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題元人蘆洲聚雁圖

滿庭芳·題元人蘆洲聚雁圖

《滿庭芳·題元人蘆洲聚雁圖》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上片摹寫雁聚蘆洲諸情事,是對畫圖之景的描畫,為下片抒情做鋪設。下片抒寫由畫圖之景所引來的情懷,由楚天之下的群雁而聯想到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想到娥皇、女英,於是不勝嘆惋,又傾心嚮往,並遙遙祭奠。全詞上景下情,構思著實巧妙。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庭芳·題元人蘆洲聚雁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滿庭芳1·題元人蘆洲聚雁圖2
似有猿啼,更無漁唱3,依稀落盡丹楓4。濕雲影里5,點點宿賓鴻6。占斷沙洲寂寞7,寒潮上、一抹煙籠。全不似,半江瑟瑟,相映半江紅8
楚天秋欲盡,獲花吹處,竟日冥濛9。近黃陵祠廟10,莫采芙蓉11。我欲行吟去也,應難問、騷客遺蹤12。湘靈杳,一尊遙酹,還欲認青峰13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滿庭芳:詞牌名,又名《鎖陽台》《話桐鄉》《滿庭花》等。雙調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2.蘆洲聚雁圖:為元末明初朱芾所繪。朱芾,江蘇華亭人,字孟辨,號滄洲生,明洪武初年為中書舍人,工書善畫。
3.漁唱:漁人唱的歌。
4.丹楓:經霜泛紅的楓葉。唐李商隱《訪秋》詩:“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
5.濕云:指水面上濕度很大的雲氣。
6.賓鴻:鴻雁,語出《禮記·月令》“鴻雁來賓”。
7.占斷:占盡。沙洲寂寞:化自蘇軾《卜運算元》“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8.半江瑟瑟,相映半江紅:語出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9.冥濛(míng méng):幽暗不明。
10.黃陵祠廟:即黃陵廟,在今湖南,傳說為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之廟,也稱二妃廟。《水經注·湘水》:“湘水西流,經二妃廟南,世謂之黃陵廟。”
11.芙蓉:荷花。
12.“我欲”二句:語出《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騷客:指屈原。
13.“湘靈”三句:語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傳說舜帝南巡,死在蒼梧之野,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南下尋夫,在悲慟之下投湘水而死,化為湘水女神,是為湘靈。《楚辭·遠遊》有“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酹(lèi):以酒澆地,是祭奠或立誓的一種儀式。

白話譯文

仿佛能聽到猿啼,卻沒有漁人歌唱的聲音,紅色的楓葉已經落盡,雲霧掩映里,能看到點點雁影飛過,輕煙朦朧,籠罩在寂寞的沙洲與寒冷的水面上,一點不像白居易所描繪的江邊傍晚美麗的景象。
已近深秋,蘆花處處,一片空濛的景象 在靠近黃陵廟的地方,千萬不要採摘荷花。我想要行吟而去,而這荒涼的路上應該尋不到前輩詩人的蹤跡湘靈的蹤影更是無從尋覓,於是我舉杯遙祭,然後細細辨認那幾座青峰。

創作背景

納蘭容若與嚴繩孫等好友一同欣賞《蘆洲聚雁圖》,各自填詞題畫,容若所作的就是這首《滿庭芳》。嚴繩孫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南歸,則性德此詞當作於康熙十二年至十四年(1673—1675年)之間。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摹寫畫圖之景,對象是雁,聚集蘆洲的大雁。“似有猿啼,更無漁唱,依稀落盡丹楓。”推出聚集地點——蘆洲,謂其仿佛聽得到猿猴的啼叫聲,但聽不到漁人的歌聲,眼下只有快將落盡紅葉的楓樹,依稀可見。這是大雁聚集的處所。“濕雲影里,點點宿賓鴻”是對於雁群自身的描繪。謂水面上,充滿濕度很大的雲氣。雲影里,點點賓鴻,正在尋找自己的棲身之地。這是剛剛聚集一起的情狀,似乎仍未完全安定下來。“占斷沙洲寂寞,寒潮上、一抹煙籠”則是對於雁群的進一步描繪,謂其占領沙洲,朦朧煙水,有如一抹輕紗,將整個沙洲掩蓋。其中,“寂寞”二字,說明此時大雁已安穩棲息。“全不似,半江瑟瑟,相映半江紅”是個總歸納。謂此時所見蘆洲景象,已完全不是以往詩篇所呈現江邊傍晚“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景象。這是上片,雁聚蘆洲諸情事,列述已畢。
下片抒寫由畫圖之景所引來的情懷,敘說觀覽畫圖的感受及聯想。“楚天秋欲盡,獲花吹處,竟日冥濛”,謂天高雲淡,但秋天終於也到了盡頭,荻花飄處,整日裡都是冥濛一片。節氣的變換,為畫圖中情事,亦為人境之情事。這是一種承接與過渡。“近黃陵祠廟,莫采芙蓉”,道及黃陵廟,由自然物象,轉向社會事相。這是傳說中大舜二妃娥皇、女英的祠廟。謂眼下,野廟半間,芙蓉相對而泣,但舜妃的蹤影,已杳不可見。“我欲行吟去也,應難問、騷客疑蹤”,道及屈子,由帝妃到騷客。謂將游於江潭,行吟澤畔,同樣尋找不到蹤影。結尾三句,以酒澆地,表示祭奠,對於楚天湘水包括帝妃、騷客在內的所有精靈的祭奠。這是下片,由雁聚蘆洲,賓鴻的活動,聯想到楚天湘水人物的活動。
縱覽全篇,上片寫畫境,“似有”、“更無”、“全不似”是虛寫;天際濕雲,江上寒煙,點點歸鴻是實寫。虛實結合,以虛襯實。下片寫情思,在蘆花冥濛中,浮想聯翩,楚文化瑰麗的詞章,神奇的傳說,都注到心頭。全詞上景下情,構思著實巧妙。

名家點評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徐燕婷、朱惠國《納蘭詞評註》:“這是首題畫詞,作者將對畫圖景物的描寫與個人情懷有機結合,意境深遠。”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