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學

漢語方言學

《漢語方言學》是2007年2月1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如龍。本書主要介紹了漢語方言的形成和發展、方言分區、語音系統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漢語方言學
  • 作者李如龍
  • ISBN:9787040208450
  • 類別:語言文字
  • 頁數:313
  • 定價:¥32.10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02-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後記,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漢語方言學》是2004—2005年度教育部推薦的研究生教學用書。《漢語方言學》分13章,論述了漢語方言的形成和發展、方言分區、語音系統、字音系統、辭彙差異和辭彙系統、語法差異,尤其注重了漢語方言的語音比較研究、辭彙比較研究、語法的描寫和比較研究、漢語方言與歷史文化研究和漢語方言學的套用研究。《漢語方言學》立足於方言的比較,兼顧歷時與共時、內部與外部,以理論總結為主,也注意了套用,反映了20世紀漢語方言學理論研究的前沿水平。
《漢語方言學》適於高校漢語言專業本科生選修課和研究生專業課教學使用。

編輯推薦

大約是1980年左右,我在台灣大學開“漢語方言學”的課,主要的參考書是袁家驊的《漢語方言概要》,那時候我就想應該有一本《漢語方言學》的專著作為課本,這本書應該有什麼內容呢?既用了“學”字,自然要有嚴密的系統,對於漢語方言的語音、辭彙、語法都應該作一個概況性的說明,在若干相關問題上也應該有深入的討論。但是要找一個什麼樣的人來寫這樣一本書呢?這個人既要有豐富的田野調查經驗,對各大方言有深入的了解,否則言之無物;又要有深厚的理論背景及對漢語史的認識,否則只能談共時的現象,無法跟傳統的學問接軌。這個人還要在做研究的同時,有興趣寫通論性的書。等了二十年,當李如龍先生把他的《漢語方言學》的書稿給我看的時候,我發現終於讓我等到這樣的一個人寫這樣的一本書!他要我寫一篇序,這是給我莫大的榮譽,當然欣然同意。
漢語方言的差異古已有之,對於方言的研究可以推到漢代揚雄的《方言》。Paul serruys和嚴耕望分別研究《方言》的結果都是把漢代的方言分為六區。從漢代的六個區如何演變為今天各大方言的面貌,是很有意思但也不容易掌握的課題。這就牽涉漢語方言的形成和發展(本書第二章),也要討論語音、辭彙、語法的歷時比較研究,在本書中都有專節加以詳盡的檢討。
我們常說在討論普通語言學理論的時候,以往都以印歐語為主,很少引用漢語的材料。王士元先生在《語言變異和語言的關係》(見於《漢語研究在海外》)一文中,提出他的希望:“中國語言學將不只是吸收普通語言學的成果,還要為普通語言學作出重要的貢獻,豐富普通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並將有助於確定普通語言學的發展方向。”李先生的這本書無疑是向這個方向邁出了一大步。在“方言系統的整合”的一節里,他提到“疊置式、覆蓋式、混合式、蛻變式”的不同,在“漢語方言的異讀系統”中,他討論了“文白異讀、別義異讀、音變異讀”。在“方言與歷史文化關係的微觀研究”中,他指出“風物詞語、習俗詞語、觀念詞語”的特徵。這都是漢語方言特殊的地方,值得研究普通語言學的人參考。我希望在這本書問世後能有人翻譯成英文,使這本書的結論能夠讓討論語言學理論的人引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方言方言差異方言特徵
二、漢語方言學的研究的意義
三、方言與共同語
四、漢語方言學的對象、內容和任務
五、漢語方言學的研究方法
六、漢語方言學的回顧和前瞻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漢語方言的形成和發展
一、漢語方言的形成
二、漢語方言的擴展和流播
三、漢語方言的演變和發展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漢語方言的分區
一、漢語方言的分區是漢語方言學的重要課題
二、漢語方言分區的原則
三、漢語方言分區的標準
四、漢語方言分區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漢語方言的語音系統
一、漢語方言的語音系統是多層級的結構系統
二、漢語方言的音位系統
三、漢語方言的音節系統
四、漢語方言的連音變讀系統
五、漢語方言的語調結構系統
六、關於方言語音系統的研究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漢語方言的字音系統
一、字音系統是漢語方言語音特有的系統
二、漢語方言的音類系統
三、漢語方言的異讀系統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漢語方言語音比較研究
一、漢語方言語音的共時比較
二、漢語方言語音的類型分析
三、漢語方言語音的歷時比較
四、漢語方言語音規律的探究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漢語方言的辭彙差異和辭彙系統
一、漢語方言的辭彙差異
二、漢語方言的辭彙系統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漢語方言辭彙比較研究
一、漢語方言辭彙的共時比較
二、漢語方言辭彙的歷時比較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九章 漢語方言語法差異
一、漢語方言語法研究的回顧
二、漢語方言語法的差異不容小看
三、漢語方言語法差異的主要表現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章 漢語方言語法的調查和描寫
一、充分理解方言語法調查的艱巨性
二、方言語法調查方案的設計
三、方言語法的描寫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漢語方言語法的比較研究
一、方言語法比較研究正在形成熱潮
二、方言語法的共時比較研究
三、方言語法的歷時比較研究
四、方言語法的跨語言比較研究
五、方言語法比較研究的理論追求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漢語方言與歷史文化研究
一、方言研究的新視角
二、方言與歷史文化的關係的巨觀研究
三、方言與歷史文化的關係的微觀研究
四、方言的文化類型分析
五、雙語雙方言現象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漢語方言學的套用研究
一、方言學必須加強套用研究
二、為方言地區的語言教育服務
三、為制定語文規劃和語文政策服務
四、為其他相關學科服務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二版後記

後記

20世紀80年代裡,在漢語方言學的領域耕耘多年的幾個老朋友先後都帶了研究生,由我提議,大家合編了《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作講義。經過幾年的周折,這本書作為大學文科教材於1991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有了它,給本科生開方言調查課就方便多了。然而不久就感到,要引導學生上路研究方言,這本書的內容還不夠用,尤其是帶博士生時,總還得講一些課,又感到缺乏合適的教材。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九五”期間高校重點教材計畫時,我申報了編寫《漢語方言學》的項目,很快就批下來了,我也便動手把好些年來的各種講稿作一番整理,斷斷續續寫了一些章節。
不久,我就感到這本書不容易寫好。因為近幾年來正趕上漢語方言學的大豐收時期,反映方言事實的大型著作、大規模的調查報告一部部出版了,一些體現新觀點、新方法的論著以及總結一個世紀的成就和經驗的論文也先後湧現。現在來編教材,對這些新成果不能視而不見、置之不理,然而要了解它、評判它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只好抓緊時間,集中精力,廣泛涉獵這些新成果,從中吸取營養來充實和調整自己的理論思考,儘量做到既不脫離現實,也避免把自己的特點磨光,努力走近學科的前沿。經歷了三個寒暑,已經到了世紀之交,再作進一步的推敲,還有許多事可做,現在煞車交卷也算是個時候。到了新的世紀,應該有更好的教材來代替它。當老師的就怕成了“教書匠”,拿自己的手藝當標準,只知道要徒弟們一鋸一刨地模仿、一成不變地傳承。我想老師應該是一名“渡伯”(閩南方言指渡船上的艄公),教材只是一艘“渡船”,在學科的江河湖海里,渡伯用渡船把乘客從一個碼頭送到另一個碼頭,就算完成任務了,再給他們指個路向,自然更好。一部教材很難成為人們終生受用的指南針,也不可能是包醫百病的萬應靈藥。學術的道路上必定會不斷地出現新的障礙、新的領域,一代代的新人都必須自己去排除障礙,自己去探索、去開拓新領域。事實上,每一代學者在學術的道路上都總要比他們的老師走得更高、更遠。若干年後,一部教材能引出另一部更好的新教材來,這是每一個編教材的人都應該感到欣慰的。

作者簡介

李如龍,教授,廈門大學中文系語言文字學博士生導師(1993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定),1997年起任國務院第四屆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80年代以來為中國語言學會、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中國套用語言學會、中國地名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語言學會會長。國際中國語言學會、國際客家學會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