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漢聲雜誌自1971年成立起,一直致力搶救、保護和發揚中國民間傳統文化,親力奔走於民間,完成大量民間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數十種瀕臨失傳的
民間手工藝。長期收集建立起“
中國民間文化基因庫”,出版雜誌140多期,內容涉及民間文化、民間生活、民間信仰、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等若干方面,是漢聲36年如一日投身民間文化保護事業所積累的寶貴財富,很早就被喜歡東方文化的人士評為中華民族的“
無盡藏”,甚至享譽全球文化界,2006年夏天更被美國著名的《
時代》雜誌(《
TIME》)在the best of Asia的評選中評為“最佳行家出版物”。
ECHO創刊——平衡東西文化交流
一九七一年,漢聲雜誌英文版ECHO of Things Chinese創刊。針對當時中西方社會對中國文化的隔閡與誤解,英文版漢聲秉持“平衡東西文化交流”為出版宗旨,以在台灣中國人的傳統民俗田野調查,呈現中國文化活生生的真實面貌,使文化不局限於抽象概念,而表露出具有情趣和生活智慧的一面。目的是要向世界介紹無與倫比的中華文化,平衡東西文化的交流。ECHO雜誌以田野實際調查兼圖片、攝影並陳的手法報導其內容,頗享口碑,在國內外大放異采,聲名鵠起。
七年間,61本彩色精印的ECHO,抵達三十三個國家的漢學家及愛好東方文化的中外人士手中。同時,漢聲也在社內逐漸為傳統民俗活動建立分門別類的文、圖檔案,為後來中文版倡建“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的基礎。
漢聲創刊——銜接傳統與現代
1978年,中文版漢聲創刊。如果說早先的ECHO工作宗旨在“東西交流”、是空間橫坐標,中文版漢聲則屬“銜接古今”的時間縱坐標。漢聲的指導老師之一
俞大綱先生曾說道:“傳統好比人的頭顱,現代猶如人的雙足。在時代的遽變中,忽然演變出傳統與現代割裂、頭腳分離的奇異局面……文化工作者應有為此斷裂做“肚腹”的擔當,使現代中國人能銜接傳統與現代,全身而行。”如此,漢聲以傳統文化的傳承為根基,對提升現代生活的推動不遺餘力。
●民間文化的工作目標——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
1988年,
海峽兩岸開放,為漢聲的民俗田野調查拓展了遼闊的舞台空間。首先展開和台灣人相關的“尋根系列”,為台灣的三大移民進行返鄉尋根調查,推出在台灣的泉州人、漳州人和
客家人專集。在“初探文化母體”的系列專題中,也包括了器物文化、居住形態及古老風俗習慣的調查,完成《虎文化》、《
福建圓樓》、《陝北年俗專輯》。一年之間出版6個豐富的課題。
第二年,推出瀕臨失傳的《
戲出年畫》後,漢聲已深切了解到:在大陸偏僻村野,潛藏許多珍貴、宛如“活化石”的民俗文化項目,在急速的現代化潮流衝擊下,將飛快消失得無影無蹤。為此,我們以“中國的”、“傳統的”、“活生生的”、“民間的”為準則,全面、快速、大量的從事調查、採集及整理成書,並且倡建“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提出了採集並保存民間文化的周詳規劃,把民間文化劃分為歸納成五種,十類、五十六項,
食衣住行育樂等傳統生活智慧及表現全在採集之列。此一規劃迄今仍為漢聲工作之規範。
中華文化加入地球文化村
我們堅信:“中國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是一座不只屬於中國人,也屬於全世界人類的寶庫。“地球文化村”的時代正在到來,但是,沒有中國人、中國文化參與的世界文化,將是不完整的世界文化;惟有把中國數千年累積的文化智慧注入,地球文化村才能呈現出優良繽紛的面貌。
經過三十餘年的工作:我們深信:只要大家有心,願意共同繼續在文化上攜手努力,傳統的智慧、美質和生命力將不會消失,一切珍貴的“傳統文化基因”,也都將在
繼起的人類生活中重現,如此中國文化才能真正立足於世界文化之林。懷此信念,漢聲將繼續前行。
漢聲榮譽
2006年,它在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的“亞洲之最”中,被評為“最佳行家出版物”;
2006年,台北有一條街巷以它的名字命名;
2004年,它邀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德國、法國、日本、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專家在
磧口舉辦“中國·磧口保護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次年,磧口被“
世界建築紀念物基金會”指定為“人類偉大紀念物”。
1998年,它關於
楠溪江中游
鄉土建築三期雜誌入選為“世界華人重大科學技術成果”,作者
陳志華亦因此被選為“俄羅斯傳統建築學院院士”。
1981年,它給一種中國
編結出了三本專集,並將之命名為“
中國結”;
1980年,它促成中國第一座“中國兒童博物館”在台北建立;
……
它的名字叫漢聲。《時代》評價說:“漢聲本身就是寶貴的文化藝術品:每一期雜誌就如同它想保存的藝術品或手工藝品一樣有價值。”
漢聲大過新年——可以撕開看的書,追尋久遠的中國年味兒
每年漢聲雜誌社,,就是12
張年味兒海報。有鬥神、
年畫、吉祥圖案、團花、
剪紙集錦等等。尤其是在封底裡面,會教大家DIY一張當年的吉祥屬相
剪紙。
漢聲雜誌社入駐大陸(北京漢聲雜誌社)以來,已經出了6本大過新年畫冊:大過猴年、大過雞年、大過
狗年、大過豬年、大過鼠年、大過牛年。
2009年大過牛年畫冊:
中國人以農立國,自遠古以來,牛便是農夫重要的工作夥伴,此由民間眾多以牛為主角的工藝品可見一斑:《
春牛圖》以牛隻的形貌方位說明一年的農事、農時,可說是農民最好的「圖畫農書」;《不吃牛》則是流行於民間的
迴文詩,文字結構巧妙生動,更充分展現傳統農家的「護牛文化」;《牛頭抓髻娃娃》、《
牛耕圖》、《牛面娃娃》、《耕牛》則是各式各樣以牛為主題的
剪紙圖樣,道盡中國人愛牛的鄉土深情。今年適逢牛年,漢聲雜誌特別推出「大過牛年」海報書,借著以上的這些饒富深意的
年俗大海報,祝大家都能有個感恩、豐收的新年。
此書承襲「大過新年」系列慣有的海報書形式,十二張大海報可剪可貼,同時為了方便利用,我們特地做成「本裝」形式,加上了封面封底,方便收藏保存;
封底里並有剪紙技法供讀者參考。讓這份取材自日常生活的民間藝術,不僅只被當作
老古董欣賞,人們可以在生活中實際套用,恢復民間藝術最初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