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簡介
湘方言,也稱
湘語,習慣稱
湖南話是我國
七大方言之一。通行於
湖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
廣西北部幾縣。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約4600萬。
湘方言的北部的主要代表語言有
長沙話,使用人口約300萬。
湘方言中部的代表語言為湘鄉話,包括湘鄉,雙峰(1950年湘鄉拆分為湘鄉、雙峰,另有部分劃歸婁底),婁底部分地區和湘潭部分地區都使用湘鄉話。
通行地區
湘方言點主要集中在湘、資流域中下游和洞庭湖沿岸,向西南方向以邵陽、武岡等混雜性方言作為過渡,有城步、綏寧兩個點,向東南方向以衡陽、耒陽(耒陽雖然歸入西南官話,但混雜程度很高)作過渡,有永興、資興兩個點。這四個點就整個音系來看仍屬湘語,但都不純粹,城步的韻母系統屬官話系統。湘方言與官話不同的代表的是以湘鄉為中心的湘鄉話。
湘方言通行於湖南省的
岳陽、南縣、汨羅、
湘陰、
沅江、
益陽、
桃江、
安化、寧鄉、長沙、望城、株洲、湘潭、湘鄉,雙峰、漣源、婁底、新化、冷水江、敘浦、辰溪、 邵陽、 邵東、新邵、隆四、洞口、武岡、新寧、城步、祁陽、祁東、衡陽、衡山等地,約占全省面積的一小半。此外,廣西北部全州、灌陽、資源、興安等 4縣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計在2500萬以上。
語言分類
湘語又可以分為新湘語和老湘語。新湘語主要流行於長沙市和湘北,受官話和贛語的影響比較大。老湘語分布在衡陽市、湘鄉(含雙峰)一帶,受外部方言影響較小。新老湘語之間互通程度較低。總體來看,
官話方言中的西南官話由於在形成過程中受到了湘方言的極大影響,而新湘語在形成過程中也受到了官話較大的影響,所以西南官話與新湘語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人也主張把新湘語劃入官話。
語言分區
由於社會、歷史、地理以及政制變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語南、北、西三面長期以來處於
官話方言包圍之中,東部又受客、贛系方言的影響,以致語音系統不斷產生變化,逐漸形成了新湘語和老湘語兩種明顯有別卻又並存並用的特殊局面。從
地理上看,新、老湘語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稱為北片湘語和南片湘語,這就是湘語的兩個方言片。新湘語和老湘語之間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語音系統上。南片老湘語比較保守,古全濁聲母字一般仍多念濁聲母;北片新湘語受官話方言的影響而有逐漸靠攏官話的趨勢,語音上突出的表現是由繁到簡,古全濁聲母字一般都已念為清聲母字了。北片新湘語主要通行於
湘北一帶,如
長沙、
株洲、
益陽等;南片老湘語廣泛通行於湘中、沅水東南、 湘水以西和資水流域,如湘鄉、雙峰、邵陽、武岡等。
語言特徵
語音方面
①聲母: a. 南片湘語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古濁音系統。這些地方古全濁聲母不論平聲和仄聲都念為不送氣濁聲母,如湘鄉話“大”dāá,“狂”念 gkuáng,湘鄉話“排”念pá、“道”念dào、“葵”念kuí,“在”念zái, 冷水江(新化)話“皮” 念pí,“權”念tuán。北片湘語古濁聲母已清化,不論平聲和仄聲都念成不送氣的清聲母。如長沙話“爬”念pó,“大”念ta'I戼,“詞”念扄堭徲、“就”念慯ìu戼,衡陽話“題”念嶆tì,“步”念pu戼,“跪”念 kui戼。 b. f-、x(u-)大都混讀為f-。例如長沙話“符”念扄fu,“化”念fa戼,“飛”念扄fei,“灰”念扄fei。 c. 古泥(娘)母字和來母字聲母有混讀現象,混讀的情況是在洪音韻母前混,而在細音韻母前不混。如長沙話“奈”、“賴”都念 lai嶈,“惱”、“老”都念lau嶈,"努"、“魯”都念 ‘l?amp;#91;u;但“泥”念 嶆怱i、“梨” 念嶆li、“紐”念‘怱 i?amp;#91;u、“柳”念‘li?amp;#91;u,不混讀。 d. 大部分地區(包括北片湘語和南片湘語)只有堭、堭‘、 s而沒有堮、 堮 、惼。古照系開口韻的字湘方言中大都念為堭、堭‘、s。但古照系合口韻的字卻轉為舌面聲母慯 、慯‘、嶃,這就形成“書”、“虛”不分,都念嶆嶃y。例如長沙話"朱"念扄慯y,“除”念扄慯y,"主"念扂慯y,"書" 念嶆嶃y,“暑”念'嶃y。這些字全念舌面聲母,韻母也相應轉為 y。
e. 大都不分"尖"、“團”,如長沙“精”、"經"都念扄慯in,“細”、“戲”都念嶃i嶈。 但也有部分地區如湘中的株洲、寧鄉、衡山等地,湘西的敘浦等地,卻有“尖”、“團”之分: “西”念嶆si 而不同於“希”嶆嶃i,“齊”念扄堭‘i而不同於"旗"扄慯‘i,“酒”念嶉堭i?amp;#91;u而不同於“久”扂慯i?amp;#91;u,“小” 念嶉siau 而不同於“曉”'嶃iau。
②韻母:a.
鼻音韻尾一般-n多而-嬜少。代表湘方言發展趨勢的長沙話,鼻音尾韻已完全沒有-嬜韻而只有8個-n 韻。古通攝舒聲字長沙話念同古臻攝,如“東”念嶆t?amp;#91;n、“工”念嶆k?amp;#91;n,“紅”念嶆x?amp;#91;n、“宋”念s?amp;#91;n嶈、“熊”念嶆嶃in、“勇”念嶉in等, 形成長沙話中古深臻曾梗通五攝的字都混讀為?amp;#91;n、in兩個韻母的現象。
b.元音鼻化的現象相當普遍。有的地方-n、-嬜韻有向鼻化韻轉化的趨勢。如長沙話“搬”念嶆p?,與“班”不同音;“端”念嶆 t?,與“擔”不同音;“官”念嶆k?,與“關”不同音。湘方言中的鼻化韻多從-n韻變來,但部分-嬜韻(古宕攝、江攝 )也有向鼻化韻轉化的趨勢。例如長沙話"娘"念扄怱 i?,“將”念tsi?,“莊”念扄慯y?,“霜”念嶆嶃y?,“幫忙”念嶆p?扄m?。
③聲調:大部分有入聲。聲調數目一般是5個或6個。6 個聲調是平、去分陰陽,上、入不分陰陽,如長沙話;5 調則平聲分
陰陽,上、去、入不分陰陽,如湘潭話。湘方言入聲調的字都沒有伴隨塞聲韻尾,即所謂"假入聲"。例如長沙話的入聲調值是24,“一”字念i^24,並沒有塞聲韻尾。
辭彙語法方面
①湘方言的基本辭彙和
官話方言大同小異。南片湘語和北片湘語都存在為數不多的獨特詞語。下表以長沙、益陽、湘潭、湘鄉、辰溪、邵陽、新化、零陵、衡陽、岳陽十地為例來看幾個常用的湘方言語詞。②有些常用語詞,湘方言中詞義的廣狹和
國語不同。例如國語“細”和“小”的含義有別,不能互換。而湘方言中“細”卻兼有“小”的意思。如“小孩兒”湘鄉話叫“細人基”;“吃”、“喝”、“吸”等動詞在國語中各有用法,而湘方言中卻一律用 “吃”,如湘鄉話“吃飯”、“吃酒”、“吃煙”等;“伯伯”在國語中專用於男性,而湘方言有的地方卻有“男伯伯”(伯父)、“女伯伯”(
伯母)的稱呼。
③湘方言中有一些常用詞詞形與國語相同,而詞義卻截然不同。例如“白話”國語中指語體文,而老湘語湘鄉、
洞口等地卻指“故事”;“谷”在國語中指小米,在湘方言中卻指稻穀。
④有些常用詞湘方言的詞素部分與國語不同。例如國語“颳風”,
長沙話、
湘鄉話都叫“發風”,“打閃”長沙話叫“扯閃”。⑤動物性別的表示方法湘方言與國語不同。國語是在動物名稱前加“公”、“母”或“雄”、“雌”,湘方言卻在動物名稱後加“公”、“牯”和“婆”、“娘”等。例如長沙話“牛公子”、“牛婆子”,洞口話“狗牯”、“狗娘”。
⑥在構詞方面,湘方言有一些獨特的詞綴,用來表示一定的語法意義。例如益陽話的後綴慯 ie,用在各類實詞後面,類似國語的“兒”,含有主觀上覺得小或少的意思,有時還包含一種喜愛或讚美的感情。如草慯ie、花慯ie(名詞),一個慯ie、一杯慯ie(
數量詞), 咯里慯ie(代詞),慢慢慯ie、通紅慯ie、漂漂亮亮慯ie(形容詞)。
⑦湘方言的“頭”【扄die】、“子”【嶉堭徲】 相當於國語的詞尾“頭”、“子”。但湘方言的“子”使用範圍比國語要大,許多在國語中不加“子”的詞在湘方言裡也加上“子”,例如"老鼠子"、"星子"、“八哥子”、“螞蟻子”等。
⑧湘方言在語序上有一些特色,以
長沙話為例:a.賓語插入可能式結構內部:如放得雞蛋穩(放得穩
雞蛋),扭螺絲不動(扭不動螺絲);b.賓語在結構助詞“得”和補語之間:如睡得天亮都冒睡得被窩熱(睡到天亮都沒睡熱被窩),燉達好久還冒燉得咯幾根骨頭爛(燉了好久還沒燉爛這幾根骨頭);c.“很”和“淨”常放在動詞後面作狀語:如休息夾【k‘a】幾天很的(很休息了幾天),天天發淨脾氣(每天淨髮脾氣);d.表時間、順序的詞“頭”、“後”、“最後”等的位置:如你走頭,我馬上就來(你先走,我馬上就來),他吃頭,你吃後,我吃最後(他先吃,你後吃,我最後吃);e.間接賓語可以放在直接賓語前面。如送咯支鋼筆你用(把這支鋼筆送給你用);f.副詞“再”的特殊位置:如再冒得便宜的噠 (沒有更便宜的了 ),再冒得大的噠(沒有更大的了);g.“一…也”“一…都”中“一”的語序挪後。如連不幫一點忙(一點忙都不幫),一天到晚冒得一點空(一天到晚一點空也沒有)。⑨湘方言各地有不少用法特殊的虛詞, 例如長沙話的“起”慯 就有i^41 許多用法,常用的如:
表趨向:拿起去,借起走,送起來。
表動作正在進行:提起一籃子雞蛋,穿起一套新衣裳,騎起一部腳踏車。
表動作完成,並把結果固定下來:給他留起地址,用照相機照起你的醜樣。
又如辰溪話的語氣助詞“在”堭ai^53頗具特色,用以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持續,相當於國語的“著”。如:他們還企(站)噠那下在嗎?(他們還在那裡站著嗎?),他唱噠歌在就措喊去了(他正唱著歌就被叫走了)。
老湘語
聲母29個
p 巴擺 p‘ 普怕 b 排罷 m 媽夢
t 低都 t‘ 聽托 d 大圖 n 南蘭 l 梨拉 堭 茲炸 堭‘ 此擦 扷 時柴 s 思俗
慯
雞精 慯‘ 欺清 d尶 其橋 怱 你扭 嶃 西笑
堮 之止 堮‘ 痴恥 d墭 池治 惼 詩失
k 哥公 k‘ 科孔 g 共狂 嬜 我芽 x 好灰
γ 豪紅
═ 衣汪
韻母35個
開尾韻〕
徲 資 媩 知 i 衣李 u 補普 y 魚書
a 擺塔 ua 挖乏
iε 熱白 uε 國合 yε 雪說
ie 貝偷 ue 回灰
?amp;#91; 包刀 i?amp;#91; 標巧
o 巴遮 io 野蛇
u 波多 iu 溜秋 ui 為飛
?amp;#91;u 都古
〔鼻化韻〕
? 班斬 媯 煙仙 u愅 翻彎
(埣) i埣 般生 u埣 管碗
ǒ 梗創 i 餅釘 uǐ 冤全
〔鼻尾韻〕 (?amp;#91;n) in 因晴 u?amp;#91;n 溫粉
a嬜 幫公 ia嬜 良央 yn 兄勛
〔聲化韻〕
╮ 姆 怷 你
聲調5個
陰平 55 跛機
陽平 23 排給
上聲 21 擺擠
陰去 35 拜祭
陽去 33 敗忌
新湘語
聲母20個
p 幫爬 p‘ 拋配 m 謀滿 f 夫花
t 對啼 t‘ 退太 l 南蘭
堭 自從 堭‘ 燦超 s 施所 z 日柔
慯 交朱 慯‘ 氣出 怱 娘蟻 嶃 向書
k 介狂 k‘ 苦課 嬜 額按 x 悔漢
═ 以望
韻母38個
〔開尾韻〕
徲 茲支 i 擠希 u 補姑 y 虛朱 a 岔紗 ia 家亞 ua 瓜瓦 ya 抓耍
o 梭合 io 腳學
ai 派台 uai 乘外 yai 衰揣
ei 灰堆 uei 貴威 yei 誰
au 炮曹 iau 標消
?amp;#91;u 夠收 i?amp;#91;u 丟休
鼻化韻〕
酸半 愘 展陝 iě 片田 yě 捐宣
鼻尾韻〕
an 旁張 ian 糧江 uan彎光 yan 裝爽
?amp;#91;n 奔生耕 in 冰新窮 u?amp;#91;n棍文 yn 君永
聲化韻〕
╮ 姆 怷 嗯
聲調6個
陰平 33 詩梯分
陽平 13 題時墳
上聲 42 體使粉
陰去 55 帝試憤
陽去 21 遞事份
入聲 24 笛後弗
片區分支
西南
官話方言點為湘西北、湘南兩片。湘西北片與湖北、四川、貴州境內的西南官話連成一片,湘南片與廣西境內的西南官話連成一片。兩片加起來有四十四個方言點,是湖南省勢力最大的方言。從整個音系來看,湖南境內沒有真正的贛方言點,但贛語的影響可從湘贛交界的混雜性、獨立型方言點中看出來。
獨立型方言
獨立型方言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湘鄉型”,包括隆回、雙峰在內。這種方言可能原來就是獨立的,受周圍方言影響較小,原來的特點保留得比較多,因而不同於其他方言,同屬獨立型方言的方言點之間的關係尚需研究。另一種是“醴陵型”,醴陵話的音系就整個系統來說很難把它歸入湘語或贛語,可又都同時具備湘語和贛語的一些特點。這種方言大概屬於因方言間的相互影響(當然也有自身的音系特點)而產生的既不同於甲這種母方言也不同於乙那種母方言的新型方言,這類方言還有攸縣、茶陵、桂東、汝城等,它們之間的關係也需進一步的研究。
混雜性方言
混雜性方言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湘語和贛語相混雜的“平江型”,一種是湘語和官話相混雜的“祁陽型”。平江型只有一個點,祁陽型則有祁東、衡陽、零陵、江永、武岡、洞口、邵陽、新化、會同、黔陽,桃源等十一個點, 這十一個點可以合成一類。從祁陽到黔陽一線的混雜性方言點正好處於湘語東北片、湘語西南小片和湘語東南小片的分岔處,也是官話湘西北片和湘南片被沅、資、湘三水分割的地帶,事實上是湘語和官話的交接處,這一地區的方言成為混雜性方言,應該是合情合理的事。從整個分區的結果來看,所有的混雜型方言或因混雜而成的獨立型方言都處於方言區交界處,可以說,這樣的分區結果是比較合乎語言事實的。
這個分區可以用湖南花鼓戲和祁劇(祁陽戲)的流行地域來驗證。花鼓戲是湖南省各地民間小戲的總稱。湖南各地花鼓戲名稱有別,源流亦異,但其曲調唱腔都與當地人的山歌小調密切相關,唱詞道白都使用當地方言,是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因此,其流行的地域與方言的地理分布是大致平行的,可以相互證明。
混雜性方言的劇種流派
長沙花鼓戲內部可以分為長沙路(流行於長沙、湘潭、
株洲等地)、寧鄉路(流行於寧鄉城鄉)、平瀏醴路(主要流行於平江、
瀏陽、醴陵等地)、西湖路(主要流行於洞庭湖西岸的南縣、益陽、沅江等地)四種小類,其分布範圍與湘語中心區域是一致的,其之所以分為四路,也與湘語內部的方言差異有直接關係,如平瀏醴路。前述諸家多把平江、瀏陽、醴陵劃歸贛語,完全可以想像讓平瀏醴路長沙花鼓戲分別在長沙和南昌演出時兩地觀眾可懂程度的大小。
除長沙花鼓戲外,湖南還有兩種重要的花鼓戲,這兩種花鼓戲的流行地域與混雜型方言密切相關。一種是衡陽花鼓戲,流行地點主要有衡陽、衡山、常寧、耒陽、安仁、永興、郴州、茶陵等地。從其流行地域可以看出,它既可在衡山,永興等湘語區流行,也可在郴縣、常寧等官話區流行,還可在茶陵等因混雜而成的獨立語區流行。另一種是邵陽花鼓戲,其流行的地點主要是:邵陽、邵東、武岡、隆回、新寧、城步等地。和衡陽花鼓戲一樣,邵陽花鼓戲也可在湘語、官話、混雜型方言區流行。從邵陽花鼓戲的形成歷史來看,它和湘西陽戲、零陵花鼓戲有密切關係,相互影響、滲透、融合的程度很深,從分區第二圖看,這地區的方言的韻母系統就頗具西南官話的特徵,大多可以劃入西南官話。其他還有
常德“喀喀戲”、零陵花鼓戲、湘西陽戲等,其流行地域均與官話湘北、湘西、湘南各片相對應。
祁劇是湖南地方大戲劇種之一,它又稱祁陽班子,民國初年稱“祁陽戲”,清末又名“楚南戲”,因形成於祁陽而得名。祁劇廣泛流行於湖南省的祁陽、衡陽、邵陽、零陵、郴州、懷化等地區,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全州、桂林、平樂、柳州和贛南、粵北、閩西一帶。祁劇兼有高腔、崑腔、彈腔3種聲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形成永河、寶河兩大流派,其舞台語言均統一使用祁陽話(祁陽官話)。演唱時永河派由鼓師幫腔,寶河派用嗩吶幫腔,聲調高揚、激越。祁劇劇目繁多,曲牌豐富,是彈腔為主的多聲腔的湖南大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