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與中華傳統文化(大連大學建設的慕課)

漢字與中華傳統文化(大連大學建設的慕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字與中華傳統文化是大連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該課程於2018年09月04日在中國大學MOOC首次開課,授課教師為李索、焦冬梅、盧慶全等。據2022年2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將於2022年03月07日第8次開課。

該課程共四個單元,包括漢字性質、特色及其與傳統文化的關係概說、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示例、漢字形體分析的現代套用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字與中華傳統文化
  • 建設院校:大連大學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首開時間:2018年09月04日
  • 授課教師:李索、焦冬梅、盧慶全等
  • 授課平台:中國大學MOOC
課程建設,課程性質,課程背景,課程定位,課程簡介,課程大綱,開課信息,課程特色,教學目標,總體目標,章節目標,學習預備,預備知識,學習資料,考核標準,教師簡介,

課程建設

2011年被評為遼寧省首批精品視頻公開課。
2013年5月30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確定為第三批“精品視頻公開課”。
2018年11月9日,該課程獲中國大學“首批最美慕課100”稱號。
2019年,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2020年11月24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線上一流課程)”。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漢字,古老而神奇,承載著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記錄了漢民族悠久的歷史,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其構形又與漢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息息相關。漢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其構形的表意特徵為人們據形析義進而探討文化信息提供了理據與可能,漢字的形體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表意性及其所攜帶的大量文化信息日趨隱沒。21世紀。大多數漢字使用者對漢字的性質及其文化特徵不了解,致使漢字的理解和規範使用產生了困難和問題。21世紀以來,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全民共識,通過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講授傳統文化的現象日益增多。由於缺乏必要的傳統語言學知識,望文生訓、以今律古、譁眾取寵、貽害大眾的現象隨時可見。此外,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施行,“漢語熱”迅速升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漢字教學是難點之一。教師為了識記方便,隨意解析字形、說解漢字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有鑒於此,向漢字的使用者和學習者宣傳漢字的基本知識及其文化特徵,對漢字的準確理解、規範使用和漢語推廣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傳播是必要的。

課程定位

該課程從文化的視角,以甲骨文、金文、篆書形體為視點,同學習者一起揭開古老漢字神秘的面紗,領略其中絢麗的中華傳統文化,在知識探索的歡快中提升漢語和文化素質。

課程簡介

該課程內容包括三章,分為四個單元。緒論及第一章為第一單元,介紹漢字的性質、特色、起源、形義關係及其構形的文化特徵,是該課程內容的理論基礎。第二章分為二、三兩個單元,分別從衣著服飾、食物飲品、宮室居處、舟車行旅、婚姻生育、肢體髮膚、德行修養、祭祀福祉、邦國政事、征伐武備、農牧漁獵、財寶商賈、文教技藝、時令節慶等類別等14個方面闡釋寓含在相關漢字形體中的傳統文化信息,是該課程的主要部分。第三章為第四單元,針對當前漢字使用及教學中存在的熱點問題,簡要闡釋了漢字的形體演變、漢字簡化對分析字形理解字義的影響、漢字形體與國學經典文獻閱讀以及漢字形體分析與漢字教學等相關問題,介紹了通過分析漢字的形義關係和文化特徵,理解經典文獻的古文古義、繼而正確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方法和意義,是結合實際的套用部分。

課程大綱

緒論
第一章漢字性質、特色及其與傳統文化的關係概說
1.1漢字的性質
1.2漢字的特色
1.3漢字的起源
1.4漢字的形義關係
1.5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的方式(上)
1.6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的方式(下)
1.7漢字文化的層累性特徵
2.1衣著服飾篇(上)
2.2衣著服飾篇(中)
2.3衣著服飾篇(下)
2.4食物飲品篇(上)
2.5食物飲品篇(下)
2.6宮室居處篇(上)
2.7宮室居處篇(下)
2.8舟車行旅篇(上)
2.9舟車行旅篇(下)
2.10婚姻生育篇(上)
2.11婚姻生育篇(下)
2.12肢體髮膚篇(上)
2.13肢體髮膚篇(下)
2.14德行修養篇(一)
2.15德行修養篇(二)
2.16德行修養篇(三)
2.17德行修養篇(四)
2.18祭祀福祉篇(上)
2.19祭祀福祉篇(中)
2.20祭祀福祉篇(下)
2.21邦國政事篇(上)
2.22邦國政事篇(下)
2.23征伐武備篇(上)
2.24征伐武備篇(下)
2.25農牧漁獵篇(上)
2.26農牧漁獵篇(下)
2.27財寶商賈篇(上)
2.28財寶商賈篇(下)
2.29文教技藝篇(上)
2.30文教技藝篇(下)
2.32時令節慶篇(中)
2.31時令節慶篇(上)
2.33時令節慶篇(下)
第三單元測試題
3.1漢字形體演變與構形分析
3.2漢字簡化與據形析義
3.3漢字形體分析與文獻閱讀
3.4漢字形體與漢字教學
第四單元測試題
課程大綱從左到右: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學時安排
授課教師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8年09月04日~2018年11月15日
3小時每周
李索、焦冬梅、盧慶全
4813人
第2次開課
2019年03月11日~2019年06月24日
2小時每周
李索、焦冬梅、盧慶全、趙金丹
2072人
第3次開課
2019年09月03日~2019年11月28日
2-3小時每周
3433人
第4次開課
2020年03月02日~2020年05月25日
4494人
第5次開課
2020年09月14日~2020年12月08日
李索、盧慶全、趙金丹
1559人
第6次開課
2021年03月08日~2021年06月11日
李索、焦冬梅、盧慶全、趙金丹
1934人
第7次開課
2021年09月06日~2021年12月04日
3小時每周
李索、盧慶全、趙金丹
2156人
第8次開課
2022年03月07日~2022年05月27日
3-5小時每周
李索、盧慶全、趙金丹、趙紅
待定
表格內參考資料:

課程特色

該課程在普及漢字學知識的基礎上,遵循“從漢字形體講傳統文化,就傳統文化談漢字形體”的原則,以漢字的古文字形體為視點,以《說文解字》為橋樑,對漢字形體中寓含的傳統文化信息進行分析闡釋。理論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深入淺出,雅俗共賞,在愉悅中探求知識,在切磋中掌握方法是該課追求的風格特色。

教學目標

總體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掌握漢字學的基本知識,了解典型漢字形體中寓含的傳統文化知識,提升中華傳統文化素質。
2、使學生通過掌握分析漢字形體了解漢文化的方法和途徑,解決日常工作生活和經典文獻閱讀中的相關問題。
3、幫助學生規範使用漢字,提高漢字套用和漢字教學水平。

章節目標

章節
章節目標
緒論
1、引領學生了解本課的性質、特點、學習內容、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漢字性質、特色及其與傳統文化的關係概說
1、了解漢字的性質、特色,了解漢字的起源。
2、理解漢字的形義關係,掌握分析形體探求字義的方法。
3、理解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原因和“造意”的內涵。
4、了解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的方式及漢字文化的層累性特色。
第二章: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示例
1、了解課堂上所講解典型漢字所記錄的傳統文化信息。
2、學習掌握分析漢字形體、理解漢字本義、探討其中寓含的傳統文化信息的方法。
第三章:漢字形體分析的現代套用
1、了解漢字形體演變過程,掌握古今漢字形體的差異。
2、了解漢字簡化的原因及其對據形析義的影響。
3、學習掌握分析字形、把握古義、準確理解傳統文獻的方法
4、了解漢字形義關係對漢字教學的促進作用。

學習預備

預備知識

學習該課程需要具有漢語和漢字的基本知識、初步的閱讀文言能力和一般的中華傳統文化常識。

學習資料

配套教材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出版時間
李索
9787040399363
2014年
參考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說字解字》
許慎
1963年
《說字解字注》
段玉裁
1980年
《說字解字通論》
陸宗達
1981年
裘錫圭
1988年
《漢字與中華文化十講》
王寧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年
《文化文字學》
劉志成
2002年
楊琳
2012年

考核標準

該課程採用百分制計分,分數比例如下:
1.平時單元測驗占40%,為客觀題。
2.隨堂布置的作業不計分,只是課程討論的表現占10%(要求至少參加6次互評)。
3.課程結束考試占50%。
總成績60分及以上為合格,85分及以上為優秀。

教師簡介

李索,大連大學教授,從事高校古代漢語和先秦文獻教學與研究。
焦冬梅,大連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漢語史、對外漢語教學。
盧慶全,大連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高校古代漢語和文字學教學與研究。
趙金丹,大連大學文學院教師,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古代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
趙紅,大連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從事相關領域教學、科研及教學管理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