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赤坎區文化館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
2021年9月18日,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木偶戲(湛江木偶戲)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湛江市赤坎區文化館
- 地理位置: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
湛江市赤坎區文化館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
2021年9月18日,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木偶戲(湛江木偶戲)保護單位。
湛江市赤坎區文化館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2021年9月18日,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木偶戲(湛江木偶戲)保護單位。所獲榮譽2021年9月18日,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
湛江市文化館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毗鄰寸金橋公園。湛江市文化館是國家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全市民眾文化活動的龍頭和基地 簡介 湛江市文化館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毗鄰寸金橋公園。湛江市文化館是國家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全市民眾文化活動的龍頭和基地。位於湛江市赤坎區寸金二橫路12號,建築...
湛江文化中心項目選址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 調順島軍民大堤東南方向。項目建設歌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藝術中心、文化廣場等6大骨幹文化設施。規模 項目擬用地面積約250畝,建築面積約14.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0億元,計畫於2014年8月動工建設,工程施工按兩年半建成、三年投入使用的時間節點控制。正在...
湛江市博物館,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寸金橋公園後山,是一座蘇式三層高大的建築物,占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是廣東省市級最大的博物館。廣州灣商會會館 廣州灣商會會館,位於廣東湛江市赤坎區民主路,1922年由赤坎各商號籌款在原平房舊址興建。1923年破土動工,1925年落成。仿法國鐘樓樣式設計,二層鋼筋...
湛江市赤坎區文化旅遊體育局,是湛江市赤坎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職責 (一)貫徹落實黨的文化工作方針政策,貫徹執行國家、省、市有關文化、旅遊、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研究擬訂全區文化、旅遊、體育措施。(二)統籌規劃全區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產業、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發展工作,擬訂產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李裕,現任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文化旅遊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人物履歷 現任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文化旅遊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工作分工 分管辦公室、公共服務股、文化館、圖書館、國民體質監測站、黨建、人事、宣傳、意識形態、共青團、婦女兒童、創文、鞏衛、垃圾分類、扶貧等工作。指導街道文化站、基層綜合性文化...
莫智銑,男,漢族,1986年12月生,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民進會員,曾任赤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現任湛江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簡歷:男,1986年12月出生,廣東雷州人,2011年7月參加工作,民進會員,研究生學歷,現任湛江市文廣旅體局副局長。分工:分管社會文藝和民眾體育科、公共服務科、文物和非物質文化...
鐘陽,男,漢族,1972年12月出生,廣東雷州人,1997年2月參加工作,200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曾任湛江市坡頭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人物履歷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西江大學音樂系音樂專業學習大專畢業;1996年7月至1997年2月,在家待業;1997年2月起,在赤坎區文化館工作;2000年2月後,在...
湛江市藝術研究室 湛江市圖書館 湛江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湛江市博物館 湛江市民眾藝術館 湛江市藝術培訓中心 湛江粵劇團 湛江市歌舞團 湛江市實驗雷劇團 湛江市電影公司 湛江市城區電影公司 湛江市演出公司 湛江市文化影藝公司 湛江市藝海影劇院 湛江市文化發展公司 地址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南方路50號 ...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結合我區實際,在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和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編制《湛江市赤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1] ...
月餅傳統製作技藝(湛江海味月餅製作技藝),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傳統技藝,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湛江海味月餅製作技藝的工藝流程包括蝦米的選材及製作、燒制叉燒、椰子肉絲製作、拌餡、餅皮製作等。湛江海味月餅作為湛江傳統民俗食品的重要代表,其形成歷史反眏了湛江民俗風尚中的海陸文化特點,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
2018年6月18日,廣東湛江市赤坎區羊辦“展演多彩非遺-綻放文明之花”非遺集市活動,湛江洪拳登場表演。2019年11月6日,2019赤坎區全民健身活動之“中華傳統體育·洪拳”進校園活動在湛江市第四國小拉開帷幕。2020年1月18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之2020年赤坎區迎新春文藝惠民演出暨主題百姓宣講活動走進...
湛江木偶戲是粵西地區木偶表演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也是廣東杖頭木偶戲的發源地之一。明萬曆年間,大批福建人南遷至粵西定居,將福建木偶戲傳入廣東,已有400多年歷史。湛江木偶戲主要流傳於湛江市全境,其中以赤坎、吳川、遂溪、廉江等地最為廣泛。是以杖頭木偶為載體、以湛江本地流行的粵語、客家話、閩南語、官話等...
如今,湛江田艾米乙製作技藝主要分布在湛江市麻章區麻章鎮及赤坎區。工藝特徵 湛江田艾米乙製作技藝具有選料刻求“細、特、鮮、嫩,皮料製作講究淨、搓、煮、搗、攪、蒸六種技法,餡料注重主配料味的配合,具有外皮墨綠晶瑩,入口細嚼、柔軟微韌、細滑微甘,略帶特殊的幽隱芳香,軟糯香滑餡汁四溢等特點。湛江田...
潮州會館,遺址在今廣東湛江市赤坎區福建街內,始建年代不詳,從尚存的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和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兩次擴建的碑文與鼓石,可知該會館始建於清乾隆中期以前。會館建築布局幽雅華麗,建築藝術水平甚高,瓷雕、磚雕、木雕均極精細,梁架斗拱和雕刻有著明顯的潮州建築工藝特點。1953年前曾作韓江...
沿革 赤坎法華國小當時設一至六年級,在校學生約有二、三百人,教師多為越南籍。法華國小1936年更名“模範國小”。1946年易名為“市立國小”。建國初期湛江市禁毒辦公室設於此,後曾作為市總工會辦公處、湛江市第五中學辦學點。1958年後為赤坎工人文化宮和赤坎區文化館共用,現為赤坎工人文化宮使用。
赤坎法華國小當時設一至六年級,在校學生約有二、三百人,教師多為越南籍。法華國小1936年更名“模範國小”。1946年易名為“市立國小”。建國初期湛江市禁毒辦公室設於此,後曾作為市總工會辦公處、湛江市第五中學辦學點。1958年後為赤坎工人文化宮和赤坎區文化館共用,現為赤坎工人文化宮使用。
坡頭區,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與湛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區政合一管理體制。位於湛江市中部,東接吳川市,西與霞山區、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赤坎區和遂溪縣隔海相望,南瀕南海,北連廉江市,總面積564.98平方公里。2022年,坡頭區常住人口34.19萬人,戶籍人口44.27萬人。截至2023年6月,坡頭區下轄2個街道、5...
舞鷹雄流傳於廣東湛江市下轄的赤坎區、廉江市、遂溪縣、雷州市客路墟、企水鎮、唐家鎮等地的傳統民俗舞蹈,是廣東省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相傳在清朝鹹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今廉江新華鎮一帶就有舞鷹雄活動,已有近三百年歷史。表演內容為鷹雄因猴子挑釁而惡鬥,鷹腹頂6米高桿,展翅沖天而上,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