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曲》是唐代詩人徐凝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通過描寫趙飛燕受到漢成帝寵幸的宮廷生活,實則借古諷今,吟詠唐宮女之不幸 。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漢宮曲
水色簾①前流玉霜②,趙家飛燕③侍昭陽④。
掌中舞⑤罷簫聲絕⑥,三十六宮⑦秋夜長⑧。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水色簾:珠簾,因晶瑩如水,故稱。
②玉霜:白色的霜。一說指女子美好的容貌。流玉霜:謂月光皎潔如霜,流瀉於地。
③趙家飛燕:即趙飛燕,為漢成帝妃子名,住在昭陽殿。
④昭陽:漢宮殿名,成帝時趙飛燕居之。唐人宮怨詩中常用漢宮以指代唐代宮殿。
⑤掌中舞:在人掌上跳舞。相傳趙飛燕可作掌上舞蹈。
⑥簫聲絕:洞簫發出的旋律停了下來。
⑦三十六宮:許多的宮殿。三十六,不是確數。
⑧秋夜長:秋天夜晚時間長,也指人在寂寞之時,感到時間長。
白話譯文
晶瑩如水的珠簾里月光皎潔,晃動著美女的身姿,趙家飛燕在昭陽宮侍奉君王。歡樂歌舞后簫聲中止,三十六宮清冷下來,宮女們感到秋夜的漫長。
創作背景
徐凝憲宗元和年及第,有詩名,與白居易在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已有交往,而於長慶三年(公元823)時白居易為杭州刺史,徐凝、張祜同往較文,白居易舉徐凝屈張祜,可見其詩歌風格較得白居易賞識。徐凝獲解元,長慶初曾至長安應試,因不善乾謁,終失意而歸。於是自嘲“天下無人重布衣” 、“ 白頭遊子白身歸”,這首詩應作於同一時期。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該詩以“飛燕”作意象,成功運用了對比反襯的藝術手法,首句寫景題詠意象明麗、境界高遠,極言簾之潔白非凡,見飛燕得寵之盛。末句言一人專寵,三十六宮盡皆失歡。“秋夜長”雙關,既與首句“流玉霜”相應,又言從此無春意也。
這首詩通過趙飛燕的前後生活對比,概括了宮女的一生,年輕時憑藉姿色容貌得以受寵,但最後紅顏凋落便過著淒冷的生活,老死宮中,任憑秋夜漫長獨自煎熬。通過這種景色與時光的描寫烘托宮女的淒涼冷落的生活,在孤獨絕望中度過漫長的歲月。以漢代唐,這是唐朝詩歌常用的借代手法,作者不露鋒芒,在平淡的話語間以詩借古諷今,有著婉而多諷的藝術魅力。徐詩語言通俗曉暢,但卻並不代表其詩作缺少藝術加工,流於平淡,事實上他的詩歌能夠在平易的語言中見得波瀾,詩篇里可以見到工於餘韻的高超技巧。雖用語淺近,卻造意新穎,飽含詩味。
詩歌以曾以歌舞技藝贏得皇上寵愛的趙飛燕最後也因年老色衰而被打入冷宮, 度過其淒涼、寂寞難耐的漫長餘生。更不用說那些眾多而普通的宮女,不僅難以得到皇上的青睞征幸而且連平時見一面都難得,等待其的只能是最後老死宮中的悽慘遭遇。“三十六宮秋夜長”一句隱隱地道出了宮女們的怨恨之情以及詩人對其的同情之心,顯得頗為含蓄蘊藉。
“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景物描繪既富有情致,又流暢明麗,成千古傳頌的寫景名句,至今為人所稱道。此詩寫的是宮中怨情,但卻無一字議論和抒情,作者只是運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一人承寵,各院淒涼”的景象,便把宮女們深長的幽怨生動地表現了出來,頗為婉轉含蓄。以奪人之愛的飛燕比襯,才更見婕妤之哀。其他供電與得寵者所居之昭陽殿形成比照,隱喻失寵與得寵,加深了詩歌的形象化。該詩立意新警,顯然是以漢代唐,採用曲筆手法。
名家評價
清黃叔燦《唐詩箋注》:“一人承寵,各院淒涼,只‘秋夜長’三字已足。”
清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妙在直敘而不下斷語,怨意愈見。”
《問花樓詩話》:“徐凝《瀑布》詩為髯蘇所呵。余獨愛其宮詞一首”
作者簡介
徐凝,生卒年不詳,睦洲分水(今浙江)人,中唐時元和間有詩名。游長安求第,白居易試之詩,推為第一,然終未及第,遂歸,優遊自終。晚唐詩人方乾曾拜他為師。白居易為杭州刺史時,徐凝府試得解元。後絕意仕進,竟不成名,以布衣而終。徐凝曾受到元、白等人的賞識和薦舉,故唐人張為在其《主客圖》中將其列為白派之及門弟子。其詩歌題材較為廣泛,內容亦為豐富,其寫景題詠、應和唱酬、行旅送別、詠物懷古等詩,形成其詩歌鮮明的藝術個性和風格,在唐詩史上有著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