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結構和演變》是2015年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曉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字的結構和演變
- 作者:胡曉萍
- ISBN:9787568103398
- 頁數:262頁
- 定價:49元
- 出版社: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3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漢字的結構和演變》是2015年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曉萍。
從篆書到隸書,是一次更大的變化,隸書是漢字演變史上重要的轉折點,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從此,漢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喪失了。漢朝後期,隸書又演變為楷書。楷書可作為習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書。從隸書到楷書字形結構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在書寫時把隸書的波勢挑法改變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
到了西周后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當時的文字進行收集整理然後進行刪繁就簡美化加工後,將文字統一。
漢朝流行“漢隸”的同時,“楷書”正在萌芽階段。到魏晉南北朝的時期已很盛行,晉代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是楷書的真正創始人,其同時吸取了篆書圓轉筆畫,保留了隸書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蠶頭燕尾”,使漢字的結構大體的固定了下來。當時被稱之為“真書”,後人因為以這種字型作為學習書法的楷模,即改稱之為“楷書...
《漢字的結構和演變》是2015年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曉萍。內容簡介 這本《漢字的結構和演變》共分十一章,主要探討了漢字的起源、漢字的結構、漢字的演變及演變規律,分析了漢字形體與意義的對應關係、漢字與訓詁的關係,介紹了漢字文化研究和現代漢字研究的概況,並重點對《說文解字》的體例、價值...
(1)漢字的結構可以在短時期內發生巨大的變化 這體現在大篆向小篆的變革之中、小篆向隸書變革之中、繁體字向簡化字的變革之中。(2)漢字的改革是和生產力的大發展相互對應著。這體現在漢字兩大改革活躍時期(秦朝和20世紀)都是發生在生產力大發展的時期。這種現象可以用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來解釋:漢字本質上是...
小篆的形體和甲骨文的形體相似,只是字型變得愈發規整。隸書的“母”字從形體結構上來看已經無法看到人體的形狀。楷書“母”字從字形上來講,並不是直接繼承小篆,而是更接近於從石鼓文或鄂君啟節繼承來的。“母”的本意是指母親,後引申為養育、哺育之意。《說文》:“母,牧也。”“牧”即哺育。母為女,還有...
長(拼音:cháng,zhǎ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1]。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此字本義是指空間或時間的距離大,讀作cháng,引申為空間或時間兩點距離大,又引申指深遠。還可作動詞,義為延長、讚許等。又從本義引申為年長,讀作zhǎng,由此引申出歲數大,輩分高,排行第一等義。還可特指兄長、首領、長官。
第二系寫法(圖7),上部像幼兒頭髮、頭顱及兩臂,下部像兩並的兩脛,後演變為《說文解字》古文中的“子”字(圖8)。第三系寫法(圖A)是根據“襁褓嬰兒”的形象所創造出來的象形字,但已完全線條化了:兩手連成一斜短橫;身和下肢已簡化成一條稍斜的垂線;強調了嬰兒頭大的特點,但因為是以利器在堅硬的...
楷書:漢字書體之一種。又稱正書、真書、正楷,由隸書演變而成。以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有唐朝的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和宋元的趙孟釗。楷書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漢字結構 從漢字跟漢語的關係看,漢字是一種語素文字。漢字代表的是漢語裡的語素。根據...
從漢字的內部構造來看,可以分成形旁(根據意義構造的有理偏旁)、聲旁(根據聲音構造的有理偏旁)和配旁(沒有根據的無理偏旁)3種偏旁部件。早期漢字很接近圖畫,只有1個偏旁的字叫做獨體字,多一個偏旁的叫做合體字。合體字可以分成指示字、會意字和形聲字,主要是後面兩種,特別是形聲字占80%。(1)形聲字...
“字”的構造就是模擬孩子出生於屋內的樣子,篆書(圖3)即由來於此,隸書字與楷書字雖然筆形有所變化,但是基本結構仍是原樣。“字”由“子”與“宀”會合示義,而“子”與“字”音近,則兼帶表音。“字”以屋內產子之形而以“子”所兼表之音示“生育”之義,並由此本義派生出引申義。如《易·屯》說...
《象形字典》以有機、系統的全新結構,摒棄了以漢字讀音為序(以英文字母表的排序為準)的零散、分裂式的排列方法,改為字形以為排序依據,整部字典分為“天部”、“地部”、“人部”三大部分;每一部分若干篇,每一篇分若干族,每一族包含若干個字頭,每一個字頭帶領一個獨立網頁;每個網頁的內容包括六個部分:...
上古音福、北都是幫紐、職部字,所以“北”可以看作是追加的聲符。秦代小篆繼承圖1一類字形作圖10。酒罈子變為“畐”字(fù),於是“福”便成為以“示”表意以“畐”表音的形聲字了。就字形構造看,示是祭神的祭桌,上有堆放的祭品,畐表示大肚子酒器,內裝滿了酒,所以表聲的同時也還有豐滿之義。以後...
大徐(鉉)在“灘”下注了兩個反切:呼旰切(hàn),又他乾切,很值得注意。合理的解釋似乎應該是這樣:灘既是漢的本字,又是𤅩的俗體,即今沙灘、河灘字。易言之,漢與灘古本一字,漢代以後才一分為二,賦予不同意義。 秦漢時期,“漢”的字形基本定型,絕大部分是左水(氵)右(暵的右半部)的結構,都將“隹...
“元”字的這種字形演變,與“天”字是一致的。至於後來,再在上加一橫,特指其頭部之所在,便是甲骨文、金文常見的各種“元”形了。再加一橫之後的便成了“元”的基本結構,一直沿用至今,隸變時只是將側立的人形變成“兒”而已。未加一橫的字形隸變後就成“兀”,與“元”分立為二字。“元”的本義就是...
字源演變 會意字。從甲骨文(圖1-4)到金文(圖5-7),再到戰國文字(圖8、9)、篆文(圖10)、隸書(圖11)和楷書,“好”的字形都是由“女(或作母,與女義近)”和“子”這兩個獨體字構成的,一脈相承。只是早期文字的部件尚未定型,“女”和“子”的位置可左右互換。到了小篆“好”就定型為左...
“幾”和“幾”,在古代是不同含義、不同形體的兩個字。 【甲組】“幾”字形演變流程圖 簡體的“幾”是象形字。有的學者根據圖A的甲骨文字形釋為“幾”,從這個字形來看,它像一個小桌子的側面圖,下部是小桌子側面的兩條腿,上面是“桌面”。篆書(甲組圖1)、隸書(甲組圖2、3、4)文字中的“幾”字的寫法與...
“白”的康熙字典 .漢典 [引用日期2018-10-13] 8 “白”的音韻方言 .漢典 [引用日期2018-12-27] 9 國務院關於公布《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2-09-26]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說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060 展開全部 相關搜尋 ...
200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明確規定中國推行規範漢字,也明確繁體字的範圍。2013年6月5日公布《通用規範漢字表》附表《規範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一般套用領域的漢字使用以規範字表為準。起源 繁體中文即小篆演變為隸書(之後又出現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後產生的中文書寫體系,...
用“木”作意符的字大多與樹木或木製品有關,大致可分為:①有關樹木的名詞,如:桂、樟、柄、桿;②有關樹木的動詞,如:植、栽、析;③有關樹木的形容詞,如:枯、朽、柔。中文名 文 拼音 wén 注音 ㄨㄣˊ 總筆畫 4 部首 文 結構 獨體字 筆順 丶一ノ丶 字碼 倉頡YK;鄭碼SO;五筆YYGY;四角碼00400 ...
了解了“武”在字形演變過程中的筆畫變化,書寫時就不能畫蛇添足地在右邊多寫一撇,也不會漏寫左上角的短橫了。關於“武”字的本義,文字學家於省吾說道:“武從戈,從止,本義是‘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動,‘止’即表示行動也;征伐者必用武器,‘戈’,即武器也。”這就概括地把“武”的原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