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溱東鎮隸屬於
江蘇省東台市,位於蘇中平原,屬於長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發帶,處於上海經濟輻射區。境內一馬平川,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素有
東台市“金三角”之稱。
歷史沿革
1946年為
紫石縣,1948年溱東區劃歸東台縣管轄,1952年2月溱東區劃入時堰區,1957年撤區並鄉,溱東又從時堰劃出為溱東鄉,1958年9月,溱東鄉劃入時堰,建立時堰人民公社,1959年月從時堰劃出建立溱東人民公社,1968年4月成立溱東公社革委會,1969年3月中共溱東公社委員會恢復,1983年8月建立溱東鄉人民政府,1987年7月撤鄉建立溱東鎮。
自古以來,溱東鎮文風昌盛,人文薈萃。民眾性的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沿襲千年的清明節後的“會船節”,已從祭祖求神演變為水鄉人喜愛的一項文體活動。每逢競賽,寬闊的溱湖水面上擠滿了裝飾一新的船隻,真是人如海,篙如林,場面蔚然壯觀。成為
里下河地區盛大集會之一。反映
新石器時代良渚中期人類生活風貌的“
開莊遺址”,將東台的人類活動文明史向前推進了3200年左右。明朝年間“青蒲角上出皇娘”更是膾炙人口的傳說。
經濟發展
溱東鎮物產資源豐富。地下石油蘊藏豐富,地質優良,從1978年出油,年產原油7萬噸。盛產優質無公害稻米,糧食年產量人均千斤以上。河面寬闊,養殖水面2萬多畝,“青蒲籪蟹”、淡水青蝦、甲魚、黃鱔、珍珠、淡水魚、菱角、鵝、鴨、和松花蛋、灰鹹蛋飲譽國內外,著稱“魚米之鄉”。
溱東鎮工業起步早、發展快、門類全。主要產品不鏽鋼標準件廣泛套用於機械、電子、化工、醫療、船舶、石油、紡織等行業,擁有上千個規格型號的品種。私營企業星羅棋布,工業園區建設獨樹一幟,絲織掛毯、通訊配件、深水船舶配件、自攻自鑽螺釘、不鏽鋼絲網、金屬軟管等名牌、特色產品填補國內、省內空白。400多個地方連鎖銷售店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連續多年被評為鹽城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跨入蘇北地區經濟綜合實力50優鄉鎮行列。 溱東鎮地下石油蘊藏量豐富,質地優良。目前有10口油井,8口出油,年產石油6000噸。油井區夜晚燈火通明,人稱“不夜城”,成為水鄉一景。
國內生產總值(GDP):2013年GDP突破40 億元,人均GDP在2012年已突破1萬美元;三次產業結構比:9.8∶56.4∶33.8,二三產業比突破90%;不鏽鋼產業集群:銷售超100億元(2009年),從業3600戶;第三次列為全省百強;財政收入:3.04億元(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14萬元(2012年)。建成綜合文化城,成立農民藝術團,村村建好文化室;建成農村等級公路85公里,全面實現網路化;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00%,五保戶集中供養率95%;社會面監控實現全鎮覆蓋;該鎮被評為江蘇省:文明鎮標兵、先進基層黨組織、信用鄉鎮、明星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農機推廣先進鎮、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鄉鎮。市:“五好”鄉鎮黨委、農民創業不鏽鋼製品專業特色鎮、農民增收十大排頭鎮、安全鎮。
村莊名錄
基礎設施
溱東鎮基礎設施齊全。
程控電話加入國際網際網路,裝機容量11864門。建有35kv變電所,與華東電網聯接。自來水飲用率100%。村村開通數字
電視。境內“三橫四縱”交通網路溝通周邊三市(四縣)八鎮。集鎮建設日新月異。曾先後被授於江蘇省基礎教育先進鄉鎮、文化工作先進鄉鎮,體育工作先進鄉鎮、明星鄉鎮和市型小城鎮、科技達標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溱東不鏽鋼產業集群的形成,源於溱東鎮做強特色產業的思路。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溱東鎮就形成了家家戶戶買工具機從事小五金生產的局面。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溱東鎮黨委、政府把發展
不鏽鋼產業集群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主攻目標,突出做大產業、做長鏈條、做強企業、做優產品、做響品牌。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定位、有序推進、整合提升”的原則,在229省道建立了水、電、路設施配套的
東台市不鏽鋼產業區,並邀請專家學者,修編了產業區總體規劃和分期實施的詳規。已有140家企業進區。新上的不鏽鋼項目,按照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鎮裡在財政留成的稅收中分別給予相應比例的返還獎勵。對重大項目、高新技術項目、附加值高的項目實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議”。2005年,全鎮實施不鏽鋼產業技改開發項目110個,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13個,完成技改投入2.35億元,占工業技改投入總額的87.9%。 溱東鎮鎮黨委、政府還建立了不鏽鋼產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研究解決不鏽鋼產業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針對不鏽鋼生產型企業擴大再生產後資金短缺的實際,政府出面協調,組織銀企洽談授信;建立了鹽城市第一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已先後為中小企業和新辦企業擔保借貸6500萬元。針對用地難題,他們著力在盤活存量土地,並在啟動閒置資產上做文章,先後利用閒置村部、校舍辦起了17家企業。為解決企業用電困難,兩年來,溱東鎮爭取到上級電力部門近1000萬元的投入,實施了變電擴容,新架了
電力線路。產品由最初的
螺絲螺母、鍛打發展到加工機械、船舶配件、紡織機械等領域,各種規格型號的標準件、非標準件產品達到2萬多個。基本形成了從不鏽鋼廢舊材料、冶煉加工到定型產品的一條龍生產,產品通過設在各大中城市的3000個視窗暢銷向全國各地,有的還出口創匯,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被中國五金商會命名為“不鏽鋼名鎮”。
在產業集聚發展的理念引導下,他們加大自主創新和品牌創樹力度,做到創新和創優並舉。已有12家企業跨入鹽城市星級企業行列,22家企業通過
ISO9000系列質量認證,2家壓力管道元件生產企業在
鹽城市率先通過國家質監總局的評估驗收,領取生產許可證。“遠洋牌”閥門、“華威牌”標準件被評為省級名牌產品。遠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被海軍裝備部指定為軍用艦艇配件的定點生產企業;遠洋不鏽鋼製造有限公司“入盟”中石化;長風波紋管有限公司被定點為全國最大的5個石化企業生產金屬軟管;波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依託德國威龍公司的技術優勢,開發研製的網路機櫃進入
北京奧運會體育場館;東閣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點支式幕牆連線件在被列為省級“星火計畫”項目後,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發明權,並與世界500強的
西門子、
諾基亞等5企業簽訂長期銷售契約,正在攻關
美國通用公司。
載體平台
溱東鎮充分利用區位和交通優勢,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定位,有序推進,整合提升"的原則,以時溱路為軸線,突出抓好工業新區,集鎮新區,草開工業區和草舍現代農業園區"一帶四塊"建設,著力建設好載體,吸引更多的在外人員入區辦實業,從而接納更多的勞動力轉移.溱東鎮還將土地流轉作為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措施來抓,堅持"自願,有償,依法,規範"的原則,有計畫組織流轉土地14692畝,吸引280多戶外出人員回鄉創業,累計帶回資金2280萬元,發展提水養殖,奶牛飼料等行業,促進了農副產品加工,包裝,運輸,行銷也的發展,帶動了全鎮8200人從事食品加工,魚具生產和裝卸運輸業。
新農村建設
草舍村座坐落在東台市溱東鎮北部,北與東台市時堰鎮交界,西與興化市
戴南鎮接壤,東與溱東養殖公司毗鄰,南與開一村分界。村域面積6.228平主公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村部距鎮區4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泰東河串村而過,弶溱公路為村過境公路。草舍村現有7個村民小組,1069戶,3198人,4145。1畝耕地,黨員105人,是東台市第一個成立村黨委的村。
改革開放以來,近幾年來草舍村黨委以
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帶領廣大黨員幹部民眾,圍繞“
兩個率先”目標,突出“加快全面小康建設,打造秀美富庶新村”主題,深入開展“文明村”和“農業現代化示範村”創建活動,全面推進三個文明建設,著力實施“招商引資、項目推進、以工興村、全民創業”戰略,促進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2002年在全市第一個開發建成草舍村不鏽鋼特色產業工業園區以來,全村通過優惠政策,積極招引支持本村和外地有技術、有獎金角市場意識的能人到工業園區辦廠興化,使全村不鏽鋼系列製品企業已發展到35家、個體工商戶183家,已擁有60多種工具機1425台套,廠房機械設備固定資產15億多元,廠房面積54816㎡,從業人員1214人,生產的主要產品幕牆支撐裝置、郵電抱箍、
法蘭、
彎頭等各種規格的不鏽鋼製品,通過本村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開店經商的200多個能人暢銷國內外市場。
2006年全村工業實現年銷售額3。8億元,向國家納稅692萬元,已成為全市、全鎮個體私營工業發展的排頭村。其中2003年投資1000多萬元創辦的“鳳還巢”重點企業——“
江蘇東閣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現有員工256人,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2006年生產的幕牆結構件實現銷售5000多萬元,稅收166萬元,已成為全鎮上數的私營企業之一。凝心聚力打造全面小康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
2006年草舍村實現農副工三業總產值4.2億元,農民年均純收入11084元,村集體積累812萬元。黨組織建設、稅費徵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畫生育、殯葬改革等各項工作成績顯著,均在全市、全鎮名列前茅。由此,草舍村先後榮獲“鹽城市發展經濟致富農民十大排頭村”、“鹽城市文明村”、“東台市文明村”、“東台市農業現代化示範村”、“溱東鎮綜合發展先進村”等稱號,並被列為“鹽城市首批全面小康示範村”創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