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南譙區境為棠邑,秦漢三國時期,曾先後為全椒縣、武城縣、下邳國等,兩晉時期屬頓丘縣,575年(陳太建七年)移盱眙的北譙州於新昌城(今滁城),始稱南譙州。隋為新昌縣,後改為清流縣,為滁州治。明初省縣入滁州,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為滁州直隸州。
1912年實行省管縣,廢滁州為滁縣。
1993年1月18日,南譙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1982年撤銷滁縣,改設滁州市。
1992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地建市,撤原
滁州市,分設南譙、
琅琊兩區。
區政府初設在原滁州市政府所在地(滁城東大街125號)。
2007年5月31日,南譙區完成鎮村兩級區劃調整工作。經過調整,全區18個鄉鎮、街道、管理區調整為8個鎮、2個街道;152個村減少到74個;鄉鎮平均規模由1.5萬人擴大到2.7萬人,村級平均規模由1776人擴大到3649人。其中:撤銷大王鎮,設立大王街道;撤銷施集鄉,設立施集鎮;撤銷城郊鄉,併入南譙街道;撤銷黃圩鄉、汪郢鄉,併入烏衣鎮;撤銷三官集鄉,併入沙河鎮;撤銷皇甫鄉、常山鄉,併入章廣鎮;撤銷花山鄉,併入施集鎮。
2010年5月13日,省民政廳批覆同意將南譙區南譙街道(4個社區、7個村,面積83.67平方千米,人口3.35萬人)整建制劃歸琅琊區管轄,並更名為西澗街道,街道辦事處仍駐西澗路1號;將琅琊區清流街道付櫻和的銀花東村、銀花西村、新建、紫薇南路、湖心路、徐崗6個社區和花園、陡崗、紅廟3個村(面積8.02平方千米,人口8.145萬人)劃歸南譙區腰鋪鎮管轄。調整後,南譙區由2個街道、8個鎮變為1個街道、8個鎮,面積由1242平方千米降為1187.11平方千米,人口由27.88萬人增加為32.68萬人;腰鋪鎮轄8個社區,10個村,面積112.98平方千米,人口10.74萬人,鎮政府駐地不變【6居3村實際劃歸龍蟠社區服務管理中心】。
同年,將南譙區沙河鎮的三官社區紋恥您和鄧壩、新集、秋桐3個村(即原三官集鄉行政區域,約35平方千米)劃歸琅琊區西澗街道託管。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南譙區位於
滁州市東南部,南臨長江,與南京市
浦口區山水相連,灑習虹隔江與南京主城遙望,地處長江北岸,
淮東要衝,東經117’50’至118’30’,北緯32’05’至32’36’。
地形地貌
南譙區地形全貌為丘陵地,自西北向東西傾斜,西、西北和西南屬山區,約占52%,最高點是
大柳鎮的“北將軍”山,海拔為399.3米,是全市最高峰。北部、東部、南部起伏較小,屬丘陵緩坡地帶,約占43%,東南
圩區地勢較低享愚歡婆,約占5%。區境內有
滁河、
清流河,大沙河、
小沙河等河流,中小型水庫190餘座,其中
沙河集水庫(姑山湖)為安徽省十大水庫之一,有效灌溉面積38.4萬畝。
氣候環境
南譙區氣候為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攝氏15度,歷史上最低氣溫是攝氏零下23.8度,最高氣溫攝氏41.2度。年均降雨量1031毫米,年駝槓員酷最大降雨量1549.5毫米,年最小降雨量589毫米。年無霜期215天,常年主導風向為偏東風,夏季多為東南風,冬季多為
西北風。
物產資源
生態資源
南譙區境內群山環抱,松竹疊翠,天藍水清。有鷺鳥等珍稀動物,有琅琊榆、滁州水竹、油桐等珍稀樹種,中藥材達幾百種。
旅遊資源
南譙區有
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及皇甫山自然保護區,古
清流關遺址(已在開發),新石器遺址卜家墩,花山彩雲洞等。
農業資源
全區擁有耕地70多萬畝,山場39萬畝,水面18萬畝,農業生產科技水平發展較快,盛產稻、麥、油菜,棉花。蔬菜,茶葉、水產、水禽、藺草、板栗、杜仲等,是國家確定的產糧大區,
漁業致富重點區。土特產品馳名中外,盛產的滁菊為全國四大名菊之首,符和潤史載於《
本草綱目》,
南譙茶在明代被列為
貢品,
席藺革製品出口日本和東南亞,乳製品多次獲部、省優質產品稱號。
礦產資源
南譙區已探明並正在開發的礦產資源有絹雲母、石灰石、麥飯石、花崗岩、陶土、礦泉水等。其中絹雲母礦石儲量超億噸,探明的儲量已達3000萬噸,儲量大、品位高、用途廣,極具開採價值。高品位石灰石儲量豐富,可供大型水泥企業使用或用作優質石料加工。
人口
2014年年末戶籍人口為25.9萬人,較上年增加0.2萬人,其中非農業詢奔人口6.2萬人,農業人口19.8萬人,年末常住人口25.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1萬人,城鎮化率50.59%。全年人口出生率10.36‰,比上年上升0.04個千分點;死亡率4.76‰,下降0.37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5.6‰,上升0.47個千分點。
行政區劃
南譙區東與
來安縣交界,南與
全椒縣相接,北與
明光市毗鄰,東南和南京市浦口區相連,西部與肥東縣搭界,在滁城周邊的7個鄉鎮(辦)與
琅琊區緊密相連,全區總面積為1271平方公里,東西長60.8公里,南北寬56公里。南譙區下轄龍蟠街道辦事處、大王街道辦事處、烏衣鎮、腰鋪鎮、沙河鎮、珠龍鎮、施集鎮、大柳鎮、章廣鎮、黃泥崗鎮。
下轄紅廟社區、花園社區、陡崗社區、新建社區、紫薇南路社區、湖心路社區、徐崗社區、銀花東村社區、銀花西區社區;
下轄十八里店社區、石廟村、林樓村、大王村、荇塘村;
下轄烏衣社區、錦繡湖社區、柯湖村、法華村、紅山村、新華村、袁莊村、雙廟村、白廟村、呂趙村、汪郢村、黃圩村、吳港村、大同村;
下轄腰鋪社區、擔子社區、范橋村、二郎村、朱崗村、梅卜村、姑塘村、萬橋村、東陳村;
下轄沙河社區、龍亭社區、新塘村、油坊村、白米村、草王村;
下轄清流社區、珠龍村、北關村、陳王村、廣衛村、木莊村、興珠村、官塘村、三富村;
下轄施集社區、孫崗村、井楠村、榮譽村、花山村、龍蟠村、豐山村、河東村、楊飯店村、明張村、大林村、李集村;
下轄大柳社區、橫塘村、曲亭村、華嚴庵村;
下轄章廣社區、元松村、孟窪村、馬廠村、胡集村、章廣村、皇甫村、太平村、常山村、陸崗村、鴉窩村;
下轄黃泥社區、張浦郢村、祝郢村、萬郢村、唐莊村、廣山村。
交通
104、312
國道及滁全、滁定、滁章、滁烏等公路四通八達;鄉村公路晴雨通車。水路有
滁河,
清流河直通長江,均設有港口、碼頭,距全國最大的內河港
南京新生圩20公里;距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50公里。
經濟
綜合狀況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6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3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40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13.6億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為23:57.7:19.3。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2%。人均GDP達26597元,比上年增加1938元。
2014年末全區就業人員15.45萬人,比上年增加0.45萬人。其中,鄉村從業人員數10.9萬人,城鎮就業人員4.5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7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2.9萬人。年末全社會勞動生產率44595元,比上年增長5.5%。
2014年財政收入13.9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4億元,同比增長11.4%。全部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10.37億元,同比增長16.3%,其中增值稅2.23萬元,同比下降24.7%;營業稅2.8萬元,同比下降3%,企業所得稅2億元,同比增長35.2%。
第一產業
2014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3815公頃,比上年減少12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2550公頃,擴大567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7917公頃,減少780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736公頃,增加20公頃;蔬菜播種面積3372公頃,擴大71公頃。
2014年糧食產量25.67萬噸,比上年增產0.87萬噸,增長3.5 %。其中,夏糧7.3萬噸,增產0.26萬噸,增長3.76%。秋糧18.35萬噸,增產0.59萬噸,增長3.3%;油料產量19.9萬噸,增長3.73%。棉花產量0.3萬噸,增長1.3%。
2014年肉類總產量1.9萬噸,增長2.2%;禽蛋產量0.35萬噸,增長3.9 %,奶類產量0.4萬噸,增長4.4%;水產品產量2.2萬噸,比上年增長4.9%。
2014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9.4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5%;農用拖拉機26776台,比上年下降5%,其中農用大中型拖拉機1036台,增長8.5 %;排灌動力機械3750台,比上年下降0.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6萬噸,比上年下降45%。農村用電量3640萬千瓦時,下降3.5 %,全年農田水利灌溉面積是28.8千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28.3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53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10千公頃。
2020年2月26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琅琊區滁菊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第二產業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4家,較上年淨增8家,增長6.89%,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378222萬元,增長11.1%。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294356萬元,增長12.6%;輕工業增加值83865萬元,增長5.9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增加值7217萬元,增長4.4%;集體企業增加值7448萬元,增長12%;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5395萬元,增長5.5%;股份制企業增加值328681萬元,增長13.7%;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11912萬元,下降27%;其他企業增加值17570萬元,增長7.1%。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11.1億,同比增長20.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8.5億元,同比增長29.2%。
2014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大米下降1.33%,服裝下降41.2%,地板增長81.2%,水泥增長0.04%,改裝汽車增長15.7%,發電量增長54.4%。
2014年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0431萬元,增長11.3%;實現利稅總額242608萬元,增長11.7%,其中利潤200018萬元,增長11.8%。
2014年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年末資質以上建築企業9戶,全年共完成建築業總產值 21.32億元,比上年增長35.2 %。
第三產業
批發和零售: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億元,同比增長13.4%。分城鄉統計,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4億元,增長13.3%;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億元,增長13.8%。分規模統計,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為20.32億元,同比增長18.9%;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0.68億元,同比下降72%。分消費形態統計,餐飲收入1.5億元,增長17%;商品零售額19.5億元,增長16.6%。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和家用電器音像製品類商品消費增長較快,其中汽車類商品銷售額64962.9萬元,同比增長62.6%;家用電器和音像製品類實現銷售額9654.2萬元,同比增長26.0%。
外貿:201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509.4萬美元,同比增長25.3%;其中出口3440.4萬美元,同比增長69%,進口69萬美元,同比下降86.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818元,較上年增長156.7%。
旅遊:2014年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8.6萬人次,同比增長30%,實現旅遊業總收入6.29億元,同比增長30%。
金融業:2014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3億元,比上年增加7.6億元,增長11.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57.1億元,增加8.1億元,增長16.5 %;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9.2億元,較同期增加11.45億元,增長24%,其中短期貸款54.4億元,增長26.2%;中長期貸款4.7億元,增長11.6%。
南譙區三產增加值由“十五” 末的3.97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11.1億元,年均增長22.8%;三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6.4%,較2005年提高了4.9個百分點;三產對GDP貢獻率不斷提高,有效地拉動了經濟成長。
蓄能業
滁州市有
皖東地區最大的樞紐便電所,與
華東電網相連,投資近30億元興建的60萬KW
蓄能電站即將投入使用,電力資源十分豐富.滁城日供水能力20萬噸,南譙境內有蓄水量超億方的大型水庫一座,中小型水庫遍布全區,有五個滁城衛星鎮與滁城併網供水;
西氣東輸管道經過滁州並向城區輸送天然氣;市區五大市場相繼建成開業,一批涉外賓館投入使用,人才市場、勞務市場、會計審計、法律諮詢服務等中介組織日趨活躍。
滁河、清流河治理進程加快,水利建設成就顯著。“十一五”期間,全區累計完成水利投入3.35億元,相繼完成滁河、清流河應急加固和標準堤建設42.1公里,改造電力排灌泵站1600千瓦,新增、改善排澇面積6.82萬畝,兩河防洪能力顯著提高;完成1座中型水庫和29座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另有7座小型水庫正在加緊施工;建成各類飲水工程14處,解決安全飲水人口9.42萬人。
社會
社會保障
2014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9.9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工資性收入8003.6元,增長7.7%;經營性收入5624元,增長16.9%;財產淨收入971.3元,增長10.6%;轉移淨收入2291元,增長10.6%。
城鄉建設
南譙區有計畫、有重點地建設烏衣、腰鋪、擔子,使之成為全區重要經濟成長點,
烏衣鎮被列入全省重點中心
建制鎮、全國鄉鎮企業合作示範鎮。
沙河鎮、三官集鄉正向國土資源部申報土地綜合治理項目,並申請成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烏衣、擔子、腰鋪、大王已成為環滁衛星重點鄉鎮。發展環境明顯最佳化。4年累計投入1.65億元,高規格規劃建設南譙工業園區,建成面積達4.5平方公里,並實現“三通一平”,產業承載和集聚能力明顯增強,南譙工業園升格為
省級工業園。組織實施土地整理開發復墾項目119個,新增耕地13368畝,爭取土地“掛鈎”項目1400畝,在認真執行國家耕地占補平衡政策的基礎上,為該區儲備了大量建設性用地。為94家已建企業報批土地2410畝,依法收回閒置土地423畝,充分發揮了土地效益。投入30萬元,開通並改版南譙網站,電子政務和信息化建設加強。深入開展了“人民滿意的基層站所”評議工作和機關效能建設,工商、稅務、土地、物價、電力、質量技術監督工作進一步規範,服務意識和水平明顯增強,營造了寬鬆的發展環境。
全區各鄉鎮實現自來水供給,其中大王、腰鋪、烏衣、擔子、南譙辦等鄉鎮實現了直接從滁城管網接水。小城鎮鎮區內主街道全部實現硬化,慎區道路總長75公里,面積68萬平方米。程控電話,無線尋呼,行動電話網遍布全區,實現村村通電話。有16個鄉鎮架設了有線電視。
科技
南譙區4年實施科技項目50項,全區企業共投入技改資金5600萬元。滁菊研究所、滁菊規範化高產栽培及加工工藝研究分別進入
中國科協科普惠農計畫項目和國家、省“星火計畫”,4個項目獲省級科技成果鑑定,3家企業進入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行列。2005年被批准為全國科技進步區。
教育
2014年全區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幼稚園36所,入園兒童8423人;國小24所,專任教師982人,在校生13359人;普通中學14所,專任教師588人,在校生7559人。
南譙區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質量指標水平超過省頒標準, “兩基”工作位於省、市前列。
烏衣中學、章廣國中、第二幼稚園爭創市級示範高中、市農村特色國中、
市一類幼稚園獲得成功,職業教育連續三年獲全市第一名。4年共投入2212.95萬元用於中國小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設,新建校舍62517平方米、消除危房41601平方米,順利完成中國小校一期危改任務,受到省危改辦表彰。
衛生
南譙區開展了計畫生育五項清理和人口性別比專項整治工作,查處了一批“兩非”案件,較好地穩定了低生育水平,計生管理工作進入全省一類縣(市、區)行列。2006年,投入23萬元在腰鋪鎮自行開展了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成效明顯,並經積極爭取,已列入了2009年全省試點縣(市、區)。投入350萬元完成南譙有線電視台機房建設,40套電視節目已傳輸至全區所有鄉鎮;創辦《滁州日報·南譙新聞》,宣傳手段不斷增強。全區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較大進步。
文化
南譙區境內“南唐建關,以御北師”的
清流關、因南唐大將
皇甫暉駐軍而得名的
皇甫山、明代駐軍的廣武衛等地,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清流關下方圓百里,曾為古戰場之域。後周將領
趙匡胤破南唐
李璟兵十五萬於清流關,遂克
滁州,為建立宋王朝奠定了基業。明末農民起義軍
李自成部與明兵部侍郎盧象升部激戰於清流關、珠龍橋、廣武衛,兵馬填溝委壑,珠龍橋下河水為之赤。清鹹豐年間,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部合力於
烏衣,大敗清欽差大臣德興阿、都統勝保。南譙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區域,南譙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挺進皖東,建立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境內是其主要區域之一。中共蘇皖省委、新四軍四支隊司令部等抗日軍政機關先後駐境內皇甫鄉。劉少奇、張運逸、徐海東、羅炳輝、鄧子灰等領導人曾在這片土地上戰鬥過。
1939年12月中旬,時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的劉少奇,在皇甫鄉瓦屋薛召開中原局第一次會議。當月下旬,新四軍四支隊在司令員徐海東指揮下,取得了周家崗戰鬥勝利,粉碎了日寇向路西根據地的第一次“大掃蕩”。抗戰時期,南譙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農民抗敵協會、青年抗敵協會、婦女抗敵協會等抗日民眾組織,送子參軍、送夫參軍,組建自衛隊奮起抗日。
1938年(民國27年)3月,皇甫鄉中共秘密黨員薛宗元(薛慕柳)等去六安縣尋找中共組織。取得聯繫後,中共安徽省工委派員到境內組建中共滁縣特別支部,駐地花山,開展敵後抗日工作。民國28年,建立中共珠龍橋直屬區委員會,直屬中共蘇皖省委領導。
民國29年2月,中共滁縣委員會成立,同年3月成立滁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施家集),領導民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結集重兵進攻淮南津浦路西地區。在敵強我弱情況下,區境黨員幹部和地方武裝力量雖然遭受嚴重損失,但始終沒有停止戰鬥,民國37年初,在區境西部恢復黨組織,開展敵後鬥爭。解放戰爭時期,為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渡江作戰,滁縣先後出動民工5萬餘人次(主要為區境人民),組成擔架隊、運輸隊、支援前線。
1949年元月,區境人民終於迎來了徹底解放。南譙這一革命老區,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全區有562名英雄兒女血灑疆場,為國捐軀;在這塊土地上英勇獻身的烈士雖難以統計,但他們的豐功偉績與偉大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勵著南譙人民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新中國建立後,區境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開展了反匪反霸、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一系列運動。基層政權的建立使生產迅速恢復與發展,各屆人民積極回響黨的號召,大力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事業。其間雖有“三年困難時期”、“文化大革命”的一些挫折和失誤,但歷史的車輪並沒有停止前進,境內的各項事業仍在曲折和艱難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拔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古郡南譙處處勃發盎然生機。
旅遊
皇甫山:滁州市郊西北的皇甫山,因五代時期
南唐在此抵禦
後周,留下很多傳說與遺蹟而聞名遐邇。1992年,國家林業部批准皇甫山為
國家森林公園,吸引眾多遊人,使之名揚省內外。皇甫山原來叫曲亭山,因南唐大將
皇甫暉曾屯兵於此,稱皇甫駐軍山,後簡稱
皇甫山。
卜家墩遺址:新石器時期的卜家墩遺址,位於滁州市南譙區大王鎮庵前村卜家莊,現為安徽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城市榮譽
2019年7月,入選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2019年9月21日,入圍安徽省製造業發展增速10快區榜單。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6月30日,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縣名單。
氣候環境
南譙區氣候為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攝氏15度,歷史上最低氣溫是攝氏零下23.8度,最高氣溫攝氏41.2度。年均降雨量1031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549.5毫米,年最小降雨量589毫米。年無霜期215天,常年主導風向為偏東風,夏季多為東南風,冬季多為
西北風。
物產資源
生態資源
南譙區境內群山環抱,松竹疊翠,天藍水清。有鷺鳥等珍稀動物,有琅琊榆、滁州水竹、油桐等珍稀樹種,中藥材達幾百種。
旅遊資源
南譙區有
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及皇甫山自然保護區,古
清流關遺址(已在開發),新石器遺址卜家墩,花山彩雲洞等。
農業資源
全區擁有耕地70多萬畝,山場39萬畝,水面18萬畝,農業生產科技水平發展較快,盛產稻、麥、油菜,棉花。蔬菜,茶葉、水產、水禽、藺草、板栗、杜仲等,是國家確定的產糧大區,
漁業致富重點區。土特產品馳名中外,盛產的滁菊為全國四大名菊之首,史載於《
本草綱目》,
南譙茶在明代被列為
貢品,
席藺革製品出口日本和東南亞,乳製品多次獲部、省優質產品稱號。
礦產資源
南譙區已探明並正在開發的礦產資源有絹雲母、石灰石、麥飯石、花崗岩、陶土、礦泉水等。其中絹雲母礦石儲量超億噸,探明的儲量已達3000萬噸,儲量大、品位高、用途廣,極具開採價值。高品位石灰石儲量豐富,可供大型水泥企業使用或用作優質石料加工。
人口
2014年年末戶籍人口為25.9萬人,較上年增加0.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2萬人,農業人口19.8萬人,年末常住人口25.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1萬人,城鎮化率50.59%。全年人口出生率10.36‰,比上年上升0.04個千分點;死亡率4.76‰,下降0.37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5.6‰,上升0.47個千分點。
行政區劃
南譙區東與
來安縣交界,南與
全椒縣相接,北與
明光市毗鄰,東南和南京市浦口區相連,西部與肥東縣搭界,在滁城周邊的7個鄉鎮(辦)與
琅琊區緊密相連,全區總面積為1271平方公里,東西長60.8公里,南北寬56公里。南譙區下轄龍蟠街道辦事處、大王街道辦事處、烏衣鎮、腰鋪鎮、沙河鎮、珠龍鎮、施集鎮、大柳鎮、章廣鎮、黃泥崗鎮。
下轄紅廟社區、花園社區、陡崗社區、新建社區、紫薇南路社區、湖心路社區、徐崗社區、銀花東村社區、銀花西區社區;
下轄十八里店社區、石廟村、林樓村、大王村、荇塘村;
下轄烏衣社區、錦繡湖社區、柯湖村、法華村、紅山村、新華村、袁莊村、雙廟村、白廟村、呂趙村、汪郢村、黃圩村、吳港村、大同村;
下轄腰鋪社區、擔子社區、范橋村、二郎村、朱崗村、梅卜村、姑塘村、萬橋村、東陳村;
下轄沙河社區、龍亭社區、新塘村、油坊村、白米村、草王村;
下轄清流社區、珠龍村、北關村、陳王村、廣衛村、木莊村、興珠村、官塘村、三富村;
下轄施集社區、孫崗村、井楠村、榮譽村、花山村、龍蟠村、豐山村、河東村、楊飯店村、明張村、大林村、李集村;
下轄大柳社區、橫塘村、曲亭村、華嚴庵村;
下轄章廣社區、元松村、孟窪村、馬廠村、胡集村、章廣村、皇甫村、太平村、常山村、陸崗村、鴉窩村;
下轄黃泥社區、張浦郢村、祝郢村、萬郢村、唐莊村、廣山村。
交通
104、312
國道及滁全、滁定、滁章、滁烏等公路四通八達;鄉村公路晴雨通車。水路有
滁河,
清流河直通長江,均設有港口、碼頭,距全國最大的內河港
南京新生圩20公里;距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50公里。
經濟
綜合狀況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6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3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40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13.6億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為23:57.7:19.3。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2%。人均GDP達26597元,比上年增加1938元。
2014年末全區就業人員15.45萬人,比上年增加0.45萬人。其中,鄉村從業人員數10.9萬人,城鎮就業人員4.5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7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2.9萬人。年末全社會勞動生產率44595元,比上年增長5.5%。
2014年財政收入13.9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4億元,同比增長11.4%。全部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10.37億元,同比增長16.3%,其中增值稅2.23萬元,同比下降24.7%;營業稅2.8萬元,同比下降3%,企業所得稅2億元,同比增長35.2%。
第一產業
2014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3815公頃,比上年減少12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2550公頃,擴大567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7917公頃,減少780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736公頃,增加20公頃;蔬菜播種面積3372公頃,擴大71公頃。
2014年糧食產量25.67萬噸,比上年增產0.87萬噸,增長3.5 %。其中,夏糧7.3萬噸,增產0.26萬噸,增長3.76%。秋糧18.35萬噸,增產0.59萬噸,增長3.3%;油料產量19.9萬噸,增長3.73%。棉花產量0.3萬噸,增長1.3%。
2014年肉類總產量1.9萬噸,增長2.2%;禽蛋產量0.35萬噸,增長3.9 %,奶類產量0.4萬噸,增長4.4%;水產品產量2.2萬噸,比上年增長4.9%。
2014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9.4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5%;農用拖拉機26776台,比上年下降5%,其中農用大中型拖拉機1036台,增長8.5 %;排灌動力機械3750台,比上年下降0.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6萬噸,比上年下降45%。農村用電量3640萬千瓦時,下降3.5 %,全年農田水利灌溉面積是28.8千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28.3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53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10千公頃。
2020年2月26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琅琊區滁菊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第二產業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4家,較上年淨增8家,增長6.89%,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378222萬元,增長11.1%。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294356萬元,增長12.6%;輕工業增加值83865萬元,增長5.9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增加值7217萬元,增長4.4%;集體企業增加值7448萬元,增長12%;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5395萬元,增長5.5%;股份制企業增加值328681萬元,增長13.7%;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11912萬元,下降27%;其他企業增加值17570萬元,增長7.1%。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11.1億,同比增長20.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8.5億元,同比增長29.2%。
2014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大米下降1.33%,服裝下降41.2%,地板增長81.2%,水泥增長0.04%,改裝汽車增長15.7%,發電量增長54.4%。
2014年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0431萬元,增長11.3%;實現利稅總額242608萬元,增長11.7%,其中利潤200018萬元,增長11.8%。
2014年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年末資質以上建築企業9戶,全年共完成建築業總產值 21.32億元,比上年增長35.2 %。
第三產業
批發和零售: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億元,同比增長13.4%。分城鄉統計,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4億元,增長13.3%;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億元,增長13.8%。分規模統計,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為20.32億元,同比增長18.9%;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0.68億元,同比下降72%。分消費形態統計,餐飲收入1.5億元,增長17%;商品零售額19.5億元,增長16.6%。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和家用電器音像製品類商品消費增長較快,其中汽車類商品銷售額64962.9萬元,同比增長62.6%;家用電器和音像製品類實現銷售額9654.2萬元,同比增長26.0%。
外貿:201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509.4萬美元,同比增長25.3%;其中出口3440.4萬美元,同比增長69%,進口69萬美元,同比下降86.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818元,較上年增長156.7%。
旅遊:2014年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8.6萬人次,同比增長30%,實現旅遊業總收入6.29億元,同比增長30%。
金融業:2014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3億元,比上年增加7.6億元,增長11.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57.1億元,增加8.1億元,增長16.5 %;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9.2億元,較同期增加11.45億元,增長24%,其中短期貸款54.4億元,增長26.2%;中長期貸款4.7億元,增長11.6%。
南譙區三產增加值由“十五” 末的3.97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11.1億元,年均增長22.8%;三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6.4%,較2005年提高了4.9個百分點;三產對GDP貢獻率不斷提高,有效地拉動了經濟成長。
蓄能業
滁州市有
皖東地區最大的樞紐便電所,與
華東電網相連,投資近30億元興建的60萬KW
蓄能電站即將投入使用,電力資源十分豐富.滁城日供水能力20萬噸,南譙境內有蓄水量超億方的大型水庫一座,中小型水庫遍布全區,有五個滁城衛星鎮與滁城併網供水;
西氣東輸管道經過滁州並向城區輸送天然氣;市區五大市場相繼建成開業,一批涉外賓館投入使用,人才市場、勞務市場、會計審計、法律諮詢服務等中介組織日趨活躍。
滁河、清流河治理進程加快,水利建設成就顯著。“十一五”期間,全區累計完成水利投入3.35億元,相繼完成滁河、清流河應急加固和標準堤建設42.1公里,改造電力排灌泵站1600千瓦,新增、改善排澇面積6.82萬畝,兩河防洪能力顯著提高;完成1座中型水庫和29座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另有7座小型水庫正在加緊施工;建成各類飲水工程14處,解決安全飲水人口9.42萬人。
社會
社會保障
2014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9.9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工資性收入8003.6元,增長7.7%;經營性收入5624元,增長16.9%;財產淨收入971.3元,增長10.6%;轉移淨收入2291元,增長10.6%。
城鄉建設
南譙區有計畫、有重點地建設烏衣、腰鋪、擔子,使之成為全區重要經濟成長點,
烏衣鎮被列入全省重點中心
建制鎮、全國鄉鎮企業合作示範鎮。
沙河鎮、三官集鄉正向國土資源部申報土地綜合治理項目,並申請成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烏衣、擔子、腰鋪、大王已成為環滁衛星重點鄉鎮。發展環境明顯最佳化。4年累計投入1.65億元,高規格規劃建設南譙工業園區,建成面積達4.5平方公里,並實現“三通一平”,產業承載和集聚能力明顯增強,南譙工業園升格為
省級工業園。組織實施土地整理開發復墾項目119個,新增耕地13368畝,爭取土地“掛鈎”項目1400畝,在認真執行國家耕地占補平衡政策的基礎上,為該區儲備了大量建設性用地。為94家已建企業報批土地2410畝,依法收回閒置土地423畝,充分發揮了土地效益。投入30萬元,開通並改版南譙網站,電子政務和信息化建設加強。深入開展了“人民滿意的基層站所”評議工作和機關效能建設,工商、稅務、土地、物價、電力、質量技術監督工作進一步規範,服務意識和水平明顯增強,營造了寬鬆的發展環境。
全區各鄉鎮實現自來水供給,其中大王、腰鋪、烏衣、擔子、南譙辦等鄉鎮實現了直接從滁城管網接水。小城鎮鎮區內主街道全部實現硬化,慎區道路總長75公里,面積68萬平方米。程控電話,無線尋呼,行動電話網遍布全區,實現村村通電話。有16個鄉鎮架設了有線電視。
科技
南譙區4年實施科技項目50項,全區企業共投入技改資金5600萬元。滁菊研究所、滁菊規範化高產栽培及加工工藝研究分別進入
中國科協科普惠農計畫項目和國家、省“星火計畫”,4個項目獲省級科技成果鑑定,3家企業進入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行列。2005年被批准為全國科技進步區。
教育
2014年全區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幼稚園36所,入園兒童8423人;國小24所,專任教師982人,在校生13359人;普通中學14所,專任教師588人,在校生7559人。
南譙區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質量指標水平超過省頒標準, “兩基”工作位於省、市前列。
烏衣中學、章廣國中、第二幼稚園爭創市級示範高中、市農村特色國中、
市一類幼稚園獲得成功,職業教育連續三年獲全市第一名。4年共投入2212.95萬元用於中國小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設,新建校舍62517平方米、消除危房41601平方米,順利完成中國小校一期危改任務,受到省危改辦表彰。
衛生
南譙區開展了計畫生育五項清理和人口性別比專項整治工作,查處了一批“兩非”案件,較好地穩定了低生育水平,計生管理工作進入全省一類縣(市、區)行列。2006年,投入23萬元在腰鋪鎮自行開展了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成效明顯,並經積極爭取,已列入了2009年全省試點縣(市、區)。投入350萬元完成南譙有線電視台機房建設,40套電視節目已傳輸至全區所有鄉鎮;創辦《滁州日報·南譙新聞》,宣傳手段不斷增強。全區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較大進步。
文化
南譙區境內“南唐建關,以御北師”的
清流關、因南唐大將
皇甫暉駐軍而得名的
皇甫山、明代駐軍的廣武衛等地,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清流關下方圓百里,曾為古戰場之域。後周將領
趙匡胤破南唐
李璟兵十五萬於清流關,遂克
滁州,為建立宋王朝奠定了基業。明末農民起義軍
李自成部與明兵部侍郎盧象升部激戰於清流關、珠龍橋、廣武衛,兵馬填溝委壑,珠龍橋下河水為之赤。清鹹豐年間,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部合力於
烏衣,大敗清欽差大臣德興阿、都統勝保。南譙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區域,南譙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挺進皖東,建立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境內是其主要區域之一。中共蘇皖省委、新四軍四支隊司令部等抗日軍政機關先後駐境內皇甫鄉。劉少奇、張運逸、徐海東、羅炳輝、鄧子灰等領導人曾在這片土地上戰鬥過。
1939年12月中旬,時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的劉少奇,在皇甫鄉瓦屋薛召開中原局第一次會議。當月下旬,新四軍四支隊在司令員徐海東指揮下,取得了周家崗戰鬥勝利,粉碎了日寇向路西根據地的第一次“大掃蕩”。抗戰時期,南譙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農民抗敵協會、青年抗敵協會、婦女抗敵協會等抗日民眾組織,送子參軍、送夫參軍,組建自衛隊奮起抗日。
1938年(民國27年)3月,皇甫鄉中共秘密黨員薛宗元(薛慕柳)等去六安縣尋找中共組織。取得聯繫後,中共安徽省工委派員到境內組建中共滁縣特別支部,駐地花山,開展敵後抗日工作。民國28年,建立中共珠龍橋直屬區委員會,直屬中共蘇皖省委領導。
民國29年2月,中共滁縣委員會成立,同年3月成立滁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施家集),領導民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結集重兵進攻淮南津浦路西地區。在敵強我弱情況下,區境黨員幹部和地方武裝力量雖然遭受嚴重損失,但始終沒有停止戰鬥,民國37年初,在區境西部恢復黨組織,開展敵後鬥爭。解放戰爭時期,為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渡江作戰,滁縣先後出動民工5萬餘人次(主要為區境人民),組成擔架隊、運輸隊、支援前線。
1949年元月,區境人民終於迎來了徹底解放。南譙這一革命老區,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全區有562名英雄兒女血灑疆場,為國捐軀;在這塊土地上英勇獻身的烈士雖難以統計,但他們的豐功偉績與偉大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勵著南譙人民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新中國建立後,區境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開展了反匪反霸、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一系列運動。基層政權的建立使生產迅速恢復與發展,各屆人民積極回響黨的號召,大力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事業。其間雖有“三年困難時期”、“文化大革命”的一些挫折和失誤,但歷史的車輪並沒有停止前進,境內的各項事業仍在曲折和艱難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拔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古郡南譙處處勃發盎然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