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下設財稅系、公共事業管理系及地方政府績效評價中心,同時擁有專業資料室、電子政務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 現有專任教師:31人
  • 正教授:4人
  • 副教授:9人
簡介,發展歷史,

簡介

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擁有財政學、公共管理學兩大學科,開辦有財政學、稅務學、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等五個本科專業,在校生931人。
學院擁有一支學歷層次較高、學術能力較強、治學態度嚴謹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博士25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生導師10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法國公共財政國際基金會學術委員1人,全國一級學會理事4人,二級學會副會長1人,二級學會理事8人,並有多名教師擔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會、武漢市人大常委會、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國家稅務局和湖北省地方稅務局專家。通過楚天學者設崗學科計畫,學院引進台灣政治大學黃智聰教授擔任“楚天學者講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財政系主任呂冰洋教授擔任“楚天學者講座教授”,著名教育財政專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李祥雲教授聘為學院“彩虹學者”。
學院創建有湖北省高等學校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建設基地湖北地方稅收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經濟研究所三大省級學科建設平台。財政學為湖北省楚天學者設崗學科、省級重點特色學科(套用經濟學)、湖北省高等學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公共管理為校級重點學科。近5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省部級課題23項,承擔完成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亞洲開發銀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委託課題數1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10餘部;在國家級權威期刊和重點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10餘項。
學院緊跟國內外學科發展前沿,緊密結合湖北實際,圍繞學校的發展功能定位,凝練出地方財稅制度、教育財政、地方政府績效評價、政府間關係及區域政策、勞動與社會保障政策等5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成功舉辦、承辦“中國物業稅國際研討會”、“中央與地方稅權劃分國際研討會”、“地方財政體制改革國際研討會”、“地方稅改革研討會”等國際、國內學術會議。與全國財經類高校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繫,學術活動頻繁。多名教師赴美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馬來西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
學院高度重視高級套用型人才的培養,深入開展校政行企深度合作,與省內相關實務部門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已在武漢、宜昌、鄂州等地建20多個實習基地;多名教師到湖北省財政廳、武漢市地稅局等實務部門掛職鍛鍊;同時還有多名實務部門專家進課堂給同學們授課;學院近些年與實務部門共同合作完成調研課題數十項,出版專著數本。
學院認真貫徹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辦學理念,在學校率先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的專業水平、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近幾年,學生的省級優秀畢業論文獲獎篇數和科研立項獲獎率都名列學校前茅,多名學生在社會實踐、學科競賽、科學研究等活動中獲省部級獎勵。多名同學考取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著名綜合性大學,及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廣東財經大學等財經類高校碩士研究生,每年有40%左右的應屆畢業生到行政機關、事業單位、銀行、國企就業。

發展歷史

財政稅收實務實驗室等教輔機構,開辦了財政學、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三個本科專業。2004年,財政學學科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省級重點學科。公共事業管理學科建設也在原有基礎上有了很大進展。各學科點的發展呈現出良好的趨勢。其中,博士生導師許建國教授長期致力於財政、稅制研究,出版了多部專著,在全國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多次獲獎,1992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1998年被評為"財政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依照湖北經濟學院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的原則,取得了一批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3年來,學院教師累計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40餘部;公開發表論文200餘篇,承擔省部級、校級課題30餘項,獲得各類科研獎勵20餘項。
為了造就新世紀“高級套用型”人才,學院全體教職員認真貫徹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辦學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同時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近三年來該院的畢業生就業率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