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是由陳長安作詞,七音盒作曲並演唱的歌曲,發行於2020年2月1日,收錄於同名專輯《漢服》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服
- 所屬專輯:漢服
- 歌曲時長:3分57秒
- 填詞:陳長安
- 譜曲:七音盒
- 編曲:陳林len
- 發行日期:2020年2月1日
- 歌曲語言:國語
《漢服》是由陳長安作詞,七音盒作曲並演唱的歌曲,發行於2020年2月1日,收錄於同名專輯《漢服》中。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又稱衣冠、衣裳、漢裝。漢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中國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
漢服文化 中國又稱『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就與漢服有關。中華天朝重衣冠禮儀。《周易·繫辭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周公制周禮而治天下,被儒家尊為聖人。周禮通過《儀禮》、《周禮》、《禮記》的服章和儀式表現出來,因而衣冠、禮儀往往用來代指文明,漢服是...
古代漢服文化是相對於現代漢服文化而言的,眾所周知,古代漢服文化在清代因為統治者實行剃髮易服的政策而中斷了300多年,直到21世紀才重新復興。古代漢服文化是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漢服文化綿延3000多年,直到明代從未斷層。古代漢服文化是有著輝煌的歷史,對日韓越以及東南亞等國家的服飾文化都有著深遠影響。
漢服復興者廣義是指長期以來致力於漢服文化復興的人。漢服復興者是自從漢服運動開展以來,一直為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的復興作出重要貢獻的人。漢服復興者之間以“同袍”相稱。漢服復興者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是漢服運動的骨幹力量。可以說漢服運動的發展離不開漢服復興者的努力,漢服復興者正快速增長。漢服簡介 ...
曹縣漢服,指山東省菏澤市曹縣的漢服產業,基調是大眾化漢服,主要定位中低高端市場。曹縣已形成集原創研發、設計製作、著作權保護、裁剪打版、繡花印花、輔料輔具、展演展示、網路行銷、售後服務等完整的產業鏈,並呈現出疊代升級、裂變發展的勢頭。迅速搶占了全國漢服銷售40%以上的市場,曹縣逐漸壯大成為“中國原創漢服生產...
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通裁”制(長衫、外披)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
漢服史是指漢民族服飾發展史,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飾,傳承千年,歷史悠久,一部漢服史等於半部中華文明史。了解漢服就一定要深入的了解漢服的歷史,只有了解漢服的歷史才能更好地熱愛傳承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漢服歷史 (一)漢服起源、形成、發展史(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後17世紀中期)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
漢元素時裝,將與漢服運動、中國風建築運動一道,為傳承和復興中華文明而努力,從服飾切入,傳載文化,以日常生活及時尚界為基礎,具備大眾化的、平民化的、生活化的漢文化服飾屬性,提高民族自豪感,尋找曾經遺失的文化信仰。對象 熱愛漢文化、追求時尚打扮、老少皆宜的人士。注意事項 1、以漢文化為主 在漢服在中國...
漢服運動(The Han Culture movement)是“漢服文化復興運動”的簡稱,屬於華夏文化復興運動中積極的一部分。漢服運動在清朝滅亡後的一段時期就有過,但更多的是本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上升,一部分國人大國意識覺醒的背景下,以廣大漢文化愛好者為主體、青少年族群,商業化群體,知識分子為主力,以網際網路為主要輿論平台...
忠州華夏民俗文化社(Chinese Traditional Custom & Culture Community of Zhongzhou ),俗名忠州漢服社(ZhongZhou Han Costume Community),簡稱忠華社(ZCC)。是一個民間自發組織的非盈利性質的公益文化組織。漢服簡介 本組織立足於忠縣,輻射周邊區縣(故名忠州,以古忠州所轄諸縣為活動中心)以復興和推廣傳統...
中國漢服推廣協會(簡稱中國漢協),於2013年1月20日成立大會召開後在香港正式註冊登記的綜合性非營利民間組織。以弘揚傳統為主旨,傳播漢服及漢文化知識為使命,落實在傳統節日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繼承傳統,傳承文明。建會背景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燦爛的文明。這其中有許多的文化瑰寶需要我們傳承與發揚。
漢服文化史即中國漢民族服飾文化史,漢服文化史是中國文化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服從起源到形成一直伴隨著中國文明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中國是一個重視禮儀的文明古國,作為一個禮儀之邦尤其在服飾上要求更加的嚴格,中國的漢服文化是中國禮樂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漢服文化在千餘年的發展歷程中既表現出整體...
漢服吧是百度民族文化目錄下的眾貼吧之一,匯聚了全國各地的漢文化復興者。首任大吧主——溪山琴況。漢服吧成員對外正式名稱為——漢服繼承復興者,簡稱為——漢服復興者,是致力於復興文化,振興民族的文化積極分子和踐行者。漢服吧成員對內正式名稱為:漢服同袍。貼吧簡介 漢服吧是百度眾貼吧之一,所屬目錄為:民族...
西塘漢服文化周,由方文山發起,創辦於2013年,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古鎮舉辦,以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禮儀文化的弘揚及傳承為根本目的,是中華傳統服飾和傳統禮儀文化大規模的呈現。活動概況 起因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無論是漢的大氣,晉的飄逸,唐的開放,還是宋的端莊,明的中和,漢服都...
現代漢服是繼承了傳統漢族服裝的精華,並結合現代社會生活需要而有所創新和發展,具有鮮明的傳統氣息和顯著的民族特徵以及時尚色彩的服裝。對民族服飾文化的繼承程度處於傳統漢服和漢元素時裝之間,可用於一般性的禮儀場合穿著之用,如傳統節日、文化活動、喜慶日、各類社交聚會等,其穿著適用範圍比傳統規範漢服更廣泛,...
據《左傳·定公十年》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華夏”即由此而來。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漢韻毓秀漢服社是一個2014年11月14日成立於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漢服組織,其成員包括在校學生以及其他漢服愛好者。漢韻毓秀漢服社是一個非cos、非古風、非穿越的...
漢朝服飾基本款式大約有九類,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領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變化演繹出幾百種款式。他與西服大不相同,與那些即使受到漢服影響而產生的韓服、和服等服飾也不同,足以體現華夏民族的特色。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
傳統服飾是反應過去時代文化和人們對地域環境影響下形成的文化標誌之一。漢族傳統服裝為漢服,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漢服是根據《周禮》所創,周從殷禮。它們各具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代,不同環境下,人們對生活,對美的種種追求嚮往。簡介 中國不同的民族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服飾。從漢族...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
唐裝,即唐制漢服,是漢族服飾系統中的一種。代表有齊胸衫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唐裝應該區別於近現代服飾所謂的“唐裝”。唐裝中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袷衣或棉衣。襖長於襦而短於袍,衣身較寬鬆,也有袷衣或棉衣。襦、襖有窄袖與長袖兩類。唐裝是中國“衣冠上國...
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上溯至原始社會。《鑒略·三皇紀》:“襲葉為衣裳 ”,《物原·衣原第十一》:“有巢始衣皮”,記載有巢氏最早教民用樹葉、毛皮做成衣服。中國服飾可以看作由此發端。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現代,都以鮮明特色為世界所矚目,主要以漢服為...
漢服與漢元素 現如今,我們通常可以看見漢服與漢元素兩個概念。漢服經過現代人的改良,發展出了更適應現代生活的漢元素時裝,而真正意義上的漢服則是依循傳統形制,未經改良的。漢服其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已具基本形式,經歷朝的繼承與發展,形成了完善的衣冠體系。漢服自身內部體系非常完備,歷經千年的發展...
唐朝服飾主要指唐代漢服。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無論是人們的思想,還是物質的生產都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唐代開始,工藝裝飾普遍使用花卉圖案,其構圖活潑自由、疏密勻稱、豐滿圓潤,特別是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後,就是唐代盛行的纏枝圖案。 唐代服飾圖案,改變了以往那種以天賦神授的創作思想,用真實的...
漢代及以前,並無“漢服”一說,比較接近的正式指代名稱是華服,顧名思義即為華夏族的服裝。今天我們所說的“漢服”,在學界眼中更多地是指中華民族服飾的集大成者。是中華文明5000年歷史中,以華夏文明為基礎,通過不斷融合發展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中華民族文化和風貌性格,區別於其它國家民族的傳統服裝的裝飾體系。
冕服亦是漢服的一大種類。而漢服的紋章及其豐富,周禮“以紋為貴”代表了漢文化的信仰和習俗,千古的服飾文化思想之表徵,勉人向善,在在充滿尊天、隆祖、明禮、尚義之義涵。黃帝的黻衣是最早的帶有紋章的上衣,黻即指兩色相背的紋章。《詩經》云:“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虞皇的“...
曲裾是漢服的一種款式。按照《禮記》記載,深衣一大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式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孫機)。出乎意外的是,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繞到背後,參考洛陽金村出土的銀人像。古代深衣之裳計有十二幅,皆寬頭在下,狹頭在上,通稱為衽,接續其衽而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