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農村

漁農村

漁農村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南部,位於福田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5千米,村落總面積約0.1平方千米。東鄰皇崗口岸,與香港相連,是福田區香港最近的一個村;南面是深圳河,河水由東向西經深圳灣匯入伶仃洋。是香港進人深圳的重要門戶,與香港元朗隔河相望。相鄰自然村有水圍村。始建於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東莞、中山以及寶安縣的沙井、福永一帶的漁民,順珠江而下,到深圳河邊捕魚,有的漁民在深圳河北岸搭棚居住而形成小漁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岸邊居住的漁民分得土地,這些漁民既打漁,又種田,故取名漁農村。

漁農村歷史較短,新中國成立前人煙稀少。據當地人口述,當時有一名叫魏達明的國民黨團長在此地修建房子度假,並成立漁業公司,收取漁稅、田租、船租等。日軍侵占廣州時,番禺東莞中山、黃田等地的難民逃難到此,有些人因為山邊有淡水供應,適合生活,所以住了下來,有些人逃到這裡準備偷渡香港。日軍攻占香港時,又有香港人逃到這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農村
  • 外文名:Yunong Village
歷史沿革,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第一爆,人口情況,歷史文化,地方方言,傳統建築,生活配套,交通,公路,公交,鐵路,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第二區沙頭鄉;1958年,屬南天門公社;1959年,屬附城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羅湖區福田公社;1983年,屬上步區福田街道漁農行政村;1990年,屬福田區福田街道漁農行政村;1992年,屬福田街道漁農社區。

經濟

傳統經營以捕魚、海產養殖(基圍養殖)、塘魚養殖為主,種植水稻,兼種紅薯、甘蔗。1981年,村民開始集資辦廠,引進“三來一補”企業。1992年10月,該村對集體資產進行股份制改革,成立裕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將房地產作為經濟發展的龍頭,合作開發房地產項目。2004年,福田區委、區政府決定對漁農村進行整體改造。2005年5月22日,改造方對漁農村的樓房進行整體爆破拆除,這次爆破拆除被國內外媒體稱為深圳城中村改造“中國第一爆”。自此,先後建起港城華庭、港田花園、裕亨花園、海悅華城等居住小區,使公司資產成倍增長。現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新中國成立後進行土改,改稱漁農村,成立了漁農生產隊,是皇崗村的第五生產隊。此後,深圳陸續修建一些水庫,漁農村有了淡水資源,開始轉為耕種為主。改革開放後,漁農村興辦村屬企業,開始發展以房屋出租為主的集體經濟。1992年,村屬企業改制為集體股份公司,開始涉及商業、房地產等領域,到2003年,公司資產過1億元,股東220名。

社會發展

上世紀80年代,深圳經濟特區成立,許多工廠在漁農村建址,大量務工人員的涌給漁農村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機。鼎盛時期小小的漁農村聚集了6家企業在此建址辦廠,其中最大的一家工廠職工多達3000餘人。隨著住房緊俏,在巨大的租金誘惑下,村民們開始想盡辦法多建房。在整體改造之前,“親嘴樓”、“握手樓”等現象在漁農村比比皆是。因為難民來自四面八方,遷徙頻繁,因此村民的姓氏較雜。漁農村是福田區少有的多姓氏聚居村,村民多姓為樊、陳、郭和王。因此村里至今沒有建祠堂,但村民的民間信仰,包括神仙信仰和祖先信仰,表現很鮮明。村里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神台。村民每天早、晚都要跪拜,祈求神仙和祖宗保佑家人平安。
漁農村
漁農村航拍
  由於漁農村為多姓氏聚居村,為增強凝聚力,漁農村每年都會舉辦同村會,召集在外的族人齊聚漁農村賞鄉味鄉音,共敘同鄉情。對此,漁農村至今保留著逢年過節額外給村里老人發放節日福利的傳統。
在老一輩村民眼裡,漁農村的歷史就是爺輩、父輩的苦難史。為躲避戰亂,東莞等珠三角地區和香港的漁民到處捕魚為生,因經常來這一帶打魚,為了生產生活方便,後來就在這個當時名叫蚊州嶺的山區,搭建草棚茅屋,定居下來,形成了漁農村。
  由於對面就是香港,漁農村是香港進入深圳的門戶地區之一。跟香港的聯繫最緊密,經濟文化交流也最頻繁。最終,漁農村也成為了福田區第一個整體改造的城中村。
2005年5月22日,城市拆除爆破中的“中國第一爆”在漁農村響起。過去村民的舊房全部被炸掉,改建為現代化的商品房,全村260多名村民全部搬入金地名津小區,並獲得房產補償。改造後的漁農村煥然一新,治安、消防、商圈等方面都得到整體提升。村民的收入也因此跨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擁護點讚。
走進如今漁農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有一座壽桃雕像,上面刻有“本村整體改造於公元2005年12月開工,2008年5月15日入伙,現命名漁農村名津”字樣。壽桃表示多福多壽,儘管漁農村歷史並不長,但這寄託著村民們對漁農村美好未來的希望。
  漁農村一九九二年成立股份公司,從此進入了城市化進程。目前戶籍人口有500餘人,租住在漁農村的租客則有5萬人之多。因為居住環境水平的提升目前金地名津的租客大多為經常往返香港的跨境學童家庭和香港人。

中國第一爆

2005年5月22日下午,漁農舊村多棟握手樓在爆破時倒塌,剩餘十多棟較高樓層的使用機械及人工拆除。
城市拆除爆破中的“中國第一爆”在漁農村響起。過去村民的舊房全部被炸掉,改建為現代化商品房,全村260多名村民全部搬入新建的金地名津及原有港田花園和港城華庭,並獲得房產補償。改造後的漁農村煥然一新,治安消防商圈等方面都得到整體提升。村民的收入也因此跨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擁護點讚。
漁農村
中國第一爆漁農村

人口情況

2015年末,戶籍人口386人,其中男性186人,女性200人;80歲以上6人,最年長者90歲(女)。非戶籍外來人口1.6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1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人,主要分布在英國、荷蘭等地。

歷史文化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建築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現已被全部拆除。

生活配套

村內有金地名津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250人,教職工36人。建有漁農星光老人之家、漁農圖書館(含網路圖書館)等。

交通

公路

廣深高速公路、金田路、桂花路直達村口,村東北緊靠新深路(皇崗口岸大橋直通香港)。

公交

福田口岸公交總站:362路(往松崗塘下涌)、M499路(往梅林二村)、B905路(福田保稅區環線)、B685路(往下沙)、B957路(往石廈南總站 環線)
漁農村:B957路(往石廈南總站 環線)
國花路口:26路(往桃源村)、52路(往東昌)、62路(往草埔嚇屋村)、B957路(往石廈南總站 環線)
(香港)落馬洲巴士總站:九巴B1線(往天水圍天慈邨),新界專線小巴75號(往元朗福德街)

鐵路

福田口岸站:4號線(往牛湖)、10號線(往雙擁街)(需出站轉乘)
(香港)落馬洲站:港鐵東鐵線(往金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