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溝酸漿
- 拉丁學名:Mimulus nepalensis var. japonicu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真雙子葉植物
- 目:唇形目
- 科:透骨草科
- 屬:狗面花屬
- 種:溝酸漿
- 分布區域:秦嶺、淮河以北,陝西以東各省區。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栽培信息
變種
名稱 | 形態特徵 | 產地生境 |
---|---|---|
尼泊爾溝酸漿(變種) | 這一變種與前一變種之別,在於其植株較大,近直立;花梗與葉近等長;花萼較大,長1厘米或更長。 | 分布於秦嶺淮河以南,廣西、福建以外各省區;尼泊爾,印度同日本也有。生於海拔800-2200米的水邊、濕地。 |
高大溝酸漿(變種) | 與前二變種之別,為植株較高大,莖簡單,直立,高20-35厘米,無翅;花冠大,長達3厘米;花萼寬鐘狀,口部有時稍斜,萼齒後方的一枚有時較大。 | 分布於雲南、四川。尼泊爾,錫金也有。生於海拔200-3800米的林下、溝邊。 |
南紅藤 寬葉溝酸漿 | 這一變種與高大變種的區別,在於其葉脈為掌狀,葉較寬大,質地較厚;基部寬楔形全緣,中部以上具粗鋸齒。 | 分布於四川、雲南。生於海拔1900-2200米的林下、路旁。 全草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