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蒿

莢蒿

莢蒿,釋名:亦名野蘭、莢蒿、鬼油麻。氣味:(根、苗)鹹、寒、無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莢蒿
  • 外文名:野蘭、莢蒿、鬼油麻
  • 氣味:(根、苗)鹹、寒、無毒
  • 主治:腹內蛔蟲
《本草綱目》草部卷之十五] 草之四:漏盧【釋名】野蘭(《本經》)莢蒿(蘇恭)鬼油麻(《日華》)[時珍曰]屋之西北黑處謂之漏。凡物黑色謂之盧。此草秋後即黑,異於眾草,故有漏盧之稱。
主治:1、腹內蛔蟲。用漏盧為末,每取一匙,和餅子肉湯同服。
2、小兒疳病肚脹,或常瀉痢,冷熱不調。用漏盧一兩,研細。每服一錢,加豬肝一兩或鹽少許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勞泄痢。用漏盧一兩、艾葉(炒)四兩,共研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別把另一半藥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
4、產後帶下。治方同上。
5、乳汁不下(乳內脹痛,積久成癰)。用漏盧二兩半、蛇蛻十條(灸焦)、瓜萎十個(燒存性),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6、風痛,筋脈拘攣。用汛(麩炒)半兩、地龍(去土,炒)半兩,共研為末;另用生薑二兩,取汁,加入三兩蜜,同煎開幾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藥時,取上制的藥末,以收存的湯劑煨溫後送下。此方名“古聖散”。
7、背癰。用漏盧、連翹、生黃芪、沉香各一兩,生粉草半兩,大黃(微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姜棗湯調下。服至熱退便停藥。此方名“漏盧湯”。
8、白禿頭瘡。用漏盧草燒灰,加豬油調勻塗搽。
附方:李時珍說:漏盧下浮汁,消熱毒,排膿止血,生肌殺蟲。古方治癰疽發背,首推漏盧湯。安常治癰疽及預防流行的痘疹熱,用漏盧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