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社團。1922年 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詩社沒有固定的組織和章程,只是一種友愛的結合,其成員絕大多數是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的學生,初始有馮雪峰、應修人、潘漠華、汪靜之4人,稍後,有魏金枝、謝旦如(澹如)、樓建南(適夷)等人加入。詩社沒有固定的組織和章程,只是一種友愛的結合,其成員絕大多數是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的學生。他們曾先後出版馮、應、潘、汪的詩合集。
他們的作品以抒情短詩為主,表現了新文學運動初期剛剛掙脫封建禮教束縛的天真爛漫的青少年對美好自然的嚮往和對幸福愛情的憧憬,獨具一種單純、清新、質樸的美。歷史地看,湖畔詩社的愛情詩無論就其觀念還是藝術實踐來看,都有片面理解、簡單認識的一面。然而,處於新舊社會文化的轉型期,湖畔詩社的無所顧忌、縱情歌唱甚至其成員生活道路的選擇,又自有合理之處。在新舊文化交替階段,任何一次帶有變革、出新意義的文學實踐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學問題;而當這些實踐被銘刻於歷史的紀念碑之後,其垂範的意義又會成為一種歷史的權利。雖然無法拿出更多的證據證明湖畔詩社以後的愛情詩都直接受到其影響,但毫無疑問的是,湖畔詩社的愛情詩已經成為中國現代愛情詩傳統的重要源頭。
五卅運動發生,因各人思想變遷,湖畔詩社便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