,有一...
釉層清澈透明,釉面光澤平滑。開始時只施綠、褐黃等單色釉,到王莽時期出現同時施黃、綠、醬紅、褐色的複色釉。東漢是泥釉陶最發達的時期,但基本上都是明器。泥釉陶器的種類有壺、樽、罐、洗、博山爐、瓶等,還 泥釉陶 有塢壁建築模型和俑人、猴、鴨、狗、雞等陶塑;此外,新出現了黑色釉。中國泥釉陶的...
釉層清澈透明,釉面光澤平滑。開始時只施綠、褐黃等單色釉,到王莽時期出現同時施黃、綠、醬紅、褐色的複色釉。東漢是釉陶最發達的時期,但基本上都是明器。釉陶器的種類有壺、樽、罐、洗、博山爐、瓶等,還有塢壁建築模型和俑人、猴、鴨、狗、雞等陶塑;此外,新出現了黑色釉。中國釉陶的著色劑,綠色是銅...
《包頭歷史文物陳列》,該陳列以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和文明進步為主題,薈萃了包頭30年來的考古成就和科研成果,集中展示了包頭地區從新石器時期至明清時期約60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展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包頭地區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陶壩、漢代黃釉陶樽、元代青花瓷罐均為珍貴文物。《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又稱作《草原歷史...
在麻池城址召灣16號公墓,挖掘出金、銀質的虎、豹、駱駝形鏤空飾片,出土了有狩獵圖案的簡形器等,出土了漢代鑄的“單于和親”“單于天降”的瓦當。召灣墓群 黃釉陶樽出土於召灣漢墓,該墓葬為豎穴土坑木槨雙室墓。左右兩墓室並列,間隔3米,兩墓室走同一墓道。左墓室長7.8米,寬4.1米,墓壁垂直,木槨置於...
樽來表達,現代生活的意韻常常在“三彩釉畫”中得到張揚。大事記 漢代 “三彩”脫胎於低溫陶釉,在西漢中期開始燒造,東漢盛行,先有“漢黃釉”。後有“漢綠釉”,再有一器三色釉,“三彩”工藝大形初現。南北朝 “三彩”已經黃、綠、褚三色並用,胎土已用瓷土,三彩工藝基本成形。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型...
漢代博山爐 西漢青銅嵌貝龜鎮 乳釘紋規矩鏡 彩繪青銅盤 銅溫酒樽 四神銅爐 虎羊頭銅牌件 平城瓦當 泥質紅陶豆 陶鬲 東漢黃褐釉陶壺 陶屋模型 漢代連枝燈 魏都輝煌 漆屏風畫 鏤空龍紋金牌飾 瑞獸紋金箔飾 嵌寶石人面龍紋金耳飾 嵌寶石金耳飾 金耳環 金耳環 金耳環 薩珊波斯銀幣 八曲銀洗 狩獵紋鎏金銀盤 鎏...
漢代(公元前205年——公元220年)黃釉陶樽——郊區召灣村一帶出土 漢代瓦當“單圩天降”、“單于和親”——郊區召湴村一帶出土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鐵犁——固陽縣城倫村出土 元代(公元1279年--1367年)石磨——土默特右旗吳壩鄉大襖兌村出土 元代青花瓷罐——郊區燕家梁村出土 元代鐵犁——郊區古城灣鄉...
橙黃陶袋足鬹 三角紋圜底彩陶雙耳罐 繩紋灰陶大口尊 朱繪陶獸耳方壺 獸紋黑陶鼎 灰陶將軍俑 灰陶立射武士俑 狩獵紋彩繪陶壺 彩繪陶載人鳩 彩繪陶樂舞雜技俑 彩繪陶指揮俑 黃釉陶樽 綠釉陶望樓 彩繪陶擊鼓說唱俑 樂舞紋黃釉陶扁壺 彩繪陶房 三彩陶鴛鴦壺 ……玉器篇 青銅器篇 書畫篇 金銀器篇 工藝篇 壁畫...
西漢中期 從漢武帝到昭帝,共約70年。除流行木槨墓以外,中原地區盛行空心磚墓,並開始出現磚室墓;陶器上的繩紋基本消失;棕黃色和綠色的鉛釉陶器開始出現;倉、灶、井等陶質明器逐漸增多;通行五銖錢;銅鏡主要是“草葉紋鏡”和“星雲紋鏡”。西漢後期 從漢宣帝到平帝,共約70年。除長江流域和南方、北方的...
墓室內出土釉陶壺(殘)1、陶餅1、小五銖1枚。側室,位於主室的東側,長方形土洞結構,條磚鋪地,長1.6米、寬1.米、高1.3米。側室內出土釉陶罐3、陶釜1、陶盆1、釉陶倉5、釉陶樽蓋1件。7座漢墓共出土器物28件(不含銅錢),其中以陶器數量最多,陶質有泥質灰陶和紅胎釉陶,器類有鼎、盒、壺等仿...
M1和M2隨葬器物有銅鏡、陶井、陶灶、陶壺、陶盤、陶案、陶舟、陶魁、陶樽、陶勺、陶罐、陶盒(榼)等。歷史文化 當地百姓對廣武漢墓群還有個傳說,宋朝時楊六郎鎮守雁門關,為顯示兵精糧足而將封土堆打扮成糧倉模樣,讓遼人不敢起進犯之心,後人就將這些封土堆統稱為“謊糧堆”。研究價值 廣武漢墓群是中國...
“生日花錢”與黑釉酒樽 我的鑑藏路——從撿瓷片說起 酒具 話酒壺 人面紋青銅酒樽 對“古陶”的膚淺認識及“陶灑器”的集藏 窯變與釉下彩瓷 原始青瓷酒器——中國古陶瓷酒器鑑賞 印紋硬陶酒罈 漢代軟硬陶酒器初識 釉陶酒卮與白陶酒樽 從吉州窯烏金釉灑壇初探黑釉瓷 元磁州窯綠釉大酒罈 三彩釉工藝流程...
尼姑婆山窯址,所燒產品器型有碗、罐、缽、盤、簋、泡菜罈、罌、罍、蛙形水盂、硯、扁壺、虎子、樽、洗、直腹罐、器蓋等。胎灰色,質地堅緻,釉色青綠居多,少量為青灰,或青中泛黃,胎釉結合牢固。裝飾題材豐富。劃印的有弦紋、水波紋;拍印的有斜方格紋、櫛齒紋、水波紋、龍鳳紋等;壓印的有格線紋;...
金醬釉剔刻花瓷罐 金白釉劃花花口瓷盤 金白釉刻花荷葉單把瓷盞 元月白鈞釉玉壺春瓷瓶 元鈞釉瓷罐 元鈞釉紅斑瓷碗 元鈞釉荷花形瓷碟 元鈞釉瓷碗 元鈞釉瓷碗 元影青釉鏤空廣寒宮瓷枕 元豆青釉人物牽獅馱寶瓶瓷擺件 民國粉彩嬰戲蟋蟀圖瓷罐 戰國山字紋銅鏡 戰國絡繩蟠螭紋銅壺 漢帶耳杯銅溫酒樽 漢鋪首銜環...
有趣的文物有很多:有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東漢陶水田,除了形象地顯示出種著莊稼的田塊被分割成不同形狀,還能看到田裡有一隻烏龜和一條黃蟮。而一個漢代陶灶台上不僅有水瓢、刷子、燒火鉤、魚、雞,還有一隻鬼鬼祟祟的偷油老鼠。一隻釉陶樽罕見地用了博山爐式的蓋子,崇山峻岭中有熊、虎、狼等古代的吉祥獸,樽...
墓室內出土釉陶壺(殘)1、陶餅1、小五銖1枚。側室,位於主室的東側,長方形土洞結構,條磚鋪地,長1.6米、寬1.米、高1.3米。側室內出土釉陶罐3、陶釜1、陶盆1、釉陶倉5、釉陶樽蓋1件。7座漢墓共出土器物28件(不含銅錢),其中以陶器數量最多,陶質有泥質灰陶和紅胎釉陶,器類有鼎、盒、壺等仿...
在過去的考古調查中曾發現臨水窯窯址,出土百餘件青瓷碗,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開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妝土,上罩以青黃色透明釉,化妝部分顯現出黃白色,這是磁州窯釉陶向化妝白瓷過渡的初級階段。1975年又在臨水發現了一處唐代古窯址及化妝白瓷器殘片。說明此時磁州窯化妝白瓷的燒制已經步入成熟時期,窯器也由支燒改...
民國十七年(1928年),林雲陔出任廣州市長時,重修工程按明代舊基壘築,將原來木建築樓層改為鋼筋水泥結構,並引入當地石灣彩釉陶燒作為瓦脊和檐角的鰲魚裝飾。新中國成立後,鎮海樓為廣州人民博物館所在地。1954年,廣州市人民政府撥專修款修繕了鎮海樓。建築格局 鎮海樓樓高28米,呈長方形,寬31米、深16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