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過程
2015年9月29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雲南滇中新區總體方案的通知》(發改地區〔2015〕2170號)。
戰略定位
1.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支點。充分發揮雲南區位優勢,提升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通道和門戶功能,把新區建設成為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等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形成內外聯動、互為支撐的開放合作新格局。
2.雲南橋頭堡建設重要經濟成長極。創新產業發展模式,高起點打造重要的臨空產業基地、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基地、綠色先進制造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帶動滇中地區乃至雲南省經濟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努力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3.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綜合試驗區。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最佳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創新承接產業轉移方式和途徑,增強產業集聚能力,探索促進產城融4合發展的新模式,積極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加快就地城鎮化進程,建立健全有利於人口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有序推進外來人口市民化。創新建設發展與社會管理模式,提升綜合承載能力與可持續發展水平。
4.改革創新先行區。全面深化改革,學習借鑑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功經驗,在涉外經濟管理體制、開發建設模式、創新平台建設等方面開展積極探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構建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區域創新體系。不斷提高行政管理服務水平,努力把新區建設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區。
成立依據
滇中新區和雲南省2013年推出的滇中產業新區的核心區位置大部分重疊。雲南省環境承載能力有限,利用昆明市附近的低丘緩坡建設滇中新區,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資源,此外,雲南省和成渝等西部其他省份相比,產業結構單一、產業形態多處於資源初加工階段,因此除
昆明外,尚無任何一個市州的產業基礎足夠支撐一個國家級新區的發展。
雲南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
重工業依賴特徵,進而對工業及整個
國民經濟體系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因此雲南省需要借滇中新區實現“突圍”。一方面,重工業尤其是以資源消耗為主的
採掘工業,不僅對拉動輕工業沒有太大幫助,而且對一次產業和
三次產業的帶動作用很弱,對提升雲南的整體經濟實力貢獻較小。
尤其是在成渝地區確立了
汽車製造和
電子信息產業、貴州省確立了
大數據為未來產業發展支撐後,雲南省亦急於尋找到符合本省發展需求的新產業。在此背景下,雲南對於“滇中新區”寄予厚望在情理之中。
發展基礎
經濟概況
2014年,滇中新區地方財政收入75.15億元。2015年,滇中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2億元,同比增長6.5%;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40.5億元,增長15.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4億元,增長1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2.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7億元,增長11.1%。
區位條件
科學教育
滇中新區及周邊擁有43所
高等院校、8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以及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具備較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和區域創新體系,為新區引進與培養人才、提高創新能力、集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產業布局
滇中新區是滇中產業聚集區的核心區域,擁有嵩明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昆明空港經濟區等多個國家級、省級重點園區和安寧國家級重點石油化工基地,形成了裝備製造、汽車、石油化工、電子信息、保稅物流等一批優勢產業,產業支撐和帶動作用明顯。
承載能力
滇中新區位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國家重點開發區域,適宜建設的土地資源開發潛力較大,交通、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體系較為完善。生態環境良好,人居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 60%以上。城鎮化基礎較好,是昆明中心城區空間拓展的主要區域,具有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進一步集聚產業和人口的良好基礎。
對外開放
近年來,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穩步推進,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深化,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中國—南亞博覽會影響力顯著提升,雲南省在“
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為新區依託現有開放合作基礎,打造與南亞東南亞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撐。
行政區劃
滇中新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主城區東西兩側,是滇中產業聚集區的核心區域,初期規劃範圍包括
安寧市、
嵩明縣和
官渡區部分區域,面積約482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約60萬人。
滇中新區範圍內的農業農村、城市管理工作和教育、文化、衛生、民政、就業、社保、綜治維穩、安全生產、市場監管、運政管理等社會管理職責由昆明市承擔,按屬地管理的原則,具體由安寧市、嵩明縣和官渡區負責。
規劃要求
在任務分工方面,
雲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加大支持力度。要認真做好雲南滇中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要著力最佳化空間布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切實保護和節約水資源。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設項目要按規定程式報批。
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雲南滇中新區建設發展的支持和指導,在有關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幫助解決雲南滇中新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區別發展
未來雲南省或將在
生物製藥與沿邊
金融兩方面重點突破。進一步講,雲南省如果模仿西部其他已經獲批國家級新區的城市發展電子信息或汽車製造產業,將不容易找到新的突破口。
在
生物製藥方面,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雲南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2014年,雲南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總量已達1013億元。
而沿邊金融則是國家對雲南省的一個獨特定位,有別於四川、重慶和貴州。2011年和2013年,國務院兩次提出把昆明建成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並同意雲南和廣西共同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國內不少省份都在力爭依靠國家級新區來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僅僅西部,就有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陝西西鹹新區、蘭州新區多個國家級新區,其都在努力對外招商,吸引投資進入,其中競爭必不可少。
西部其他省區都在競相提升各自的金融發展水平,如
烏魯木齊提出建設“中亞區域金融中心”、
重慶要打造“長江中上游金融中心”、
成都建設“西部金融中心”、
西安構建“區域性金融中心”。而雲南由於金融機構發展不足、金融產品開發缺失、金融服務水平低、現代金融技術運用較少等問題的存在以及在人才、技術與企業文化等方面的相對落後,面臨周邊省份發展的壓力和挑戰在不斷增加。
建設任務
雲南滇中新區建設重點任務有六個方面。
一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突出產城融合,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二是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強對產業布局的統籌規劃和科學引導,著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培育特色優勢明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三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內聯外通、安全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以及適應新區發展的能源保障、水利、信息網路等基礎設施。
四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構築高原河湖濕地水網與山地生態綠網,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五是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合作。創新開放模式,提升開放層次,拓寬開放領域,加強同南亞東南亞及印度洋周邊地區的經貿、產業和人文交流合作,努力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產業集聚平台、開放合作平台和創新創業平台。
六是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按照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原則,結合農民工市民化、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實際,同步推進新區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進程。
成立意義
建設好雲南滇中新區,對於推進實施“一帶一路”、
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為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試驗示範,培育壯大區域經濟成長極,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方面要統一思想,密切合作,勇於創新,紮實工作,共同推動雲南滇中新區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