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渡橋

滅渡橋

滅渡橋位於蘇州古城東南隅葑門外,跨京杭古運河,該處為水陸要津,原沒有渡船,因旅客不能忍受舟人把持敲詐,由僧人發起集資募建橋樑,取名“渡”。今訛稱覓渡橋。橋始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年)10月,至大德四年3月竣工,歷時一年有餘,武康石、青石、花崗石混砌。為薄型單孔拱式,東西走向,通長81.3米,淨垮19.3米,矢高8.5米。原兩坡各設53步石級。明代正統間蘇州知府況鐘重修。清同治間再修,1985年又修,並恢復石欄。

2002年滅渡橋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現作為“大運河”附屬文物點之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滅渡橋
  • 地址:蘇州城東南隅葑門外護城河上
  • 性質:古石橋
  • 保護等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年代:元大德二年(1298年)
  • 材質:武康石、青石、花崗石混砌
姑蘇文化,歷史傳說,

姑蘇文化

千百年來姑蘇人才輩出,如滿天繁星,閃爍生輝。姑蘇文化是華夏文明江南水鄉孕育的獨秀一枝,她篩濾了華夏文化陽剛、粗獷的因子,較多地繼承、弘揚了陰柔細膩的一 面。 姑蘇文化體現在宛轉清麗、悠揚舒緩的崑曲蘇劇、評彈旋律中,體現在古拙清新、淡雅秀麗的吳門畫派作品裡。姑蘇文化講究自然隨和的形態,曲折柔和的線條;追求淡泊深遠的意蘊,含蓄雋永的美感。整個古城的園林建築、絲綢刺繡、民俗民風等方方面面構成了姑蘇的文化積澱,要想全面地觀賞、觸摸蘇州藝術文化的精華,可去各大博物館一游。
蘇州是園林之城,有大小園林100餘座。別具一格的古典園林,集中了宋元明清以來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融建築、園藝雕刻繪畫詩文、工藝美術於一體。蘇州園林多為私家園林、園林造景多抒發了主人的情感,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形成的,是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 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而且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

歷史傳說

蘇州的覓渡橋原名滅渡橋,位於蘇州古城東面隅,為京杭運河的水陸要津。據《民國吳縣誌》,元朝元貞年間(1295—1297)客商、百姓在此擺渡過往,屢遭船家敲詐,崑山僧人
敬修經過這裡,無錢而受到百般刁難、奚落。為平暴利民,敬修和尚發誓建橋,會同里人陳玠、張光福等人,共同募集銀錢,於元大德二年動工到大德五年建成(1298—1301)取名滅渡。蘇州方言,滅、覓音通,日久天長,就訛稱覓渡橋了。 覓渡橋河對岸是桂花公園,有人說這裡是京杭運河的赤門灣,意即傳說中的蘇州古城門赤門就在這一帶。但桂花公園內新建的水城門卻說是蛇門。赤門、蛇門到底在什麼地方,看來還一時還說不清。是不是就是這位船家舟人把持渡口,對客商、百姓進行敲詐?眼前的情景卻讓我不這么看,這么大年紀了還在風浪中擺渡,連吃飯也是家裡人送來。在水深4米的河面擺渡,就是會水也是有一定的危險的,家裡的人總是有點放心不下。其實上船是不能喝的,腰裡 的酒葫蘆應該放在家裡。也許建橋是為了大家的安全,坐在一個喝得醉熏熏的擺渡人的船上,總覺得不怎么安全,就象酒後開車一樣。橋建成後,渡口是滅了,方便了來往的行人,但我不知道以擺渡為生的船家又以什麼來養家餬口?一些壟斷行業和手中有權的人也是對百姓刁難、敲詐和奚落,但要滅了他們的特權卻不是象建一座橋那么容易。從僧人面前的化緣告白看,只是說“大河阻隔擺渡不便貧僧發願大橋必建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廣結善緣福報無邊天人共慶善哉善哉大明嘉靖” 。建於元朝的橋,不知化緣的告白為什麼卻寫成大明嘉靖,前後相差200多年。此橋雖然在明代正統間由蘇州知府況鐘主持重修,但況鐘不會安排出家人來化緣的吧。這不知又是從哪裡訛傳而來,我也不能去一一考證了。作為中國美食旅遊第一網的同程網,在介紹覓渡橋時也是說“該處......原沒有渡船”,既然沒有渡船又何 來滅渡呢?讓人是有點費解。許多千古之謎也可能就是這樣形成的。據我猜想,以前的文字可能是“該處......原設有渡船”,一些人在打字時將“設”看成了“沒”,久而久之,就沒有渡船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