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靜的綠情

《溫靜的綠情》是現代詩人應修人於1923年所作的一首新詩。這首詩採擷的是暮春時節清晨的江南農舍門口的一幕風情。這首詩的第一節表明這裡的一切都染著溫和寧靜的色彩;第二節選取農家常見的生活場景,小狗在“摸眼睛”,小貓在“打瞌睡”,以動寫靜,有力地烘托出田園景色的平和與寧靜;第三節表現農家生活寫人而又不見人,內容含蓄雋永;第四節寫“蒲花架上”有“紅紅的小蜻蜓”在偷吃“露水”。全詩由眾多的新鮮的意象組成,色彩與音響相協調,靜態與動態相襯托,既顯示了自然的情調,又富於濃厚的生活氣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溫靜的綠情
  • 作品體裁:新詩
  • 作者:應修人
  • 作品出處:《春的歌集》
  • 創作時間:1923年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溫靜的綠情
也是染著溫靜的綠情的,
那綠樹濃蔭里流出來的鳥歌聲。

鳥兒樹里曼吟;
鴨兒水塘邊徘徊;
狗兒在門口摸眼睛;
小貓兒窗門口打瞌睡。

人呢?——
還是去鋤早田了,
還是在炊早飯呢?

蒲花架上綠葉里一閃一閃的,
原來是來偷露水吃的紅紅的小蜻蜓!

創作背景

《溫靜的綠情》寫於1923年,後收入湖畔詩社1923年12月出版的《春的歌集》。1922年3月,應修人、汪靜之、潘漠華、馮雪峰四人在杭州結成湖畔詩社後,效仿英國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作家湖畔派的風格,以中國的湖畔派詩人自居,並於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詩歌合集,書名為《湖畔》和《春的歌集》。應修人寫詩歌大力讚頌農村生活,主要是他一生想要“棄商從農”、“鄉村救國”的夢不得實現,而在其詩歌中寄託理想,在鄉村夢中得到答案。這首詩也是一首湖畔風格的詩歌。

作品賞析

《溫靜的綠情》是一首清新、樸素的寫景詩。有的寫景,以我觀物,移情於物,使景物帶上我的感情色彩;有的寫景,作者則把自我掩藏起來,以物觀物,努力呈現景物作為自在之物的本色本相。《溫靜的綠情》寫景的方式大體屬於兩者或分或合地使用。
鳥歌聲來自綠樹濃蔭之中,從通感聯覺的意味上,聽覺的聲音仿佛變成了視覺的清流,從樹的綠海之中源源流出。歌聲“染”上了樹海的綠色,而那汪汪的一片綠海,溫柔靜謐,好像蕩漾著綠色的情意。歌聲就是“染”著這綠色的情意,裊裊而來呵。
前兩句的描繪,運用了複合的通感技巧,把鳥聲賦予人的瞬間而生的種種移覺心理,生動真切地呈現出來。這不是單純的以情寫景,而是注重心理感受的情景並現。
以下改變筆法,著重再現動態景物的生物特點,對鴨兒、狗兒、小貓兒、小蜻蜓,分別捕捉住它們最富有個性的動態,予以鏡頭式地呈現。十八世紀德國美學家萊辛認為,詩應當善於表現那種“一縱即逝而卻令人百看不厭的美”。(《拉奧孔》)因此不應選擇動態過程的頂點,因為頂點會使人產生一覽無餘之感,減少了想像不盡的餘味。《溫靜的綠情》中的動物描繪,就一概迴避動態頂點的描寫,而選擇最有意味感的瞬間形象予以描繪。作者看來,動物各自在自得其樂地“曼吟”、“徘徊”、“摸眼睛”、“打瞌睡”,一隻小蜻蜓則在“蒲花架上綠葉里一閃一閃的”偷吃露水,這些都是既富有動物情趣、又充滿生活意味的圖畫。
作者沒有忘記寫動物的主人:“人呢?——還是去鋤早田了,還是在炊早飯呢?”只是虛設一問,卻沒有直接寫出,大有“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之妙。人雖不在,但是人化的自然在,詩中的一切動物都是充滿了農家生活的恬靜、平和氣息。
照像式地再現,只能反映動物的生物特點,而詩的再現,卻能於反映動物生物性特點的同時,注入濃厚的生活情味,“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
王國維論意境曰:“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王國維《人間詞話》)《溫靜的綠情》一詩就好在“意境”。

名家點評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劉璐《今文觀止:詩歌賞析》:這首詩讓大家在灰暗的環境中眼前一亮,“溫靜的綠情的”,“紅紅的”,給讀者以視覺的盛宴。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錢光培《現代新詩一百首》:起得突兒,收得也很巧妙。中間幾筆:鳥兒在樹蔭里不慌不忙的叫著,鴨兒在水塘里悠然自得地徘徊著,狗兒在門口懶洋洋的摸眼睛,小貓在窗台上打瞌睡,都是以動寫靜,成功地烘托出了這幅田園景色的平和與寧靜。是一首好的風景詩。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張賢明《百年新詩代表作 現代卷》:這首詩只有十二行,但語言清新,意境優美,每節詩句都是為了表現田園生活的恬淡與寧靜而展開,且手法多變,第二節以動寫靜,第三節化實為虛,結尾的細節描寫,各具特色。整首小詩呈現出詩情畫意般的田園之美。

作者簡介

應修人(1900—1933),原名麟德,字修士,浙江總溪人。早年在杭州求學時參與發起“湖畔詩社”,30年代曾加入“左聯”。擅寫新詩和童話,新詩作品收入湖畔詩人合集《湖畔》和《春的歌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