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尾市市陸豐市下轄鎮,汕尾市市四大漁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東鎮
- 別名:大鳳梨鎮 湖之東方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汕尾市陸豐下轄鎮
- 政府駐地:湖東鎮內
- 電話區號:0660
- 郵政區碼:516545
- 地理位置:汕尾市東南部
- 面積:54平方公里
- 人口:12萬
- 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天然十二湖,海甲山,海甲庵,關帝廟,媽祖,吳夲廟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粵N
![湖東港(大橋頭) 湖東港(大橋頭)](/img/a/6f7/nBnauE2M5IWNiJWNiNzMwIWO0MDZ5IjNmdzMkRmM1ITO1AjNhJzNkljZ4Q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歷史
2、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農曆七、八月間,連續兩次遭受水災和潮災的襲擊,九月底晚稻將近收成,又普遍發生剃枝蟲為害,部分水稻失收,晚稻減產,糧食缺欠更加嚴重,一九四三年春節過後,荒情便露頭了。
3、春旱嚴重。一九四三年農曆三月到五月,有的地區旱了70多天,有的旱了40多天,大多在關鍵月份早了兩個月。春收作物減產,在全縣五十一萬多畝耕地中,有二十四萬五千多畝丟荒,占總面積百分之四十八。
4、地主、奸商操縱糧食,囤積居奇,有的甚至積壓不糶,米價一再猛漲,碣石鎮在農曆二月,每升米(注: 2.8市斤)30元(當時貨幣,下同)。三月中旬40元,三月二十日上午48元,下午漲至60元,五月份達到105元。最後是市場無米出售。是不是糧食全完了?不是。據記載,碣石鎮十九戶大戶(地主、資本家)囤積稻穀430n多擔,番薯1200多擔,直至新谷登場,番薯爛掉了。東海有一資本家囤積在米店裡的大米80擔不糶。饑荒過後,白米變成“黑米”(霉爛了)。更嚴重的是,縣長左新中參與奸商把陸城的5700擔糧食雇民船從螺河運往外地,造成糧食供應更加緊張。
5、伴隨大饑荒而來的瘟疫——霍亂。奪去了更多人的生命。
隨著荒情的發展,絕糧戶越來越多。開頭吃米糠、瓜菜、接著是野菜、樹葉。如猴頭、山蒼計、馬甲頭、赤結、番薯葉、番薯藤、黃麻葉、土伏苓、羊古樹葉、香蕉頭、馬莧菜、山芋葉、尖規菜、刺莧菜、桃密葉、豬母菜、大豆枝、大豆殼、海草等,只要能填肚子的,都用作充飢。
為了生存,饑民們不惜把自己家中所有值錢的財物,廉價抵換糧食。
東海一畝耕地換1.5斤米。
甲東一畝耕地換1斤紅糖。
旱田一斗種耕地換1斗谷。
東海、甲東一間房子換10斤番薯。
湖東一間房子換l升米。
旱田一間房子換70斤番薯或2.6斗谷。
東海一張眠床換2升米。
甲子一張眠床換l升米。
南塘一件棉被換1.5筒烏豆(筒即半升,約1.4斤)。
大安一件棉被換5合米。
東海一件新衣服換半斤烏豆。
曲清村貧農卓阿想,一家3人,把1斗8升種的耕地,以1升烏豆為價,換給地主,地主拿到契約後,連一升烏豆都不給,經幾次求情,才給5合烏豆。等烏豆拿回家時,家裡兩人已餓死了。
而港內漁民4400人,竟死亡3800多人,占總人口87%;長湖村1880人,餓死了1418人,被地主、漁霸打死的23人,外出逃荒39人出賣小孩55人。
在那災難的歲月里,湖東、甲子、碣石、碣北、東海、大安、烏坎等地都曾出現“人吃人”的慘狀。湖東鎮有9個殺人賣肉的流氓,先後殺掉48個小孩。
三、血淚紀實
湖東善堂的陳堅說:“湖東鎮每天都有許多人餓死,我親手收屍1000多具,最多一天收了100具。從日出抬到日落,抬走一個,倒下的又幾個,越抬越害怕”。
湖東鎮後人也為死難者立碑建公墓。其中有一段碑文是:“蓋當癸未(註:1943)年,適逢中日戰爭踏入最後階段,烽火連天,戰禍所及,交通梗塞,海寇乘機搶劫,
湖東海解之地,索稱缺糧,且時逢苦旱,野絕青草,縱有金錢,何由獲食。當此之時,天災人禍,重重慘迫,以致全鎮人口一萬零丁,遭餓死七千餘人,通衢大巷,屍骸枕籍。當時人窮財盡,死者潦草收埋,一經風雨侵襲,暴露原野。
讀古人詩:‘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黃昏鬼守屍’。想當時情況,有過之無不及也”。
![湖東(廣東省汕尾市下轄鎮) 湖東(廣東省汕尾市下轄鎮)](/img/a/ef5/nBnauczNhNTNkJWM0YWZwIWMiRGZ4YDOkRGO2QTO3gjZzQDZ4gjNkVDNzk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