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縣(湖北省通山)

通山縣

湖北省通山一般指本詞條

通山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隸屬於鹹寧市,為武漢“1+8”城市圈的重要成員。縣境南鄰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修水縣,東接黃石市陽新縣,北連鹹安區,西部與崇陽縣接壤。

通山縣總面積2680平方公里,縣城建成區面積約14平方公里。

2022年,通山縣戶籍人口48.78萬人,常住人口38.84萬人。

截至2024年,通山縣轄8個鎮、4個鄉、1個開發區、1個管委會,共有20個社區、187個行政村。通山縣人民政府駐地通羊鎮新城社區洋都大道100號。

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通山縣退出貧困縣

2022年,通山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55.04億元,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6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5.7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6.6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4.61:29.50:55.89。

2023年,通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達160.93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山縣
  • 外文名:Tongshan County
  • 別名:通羊、洋都、板橋鋪、羊山、小山城
  • 行政區劃代碼:421224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鹹寧市
  • 地理位置:湖北省東南部
  • 面積:2680 km
  • 下轄地區:8個鎮,4個鄉,1個管委會,1個開發區,20個社區,18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通羊鎮新城社區洋都大道100號
  • 電話區號:0715
  • 郵政編碼:437600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48.78 萬(2022年戶籍人口)
  • 著名景點九宮山隱水洞富水湖鳳池山闖王陵
  • 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 火車站:通山西站(高鐵站,規劃中),通山站(普鐵站,規劃中)
  • 車牌代碼:鄂L
  • 地區生產總值:160.93 億元(2023年)
  • 主要領導:縣委書記陳洪豪,縣長劉子恆,人大常委會主任方家忠,政協主席吳柏林
  • 高級中學通山第一中學,通山實驗高中,振新學校高中部,文星學校高中部,新時代高中
  • 中等職業學校通山縣職業教育中心
歷史沿革,先秦,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域沿革,通山古縣城,宋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概述,鄉鎮,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政治,現任領導人,交通運輸,概述,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火車站,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事業,社會保障事業,歷史文化,概述,通山山鼓,通山山歌,風景名勝,概述,九宮山,隱水洞,大城山,太陽溪漂流,太陽山,王氏老屋,王明璠府第,寶石古民居,焦氏宗祠,周家大屋,著名人物,名人,名人趣事,地方特產,通山包坨,大畈麻餅,楊芳醬油,黃沙苦蕎酒,唐老農山茶油,慈口蜜橘,天梯板栗,慈口空心面,寶石花紅果,燕廈薰魚烤,富有油麵,隱水枇杷,萬家甜柿,青山油茶,農副產品,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先秦

陶唐屬荊揚之域。
虞、夏、商三代屬古荊州
西周屬鄂國
東周屬楚國

秦漢

秦屬南郡
漢屬荊州刺史部江夏郡下雉縣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屬吳國荊州江夏郡陽新縣。
晉屬荊州武昌郡陽新縣。
南朝承晉,未有太大變動。

隋唐

隋改陽新為永興,屬荊州江夏郡永興縣。
唐屬江南西道鄂州永興縣。

宋元

乾德二年(964),南唐(遵北宋年號)始置通山縣,以通羊、青山二鎮各取一字命名,隸江南道鄂州。
太平興國元年(976),屬荊湖北路永興軍。
太平興國二年(977),屬江南西道興國軍。
太平興國三年(978),降為羊山鎮,不久復縣。
崇寧元年(1102),屬江西路興國軍
紹興四年(1134),再次降為鎮。
紹興五年(1135),通山復置縣。
至元十七年(1280),屬江淮行省蘄黃道。
至元三十年(1293),屬湖廣行省江南湖北道興國路。

明清

洪武元年(1368),屬湖廣行省興國府。
洪武九年(1376),屬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興國州
康熙三年(1664),屬湖北省武昌道武昌府

中華民國

民國時期,通山縣始終屬於湖北省管轄。
民國元年(1912),屬第一區。
2年(1913)1月,屬武漢黃德道,旋改鄂東道。
3年(1914)5月,屬江漢道。
16年(1927),直屬湖北省轄。
21年(1932)11月,屬第二行政督察區。
25年(1936)3月,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27年(1938)10月31日,日軍鈴木支隊(鈴木春松)占領通山縣,在縣城至花橋、西坑、界首、大畈、慈口沿線和縣城至寺下、南林橋沿線設立軍事據點,並在南林橋設立兵站。日軍在通山實行殖民統治,犯下累累罪行,罄竹難書。
34年(1945)9月29日,通山光復,國民黨通山縣政府返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5月17日,解放軍40軍356團從武昌南下,解放通山,縣長劉慕麒逃跑,通山劃屬新設的大冶專區。同年6月4日,國府末任通山縣長劉慕麒率部下回到縣城投誠解放軍。
1952年1月,屬孝感專區。
1958年11月,與通城縣一起併入崇陽縣。
1959年3月,恢復通山縣建制。
1959年11月,屬武漢市。
1961年4月,復屬孝感專區。
1965年6月,屬鹹寧專區。
1968年,屬鹹寧地區。
1998年6月,屬鹹寧市,至今未變。

縣域沿革

自宋建縣起至民國,通山縣域未發生大的變化。建國後,陽新縣西部燕廈、大畈、洪港、黃沙、梅田、慈口、沙店、楊林等地區來屬。

通山古縣城

通山的古縣城非常小,範圍東至唐家地,西抵北門嶺,被稱為六里街、麻花街、草鞋街,有老話“一邊清水一邊崖”(俗稱前溪後山)。
一街(和平街):馬槽橋至大王殿(現通羊一小)。
二街(勝利街):大王殿至踏水橋(現通羊大橋)。
三街(建設街):踏水橋至聖廟(柴油機廠,現通羊二小)。
四街(民主街):聖廟至南門橋(現鎮南中學)。
2006年,一、二、三、四街和馬肚街合併為通羊大道。
通山古縣城有三橋和六道門。
三橋為馬槽橋(懷遠橋)、踏水橋(今通羊大橋)、南門橋(通津橋、鎮南橋)。
六道門
1.馬槽橋北端有一門,名六安門/懷遠門。
2.范家壠處有一門,名順德門/景陽門。
3.東門,名寅賓門/雄關門,位於東門閣(今通羊三小)。
4.南門,名弦歌門/引薰門,位於南門橋(今鎮南中學)。
5.北門,名景星門/拱宸門,位於通羊城北幾十米。
6.西門,名德勝門/成寶門,位於通洋河以北踏水橋以西。
明朝時期,縣城有12坊,以縣衙(今聖廟旁)為界,東西各6坊。
東街6坊:興孝坊、敦禮坊、克仁坊、全忠坊、尚廉坊、致謙坊。
西街6坊:興悌坊、敦義坊、克讓坊、全信坊、尚節坊、致和坊。
清乾隆年間,縣城有26坊,以縣衙(今聖廟旁)為界,以下為東街8坊,以上為西街18坊(1坊名失)。
東街8坊:承流坊、毓材坊、近聖坊、攀桂坊、名壽坊、萬壽坊、迎翠坊、仁里坊。
西街17坊:忠義坊、全信坊、下集賢坊、上集賢坊、仁壽坊、永寧坊、榮恩坊、仁恩坊、三多坊、迎恩坊、雲路坊、瑞應坊、青雲坊、勝賢坊、尚賢坊、得勝坊、致和坊。

宋朝

宋分全縣為兩鄉六里。
水北鄉:新豐里、興善里、崇仁里。
水南鄉:上管里、下管里、並行里。

明朝

明成化年間,設37保:洋都、吳田、山口、長林頭、石牛嶺、塘坪、石門、黃田、雨山、巨塘、蜈蚣洞、蘆陂、草鞋鋪、寨下、西坑、南坑、花橋、方塘、馬鞍山、焦岩、湄港、城港、岩坑、浮油、朦朧嶺、界頭、郭城、大源、小源、高湖、聚潭、龜墩、大楓樹、寶石、官堰、泥坑、船埠。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設19保:上三里有6保,為上市、洋都、田東、山口、茅田、界頭,下三里有13保,為下市、石橋、草鞋鋪、朦朧嶺、茅埠、郭城、郵亭、石泉、茅坪、官堰、白土、九宮、高湖。

清朝

康熙三年(1664年),通山全縣編戶六都(里),縣治城關(天元會),下設12會,轄78保,至清末無重大變動。
縣城為倡善之地,設天元會,轄5保:城東,城西,西關,上護城,下護城。
一都(興善里),設1個會,轄9保。
世興會,轄洋都,山口上,山口下,吳田上,吳田下,石宕上,石宕下,田東上,田東下共9個保。
二都(崇仁里),設2個會,轄16保。
雨霖會,轄雨霖,南山,新橋,高嶺,朗口,湄港,獅子,羅城8個保。
靈泉會,轄大坪,高橋,石門,石礄,塘坪,黃田,雨山,黃坪8個保。
三都(仁厚里),設1個會,轄9保。
茅田會,轄隱壠,茶灘,港塘,衢潭,高坑,寨下,茅田,茅洲,西坑9個保。
四都(永安里),設3個會,轄13保。
望江會,轄望興,耒陽,關山,豐隆4個保。
翠屏會,轄茅坪,萬家,黃公,象牙4個保。
萬杉會,轄宣泥,岩軒,富有,萬杉,東溪5個保。
五都(豐樂里),設1個會,轄7保。
郭城會,轄山溪上,山溪下,龍會上,龍會下,寧張上,寧張下,正陽7個保。
六都(慶和里),設3個會,轄19保。
雲梯會,轄官堰上,官堰下,牛犢上,牛犢下,文明上,文明下,炮石7個保。
北山會,轄小寨,泥坑,黃城,船埠,茅埠,寨頭6個保。
崇福會,轄沙坪,小源上,小源下,寶石上,寶石下,聚潭6個保。

中華民國

1929年,東南革命根據地形成,經大冶中心縣委決議,陽新所屬梅田、黃沙、大畈、慈口等地劃歸通山縣轄。這一時期,蘇維埃縣府與國民縣府並存,國民縣府的轄域只限於南林、城關、廈鋪一線數點。
1933年後,革命趨向低潮,蘇區漸轉向邊緣山區,國民黨政區擴展,梅田、黃沙、大畈、慈口等地仍歸陽新縣轄。
1934年5月,湖北省政府決定將陽新的黃沙、九折、慈口、大畈、燕廈與通山的富有、橫石潭大橋背等地,劃為“大畈特別區”,直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轄。
1935年6月,撤銷大畈特別區,各地復歸原縣轄。
1938年,日軍在占領區建偽政權。
1940年,偽湖北省政府將陽新縣原大畈特別區重新劃歸通山縣轄。
抗日戰爭勝利後,陽新、通山兩縣參政機關爭議紛起,經省咨議院決議,大畈特別區仍歸陽新縣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3月,大冶專區析出陽新縣燕廈、大畈、洪港、黃沙、梅田、慈口、沙店、楊林等地劃入通山。
1954年,南林區高橋鄉的黃泥檔、三界宕、張家、孫家、花紅等村及雨山鄉的廖家山村劃歸崇陽縣。
1955年3月,陽新縣第八區白果鄉陳村劃歸通山縣。
1971年,通山縣黃沙區杉木橋、太平塘、東源等地劃歸陽新縣。
1982年,城關鎮更名通羊鎮。
1984年,通山縣下轄8鎮7區35鄉。
通羊鎮、南林橋鎮、九宮山鎮3鎮為縣直轄鎮。
環城區:湄港鄉、畈泥鄉、萬家鄉、大路鄉、西坑潭鄉、鄭家坪鄉、富有鄉。
橫石區:橫石潭鎮、寶石鄉、高湖鄉、界牌鄉、集潭鄉、陳坪鄉。
黃沙區:黃沙鋪鎮、梅田鄉、孟壠鄉、源頭鄉。
寺下區:港畈鄉、大港橋鄉、石門鄉、焦廈鄉、羅城鄉。
廈鋪區:廈鋪鎮、楊芳林鄉、三界鄉、翠屏鄉、林上鄉、花紋泉鄉、郭家嶺鄉。
大畈區:官塘鎮、白泥鄉、慈口鄉、下泉鄉。
燕廈區:大塘山鎮、燕廈鄉、沙店鄉、楊林鄉、暢周鄉、三源鄉、新莊坪鄉。
1992年,梅田鄉劃出黃沙鋪鎮。
1996年,通山縣面積2680平方千米,轄8鎮18鄉:通羊鎮、九宮山鎮、大畈鎮、南林橋鎮、洪港鎮、黃沙鋪鎮、廈鋪鎮、橫石潭鎮、三界鄉、三源鄉、下泉鄉、大路鄉、萬家鄉、楊芳鄉、楊林鄉、沙店鄉、暢周鄉、寶石鄉、畈泥鄉、港路鄉、梅田鄉、高湖鄉、富有鄉、湄港鄉、慈口鄉、燕廈鄉。縣政府駐通羊鎮。
1999年,通山縣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湄港鄉併入通羊鎮,三界鄉併入廈鋪鎮,三源鄉、楊林鄉、沙店鄉併入洪港鎮,下泉鄉併入慈口鄉,梅田鄉、萬家鄉併入黃沙鋪鎮,楊芳鄉改名楊芳林鄉,暢周鄉併入燕廈鄉,畈泥鄉併入大畈鎮,寶石鄉和高湖鄉合併設闖王鎮,富有鄉併入橫石潭鎮,港路鄉併入南林橋鎮。
2000年,畈泥鄉西片併入通羊鎮。
2002年,九宮山鎮併入橫石潭鎮,橫石潭鎮改名九宮山鎮。
2008年,設立九宮山風景區。
通山縣(湖北省通山)
通山縣城

行政區劃

概述

截至2024年,通山縣轄8個鎮、4個鄉:通羊鎮南林橋鎮黃沙鋪鎮廈鋪鎮九宮山鎮闖王鎮洪港鎮大畈鎮大路鄉楊芳林鄉燕廈鄉慈口鄉。另轄:九宮山自然保護管理局、通山縣經濟開發區,共有20個社區、187個行政村。通山縣人民政府駐地通羊鎮新城社區洋都大道100號。

鄉鎮

通羊鎮,鎮政府駐洋都社區,轄7個社區、25個行政村:新城、馬槽橋、南門橋、雙泉、鳳池、古塔、洋都;宋家橋、港口、石航、李渡、嶺下、湄港、赤城、井灣、洋都、石宕、柏樹下、范家壠、衢潭、大畈程、德船、泉港、鄭家坪、黃金咀、新塘下、沙堤、寨下、高坑、茅田、鳳梓山、石航山。
南林橋鎮,鎮政府駐南林橋社區,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南林橋;大坪、石壠、青壋、石門、湄溪、羅城、湄港、雨山、南林、港路、高橋、團墩、長豐。
黃沙鋪鎮,鎮政府駐黃沙鋪社區,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黃沙鋪;上坳、大地、高槎坪、蘭田、西莊、孟壠、中通、晨光、新民、烽火、新屋、柏樹、源頭、毛楊、梅田、下陳、泉塘、大幕山。
廈鋪鎮,鎮政府駐廈鋪社區,轄1個社區、16個行政村:廈鋪;廈鋪、橋口、竹林、花紋、西湖、藕塘、青山、冷水坪、三寶、雙河、瓜坪、西隅、黃荊、宋家、林上、北山。
九宮山鎮,鎮政府駐橫石潭社區,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橫石潭;韓家、富有、牌樓、程許、畈中、橫石、南城、寨頭、彭家壠、橫石潭。
闖王鎮,鎮政府駐劉家嶺村,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寶石;劉家嶺、界牌、寶石、龜墩、小源、仙崖、大源、高湖、集潭、坳坪、苦竹林、汪家畈、高湖場。
洪港鎮,鎮政府駐洪港社區,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洪港;三源、賈家源、車田、茅田河、盤田、沙店、楊林、江源、郭源、三賢、洪港、下灣、留咀、西坑、東坪。
大畈鎮,鎮政府駐官塘村,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大畈;官塘、下楊、西泉、板橋、大坑、白泥、長灘、和平、鹿眠塘、杉木園、隱水、高坑、祝家樓、雞口山。
大路鄉,鄉政府駐大路社區,轄2個社區、20個行政村:大路、迎賓;寺下、神堂、塘下、犀港、界水嶺、山口、賓興會、東坑、新橋、石壁下、洞口羅、吳田、龍嶺、焦夏、楊獅坑、坳上焦、石圳、余長畈、下朗、上仇。
楊芳林鄉,鄉政府駐楊芳林社區,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楊芳林;新豐、高橋頭、株林、楊芳、橫溪、遂莊、寺口、郭家嶺、曉泉。
燕廈鄉,鄉政府駐燕廈社區,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燕廈;燕廈、湖山、暢周、碧水、甘港、成龍、洋湖、新鋪、北沖、港口、金坑、新屋、新莊、湖畔、馬橋、理畈、南洞、潘山。
慈口鄉,鄉政府駐慈口社區,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慈口;大竹、西壠、石印、老屋、山口、茶園、磻溪、下泉、白岩、烏岩、慈口。
九宮山自然保護管理局(九宮山名勝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簡稱九管會),轄1個社區、5個行政村:雲中湖;船埠、內港、中港、東港、李家鋪。
通山經濟開發區託管:迎賓社區,塘下、犀港、吳田、石壁下、山口、洞口羅、下朗、上仇、余長畈等1個社區9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通山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14°14′—114°58′,北緯29°51′。以治所通羊鎮為中心,西北距鹹寧市政府所在地溫泉37公里,北距武漢市124公里,東北向徑直32公里至石欄橋界的陽新縣,東南向徑直41公里至太平山主峰界江西省武寧縣,南向徑直28.5公里至老崖尖界武寧縣,南偏西向徑直35公里至老虎頭主峰界江西省修水縣,西向徑直21公里至冷鋪崇陽縣
通山縣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通山縣地貌為低山丘陵區。境南幕阜山脈綿亘約150公里,為鄂贛界山,平均海拔800米,千米以上山峰10餘座,最高點是太陽山主峰老鴉尖,海拔1656.7米。大幕山橫臥於北,平均海拔750米,最高點954.1米。縣域中部丘陵、盆地交錯分布。山地丘陵占國土總面積的78.6%。整個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由西向東緩降,最低點在境東富水水庫庫底,海拔20.13米。
通山縣

氣候

通山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的特點。按地形和氣溫變化的特點,全縣大致分為:中部丘陵平販溫暖濕潤區、南北低山丘陵溫和陰濕區,南部中低山溫涼多雨多霧區。由於雨熱同季,時空分布不勻,降水量春夏多於秋冬,山區多於丘陵平畈區,水旱災時有發生。全年平均日照數1845小時,平均日照率42%。全年平均氣溫16.3℃,1月最冷,極端最低氣溫-20℃(1969年2月1日,九宮山銅鼓凸);7月最熱,極端最高氣溫40.5℃(1978年7月9日,通羊鎮)。全年無霜期在226-248天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春夏兩季降水量約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2-75%。全年暴雨多集中在4-9月份,尤以6-7月次數最多,常常造成洪澇災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通山縣境內溪溝縱橫,河網密布。河道總長800餘公里,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為300餘米。主要河系5條(燕廈河、橫石河、廈鋪河、通羊河、黃沙河),流域面積2517平方公里。集水注入富水水庫。年平均降水量45.3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5.4億立方米。其中。本境地表徑流20.5億立方米,過境客水徑流1.12億立方米,地下水徑流3.8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4.15億立方米。山泉250處。在海拔1500餘米的九宮山銅鼓凸、風車口,山泉四時不枯,原三源鄉迎風台溫泉,水溫達50℃。
境內有大型水庫1座(富水水庫),中型水庫3座(石門、雨山、石門塘),小(一)型水庫14座,小(二)型水庫61座,總庫容0.995億立方米(不含富水水庫)。塘堰2810處,其中1萬立方米以上大塘205處。
境內水能蘊藏量為10.5萬千瓦,可供開發量6.6萬千瓦。到2002年末,已建成水電站39座(包括民營電站),裝機總容量2.64萬千瓦。

土地資源

通山縣國土總面積26.8萬公頃。其中,耕地13575.4公頃,占總面積的5.07%;園地3131.89公頃,占總面積的1.17%;林地175066.67公頃,占總面積的65.32%;牧草地1.2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3726.21公頃,占總面積的1.39%;交通用地1021.9公頃,占總面積的0.38%;水域13400公頃,占總面積的5%;未利用土地(含石頭山面積)58076.73公頃,占21.7%。

礦產資源

通山縣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12類48種。已探明的有煤、銻、大理石、花崗石、石英石、白雲石、石灰石、玄武岩等。
煤儲量1308.1萬噸,銻80萬噸,大理石10億立方米,花崗石1.2億立方米,石英石5000萬噸,石灰石6億噸,白雲石7億噸。煤主要產地是橫石、老虎槽、魯家源、泉港等地;銻產地在徐家山、湄港。
石英石、白雲石主要分布在闖王鎮;玄武岩主要分布在通羊、大路兩個鄉鎮。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資源遍布域內多數鄉鎮,已全面開採。

人口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通山縣常住人口378849人,其中:通羊鎮96591人,南林橋鎮31593人,黃沙鋪鎮32675人,廈鋪鎮18150人,橫石潭鎮29919人,闖王鎮19422人,洪港鎮31122人,大畈鎮21679人,九宮山鎮3550人,大路鄉26527人,楊芳林鄉17398人,燕廈鄉31468人,慈口鄉18755人。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通山縣常住人口361079人,其中:通羊鎮124141人,南林橋鎮25289人,黃沙鋪鎮28058人,廈鋪鎮13131人,九宮山鎮28284人,闖王鎮14904人,洪港鎮25191人,大畈鎮23770人,大路鄉26116人,楊芳林鄉12727人,燕廈鄉23629人,慈口鄉13487人,九宮山風景區2300人,通山縣開發區52人。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通山縣常住人口391311人,其中:通羊鎮140644人,南林橋鎮29075人,黃沙鋪鎮28537人,廈鋪鎮13248人,九宮山鎮28469人,闖王鎮14143人,洪港鎮24611人,大畈鎮16204人,大路鄉42013人,楊芳林鄉13607人,燕廈鄉26484人,慈口鄉11838人,九宮山風景區2438人。
2022年,通山縣總戶數14.27萬戶,戶籍總人口48.78萬人,常住人口38.84萬人,城鎮化率45.59%。戶籍出生人口3890人,出生率7.97‰;戶籍人口死亡2483人,死亡率5.09‰。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88‰。

經濟

綜述

2022年,通山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55.0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65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45.74億元,增長-0.1%;第三產業增加值86.65億元,增長1.8%。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4.65:31.35:53.99調整為14.61:29.50:55.89。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0.01%。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5.26%、-1.55%、76.29%,分別拉動GDP增長0.33、-0.02、0.99個百分點。
2022年,通山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83元,比上年增長6.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66元,比上年增長7.9%,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07%,比上年降低3個百分點。
2022年,通山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0%,50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6%,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6.2%,開發區投資下降14.2%。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投資增長44.7%、42.3%、6.4%,一、二、三產業投資占比為14.6:69.7:15.7。施工項目個數208個,比上年增長4.0%。其中新開工項目155個,比上年下降6.1%。
2022年,通山縣財政總收入9.12億元,增長5.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03億元,可比增長14.1%。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4.47億元,可比增長14.2%,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4.0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6.29億元,增長3.2%。

第一產業

2022年,通山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30%,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2.7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20%。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3.74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0.30%。
農作物播種總面積69.51萬畝,比上年增長5.01%。其中,糧食作物面積33.97萬畝,增長0.31%;油料作物面積14.79萬畝,增長16.95%;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3.35萬畝,比上年增長4.08%。
糧食作物產量11.68萬噸,比上年下降0.70%。其中,穀物9.59萬噸,豆類0.25萬噸,薯類1.85萬噸,分別增長-1.26%、7.19%、1.34%。油料產量1.92萬噸,增長14.40%;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8.62萬噸,增長3.93%。
2022年,通山縣生豬存欄16.65萬頭,下降6.46%,牛、羊存欄2.02萬頭、12.39萬頭,增長-5.20%、0.81%,活家禽存籠278.72萬隻,下降3.89%。豬肉產量2.63萬噸,增長3.14%;牛肉產量0.06萬噸,增長3.75%;羊肉產量0.21萬噸,增長11.12%,禽肉產量0.23萬噸,增長2.13%。水產品產量1.33萬噸,增長3.20%。

第二產業

2022年,通山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9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5.5%。工業用電量(全口徑)24069.0萬千瓦時,增長4.6%,工業增值稅6900萬元,下降52.2%。
2022年,通山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2家,總產值32.31億元,比上年增長2.87%,建築業增加值14.73億元,增長4.4%。其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0.3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0.82%,房屋竣工面積111.9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91%。

第三產業

2022年,通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34億元,增長3.8%。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2.81億元,增長1.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6.53億元,增長15.3%。按消費類型統計,批發業21.44億元,增長5.5%;零售業50.03億元,增長2.6%;住宿業5.11億元,增長1.7%;餐飲業12.76億元,增長6.7%。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6億元,增長18.5%,限額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億元,增長2.0%。
2022年,通山縣進出口總額76659.8萬元,比上年增長42.8%。其中,進口276.4萬元,下降9.2%;出口76383.4萬元,增長43.1%。實際利用外資100萬美元,下降2.91%。
2022年,通山縣郵政業務總量6175.1萬元,增長10.65%。電信業務總量7578萬元,增長6.54%。寬頻用戶6.8萬戶,增長4.62%;電視用戶5.0萬戶,增長2.04%;移動用戶12.1萬戶,增長5.22%。
2022年,通山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44.06億元,比年初增加36.86億元,增長17.79%。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73.04億元,比年初增加31.3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為39.41億元,比年初增加10.86億元;廣義政府存款31.46億元,比年初降5.36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64.74億元,比年初增加20.11億元,增長13.91%。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07.92億元,比年初增加12.92億元。
保費收入10271.44萬元,下降34.48%。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7731萬元,下降23.52%;人壽保險保費收入2540.44萬元,下降54.39%。各項賠款支出6635.72萬元,賠付率64.60%,其中,財產保險賠款支出6116萬元,賠付率79.11%;人壽保險賠款支出519.72萬元,賠付率20.46%。

政治

現任領導人

陳洪豪:通山縣委書記
劉子恆: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黨組書記
楊燁: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楊奇: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察委員會主任
方家忠: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兼主任
金大德: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參考資料:

交通運輸

概述

2022年,通山縣投資4155.6萬元,新建5座橋樑,完成84座橋樑消危,公路橋樑“三年消危”行動達到120座。投資27668萬元,建設黃沙鋪至大幕山、茅田河至太平山公路。建設縣鄉道31.6公里,農村里程211.3公里。建設板橋公路站、燕廈三級客運站,呈報和掛網招投標城鄉新能源公交客運綜合服務一體化2023年國債資金項目。

高速公路

G56杭瑞高速(杭州-瑞麗)
G45大廣高速(大慶-廣州)
S33鹹通高速(鹹寧-通山)
在建:通武高速(鹹九高速通山-武寧段)
註:未來鹹通高速和通武高速會合併成鹹九高速。

國道

G106京廣線(北京-廣州)
G316福蘭線(福州-蘭州)

省道

S209鹹通線(鹹寧-通山)
S356橫木線(鹹寧橫溝橋-陽新木港)
S358通富線(通山-陽新富水)
S414燕洪線(通山燕廈-通山洪港)
S415港廈線(崇陽港口-通山廈鋪)

火車站

未來通山的火車站備選站點地址:武鹹昌高速鐵路通山西站高鐵站擬設在南林橋鎮石壠村,常岳九鐵路通山站普鐵站擬設在通羊鎮宋家橋村。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2年,通山縣共有各類學校213所,其中,幼稚園91所,國小91所,國中25所,普通高中5所,中職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90883人,其中,幼稚園13813人,比2021年減少1211人,國小42131人,比2021年減少1483人,國中21773人,普通高中9469人,中職學校3596人,特殊教育學校101人。教職工6871人。普通高考報名人數3437人,比去年增加640人,本科上線率59.91%,增長6.17%。中考600分以上272人,在“南三縣”排名第一;普通高中志願填報資格線、鄂高錄取分數線均居全市第二。
公開招聘教師175人,其中,高中高層次人才引進22人,高中、中職校園招聘20人,公開招聘新機制29人,中國小、幼稚園公開招聘104人。城區新增學位3500餘個,義務教育大班額占比降到2.24%。5.16萬餘名公辦義務教育學生參加課後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有需要的學生課後服務“兩個全覆蓋”。24家學科類培訓機構已全部清零,37家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部移交給縣文旅局。實驗高中省級課題《詩以化人 勞以樹人——新時代勞動教育模式》取得省教育廳優秀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優秀課例在“湖北好課堂”“湖北精品課”大賽中獲省一等獎1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10名,獲市一等獎多名。

科學技術

2022年,通山縣7家規上工業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審核,在庫高新技術企業達15家,較去年淨增4家,8家企業列入高新企業後備培育庫。星光玉龍機械(湖北)有限公司、湖北景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易立科技通山有限公司、湖北瑞興鋁塑模板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業獲批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湖北通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永強富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申報2022年度省級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技改項目。獲批省級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技改項目資金260萬元。54家企業報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資料,較去年增加16家;企業申報省級科技類項目三個,分別為湖北新億通機車配件有限公司的“新型複合材料汽車剎車片的研發”、星光玉龍機械(湖北)有限公司的“智慧型化油麥兼用精量播種機研發與示範”和湖北九一眾創孵化服務有限公司“通山縣九一眾創創新創業服務平台”項目。6家公司與湖北科技學院建立合作關係,共同申報市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較去年增加1家。
建設5G基站144個,其中移動55個,聯通電信合建89個。已累計建設5G基站393個。基本實現城區及重點景區全覆蓋,鄉鎮主幹道連續覆蓋,行政村5G覆蓋比例達到55%。40家企業研發費用1.01億元(其中R&D經費5918.41萬元),研發人員474人,新產品銷售收入14.18億元。R&D經費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0.63%,較上年度0.11%的占比大幅提升。

文化事業

2022年,通山縣擁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2座。龍隱山通過湖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的“申報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觀質量評審會”;九宮山通過省文旅廳專家組“創建省級旅遊度假區”初步驗收;九宮山竹林下民宿創建國家乙級民宿,通過國家評審組初次評審。成立縣職教中心清廉書屋,全縣清廉書屋增加到4家。完成鄉村旅遊客房1989間(新建610、改擴建1379),餐桌1389桌,評選出20道通山特色菜。完成長江文物資源、黃荊口水庫、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淹沒區文物調查勘探工作。完成《江源村古民居-老宗屋文物保護項目勘察設計方案》等3處編制工作。培訓文化輔導員、社會文藝團隊骨幹260餘人,文化惠民各類型演出活動總計130餘場,線上線下觀眾人數6萬餘人次。

體育事業

2022年,通山縣承辦首屆歡樂冰雪健康鹹寧冰雪嘉年華活動;全省第十六屆運動會民眾類中老年氣排球比賽獲得第3名;鹹寧市青少年錦標賽桌球、籃球、田徑等項目,10餘位教練員、運動員獲得市級表彰。
湖北省鹹寧市第三屆運動會(地級運動會)於2024年10月在通山縣舉行。

醫療衛生事業

2022年,通山縣擁有醫療衛生健康單位238個,醫療機構床位總數2228張,在崗衛生工作人員3004人,執業(助理)醫師1074人,註冊護士1020人。縣人民醫院引進4名碩士專業人才,2018-2022年累計招錄143名大學生村醫。重點人群核酸檢測290.68萬人次,每天按規定完成重點外環境樣品檢測300個;累計排查管控新冠疫情發熱病人2.01萬人次;排查省平台推送數據12.88萬條、集中隔離醫學觀察8808人。加快“一老一小”和加強劑次接種,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85.03萬劑次。
縣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工程、縣人民醫院住院大樓二期工程年底完成項目建設;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已完成網路及機房、設備等硬體建設和軟體安裝。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已通過省卒中中心認證,九宮山鎮衛生院、洪港鎮衛生院卒中中心已通過市級驗收,通山縣獲得湖北省衛生城市(縣城)稱號。共對患有30種大病的貧困人口救治4967人次。115人一次性發放計生獎勵3500元,享受獎特扶898人,發放獎特扶資金175.596萬元,走訪慰問168個特別扶助對象,發放慰問金33600元。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700個。檢測各類HIV疾病84166人次、管理愛滋病感染者139人。252例結核病人落實免費檢查和治療,0-6歲兒童免費接種免疫規劃疫苗63923針次,接種率達92.65%,無接種事故發生。

社會保障事業

2022年,通山縣現有城市低保對象3139人、農村低保對象18225人,特困供養對象1818人。共發放城鄉低保金6856.81萬元,特困供養2366.93萬元,臨時救助629.19萬元,孤兒(事實無人撫養)撫養費543.53萬元,殘疾人“兩項補帖”1300.17萬元。辦理結婚登記1725對,離婚登記765對,補髮結婚登記962對,補發離婚證56本。162戶重點對象戶和一般改造對象1189戶全部完成老年家庭適老化工程改造。爭取省殘疾人福利試點項目資金30萬元,為60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重度殘疾人提供每人5000元的年服務。該項目的照護模式和服務理念,在光明日報、湖北日報和鹹寧日報大力推廣。投入130萬元,建設大路鄉迎賓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提檔升級洪港鎮東坪村、大畈鎮官塘村、闖王鎮坳坪村3個農村日間互助照料中心。
基本醫保參保人數41.02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參保38.49萬人,職工參保2.78萬人,籌集醫保基金4.70億元。享受醫保待遇103.83萬人次,醫保報銷39911.6萬元。共辦理異地就醫備案259件,省內異地住院5772人次;跨省異地住院2395人次。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94709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15646人,其中在職職工9237人,退休人員6409人,參加企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33382人、233245人、18217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115元/月提高到130元/月,其中通山縣自行提高基礎養老金5元。通山縣公共實訓基地通山縣九曜職業技術學校投入運營。

歷史文化

概述

通山是一片文化的熱土。據考古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刀耕火種。墩頭山出土的石斧、石刀,郭家嶺出土的甬鐘,磨盤山出土的銅劍等,都是通山人民勤勞智慧的象徵。通山還有獨具地方特色的漢戲、採茶戲、山鼓、民歌或民間故事傳說,它們在民間藝苑搖曳生姿,顧盼流芳,被後人視為民間藝術奇葩。

通山山鼓

相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通山山鼓,是農民在野外勞動時,邊勞動邊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種民間傳統藝術。山鼓的形狀如戲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兩邊安鐵環,系有牛皮帶或緞帶,便於鼓匠掛在胸前。演唱時,鼓匠右手執扦擊鼓,左手托著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調節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藝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夠打出數十種節奏迥然不同、情緒各異的鼓點子。山鼓之音響亮清脆,數里之外能聞其聲。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兩大類。此外還有一種《山鑼鼓》。這種《山鑼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間還掛有一面銅鑼,左手執鐘打鑼,右手拿扦擊鼓。
山鼓的曲調與地方語言結合緊密,節奏性很強,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質樸熱烈,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種活躍勞動場面的藝術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間音樂舞蹈電視比賽中,通山縣改編的節目《喜耘禾》山鼓,榮獲銀杯獎。

通山山歌

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當地人民以世代相傳的獨特腔調和方言土語唱出的民間歌謠。其唱腔豐富,通常以“打山鼓”伴唱的形式唱出來。清同治版《通山縣誌》載:“山壁晴光,橋間夜色,漁歌樵唱,田鼓寺鐘……”,樵歌指的是山歌,田鼓則指山鼓中的栽田鼓。
建國後,通山民歌在口頭流傳的基礎上,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2006年通山山歌被列入湖北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風景名勝

概述

通山縣境內山清水秀,東有道教名山太平山,南有華中勝景九宮山,西有百洞之山大城山,北有森林公園大幕山,中有“水土樂園”富水湖及“地下長廊”隱水洞
在旅遊業上,通山縣樹立“游九宮山東,玩富水湖、探隱水洞、漂太陽溪、觀古民居、謁闖王陵”的旅遊整體形象,形成大旅遊的格局。

九宮山

九宮山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通山縣境南部的鄂贛兩省交界處。106國道東西橫貫縣境中部,316國道從東部過境與106國道交匯,九宮山景區有幹線公路與這兩條國道相通。北距省會武漢178公里,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山嶽型自然風景旅遊區。早在漢魏六朝時期,這裡就有了相關人文活動,文化積澱豐厚。
九宮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宗教氛圍與文化內涵溶為一體,集觀光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避暑名山於一身,既有江南山峰之奇秀,又具有塞北嶺岳之雄偉。海撥1230米的雲中湖,落差420米,為中國落差之最;森林覆蓋率高達96.6%,堪稱天然氧吧和綠色寶庫。宋代以來,歷代文人雅士鐘情於此,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傳世之作。特別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殉難於此,使其人文歷史更為厚重。九宮山以避暑名山而著稱,7月份平均氣溫22.1℃,比北戴河低1℃,比廬山低0.7℃,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8℃。每年7月20日—8月30日舉辦九宮山避暑節。九宮山擁有雲中湖、金雞谷、石龍溝、銅鼓包、闖王陵以及中港六大景區。

隱水洞

湖北通山隱水洞位於湖北核電之都——通山縣大畈境內,九宮山下,富水湖畔,距通山縣城12公里,距武漢市130公里,交通便利。隱水洞因洞中隱藏有兩條河流而得名。與中國已發現的地下河洞穴相比,通山隱水洞兼備現代地下河與古河道景觀,其景觀質量及分布結構較好。如已開發的遼寧本溪水洞、貴州安順龍宮、廣西桂林冠岩、荔蒲豐魚岩、重慶張關水洞等,不是地下河景觀較少,便是景觀僅分布在地下河的上層古通道。與通山隱水洞屬於同一檔次冠岩附近的小河裡岩水洞、廣西平果龍馬岩、柳城龍寨水岩,地下河道景觀多、品級高,還沒有開發。
通山隱水洞鐘乳石類質地純淨,少見風化現象,且其主要景觀如“鯉魚躍龍門”、“天降神靴”、“玉兔觀桃”、“寒山寺古鐘”、“水生石蓮”、“天鵝之吻”、“金銀瀑布”、“仙人田”、“馬良神筆”,“雪山飛狐”,“電閃雷鳴”“八仙送客”等體量巨大、造型逼真。通山隱水洞的景觀薈萃了大自然的形態美、動態美、色彩美、聲音美和朦朧美,是一處觀賞價值較高的遊覽洞穴。遊覽方式堪稱一絕,遊人既可泛舟地下河和聆聽地下河的濤聲,又可乘坐軌道車體驗洞中快速步移景換,還可以步行零距離觸摸大自然。[1]被譽為“洞天華中——中華天洞”和“神秘的地下明珠宮殿”。

大城山

大城山原名蛇山。是一座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和優美自然風光的名山,為通山縣第三高山(最高峰海拔912.5米)山上有很多美麗的景點和湖泊平原,整座山有大小山洞上百個,最大有足球場大,冬暖夏涼。兩山頭各有一座廟最為出名屬張衡廟香火很旺。還屬於半開發狀態,景點和山林都屬於原始狀態。

太陽溪漂流

太陽溪漂流位於通山縣廈鋪鎮青山村,地處海拔1380米的太陽山山麓,景區交通便利,距武漢市僅120公里,毗鄰著名的避暑勝地九宮山;漂流河道長約5公里,落差100餘米,漂流需時兩小時左右,屬於大落差、強刺激的雙人自助漂流。漂流河道兩岸懸崖峭壁、怪石嶙峋、灘多水急、跌宕起伏;河道落差大、落差陡,共有數10個2至8米高的大落差,很多落差接近於垂直。

太陽山

太陽山位於通山縣廈鋪鎮的太陽山是一塊尚未開發的旅遊處女地,傳說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隱居在那裡。湖北旅遊考察團去了一次太陽山。旅遊考察團由武漢大學的齊子鵬教授帶隊,有十幾名考察隊員。當天一早,考察隊就沿飛龍溝大峽谷進發。一路上,鑽白水港森林幽道,踏黑潭河滑石,爬黃崖陡坡,過安平電站險渠,攀飛龍絕壁,觀形態各異的神奇飛瀑,賞黃鶴尖下的秀美群峰,游安平湖,在古墓群中讀刻有劉基隱居一事的碑序……一個個驚得大呼小叫。
通山縣(湖北省通山)
太陽山

王氏老屋

王氏老屋位於湖北省通山縣洪港鎮西南三面環山的江源自然村南側迪德堂,全村160餘戶、800餘人口,為王氏的世居之地。自106國道楊林段始已修築村級公路沿南嶺口通至該地。2009年6月5日,通山縣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進行了登錄。建築命名為王氏老屋,201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王氏老屋建於清代晚期,為該村進士王迪吉與富甲一方的大地主王迪光兄弟所建,由東西並聯的正屋與橫屋組成,面闊共8間,深四進,占地面積2300餘平方,建築面積1404.36平方米,磚木混構,穿斗與抬梁木構架,正屋面牆呈八字門樓式,硬山頂一字式山牆,小青瓦蓋頂,外檐飾墀頭和磚瓦質翼角,各進明間分設槽門、中門,前進天井二側飾鏤孔花磚看牆,各進前後檐飾卷棚和望板,正脊飾斗拱,浮雕龍狀挑尖梁。橫屋二、三進之間以影壁式鏤孔花牆隔斷。整個建築高大莊重,具有一定的氣勢,外貌與裝修上不泛建築科學藝術價值。

王明璠府第

王明璠府第位於大路鄉吳田村1組畈上王灣。古時該地為一片田畈,畈上聚居著王姓人家,故名“畈上王”灣。王明璠家族從五里外吳田洞引水至田畈,稱吳田畈,距縣城3公里。又名“芋園”,即大而無華之意,又呼為“大夫第”,1901年王明璠因功授受封四品“朝議大夫”,其大門額書有“大夫第”的門匾之故。是湖北省現存單體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民宅,享有“湖北第一宅”之稱。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寶石古民居

位於鄂東南通山縣城南25公里處的闖王鎮寶石村,是湖北省著名的“民居之鄉”。據調查考證,通山縣現存具有研究、觀賞、保護開發價值的明清民居群落30多處,其中列入省級保護單位4處,縣級保護單位15處。通山縣古民居以明清民居為主體,存量多、品類齊全,宗祠、寺廟、家居、牌坊等均有遺存。這些明清民居建築風格上融合南北,連貫東西,而又自成一體;建築技藝上獨特,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題材廣泛,構圖新穎,堪稱明清民居建築奇葩。

焦氏宗祠

焦氏宗祠焦氏宗祠位於通山縣高湖芭蕉灣村。這棟古民居第一重為戲台,第二重為空曠的大廳,第三重為祭祀祖先的神台。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屋檐上,碩大的鰲魚挑雕工精細、栩栩如生,雕樑畫棟、7架梁建築形式,顯示著主人的顯赫身份。罕見的是,在二三重之間,經通山縣文化局初步考證,該民居修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由於主人的祖先考取過探花,才有資格修建這種較高規格的民居。被湖北省古建築和文物專家稱之為“古民居極品”。

周家大屋

周家大屋,名為周步山,位於通山縣中港景區東南部,是中港景區主要景點之一。占地面積4400平方米,由青石、青磚、青瓦、青木構成,內建有廂房、祠堂、小姐閨閣,大小房間132間,48個天井,屋內家家相通,戶戶相連,在屋內週遊,晴不戴帽,雨不打傘。
周家大屋歷史悠久,史載乾隆戊戌年,三國東吳大將周瑜的後裔同統萬公舉家遷徙於此興建而成。至今230餘年,民國21年(1932)國民黨通山縣中學曾遷址周家大屋,歷時三年之久,隨後國民黨某軍26師醫院曾駐紮於此。

著名人物

名人

通山縣名人
身份、成就、貢獻、功績
姓名/生卒年
明朝抗倭名將
明朝八府巡按
(1522-1566)
明朝禮部右侍郎
(1492-1566)
南宋九宮開山道祖
御製道派創始人
(1136-1207)
清朝抗擊沙俄傑出將領
(1837-1906)
民國第一清官
民國南京市長
湖北三怪之一
(1878-1943)
新中國開國少將
(1916-1984)
中國科學院院士
傑出電力學專家
(1945-)
中央電視台著名製片人
著名畫家
孔子75代孫
(1950-)
著名腫瘤醫學博士
傑出臨床專家
黃埔軍校精英生
中國抗日壯士
(1906-?)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前司令員
(1968-)
(通山名人相關參考資料來源)

名人趣事

南唐後主李煜聽聞吳楚交界的通羊小鎮風景獨特,專程從帝都金陵來到這遊玩,並在鳳池山一住數月,回到金陵後,李煜為此設立通山縣。
北宋大臣、政治家、詩人蔣之奇,任監察御史時因彈劾某朝臣所參之事與事實不符,被貶任監道州酒稅,後改任通山縣令(為通山縣首任縣令),通山縣令任期內著有《我愛通羊好》五言絕句十首,該組詩詩風清新自然,語言質樸,寫活了通山的山水,表達了作者豐富的思想及對通山深厚的感情,引起通山人民強烈的共鳴,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闖王李自成受敗之後,經史學界深入考證,終確認戰死並葬於通山縣九宮山北麓的牛跡嶺。
歷任湖北省建設廳長、浙江省建設廳長、南京市市長、湖北省參議會議長的石瑛就是通山燕廈鄉新莊坪人,為民國時期著名的“湖北三怪”之一。石瑛其人,為官廉潔奉公,終生安貧若素,勤政務實,所在皆有政聲。而尤其使他在民國官場顯得特立獨行的乃是他那不畏權貴、疾惡如仇的剛烈之舉,被譽為“民國第一清官”。

地方特產

通山包坨

通山包坨,又名大坨,相傳為明太祖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發明,外表為圓形,寓意團圓和吉祥,獨具地方特色,是通山人最為喜愛的地方特色美食之一。

大畈麻餅

大畈麻餅有著悠久的歷史,明、清時期,商貿人士沿富水河至長江,往來做生意,從而給富水中游的大畈街帶來了商機和繁榮。傳說麻餅始創於阮氏之手,當時堪稱湖廣“一絕”。大畈麻餅曾享譽武漢三鎮,銷遍荊楚大地。大畈麻餅配料精緻。由高級麵粉、上等芝麻,優質茶油,加之冰糖、葡萄乾、陳皮、金錢桔等十幾種食料,先人工拌、揉、搓、打、削成圓形,再一蒸二熏三烘四烤,然後出籠涼乾即可食用。

楊芳醬油

楊芳林鄉鄂東南黑豆的主要產地,年產量60公斤,以地產黑豆生產的醬油、豆豉具有原汁原味的天然食品風味,早在康乾年間就被稱列為貢品聞名於世,綿延300多年。楊芳醬油、豆豉以其香濃味醇,湯色厚爽,開胃健脾,滋補健身而譽湘、鄂、贛的周邊地區,堪稱調料之精品。1987年9月經省農科院農業測試中心胺基酸分析結果表明,楊芳醬油含人體需胺基酸17種,含胺基酸總和達10.76%。且保鮮期達12個月以上。

黃沙苦蕎酒

種植苦蕎釀酒,在黃沙至少有300年的歷史了。在當地歷史上一直將苦蕎當作一種雜糧,風調雨順的歲月,農民有了餘糧剩米,便將收穫後的苦蕎釀酒。逢年過節,視之為宴請嘉賓、新朋的珍品。現代實驗證明苦蕎富含19種胺基酸和10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特別是所含蘆丁具有促進人體胰島素分泌、軟化血管、改善微循環作用。2001年3月,“苦蕎泉”牌苦蕎酒被首屆湖北武漢“3·15”精品博覽會評為“首選推薦產品”。4月份,又被湖北省商品計量管理協會、武漢商業總會授予“2001年湖北市場質量信得過品牌”稱號。

唐老農山茶油

精選野山茶籽自於國家4A原始森林景區湖北九宮山;及其周邊余脈!甄選原始生態林中、有30年樹齡的野山茶樹結果的珍稀山茶籽。採用原生態物理壓榨技術,不調和、無添加、不勾兌,充分保留山茶油的原色原味,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角鯊烯、茶多酚、黃酮等天熱物質。低脂肪、高煙點,成就非常健康生活。天賜九宮山,稀世自然純!唐老農山茶油榮獲鹹寧市“知名商標”;獲省市“重信用守契約”等榮譽稱號。

慈口蜜橘

清代以前,本縣已有柑桔栽培,品種多為香圓、泡柑、巴柑等。1979年,國家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等領導機關及科研單位相繼派人來通山考察,試驗和傳授技術。並決定不分集體個人,一律無償發放桔苗,至1980年,全縣共辟桔園1.5萬畝。近三十年的選種培植,通山富水庫區已成為柑桔、甜橙等亞熱帶水果的天然生長地。“龜井”品種密桔被評為湖北省品牌等一名。長紅橙、錦橙等,促銷省內外。

天梯板栗

通山縣中部沉水山(天梯),是通山縣板栗的重要基地,素以“板栗之鄉”著稱。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清代就盛產板栗。天梯板栗品種多樣,主要有早粟、紅光粟、羊毛粟、油粟等。它們的風味不盡相同。早粟,果殼紅潤,內質鬆脆,其味甘香;紅光粟,質脆嫩爽口,入食香甜;羊毛粟,生食清香,熟食甜滋;油粟,青烏髮亮,富有油膩,甜似梁飴,為板栗之上品。

慈口空心面

初創於1853年的朱月勝油麵鋪,距今已有130年歷史。空心面的特點是細長空心,復煮不糊湯。主要原料是精麵粉、茶油、食鹽等。製作的關鍵是揉面技術。在揉面過程中,須用十指對麵團進行縱向穿孔,要反覆數百次,直到乾水起皮,軟硬適度,才打條,擦油、上筷,待其乾燥即成。

寶石花紅果

寶石花紅果大,平均20個為一斤。果把短而歪,皮薄肉多,核小無渣,沙甜不酸。經過炮製可以變成主治積食、消化不良的良藥,能夠生津開胃,增進食慾。用儲存的雪水加白糖浸泡的寶石花紅可以治痢疾。用開水沖泡青紅或花紅葉子是上好的清火祛熱飲料。

燕廈薰魚烤

燕廈是有名的“水產之鄉”,燕廈薰魚烤色、香、味俱全,在通山久盛名。正宗的燕廈薰魚烤主要原料是用麻鉤魚、船釘、紅尾稍、翹嘴白等魚製成,這些魚是富水河特色魚種。製成的薰魚烤肉厚、細膩、魚刺少。薰魚烤很講究工藝,一是洗,將魚先破肚,把魚髒掏盡,然後用清水沖洗,反覆幾次。二是蒸,將洗盡的魚撒一些鹽,放入大鍋中用中火清蒸,蒸的時間根據魚的多少而定,直到蒸熟為止。三是曬,將煮熟的魚,一條一條地放在竹桿上曬,在拿魚的過程中動作要輕緩,防止把魚搞碎。曬的時間不能過長,只要把蒸後的魚曬乾水即可。四是薰,這是關鍵環節,先將曬乾水的魚放在鐵絲網上薰烤,不能用明火,燃料最好選擇板屑和穀殼兩種,在薰的時候還可以加上一些桔皮,薰魚時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每隔一段時間把魚翻動一下,一次不行再翻第二次,白天也可以放在太陽上曬一曬,薰成後的顏色呈淡黃色,有香味,可以生吃。

富有油麵

民國時期,位於通山腹地的“浮油街”是方圓幾十公里農副產品的聚散地,當地千畝沃野,物產豐富,“富有”即由過去的“浮油”諧音而得名。“浮油油麵”以當地小麥手工石磨磨成粉,調以適當麻油或菜油、鹽等。通過發酵,手工搓揉成條,上架拉絲製作而成,外型纖細、圓潤,味道鮮美,耐煮耐儲,氣味芳香,油而不膩。

隱水枇杷

隱水村的枇杷以果大,味美著稱。其果主要供生食,同時也可以制罐頭食品,樹供觀賞,花為良蜜源,葉可入藥,其性平、味苦,功能清肺下氣,和胃降逆,主治肺熱咳嗽,嘔吐呃逆等症狀。

萬家甜柿

萬家地處丘陵地帶,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一年中有近140天霧氣縈繞,年平均氣溫在25℃左右,在通山有“小九宮”之稱,屬半高寒地域,氣候非常適宜柿子的生長。萬家的房前屋後,田間小路邊,山間處處都有柿子。萬家柿子甜美可口,營養豐富,含豐富的多種胺基酸、糖類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醫療保健功能,特別是清熱解毒的功效,眼病(特別是紅眼病),牙痛、咽喉痛和熱胃病等病症。

青山油茶

橫石青山海拔800米,土壤酸性,非常適宜油茶生長,青山油茶果大,出油率高,質量好。

農副產品

早在唐代陸羽所蕃的《茶經》中記載的“八之出”茶生鄂州,即包括通山等地。宋代,本縣所產茶磚以商品形式在內蒙易馬,1塊茶磚抑止上等馬1匹。後歷代規定本縣具有茶葉的貢獻任務。至消代中葉,茶葉貿易已居重要地位。歷經千餘種植,茶葉已形成本地多屬群體混雜品種。
通山縣藥材品種繁多,分布甚廣,家種,野生藥材在500多種。九宮山是天然的藥材植物寶庫,計有木本藥用植物204種,其中各光藥材有石耳、七葉一枝花、江邊一碗水、竹節人參、川香、獨活、明黨參、沙參、白芨等19種。

榮譽稱號

2016年11月,通山縣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9年3月,通山縣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0年6月,通山縣入選第二批湖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0年12月,通山縣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2年4月,通山縣入選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