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鎮

溪洛渡鎮

溪洛渡鎮位於永善縣中部,原名井田鎮、景新鎮,1955年確定為永善縣轄鎮,1965年更名為景新鎮,1988年井底區併入景新鎮,2002年6月更名為溪洛渡鎮,2006年2月與原佛灘鄉合併為新的溪洛渡鎮,溪洛渡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東鄰團結鄉,南接馬楠鄉,西靠務基鄉,北隔金沙江與四川省雷波縣相望。鎮政府距世界第三大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壩址僅3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溪落渡鎮
  • 別名:井底壩、井田鎮、景新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
  • 下轄地區:景新、校園、玉泉、新華等
  • 政府駐地: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溪洛渡鎮玉泉路
  • 電話區號:0870
  • 郵政區碼:657300
  • 地理位置:永善縣中部
  • 面積:335.52平方千米 
  • 人口:99164人(2017年)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立體氣候
  • 著名景點:溪洛渡水電站、玉筍枇杷節等
  • 車牌代碼:雲C
地形地貌,發展歷史,民風民俗,旅遊文化,農業發展,經濟狀況,珍貴名木,烏桕,女貞,玉蘭,杜仲,銀杏,峨嵋栲,大葉榕,三尖杉,油麥吊杉,凹葉木蘭,科教文衛,基礎設施,社會保障,

地形地貌

境內有井底小河、梯子岩河、洗腳河,是溪洛渡鎮的 主要水源。大堰有黃龍堰、八股堰、人民堰、玉筍大堰。水庫有月牙塘、劉家堰塘、孫家堰塘、野鴨塘、桐堡水庫、永紅水庫、花椒灣水庫等。有小塘壩計400餘個。境內公路有昭永公路、雙鳳炭山公路、井檜公路、二坪公路、雷永公路。橋樑主要有金沙江溪落渡大橋、井檜鐵鎖橋、回龍橋、大瀑溝大橋等10餘座。
溪落渡鎮溪落渡鎮
全鎮最高海拔雲蕎村姜家山2947米,最低海拔水田村火燒灣365米,海拔高差2582米,屬典型立體氣候。年均氣溫17.6℃,年降雨量在5109mm—500mm之間,年日照時間在1200—2100小時左右。

發展歷史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參將哈元生進剿初氏,將兵營安扎井底數月,故名:“井底舊營”。爾後,生聚日繁,開闢成集,屬吞都汛管轄。
乾隆49年(公元1785年),井底舊營改名“永清場”,設井底汛。
光緒32年(公元1906年,在井底設井檜
彈壓公署,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設井檜行政公署,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改設井檜分縣署。
民國28年(公元1939年)在署地設井田鎮。井田鎮轄興隆街、新街、正街、老街,街面以土石輔就,占地面積為18072平方米。
民國36年(公元1947年)取消井檜分縣署。
1949年,井田鎮有居民806戶,人口2228人。
1951年3月,縣城由蓮峰遷至井底。
1965年12月9日,井田鎮更名為景新鎮,為鄉(科)級行政級別。
2003年3月8日,景新鎮更名為溪洛渡鎮。

民風民俗

每年的6月24日,是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節”,彝族民眾點 燃火把,象徵著除惡、滅害,歌頌豐收,祝願平安吉祥。節日期間,男女青年身著盛裝,舉行摔跤、賽馬等傳統體育活動。夜幕降臨的彝家山寨,處處燃起篝火,彝族青年男女紛紛圍著篝火跳起了“嗒體舞”,吹起口弦,彈奏月琴,再唱起彝歌,飲酒對歌,通霄達旦,歡度自己的節日。
溪落渡鎮溪落渡鎮
農曆的5月29日,是一年一度的“觀音會”,就是人們傳說中觀音菩薩的生日,無論是四川成都、樂山、西昌、宜賓還是貴州水城、凱里、昭通、昆明、曲靖等地的信眾,紛紛不遠千里,趕到吞都觀音廟燒香禮佛,祈求平安吉祥。
每年的“觀音會”,少則數千人,多則數萬人,盛況空前。由此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絢麗燦爛的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將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瑰寶。

旅遊文化

溪洛渡鎮有清香的竹筍、香甜的臍橙、味美的花椒以及秀麗明淨的雲蕎水庫、顏家壩溶洞群、挺拔秀美柱、吞都佛文化聖地、黃龍灘懸棺。溪洛渡水電站地處金沙江下游的溪洛渡峽谷,雲飛霧涌。摩崖石刻、古驛道、縴夫道、僰人懸棺等歷史文化古蹟保存完好,風景區居民主要有漢族苗族彝族,通過漫長的歲月洗禮,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一整套禮儀習俗,風格別致,婀娜多姿。各民族同胞生活習俗豐富多彩,苗族同胞的“花山節”、彝族同胞的“火把節”、漢族的“觀音會”等都有不少美麗的傳說。“蠟染”、“繡花”、“百褶裙”既是苗族婦女的獨特服飾,又是一種精美的民族傳統工藝品,曾送昆明北京等地展出。
苗族“花山節”是一種民眾性的文藝體育活動。每年的五月初五端陽節,山花爛漫,花山上人山人海,十分熱鬧。身著苗族盛裝的青年男女,競相媲美,蘆笙悠悠,歌聲揚揚,舉酒對歌,鬥牛、賽馬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比賽,呈現了一派歡歌笑語的喜慶場面。

農業發展

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7310萬元,人均產值4404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9226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35.7萬元,比2006年增收783.5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9678.8萬元,比2006年增長16%,其中:農業收入7765.2萬元、林業收入889.3萬元、畜牧業收入5817.5萬元、其它收入520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3元,比2006年增長13%
溪落渡鎮溪落渡鎮
2007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1400畝,糧食總產量26019噸,農民人均有糧373公斤,比2006年增長1.2%;共解決貧困人口溫飽230戶751人。
2007年完成雜交玉米良種銷售47955公斤,良種普及率達100%;種植面積27000畝,其中地膜玉米完成5600畝;水稻雜交良種銷售23856公斤,水稻飯糯混栽完成6100畝,脫毒洋芋完成種植11500畝,無公害蔬菜完成7850畝,推廣稻田養魚2000畝,魔芋規範化種植管理完成9550畝,實現了糧食和經濟作物的滿栽滿插。種植小春作物16185畝,冬早蔬菜7200畝。

經濟狀況

境內地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抬升,形成面東背西的大緩坡。最低海拔溪落渡378米,最高海拔姜家山2947米。全鎮總面積335.52平方千米,糧食總產量20801噸,經濟總收入8628萬元,人均純收入987元。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桐梘、甘蔗柑桔桃李花椒等。土特產有名貴藥材天麻。
(1)推廣玉米雜交良種47955公斤,落實種植面積27000畝;水稻雜交良種238555公斤,落實面積17150畝。
(2)玉米育苗完成1200畝,落實樣板400畝(雲蕎200畝、富慶200畝),地膜玉米農戶自籌薄膜10000公斤,地膜玉米樣板:雲蕎200畝,富慶村100畝;水稻育秧已全部完成,飯糯混栽500畝樣板落實在白沙村。
(3)早春優質無公害蔬菜完成種植4500畝,樣板:桐堡200畝、四角150畝、乾河100畝,雲蕎200畝。
(4)經濟林果規範化管理,完成白沙田埂經濟追肥、修剪、拉枝、整形等500畝,玉筍、四角、雙鳳果樹中耕管理550畝,規範化管理樣板白沙200畝、雙鳳100畝、玉筍100畝。培訓果農2500餘人次,印發科技資料800餘份。
(5)落實了魔芋9500畝基地面積,魔芋種基本到位,魔芋標準栽培新植示範基地吞都落實100畝、明子100畝。
溪洛渡鎮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醞釀了豐富的物產,其中較出名的有: 魔芋、小香糯米、柑橘、新鮮竹筍、特色水果。

珍貴名木

烏桕

俗稱梘子樹,永善縣江邊河谷地區廣有分布。位於景新鎮雙 鳳辦事處的一株大梘子樹,樹高22.5m,胸徑102㎝,主幹通直,枝葉茂盛,樹勢高大挺拔,雄偉壯觀。樹齡約400年。
溪落渡鎮溪落渡鎮

女貞

別稱女楨、女貞實、楨木、冬青子、白蠟樹子、鼠梓子、蠟樹、將軍樹,位於景新鎮雙鳳辦事處的龍潭,樹高10.7m,無明顯主幹,樹齡100餘年,樹下龍潭水井,是當地民眾共享的風水樹。

玉蘭

位於景新鎮雲蕎辦事處二月花坪子,樹高14m,胸徑103cm,樹齡500年,現已生長衰竭,枝枯葉稀,樹基空腐,因該樹於每年農曆二月開花,故民眾稱之為“二月花”。

杜仲

俗稱絲棉木,杜仲科。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分布於細沙、墨翰和景新等鄉鎮。海拔1200—1500m,人工栽培。杜仲不僅是名貴的中藥材,樹葉和樹皮還可提取一種硬性橡膠,在工業醫學上用途廣泛。其材色白具光澤,堅韌不翹不裂,不易蟲蛀,是製作家具、農具的好材料。

銀杏

俗稱白果樹,銀杏科落葉大喬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海拔800——1500米,人工栽培,對土壤適應性強,生長較慢。木材材質優良,質較輕軟,結構細,紋理直,不翅不裂,作繪圖板、雕刻、工藝品及室內內裝修等。種子富營養可食用。秋葉金黃,是美麗的風景樹。

峨嵋栲

俗稱絲栗子、泡絲栗,殼斗科常綠大喬木,山中常綠闊葉林優勢樹種。分布於永善北部各鄉,海拔1500——2100米,木材紋理直,材質硬而輕,結構較粗,易開裂,為耐腐,可供建築、橋樑、家具用材,樹皮可提單寧,三江口林場天然更新、人工促進更進效果較好。

大葉榕

俗稱黃葛樹,樹齡在百的以上的全縣約有20餘株,分布 在江邊一帶的景新、黃華、黃坪、大興、團結、佛灘、檜溪等鄉(鎮)。位於黃華鄉黃葛村羅田壩高房子的一株大葉榕,樹高21m,胸徑364cm,冠幅26×30m,樹齡達400餘年。
溪落渡鎮溪落渡鎮

三尖杉

三尖杉(粗榧科)常綠喬 。喬分布於水竹、蓮峰、景新等鄉鎮,海拔1500——2400米。陰性樹種,分枝早,木材紋理直,結構細密,質韌富彈性,易乾燥,宜作雕刻,細木工,家具用材。

油麥吊杉

又名油麥吊雲杉,松科雲杉屬,常綠大喬木。僅見一株,人工栽植,位於景新鎮富慶辦事處一農戶宅旁,海拔1200米。油麥吊杉系四川小涼山暗針葉林的主要樹種,材質優良,輕軟富彈性,紋理直,結構適中,加工性能好,供航空、樂器、造高級紙、人造絲、建築、家具用材。分布在小涼山海拔2200—2800米 左右的地方,幼齡期生長緩慢,中齡後生長較快。

凹葉木蘭

俗稱二月花、應春花,木蘭科,落葉喬木,分布於北部幾鄉,海拔1500——2000米的闊葉林中,八十年代後期有少數民眾盲目進山砍樹剝皮采果,冒充厚朴、辛夷出售,對資源破壞十分嚴重。木材質輕,結構細,紋理直,易乾燥,不開裂,但強度差,不耐腐,易翅曲。適於作家具,纖維工業原料,可作綠化造林及庭園栽植。

科教文衛

溪洛渡鎮全鎮共有國小49所,其中完小23所,單小26所。全鎮總有在校小學生6753人,其中男生3412人,女生3341人,少數民族學生985人。全鎮總有適齡兒童960人,已入學958人,入學率為99.8%,學初在校生6876人,期末有在校生6753人,鞏固率為98.2%。本
學期有六年級畢業生888人,完學率為99.1%, 升學率為100 %。全鎮除農場、桐堡、新拉三村完小校舍急待改善外,其餘完國小校已建成磚混結構磚木結構校舍。能夠滿足教學要求。
溪落渡鎮溪落渡鎮
全鎮國小教學教具,自然、社會教學儀器已配備到完小全鎮共有圖書8萬餘冊,生均圖書已達10餘冊。全鎮共有國小職教師402人,其中男教師285人,女教師117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3人,專科學歷12人,中師以下學歷3人。在職教師中,年齡最大的59歲,最小的30歲,平均年齡45歲。其中中共黨員112人。全鎮師生比為1:23 人。
文化體育事業健康發展,深入開展“三下鄉”活動和全民健身運動,人民民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提高。普及衛生防疫知識,積極開展“非典”、愛滋病等防控工作。醫療救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溪洛渡鎮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440萬元,以水利交通能源生態環境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兩鄉鎮共修通了水田、新春、吞都、田壩、明子、雪柏、桐堡、玉筍、新拉茶園、溪洛渡新田等鄉村公路,順利實現了村村通,溪務公路溪洛渡段12.5公里基本貫通。新建各類水利工程26件,解決了18047人的飲用水困難,全鎮水利化程度由原來的25%提高到49.5%。有229戶965人分別告別了茅草房、杈杈房,使高寒邊遠貧困地區民眾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
完成了振興大街、金溪花園、荷花片區、校園片區開發的征地和部分撤遷工作,成功引資進行盛家灣片區開發,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累計完成造林面積6543畝,實施天保工程20742畝,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34%上升到42.4%。治理水土流失3410畝,新建沼氣池2633個,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兩個確保,三條保障線”工作基本落實共有2073戶2775位低保對象實現了“應保盡保”;累計新增就業6500多個;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職工養老金足額發放;殘疾、“五保”等社會弱勢群體得到普遍救助和關愛。
2007年完成各種水利基礎設施423件,新增灌溉面積200畝,改善灌溉面積1870畝,新增蓄水4940立方米,解決了2190人的飲水困難,全鎮水利化程度提高到49.5%。溪務公路“通鄉油路”建設順利推進;投資110萬元啟動雪柏、新春、順河公路改造,新拉殯儀館進場公路建設已全面完成;新建1個村級活動場所和2座移動機站,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擴大了信息網路範圍,通訊覆蓋率達98%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