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湖南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衡陽縣東北部,東臨
湘江,南接
雁城(距衡陽市25公里),西望船山,北攬祝融。位置坐標介於東經112°30′~112°38′,北緯27°5′~27°15′之間,總面積2067公頃。
地形地貌
湖南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湘江中上游低山丘陵地帶,由岣嶁峰、白石峰、酒海嶺、大海嶺、小海嶺、畢架山大小六座山體組成,山體分散,境內岣嶁峰、白石峰均屬南嶽七十二峰,群峰突起,山體雄偉壯觀,峰巒迭透,溝深谷幽,最高海拔1189.3米。
氣候特點
湖南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地處
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熱量充足,無霜期長,山高霧日多,年平均氣溫17.9℃,7月平均氣溫24..8℃,年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
土壤
湖南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土壤以板頁岩發育形成,在海拔500米以下為紅壤,500~800米為黃壤,800米以上為黃棕壤,土壤濕潤肥沃呈酸性。畢架山及大、小海嶺位於岣嶁峰的西南面,海拔在250~550米之間,土壤以板頁岩發育的紅壤土為主,呈酸性,土層較厚。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截至2009年,湖南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植被種類豐富,樹種繁多,境內植物種類繁多,有原始次生林900多畝,有森林植物70餘科、300餘種,珍稀樹種40餘種,有
水杉樹、梭欏樹、
黑楠、
銀杏、白辛、
三尖杉等。
動物資源
主要景點
禹王殿
禹王殿建於岣嶁主峰上,是人們為紀念大禹治水所建。相傳,大禹求治水策至岣嶁峰,經仙人指引得金簡玉牒天書,從而使治水獲得成功。始建於西漢武帝朔二年(公元127年)。歷代相繼改造,或為祠,或為壇,或為廟,或為宮,或為殿,後改殿為祠至唐。從唐至宋曰宮,南宋時改為禹壇,隨後又改為殿。
禹王碑
禹王碑高7尺,寬5尺,厚1尺,碑文77字,形似蝌蚪,又似鳥篆。自明代以來,許多文人墨客對碑文進行注釋。於1935年建碑亭護碑,現已列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湖南嶁峰國家森林公園累計投入建設資金達1億元,公園建設禹王殿、原始次生林景觀、胸有成竹、禹碑、禹泉、仙履石、鎮龜洞、望日亭、望江亭、彭公亭、回音古墓、生態觀光果園、南林竹海、妙溪飛瀑、老岩奇洞、靈芝岩、嫘祖墳、陳世傑墓等景點。
品牌建設
1995年11月1日,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
2011年7月,申評為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2012年7月,創建湖南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交通線路
交通
駕車
長株潭—走高速至南嶽,在沿107國道往衡陽方向至李坳“丁”字路口,右轉往集兵灘方向見路標直達景區; 衡陽市往南嶽方向走107國道至李坳“丁”字路口,右轉前往集兵灘方向直達景區。
路線
岣嶁峰二日游
第一天下午在市區或高鐵站接團,約一個小時到達岣嶁峰景區,遊覽理紗河景區(約2個小時),晚上入住館。享用綠色環保晚餐。
第二天,早餐後,登成功峰—岣嶁峰,走成功路—禪意古路,觀岣嶁日出,遊覽行程同一日游得(約2個半小時),中餐後返回到接團的地方,結束旅程。
歷史人文
岣嶁峰古稱衡山主峰,故又兼衡山和南嶽之名,她雄峙三楚,遙接朱炎,坐收洞庭,俯瞰湘流,仰摩列星,巍巍峨峨。早在公元兩千多年前就作為國內名山載入史冊,《
山海經》、《
史記》、《湘中注》、《金石萃編》、《
湖南通志》、《
水經注》等均有記載。
神農、軒轅、唐堯、虞舜、夏禹、韓愈、劉禹錫、蘇軾、朱熹、湛若水、王夫之、魏源、彭玉麟等名流志士都曾留足於此,他們既為千古名山增添了無限的光彩,也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傳說和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