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海村委會,隸屬演豐鎮,位於演豐鎮東北部,三面環海,東與文昌鋪前、羅豆隔海相望,西毗鄰邊海村。境內有曲口墟,墟上有曲口港,有客船通達鋪前港。土地總面積3549畝,其中耕地面積570.45畝,水旱田262.49畝,坡地307.96畝。該村下轄12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426戶,1602人,黎族2戶,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演海村委會
- 面積:3549畝
- 人口:1602人
- 耕地面積:570.45畝
村情概況,村情發展,大事件,
村情概況
1953年~1957年,漁業實行合作化,演海成為海南實現漁業合作化最早的漁村之一。1953年,共有漁帆船13隻。1955年成立漁群社(初級社)國家扶持老區漁業發展,撥款建造1對60噸位大風拖帆船,編號為1號、2號船。1957年,演興鄉和興海鄉合併大鄉,改設演海鄉。當年演海鄉向國家貸款12萬元,建造2對60噸位風拖船,以及新造非機動風拖船8隻。1959年演海鄉改設演海漁業公社,分設演海大隊。同時組建演海造船隊。1961年體制改革,以隊為核算,原1號、2號、5號、6號歸演海大隊,7號、8號歸北港大隊。1962年演海大隊將原造的木帆船淘汰變賣,重新建造機動流刺船7隻,功率20千瓦,組建下廠漁業生產隊。1963年開始,演海大隊向國家貸款20萬元,造大船置膠絲流刺網,發展深海漁業。組建建新漁業生產隊,新造功率20千瓦流刺船6隻;其他大隊企業、後塘、曲口、東山等漁業隊建造同樣類型漁船各2隻。1974年,演海大隊調整作業結構,改小船造大船,增加漁船功率,發展中深海作業,開拓遠洋生產。1975年,國家重點扶持演海大隊建造2艘250千瓦、140噸機拖船,1976年投入生產。1979年,該村對原有的漁船實行承包到船。由於民眾思想認識不足,觀念陳舊,漁業隊相繼折散,船隻網具變賣,除償還國家少部分貸款外,尚欠177000元。
村情發展
1983年,群星大隊併入演海大隊,原當演海大隊支委的王鴻香辭職回村,自己造小船在近海捕蟹。三中全會後,在王鴻香的示範帶動下,該村黨支部積極引導村民以家庭形式,發展近海捕撈業,增加農民收入,成效顯著。
該村共有漁船159隻,其中編內漁船124隻,編外漁船35隻。客船5隻,中型客輪1艘。海洋捕撈占村民年收入45%。
海水養殖也是該村主要經濟來源。1971年,原演海公社發動民眾圍海造田,砍伐後山村至石路堤紅樹林1200畝。打大口徑井10口,改良土壤600畝,試種水稻失敗。1988年,海口一家公司在該址承包300畝搞低位池養蝦,1991年失敗,宣告破產。
1991年~2001年,原演海鎮將該蝦塘轉包給村民養蝦,但收效不大。2002年,演海鎮併入演豐鎮,該蝦塘歸演海村村民。
自2002年10月起,在演豐鎮委鎮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引導下,該村鼓勵和支持村民將原來的低位池,改造成高位池,科學養蝦,增加農民收入,成效顯著。
至2010年5月,該片區共養殖高位蝦池300畝,其中溫棚75畝,農戶22戶,是演海村科學養蝦典型示範區。在示範區的示範帶動下,周邊的村莊共建造高位蝦池220畝,農戶16戶。該村對蝦養殖面積共達520畝。同時帶動其它養殖業的發展,全村共吊養蚝水域面積3500畝,吊養面積752畝,農戶15戶,還產生一個專業“養蚝村”。該村由7人組成一個鹹水鴨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它的示範帶動下,全村共有鹹水鴨養殖專業戶13戶。海水養殖占村民年收入40%。2009年人均年收入5240元,該村集體經濟收入52000元。
大事件
1、2010年10月19日上午,市旅遊委組海口酒店協會,市旅行社協會為演豐鎮演海村委會進行災後送溫暖活動。
慰問組抵達演海村委會後,演海村委會書記梁定軍詳細介紹了演海村的受災和生產自救情況。據介紹,演海村在這次雨災中,後塘等二個經濟社由於地勢較底受災比較嚴重。在降雨過程,雨水淡化蝦池,養殖業損失慘重,據統計共損失170餘萬元,該村局部地區仍有積水。
海口酒店協會會長張會發聽取介紹後,表示海口酒店協會將繼續關注和幫助受災村民。同時表示,將與演海村委會的經濟社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在旅遊開發和村民子女就業等方面給以大力的支持,並現場捐贈人民幣3000元支援災後重建工作。市旅行社協會副秘書長馮華國也代表市旅行社協會捐贈了一批大米和食用油等慰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