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是開發式扶貧的核心。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工作和扶貧工作部門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扶貧開發工作要求,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扶貧”與“扶智”並重,深入開展產業扶貧,扶持壯大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加快了貧困地區農民民眾脫貧致富步伐。當前,我省扶貧開發工作已步入精準扶貧的新階段,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找準優勢富民產業,提高貧困民眾產業參與度和受益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緊迫。各級農業農村工作和扶貧工作部門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精準扶貧的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央《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3〕25號)以及省委《關於實施精準扶貧加快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決議》精神,堅持“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窮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精準產業扶貧工作思路,把發展農業產業作為穩定脫貧的主要途徑,以51個貧困縣為重點,按照“傳統優勢產業鏈條化,產業選擇多樣化,產業規模適度化,組織模式高效化,農產品生產標準化,一二三產業一體化”的要求,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助力貧困地區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力爭到2017年,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000元;到2020年,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
一、打造優勢產業,推動農業產業精準發展
1、壯大發展園藝產業。充分利用貧困地區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特色種質資源,結合當地種植習慣和農民意願,因地制宜壯大發展園藝產業。支持汝城、宜章、麻陽等12個貧困縣發展優質蔬菜生產,培育壯大麻陽冰糖橙、瀘溪椪柑、永順獼猴桃,靖州楊梅、炎陵黃桃、江永香柚、安化黑茶、保靖黃金茶、隆回金銀花、龍山百合、茶陵紫皮大蒜等“名特優新”地方特色產業,做大規模,做響品牌。以品種改良、品質改進、品牌創建為重點,在貧困地區全面實施園藝作物“三品”提升行動。以農業部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創建和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省級示範園建設為契機,擴大貧困地區園藝產業標準化試點與示範,帶動貧困地區園藝產業整體提升。推進園藝產業與庭院經濟、莊園經濟發展相結合,提升園藝產業綜合效益。到2020年,在貧困地區建設園藝產業省級示範園100個,打造精品果茶園200個,建設高山蔬菜基地5萬畝,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特色園藝品牌,把園藝產業培育成貧困地區貧困農戶增收脫貧的主導產業。
2、加快發展養殖產業。重點扶持發展草食牧業,加快牛羊生產大縣建設。支持永順、鳳凰、永定等19個貧困縣發展肉牛生產,石門、安化、慈利等13個貧困縣發展肉羊生產,組織實施好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現代草食牧業示範縣和基礎母牛擴群增量補貼等項目,力爭貧困地區牛羊肉產量和產值年遞增5%以上。培優做強湘西黃牛、湘西黑豬、馬頭山羊等地方特色畜禽品種。大力發展高效水產養殖,積極推廣“稻—魚(鰍蛙等)”共生和 “稻魚輪養輪種”模式,擴大新化、安化稻田綜合種養試點,加快改造貧困地區稻田綜合種養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冷、熱水資源發展冷水性魚類和羅非魚養殖,開展流水養殖和地方品種魚類養殖,支持張家界大鯢產業發展。力爭“十三五”期間全省貧困地區發展稻田綜合種養100萬畝以上,流水養魚10萬畝。穩定發展生豬生產,重點抓好茶陵、邵陽、洞口等16個貧困縣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建設。扶持壯大雪峰烏骨雞、武岡銅鵝、九嶷山兔等優勢特色家禽生產。
3、穩定發展糧油產業。繼續支持貧困地區發展優質水稻、玉米、馬鈴薯、紅薯、雙低油菜等糧油生產,建設優質糧油產業帶,鞏固糧油自給率,打造優質糧油品牌,提升糧油生產效益。支持茶陵、洞口、隆回等38個貧困縣發展特色優質稻米生產,石門、慈利、武岡等20個貧困縣發展玉米生產,永順、龍山、桑植等16個貧困縣發展馬鈴薯生產,新邵、邵陽、隆回等26個貧困縣發展紅薯生產,石門、安化、沅陵等20個貧困縣發展雙低油菜生產,綏寧、靖州、洪江市等13個貧困縣發展優質糧食制種。推廣超級稻、高檔優質稻、鮮食甜糯玉米、脫毒馬鈴薯等優質高產品種,普及節氮增苗、高產創建、統防統治、平衡施肥、機械化耕種等高效集成技術。結合實施做優做強湘米工程,在貧困地區建設200萬畝高檔優質稻標準化訂單基地。
4、積極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充分挖掘貧困地區農業生態、旅遊觀光、文化教育等多種功能,積極發展類型豐富、特色明顯、發展規範的鄉村旅遊產業。重點構建四大板塊:依託張家界、崀山風景區,打造世界遺產觀光農業板塊;依託沅水流域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土苗風情和自然山水,打造鄉村旅遊農業板塊;依託羅霄山區紅色教育基地、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等資源,打造農業教育和生態休閒板塊;依託武陵山區古村古鎮、稻作文化、原生態自然風光,打造農耕文化體驗板塊。從2015年起,全省貧困地區重點扶持20個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示範村,到2020年,力爭每個示範村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帶動10萬農村人口脫貧致富。
二、最佳化經營方式,推動農產品精準增效
5、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以“百企千社萬戶” 現代農業發展工程為抓手,支持貧困地區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重點在貧困地區扶持200家農業龍頭企業、100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0000戶家庭農場。加強貧困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開展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每年為貧困地區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萬人以上、現代青年農場主300名以上。在貧困地區積極推廣“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直接幫扶、委託幫扶和股份合作三種模式,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提高貧困農戶參與產業扶貧組織化程度。
6、增強農民就業創業技能。把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素質能力作為脫貧的內生髮展動力,大力加強貧困地區農民教育培訓。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及貧困地區農廣校要針對主導產業扶貧,開發一批“實際、實用、實效”教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每年在貧困地區選擇3000名創新創業致富帶頭人(其中農業農村工作部門負責500名、扶貧部門負責2500名,在具體操作中分別實施),免費到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提高農民創新創業技能。積極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以湘西州、懷化市為重點,每年定向培訓800名農村致富能手。積極引導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對有創新創業意願的,在產業規劃、項目選擇、技術服務、市場銷售等方面給予重點指導。對貧困地區創新創業農業項目,在項目申報、資金安排上給予重點支持。
7、打造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支持貧困地區農業園區建設,到2020年,扶持每個貧困縣新建4—7個特色農業產業園區,每個達標園區補助100萬元。支持貧困縣開展農業標準化成建制創建,重點抓好果菜茶標準化生產、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水產健康養殖。大力推廣精準施肥、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發展農業清潔生產。到2020年,力爭貧困地區化肥、農藥施用總量實現零增長。鼓勵貧困地區開展“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重點扶持建設綠色食品原料基地、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培育和打造特色品牌產品,形成規模化生產。支持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在貧困地區貧困鄉、村建設農產品生產原料基地,帶動貧困鄉村脫貧致富,每個達到扶貧目標的基地補助50—100萬元。全面推進貧困地區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規範化建設,支持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立延伸到市縣的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實現“三品一標”和註冊商標農產品可追溯管理。
8、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推進貧困地區主要農產品儲藏、保鮮、分級、包裝設施建設,培養精通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建設、維護、管理的專業技術骨幹隊伍,提升農戶和農民合作社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技術與裝備水平。“十三五”末,貧困地區果蔬生產大縣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裝備基本普及,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覆蓋率達到50%,果蔬損失率從30%下降到15%、中藥材損失率從15%下降到5%,農產品減損提質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15%以上。支持貧困地區引進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發展農業加工園區,抓好靖州、隆回(洞口)、安化、漣源等農副產品加工重點縣(市)建設。
9、推動農產品外銷。支持貧困地區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解決農產品流通減損保質難題。支持貧困地區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組織農業經營主體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活動,加大“名特優新”農產品宣傳推介力度。組織開展“農企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快貧困地區農村信息化進程,建設一批信息化示範基地。鼓勵貧困地區建立電商平台,發展“網際網路+”農業經營,把貧困地區的產品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三、改善設施裝備,推動農業產能精準提升
10、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圍繞貧困地區優勢產業,加強特色農業品種選育,開展農業裝備、生產、加工、流通和市場等環節技術研究,抓好適應山丘區的農業機械產品及配套技術、特色農業產業種植技術、畜禽品種改良及養殖生產配套技術、避災減災技術等研究。組織和鼓勵農業科研單位與貧困地區各類規模經營主體合作對接,組建產業技術聯盟。在貧困地區建設高標準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基地,推廣農作物輕簡栽培技術。支持貧困地區建設農業試驗示範基地,強化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和隊伍建設,增強貧困地區農業科技服務能力。
11、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推進貧困地區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到2020年,建成區域耕地質量提升1個等級以上,畝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支持貧困地區新建和維修改造農村機耕道路,在水稻生產大縣推廣全程機械化作業,加快水稻育插秧和穀物烘乾等薄弱環節機械化進程,在油菜生產大縣發展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支持林果業生產機械化發展。在山區、旱區重點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突出在蔬菜、水果、茶葉等高效經濟作物上開展水肥一體化技術示範。
12、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按照產業發展、環境優先的原則,嚴格生態環境保護,防止盲目發展、粗放經營。加強貧困地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抓好貧困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劃定工作,禁養區3年內全部退出。在貧困地區農村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廣高效生物質爐1萬台、發展沼氣用戶100萬戶、新增太陽能開發利用面積1萬平方米、新建大型沼氣工程30處,農村清潔能源使用量比例提高到25%。指導扶持貧困地區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創建、鄉村清潔工程等示範。
四、強化組織保障,推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精準落實
13、落實責任。各級農業農村工作和扶貧工作部門要把農業產業精準扶貧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強化責任擔當,狠抓責任落實。省農委和省扶貧辦分別成立推進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負責人任副組長,相關處室、單位負責人為成員,在省農委發展計畫處和省扶貧辦開發指導處分別設立辦公室,具體負責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工作的指導、協調、督促、考核等工作。兩個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相互溝通協作。有關市州、貧困縣農業農村工作部門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做到組織領導、工作部署、任務分解、責任落實、督促指導“五到位”,確保農業產業扶貧工作“三年見成效、五年上台階”。
14、加大投入。省農委將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非指定區域專項資金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並適當降低政策門檻,每年用於貧困地區的項目建設資金量不低於總量的50%。三個“百千萬”工程、糧食產能工程、特色園創建、良種繁育、標準化生產、沼氣工程、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補助、休閒農業等項目或補助資金要向貧困地區傾斜,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能繁母牛擴群增量補助、現代草食牧業示範縣等項目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貧困縣,支持貧困地區積極實施財政金融支農項目。省扶貧辦也將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的項目和資金支持,確保財政扶貧資金主要用於貧困村和貧困農戶產業扶貧,同時加大金融參與產業扶貧的力度。貧困地區市、縣農業農村工作和扶貧工作部門要以實施新一輪扶貧攻堅為契機,爭取黨委、政府出台相應農業產業扶持政策。
15、強化服務。強化規劃服務,結合編制“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謀劃好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重點和配套措施。有關市州農業農村工作和扶貧工作部門要制定相應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實施意見,細化實施方案。強化“點對點”服務,貧困縣農業農村工作和扶貧工作部門要進一步摸清貧困底子,建立到村、到戶的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台賬,制定農業產業扶貧路線圖,明確扶貧工作責任人。強化技術服務,廣泛開展技術培訓、送科技上門服務,組織技術人員到各貧困村授課,幫助每個貧困戶掌握1—2門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強化幫扶服務,按照扶貧工作統一部署,選派優秀同志駐村扶貧,引導產業發展,培育集體經濟。農委系統要精心抓好定點扶貧工作,為貧困地區產業扶貧提供樣板和示範。
16、完善機制。省農委對有關市州的農業農村工作部門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實行績效考核,對貧困縣縣域經濟考核不再考核GDP指標,增加精準扶貧和生態指標考核權重。強化資金使用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加強與發改、財政、旅遊等部門的銜接、溝通與配合,增強工作合力和實際效果。加強工作督促檢查和情況調研,及時掌握工作進展,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推介典型。
湖南省農業委員會湖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
2015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