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鼎城區

鼎城地處湖南西北部,原名常德縣,古稱朗州,1988年縣改區。全區現轄36個鄉鎮(場),常駐人口83萬。總面積234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萬畝,其中水田86萬畝,旱地16萬畝。有湖泊8萬畝,山林23萬畝;有珍珠10萬畝、油菜60萬畝、油茶47萬畝、楠竹14萬畝。近年來,鼎城區按照建設“工業新城、城市新區、生態新村”的發展目標,全面推進“二次創業”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獲得了全面快速發展。2011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9.3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95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4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鼎城
  • 別名:朗州
  • 行政區類別: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
  • 下轄地區:武陵鎮
  • 政府駐地:武陵鎮
  • 電話區號:(+86)0736
  • 郵政區碼:415000
  • 地理位置:洞庭湖水系沅江和澧水中下游
  • 面積:2344.5平方公里
  • 人口:83萬
  • 方言:湘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氣候
  • 著名景點: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 機場:常德桃花源機場
  • 火車站常德站
  • 車牌代碼:湘J
自然地理,鼎城概述,經濟發展,歷史信息,

自然地理

全區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由山地、丘陵、崗地過渡到廣闊的濱湖平原。南有雪峰山余脈的插角、九龍、滄山、古城、盤古諸山延伸,重巒疊嶂。西北有武陵山余脈的太陽、白雲等山脈綿亘,山崖峻峭。西、南、北群山起伏,岡巒盤環;東北湖河網結,水陸間錯。中部沅水曲形切割,將區境分為南北兩部。南部俗稱“前河”、“前鄉”,枉、滄二水蜿蜒而下,形成若干沖岔與沿河平地。北部俗稱“後河”、“後鄉”,澧水繞區東北邊境向東流入洞庭湖,中有漸水、沖柳、馬家吉諸河流淌其間,牛屎、白芷、土硝等湖點綴其內。
全區最高點為插角山(又名插角殿),主峰插花嶺海拔716.2米;沅水兩岸、澧水之西地勢地平,海拔30米左右。全區地勢高差686.2米,比降率為1.5%。鼎城概況

鼎城概述

鼎城地處湖南西北部,原名常德縣,古稱朗州,1988年縣改區。全區現轄36個鄉鎮(場),常駐人口83萬。總面積234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萬畝,其中水田86萬畝,旱地16萬畝。有湖泊8萬畝,山林23萬畝;有珍珠10萬畝、油菜60萬畝、油茶47萬畝、楠竹14萬畝。近年來,鼎城區按照建設“工業新城、城市新區、生態新村”的發展目標,全面推進“二次創業”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獲得了全面快速發展。2011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9.3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2億元,社會消
費品零售總額91.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95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40元。
圖片圖片

經濟發展

鼎城區環抱常德市地區,區政府所在地武陵鎮與常德市一水(沅水)相隔,兩橋(沅水一橋、沅水二橋)相連,南北而立,同屬常德市政建設範圍內。3條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和擬建設的3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有2條國道連通全國,有一個4C級的飛機場,沅水碼頭是長江流域的一個重要深水港口,水路空現代化的立體交通網路基本形成,方便快捷。 鼎城大部分地區屬洞庭湖沖積平原,不僅有豐富的糧、棉、油等作物資源,而且有較大貯量的黃金、金剛石、石灰石和高嶺土等礦物資源,還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農業資源。全區有珍珠10萬畝、油菜60萬畝、油茶47萬畝、楠竹14萬畝,是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這些資源正是鼎城經濟發展的潛在優勢。 境內北有太陽山,南有九龍山,沖天湖、柳葉湖鑲嵌其間。特別是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為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白鷺翔集之樂園,江南休閒之勝地”,每年吸引20多萬名遊客前往觀光旅遊。 功能完善的橋南市場群早已聞名全國,是中南五省物資集貿中心之一,現擁有10大專業市場,經營品種達10000多種,年商品成交額達百億元。鼎城經濟開發區已於2006年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省級開發區,現以灌溪為中心按兩個“五年計畫”規劃了8平方公里新區,完善了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並進行了機械、電子和建材的功能分區。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74家;機械製造、輕工紡織、建築建材和食品加工四個重點產業已初步形成。

歷史信息

鼎城區在歷史上有過臨沅縣、監沅縣、索縣、漢壽縣、吳壽縣、沅南縣、武陵縣、常德縣等名稱,先後隸屬於黔中郡、武陵郡、義陵郡、建平郡、武州、沅州、嵩州、朗州、武貞軍、永順軍、武順軍、武平軍、鼎州、常德軍、常德路、常德府、武陵道、常德專署、常德市等縣以上行政機構。
秦始皇年間,天下分為36郡,常德屬黔中郡。在黔中郡內置臨沅縣,為置縣之始。
漢高祖五年(前202),在臨沅縣東分置索縣。
新莽元年(公元9年),臨沅縣改成監沅縣。
東漢建武六年(30),監沅縣復稱臨沅縣。建武二十六年,在臨沅縣南分置沅南縣。陽嘉三年(134),索縣改稱漢壽縣。
吳赤烏十一年(248),改漢壽縣為吳壽縣。
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吳壽縣復稱漢壽縣。
隋開皇三年(583),並臨沅、沅南、漢壽三縣為武陵縣。此為武陵名縣之始。
清宣統三年(1911)十月,裁縣留府,縣境由常德府直轄。
1988年4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1988)18號函精神,頒發湘政函(1988)22號檔案,將常德縣改稱常德市鼎城區。同年6月9日,常德縣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關於常德縣改為常德市鼎城區後國家機關更名的決議》。縣改區到此為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