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來源,詩詞原文,漂母祠堂古尚存,萋萋衰草帶城根①。,漢家斗大黃金印,爭及當時一飯恩②。,注釋譯文,詩詞鑑賞,作者簡介,
來源
淮安府城漂母祠聯
人間豈少真男子;
千古無如此婦人。
[注釋] 漂母祠原在古淮陰縣漂母墓側,明初廢圮。時淮安衛指揮使丁裕新建於楚州西門外。弘治中,知府楊遜移建於蕭湖邊。清康熙間,琉球國使者過淮,曾敬掛百錢於神位。後乾隆皇帝亦曾參拜,親題“一飯千古”榜額。
[解讀] 聯語謂人間(包括像韓信這樣的)真男子不能算少,但歷史上像漂母這樣的賢婦人,卻沒有誰比得上的。這就突出了漂母千古一婦的崇高地位。
進食拯英雄,詎知鹿逐秦郊,開炎漢四百年基業;
辭金明義利,又見鳩工淮浦,報賢母千萬祀馨香。
— 李勖
[注釋] 鹿逐秦郊:指秦末群雄爭奪天下。 炎漢:指漢朝。漢以五行中“火”為德基,故稱炎漢。 辭金:韓信當年乞食漂母,曾發誓他年得志,一定重報。漂母即怒言:“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鳩工:聚集工匠。
[解讀] 出幅說漂母拯救了韓信的性命,豈知此舉為漢朝統一天下,開四百年帝業作出巨大的貢獻。對幅言漂母施恩不望報的美德,深深感動後人,所以今天人們重建漂母祠於淮濱,為使她流芳百世。
一飯感韓信,巾幗叢中早把黃金輕糞土;
千古拜遺廟,淮流堤畔有誰青眼識英雄。
[注釋] 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的眼光。
[解讀] 上聯贊漂母之德,施恩不望報,為巾幗叢中之傑出人物。下聯譽漂母之智,識英雄於微賤之時,千古淮流堤畔更有何人能比
扉 聯
姓氏隱同黃石遠;
英雄識在(贊阝)侯先。
[注釋] 黃石:指圯上老人黃石公。傳張良刺殺秦始皇失敗後,逃往下邳,遇黃石公於橋上,老人磨鍊他的心性,並授於《太公兵法》三卷,後張良得以助劉邦成大業。 酆侯:指蕭何。
[解讀] 上聯說,漂母沒有留下姓名,人們對她的身世了解,比對黃石公還要茫然。下聯說,漂母識別韓信為奇才,此蕭何還要早。此聯主要讚揚漂母“做好事不留名”的高風和超人識見。
(五)蒹葭亭
古渡臨祠廟;
行人說故侯。
——王琛
[作者介紹] 王琛,字獻南,號玉杭,清河拔貢,世居山陽,工書法,輯《淮安藝文志》若干卷,性謙厚,人稱馬糞長者。
[注釋] 蒹葭亭:在漂母祠側,乾隆中淮安知府李章修建。
[解讀] 此為集句聯,上聯摘自金鑾詩:“古渡臨祠廟,長淮接市門……”;下聯摘自金大車詩:“宿草封遺冢,行人說故侯……”。兩詩皆以漂母祠為題。漂母祠詩詞兩首
清代詩人宋征璧《漂母祠》詩:“漂母祠前一洗襟,悠悠淮水故人心。王孫莫作千金報,一飯難酬直古今。”
宋代詩人金朋說《漂母堂》詩:“惻隱殊無一念仁,誰能推食食王孫。紛紛天下奇男子,不及淮陰一婦人。”
詩詞原文
漂母祠堂古尚存,萋萋衰草帶城根①。
漢家斗大黃金印,爭及當時一飯恩②。
注釋譯文
①城根:城牆外邊。
②漢家:指劉邦所建立的漢王朝。斗大:像斗那么大,極言其大。黃金印:韓信仕漢,拜大將軍封楚王改淮陰侯,均位高名顯,官印自然也大於普通官員。印指為官者所持圖章、印信。按等級可稱為璽、寶、印、章等,統稱為印。爭:怎。一飯恩:施予一碗飯的恩情。
詩詞鑑賞
漂母祠為古祠堂名,祭祀一位在河邊漂洗衣物的老婦,即漂母。秦朝末年,韓信家貧無依,釣於淮陰城下河邊。漂母見信飢甚,施以飯食。後韓信投項羽,依劉邦,建功立業,爵封楚王。乃返故里,召漂母並賜千金。後人感漂母之義,為之立祠。故址在淮陰(今屬江蘇省)城郊,早廢。璟公此詩站在更高的角度,歌頌了漂母這位平凡的老婦人的慈良忠義品德。璟公將漂母的施飯之恩與韓信的王侯爵位相比,揚前抑,其中更有深意。這首詩告訴我們,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其實算不了什麼,真正可貴的是人性的忠善。這也正是璟公自己所欽崇和追求的目標。詩寫得很明朗,很流暢,很有力量。
作者簡介
元璟,清代江南鄞縣天童寺僧。字借山,又字紅椒,號晚香老人,初名通圓,字以中,平湖(今屬浙江省)人。生卒年與生平事跡不詳,大約公元1680年前後在世。他早年出家,悟性空靈,由儒入釋,儒釋兼通,勇猛精進,虛懷問道。曾遊歷南北,足跡半天下。曾於杭州結“西溪吟社”,與同代名家沈德潛、王士禎、惠士奇、朱彝尊等交往切磋,詩名甚著。於詩道頗用心力,其詩才情清俊,沉雄開闊,頗具煙霞神韻。曾以詩受知康熙帝,詔居京師,作有《京師百詠》。多年始放歸。晚年住家鄉浙江平湖東門外當湖畔之化成庵。有《完玉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