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滿族民間舞蹈
- 所屬民族:滿族
滿族秧歌是活躍在撫順地區的滿族民間舞蹈,民間俗稱“韃子秧歌”,1986年,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撫順市資料本審稿會議上,遼寧省的秧歌專家們將其正式定名為“滿族秧歌”。滿族秧歌是滿族人民在勞動、生活中產生,並吸收漢族等其他民族的...
滿族寸子秧歌流行於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滿族寸子秧歌是滿族宮廷和民間生活相結合的一種舞蹈表演形式,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簡介 在清朝的宮廷中有旗人和漢人之分,漢族女人有裹小腳的風俗,裹上小腳的女人走路顫巍巍的,身形婀娜多姿,...
普查逐漸深入,欒榕年他們認為,發現的這種秧歌是滿族特有的民間舞蹈。經過近四年的挖掘,不為人知的滿族秧歌“復活”了。1986年,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撫順市資料本審稿會議上,我省的秧歌專家對這種民間舞蹈進行了科學分析、鑑定,他們...
滿族民間舞蹈猴打棒 《滿族民間舞蹈猴打棒》是燕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金貴
薩滿教與薩滿舞的文化特徵。近代北方民族,如滿族、蒙古、赫哲、鄂溫克、哈薩克等也都信奉薩滿教或保留一些薩滿教的某些遺俗,都曾有與薩滿教有關的原始宗教活動,薩滿教後來發展為居住在中國北部的阿爾泰語系民族普遍信奉的宗教,這些民族曾...
一、長穗花鼓舞 二、沙拉雞 第五章 肅慎族系——滿一通古斯語族舞蹈文化 第一節 滿族舞蹈 一、薩滿教舞蹈 二、滿族民間舞蹈及其文化特徵 三、清代宮廷宴樂 四、清末舞蹈家與滿族舞蹈經典作品 第二節 索倫部諸民族舞蹈文化 一、...
滿族民間舞蹈。由數名腰系銅鈴男子表演。表演時打著響板,扭動腰鈴,使板聲、鈴聲相和。源於滿族早期騎射生活。慶隆舞 慶隆舞是在豐收年景和慶祝大典中進行的一種場面性舞蹈,是清朝宮廷舞蹈中最具滿族特點的舞蹈,留有民間舞蹈的深刻痕跡...
它與滿族先世的民間舞蹈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據史書記載,唐代已有名為“踏錘”的舞蹈,明代有被稱為“莽式”的歌舞,它們對撫順地秧歌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撫順地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旗裝打扮的“韃子官”和僅穿皮襖、斜挎...
”有時我想把自己全部時間、精力都投向滿族舞蹈,但繁重的創作任務壓在肩上,又不得脫身。於是先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讀古籍,翻文獻,查找歷史記載,時逢《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遼寧卷》編輯部邀我參加編輯工作,於是經領導同意,兼職...
祈福去災的《巫舞》,同時也是自娛娛人的民間舞蹈。千百年來,中國各民族、各地區,流行形式不同、風格各異的《巫舞》,如漢族的《花香鼓舞》、滿族的《單鼓舞》、彝族的《羊皮鼓舞》、蒙族的薩滿舞等等。時至今日,各式《巫舞》原...
撫順地秧歌是在清王朝發祥地撫順地區流傳的一種民間舞蹈。在滿族民間藝術中,地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藝術表演形式。滿族民間舞蹈歷史悠久,《奉天通志》(卷九十七·禮俗)記錄了唐代時東北靺鞨人(滿族先人)建立的“渤海國”有“踏錘”的...
撫順滿族地秧歌,即撫順滿族秧歌,是在撫順所屬各縣區流傳的一種滿族民間舞蹈。撫順地秧歌形成於清初,一直流傳至今。它與滿族先世的民間舞蹈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據史書記載,唐代已有名為"踏錘"的舞蹈,明代有被稱為"莽式"的歌舞,...
韃子秧歌,滿族民間舞蹈,亦稱滿族秧歌。流傳在遼寧省撫順、本溪、鐵嶺等地區,特別是在滿族先祖發祥地的新賓縣更為活躍。相傳已有二百年歷史。每值新春佳節、喜慶吉日或重大祭祀活動時,均有演出,是受當地民眾喜愛的自娛性舞蹈。其表現...
慶隆舞是在豐收年景和慶祝大典中進行的一種場面性舞蹈,是清朝宮廷舞蹈中最具滿族特點的舞蹈,留有民間舞蹈的深刻痕跡。舞蹈簡介 慶隆舞喜起舞和揚烈舞,源於莽勢舞。乾隆年間命此名。用於宮廷內元旦、萬壽節、除夕及皇帝大婚等所舉行...
“寸蹺”俗稱“寸子”,是河北眾多的民間蹺類舞蹈之一,多流傳於滿族聚居的承德地區各縣和青龍滿族自治縣。差別 據灤縣張百灣村(滿、漢雜居村)滿族老人賀瑞臣傳史說,“寸子”是清道光年間由御道的漢族民工所傳。漢族寸蹺,總長約60...
(五)滿族家祭舞蹈及其象徵論述了滿族民間家祭與清宮堂子祭禮中薩滿舞蹈的特點與象徵意義,揭示其中的多種文化成分。理論思考 (一)論薩滿教舞蹈的生態 論述薩滿教舞蹈自遠古傳承至今的自然與人文生態。(二)薩滿教舞蹈與北方民族心理素質 薩...
豐寧蝴蝶舞流傳於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黑山嘴鎮八間房村,是滿族民眾非常喜愛的民間舞蹈。豐寧蝴蝶舞流傳於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黑山嘴鎮八間房村,是滿族民眾非常喜愛的民間舞蹈。相傳,清定都北京後,派滿八旗有功軍士來此圍墾,當時有八戶...
抓鼓舞 抓鼓舞,滿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抓鼓為圓形單面鼓。舞時,左手抓住鼓背面系皮條的鐵圈,右手握鼓鞭敲擊鼓面,邊擊邊舞。舞姿剽悍,節奏鏗鏘。
“隆化滿族二貴摔跤”是流傳於河北省隆化縣舊屯鄉的一種傳統滿族民間舞蹈,形成於清朝道光末年(公元1820年前後),距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1987年,經過隆化縣文化部門挖掘、整理,開始在全國各地進行表演。經過20多年的不斷提高,逐漸...
在研究和探索北方民族原始狩獵歌舞發展和沿革的變化軌跡方面,哈庫麥勒歌舞如同一件“活化石”。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哈庫麥勒歌舞與滿族“莽式”宮廷歌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別是在哈庫麥勒歌舞中出現的打鬥動作與滿族“莽式空齊”的“...
“竹板舞”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作品,它為研究北方民族特別是滿族民間舞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原始資料,同時它又是北方民族文化特別是滿族文化和漢族文化大融合的結晶,因此對於研究民族學民俗學來說也是舉足輕重。豐寧人...
這是遼寧歌舞團繼舞劇《珍珠湖》、《白鹿額娘》之後,以滿族民間傳說為基礎編寫腳本,以滿族民間舞蹈為素材,創作演出的又一部大型滿族神話舞劇。有五個突出特點。1、故事取材於滿族民間傳說,記述了關於滿族先祖的神話,藝術的再現了歷經...
後來,民眾為了頌揚康熙皇帝的聖明,特將摔跤比武大賽的場面衍化成為“二貴摔跤”這一民間表演形式。這項相傳始於清康熙年間的滿族民間舞蹈,一路“摔”了300多年。表演形式 “喬相撲”是流傳於隆化縣城鄉的傳統民間道具舞蹈,形成於清朝...
對於洪澤湖漁鼓的淵源,其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該舞源於滿族人的風俗,即跳神。伴隨民間南北文化交流傳至該區域。另一種是當地有關家譜“端鼓起於唐”的記載,主要是記載當年唐王為了超度世上無主的冤魂,在當地舉行水陸大會時候,將漁民...
從地域的角度來講,位於東亞地區的中國文化圈內東西南北各文化板塊的民間舞蹈匯成了很多種舞姿的“三道彎”。山東的膠州秧歌、陝北秧歌、東北秧歌、安徽花鼓燈、雲南花燈廣為人知;西部的弦子、敦煌樂舞歷史悠久;東北部的滿族舞蹈、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