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聯星

溫聯星

溫聯星,男,1968年出生於福建省上杭縣舊縣鄉河東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83年由上杭一中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畢業後曾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現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學習和工作,1998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在美國華盛頓卡內基學院地磁學系擔任研究員。2003年榮獲美國地球物理學會頒發的JamesB.Macelwane獎,成為榮獲此獎的第一個中國人。JamesB.Macelwane獎是美國地球物理學會頒發給地球物理學領域(包括地球化學)中青年科學家的最有聲望的獎項之一,每年最多頒發3個。在過去的41年中,總共只有95位青年地球物理學家和地球化學家獲此殊榮。

基本介紹

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公共服務工作,榮譽獎項,研究領域,學術成就,

教育經歷

工作經歷

公共服務工作

  • J. Geophys. Res. 副主編;
  • 2014年度地球科學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會專家評審組組成成員
  • 中國地震局地震觀測與地球物理成像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曾任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Lehmann Medal評審委員會會員,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James B. Macelwane Medal評審委員會,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地球物理學顧問組成員,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複審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地球科學25年展望委員會,以及美國地震聯合會(IRIS)全球地震台網科學家常務委員會會員。

榮譽獎項

2003年榮獲美國地球物理學會頒發的JamesB.Macelwane獎,成為榮獲此獎的第一個中國人。
Macelwane 獎設立於1961年,是美國地球物理學會——世界領先的從物理和化學角度研究固體地球、海洋、大氣和空間的科學家組織——頒給地球物理學領域(包括地球化學)中年輕科學家(36歲以下)的最有聲望的獎項。每年最多頒發3個獎。在過去的41年中總共只有95位地球物理學家和地球化學家曾獲此殊榮。溫聯星是在它全部的歷史中獲得此獎的第一個中國人。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現有成員超過38000人。作為這個獎的一部分,溫教授將成為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的特別會員,每年只有不超過0.1%的會員可獲此殊榮。

研究領域

  1. 地震學
  2. 地球動力學
  3. 行星科學
研究方法
運用地震學、地球動力學和礦物物理學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關於地球內部運動過程中地球大陸漂移、地表上升和火山運動的地球動力學模型,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地幔地核以及核幔邊界的結構和動力學過程的認識。

學術成就

溫聯星教授是一個理論與觀測地震學家和地球動力學家。他採用跨學科研究來了解地球內部的結構、運動和成分,用地震波來探測地球內部結構。通過結合地震學、地球動力學和礦物物理學的研究成果,他建立了關於地球內部過程怎樣支配地球大陸漂移、地表上升和火山運動的地球動力學模型。在過去10年中,溫教授闡明新的理論方法以及將它們套用於新的地震觀測資料的能力導致了地震學領域內一些最基礎和令人激動的發現。他的工作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地幔、地核以及核幔邊界的結構和動力學過程的認識。從2000年起,溫教授成為了紐約大學石溪分校的一員。
  • 溫聯星研究組研究建立了一個大氣、海洋和固體地球相互耦合的物理模型,利用地震信號成功追蹤2012年桑迪颶風中心位置,並監測颶風中心的海面氣壓擾動與海浪高度。研究還發現了傳統衛星監測方法所無法觀測到的、颶風消失以後的潛在災害。研究顯示美國新英格蘭附屬檔案海域在桑迪颶風消失後仍然存在地震源,表明這些地區依然存在被海浪襲擊的風險。這一研究成果表明,地震學可以成為一種有效、實時的颶風監測手段,為颶風內部動力學研究實時提供其中心區域氣壓擾動數據,同時監測颶風消失後依然存在的潛在災害。該研究為現代地震學的套用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方向。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重點實驗室(中科大地震實驗室)溫聯星教授課題組,結合分析地震儀觀測記錄和衛星資料的研究表明,朝鮮2013年核爆中心位於北緯41度17分26.88秒、東經129度4分34.68秒,定位誤差為94米;此次核爆當量約為12.2千噸,誤差3.8千噸,其威力已接近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的第一顆核子彈“小男孩”(16千噸當量)。中科大研究組利用朝鮮2009年核爆產生的地震波波形,消除了對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的計算誤差,使定位達到前所未見的精度。至此,中科大地震實驗室的高精度定位系統已精確確定朝鮮自2006年10月第一次核實驗以來的歷次核爆地點,進一步揭示了朝鮮豐溪核爆基礎設施的地理網路分布。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溫聯星等利用地震學證據,在國際上首次證明地球核心邊緣存在形狀不規則現象,因此科學界需要對產生地球磁場的驅動力重新評估。該研究成果2012年4月30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實驗室溫聯星教授領導的研究組在馬來西亞與越南交界海域檢測到一次海底事件。事件發生於當地時間2014年3月8日2點55分6秒,其中可能的兩個地點之一位於北緯7度25分、東經104度30分,距離當日馬來西亞飛往北京的MH370航班最後失聯時間(1點30分)後約一個半小時,最後失聯地點的東北方向約116公里(72英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