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城關鎮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城關鎮

湖北十堰竹山縣城關鎮,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人稱“小台灣”。地處縣城腹地,一面靠山,三面環水,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水陸交通縱橫交錯,通訊網路覆蓋全鎮。城區距十堰市區158公里,距武漢市638公里。境內有儲量達1200萬噸以上的石煤、2千萬噸以上的碳酸鈣礦,土地面積69平方公里。全鎮轄15個村(場)、5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6萬人,城鎮人口4.5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城關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北十堰竹山縣
  • 郵政區碼:442200
  • 地理位置:鄂西北
  • 面積:69平方公里
  • 人口:6萬人
  • 方言:鄂北方言
  • 車牌代碼:鄂C6
  • 高級中學:竹山縣第一高級中學,竹山縣職業教育集團學校
  • 特色文化:女媧文化
歷史文化,經濟產業,城鎮事業,

歷史文化

城關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據史書記載,竹山縣城曾為上庸古國之都,上庸是殷商時期侯國,名列南方八國之首。境內有可與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相媲美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三國古戰場遺蹟、唐朝皇太子古墓。集秦楚文化於一體的戲曲、民歌、故事、剪紙、泥塑、書畫等民間文化藝術,底蘊深厚,獨具魅力。民俗風情風味獨特。

經濟產業

城關鎮產業發達,特色鮮明。經過多年探索和努力,初步建立以新型工業、生態農業、商貿旅遊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鎮域經濟格局。全鎮建有以3000畝鮮果、1100畝設施蔬菜、萬頭三元雜交牲豬為主導項目的三大特色產業基地;初步建立以新型建材、特色加工、醫藥化工、礦石開採、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撐的鎮域工業體系;初步形成以商業貿易、飲食服務、物流倉儲、機械修配、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為主體的商貿旅遊業格局。鎮內有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工商企業22家,個體工商戶達2600家、15000餘人,年工業總產值達2億元,民營經濟總產值達3.2億元。2005年,實現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3.6億元,財政收入10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48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789元。

城鎮事業

城關鎮城市文明,功能完備。城鎮道路四通八達,公益設施配套完善,城市居民安居樂業。以堵河沿河大道、堵河文化廣場、南門觀光小區、霍河生態小區、壽康永樂超市、佳樂服飾廣場、飛達電器城為標誌的公益、商貿設施,成為人們購物、休閒、娛樂、消費的好去處。千福廣場、宏發小區、世紀廣場、城西公寓、陽光景苑等10餘處舊城開發小區成為城市居民安家立業的理想之地。
城關鎮農村繁榮,變化喜人。近年來,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近2000萬元,先後建成通村水泥路20餘公里,新修、擴修村組公路100餘公里,人飲水塔、窖、池4000餘立方米,架設高低壓輸電線路350桿公里,農村交通條件、飲水設施、用電設備等農民生產生活環境全面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城關鎮事業發展,社會和諧。“普九”成果得到鞏固,基礎教育得到發展。投入600餘萬元,新建了以茂華中學、南門國小、明清國小、僑心國小為代表的教學設施工程。辦學條件不斷改善,中國小綜合教學成績始終位於全縣前列。廣播電視、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疾病預防體系和環境衛生體系不斷得到完善,重大疾病救治和疾病防治能力明顯增強。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連年被縣政府授予紅旗單位。
城關鎮勵精圖治,前景輝煌。面對新世紀、新形勢、新要求,鎮黨委政府將搶抓國家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戰略性機遇,搶抓新階段扶貧開發、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的政策性機遇,搶抓縣委縣政府建生態水電大縣、啟動潘口電站工程的發展機遇,胸懷全局,乘勢而上。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地實施“走工業強鎮之路、建商貿旅遊縣城”的發展戰略,打造工業強鎮,培育商貿重鎮,服務水電開發,構建和諧縣城。加快培植以新型工業、生態農業、商貿旅遊業、現代服務業為支柱產業的縣域經濟高地,努力建設工業興旺、商貿繁榮、經濟富強、城鄉文明、社會和諧的新城關。奮力實現社會總產值、工業總產值、第三產業總產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可比口徑財政收入、城鎮居民總人口“七個翻番”的發展目標,努力創造城關人民未來幸福美好的生活。這就是: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加大結構調整、最佳化經濟環境的基礎上,初步建立起新型工業、生態農業、商貿旅遊業、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鎮域經濟格局。到2010年,實現社會總產值比2005年翻一番,達到7億元,年均增長12.4%;實現財政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達到2000萬元,年均增長12.7%。  工業強鎮形成格局。工業企業總量增加,工業園區形成規模,工業經濟獨占鰲頭。基本建立以“新型建材、特色加工、礦產開採、醫藥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為特色的鎮域工業體系。實現工業總產值比2005年翻一番,達到4.7億元,年均增長17.5%。
城市品位顯著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全面加強,綜合服務功能明顯增強。基本建成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產業支撐、特色鮮明的商貿旅遊城。實現以商貿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總產值比2005年翻一番,達到2.5億元,年均增長8%;實現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翻一番,達到11000元,年均增長12.9%;實現城鎮居民總人口翻一番,達到1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0%以上。
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農村道路、飲水、通信、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建設得到全面加強,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有較大改善,農村面貌有較大改觀。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戶戶通公路;90%以上的農戶通有線電視、通程控電話;80%以上的農戶通自來水的發展目標。從而使80%的村基本建成產業穩固、經濟富裕、環境優美、風正氣順、健康和諧的新農村。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達到4100元,年均增長9%。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到2010年,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明顯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成果更加鞏固,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90%以上,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100%,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廣播電視、文化體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身體素質明顯提高。
和諧社會建設成果豐碩。依法治鎮方略更加有效落實,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效大提高。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基本形成人際關係和諧、社會風氣良好、全體人民綜合素質提高、全社會創造活力增強,城鄉互動,城鄉共榮,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