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盧

漏盧

漏盧(學名: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根可入藥。亦稱“祁州漏盧”,有些地方也稱之為野蘭、莢蒿、鬼油麻。李時珍曾曰,“此草秋後即黑,異於眾草,故有漏盧之稱。”

漏盧為菊科漏盧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形,莖有條紋,葉羽狀邊緣具疏齒。花淡多見於紫色。生於山坡、路旁草叢中。分布比較廣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漏盧
  • 拉丁學名: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
  • 別稱:祁州漏盧、野蘭、莢蒿、鬼油麻
  • :植物界
  • :菊科
  • :漏盧屬
  • 分布區域:我國東北、華北及河南、陝西、甘肅;國外亦有分布
  • 花色:淡紫色
  • 用途:根可入藥,有清熱解毒、通乳功效
  • 性味:性寒、味苦,無毒
植物名,藥材名,藥附方,

植物名

亦稱“祁州漏盧”。
【學名】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釋名】野蘭、莢蒿、鬼油麻。[時針曰]屋之西北黑處謂之漏。凡物黑色謂之盧。此草秋後即黑,異於眾草,故有漏盧之稱。其莢如麻,故俗呼為鬼油麻雲。
漏盧
【分類】菊科,漏盧屬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圓錐形,上部密被殘存葉柄。莖有條紋,密被白色綿毛。葉羽狀深裂至淺裂,裂片再淺裂,邊緣具疏齒,兩面被白色綿毛。頭狀花序大,單生莖頂,全為管狀花,花淡紫色。瘦果倒圓錐形,棕褐色,具四棱;冠毛剛毛狀,有羽狀短毛。
【生境】生於山坡、路旁草叢中。
【分布】我國東北、華北及河南、陝西、甘肅;國外分布於朝鮮、蒙古、俄羅斯等。
【用途】根入藥,稱“祁州漏盧”或通稱“漏盧”,詳見下文。

藥材名

【藥名】漏盧
【來源】菊科漏盧屬植物漏盧(祁州漏盧)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或藍刺頭屬植物禹州漏盧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砂藍刺頭E. gmelini Turcz及E. grijisii Hance、E. rito L等,以根入藥。
【別名】山防風、野蘭、莢蒿、鬼油麻。
【性味】性寒、味苦,無毒。
【功能】清熱解毒,排膿消腫,通乳。
【主治】
1、腹內蛔蟲。用漏盧為末,每取一匙,和餅子肉湯同服。
2、小兒疳病肚脹,或常瀉痢,冷熱不調。用漏盧一兩,研細。每服一錢,加豬肝一兩或鹽少許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勞泄痢。用漏盧一兩、艾葉(炒)四兩,共研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別把另一半藥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
4、產後帶下。治方同上。
5、乳汁不下(乳內脹痛,積久成癰)。用漏盧二兩半、蛇蛻十條(灸焦)、瓜蔞十個(燒存性),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6、風痛,筋脈拘攣。用汛(麩炒)半兩、地龍(去土,炒)半兩,共研為末;另用生薑二兩,取汁,加入三兩蜜,同煎開幾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藥時,取上制的藥末,以收存的湯劑煨溫後送下。此方名“古聖散”。
7、背癰。用漏盧、連翹、生黃芪、沉香各一兩,生粉草半兩,大黃(微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姜棗湯調下。服至熱退便停藥。此方名“漏盧湯”。
8、白禿頭瘡。用漏盧草燒灰,加豬油調勻塗搽。

藥附方

李明珍說:漏盧下浮汁,消熱毒,排膿止血,生肌殺蟲。古方治癰疽發背,首推漏盧湯。 安常治癰疽及預防流行的痘疹熱,用漏盧葉。
【其它】台灣學者研究認為該藥輔以它方對流行性腮腺炎及骨癌、鼻癌、腎癌、肝癌等均有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