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宋初年,渼陂開基祖梁仕階帶領族中子孫,由
廬陵縣純化鄉七十六都甲村徙居渼陂,始建村。
宋元時,梁氏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建祠堂,修族譜,訂族規,在族中建立起尊祖敬宗、強化族權的宗法秩序。梁氏奉“耕讀為身家之本”,教育子孫力田孝悌、勤讀詩書,培養出一批文學士人,如太常博士梁昭伯、江州教授梁君庸等。他們在外勤於公事,在家則熱心族業,使渼陂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被
文天祥稱為“文獻名宗”、“衣冠望群”。元末明初,梁氏宗祠永慕堂等村中建築在兵燹中被毀。
明代前期,明統治者獎勵墾荒,減免租賦。渼陂地處
吉泰盆地,土地肥沃,百姓勤勞,村子從戰亂中逐步恢復發展。這時仍以農業為主,耕讀結合。明代中後期,封建社會內的商品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這時仍以農業為主,耕讀結合。明代中後期,封建社會內的商品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商業的利潤大大高於農業,江右幫興起,與山西幫、徽幫並稱為全國三大商幫。渼陂地處富水河中下游,早已發展成為方圓數十里集市貿易之處。此時渼陂梁氏族人紛紛經商,小者以工業起家,在村北陂頭街設店開鋪;大者僱請船隊,行走粵贛,長途販運。渼陂梁氏的經濟實力增強,有的成為富商大賈。
清代,梁氏商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形成了梁顯哲、梁顯召、梁顯豪、梁顯吟四兄弟為首的四大商業巨頭(當地人稱為“四大家庭”),他們創辦的“三義”、“達億”、“偉勝”、“志成”商號,以陂頭街為基地,在全國各地開設了30家分店。經營商品多樣,從糧食、棉花、布匹、食鹽、陶瓷發展到洋紗、洋布、洋藥、洋油,同時開有當鋪、錢莊。經營方式靈活,既有獨資,又有合夥(比如,光緒年間,“四大家庭”曾在陂頭街尾合資開了一家當鋪店)。在“四大家庭”的帶動下,陂頭街盛極一時,南北日雜、蘇洋廣貨、進口藥品,無所不有。每逢墟日,四方客商雲集,富水河上商船競發,吉安、贛州等地的客商都時常來陂頭街進貨。這時陂頭街90%的店鋪為渼陂梁氏族人開設。
梁氏族人經商不忘業儒,十分重視教育,因此清代也是渼陂書院最多(5處),科舉最旺的時期(考取文舉、武舉各3名,翰林院待詔1名,翰林院檢討1名)。是時,順應時局發展,渼陂梁氏在外積極配合官府,督辦純化鄉團練,倡建七十六都急公義倉,控制當地的政治、經濟、司法;在內通過修建禮堂,續修族譜,增置族產,廣行善舉,擴大宗族影響,鞏固宗法秩序。渼陂進入興盛時期。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社會混亂。渼陂梁氏的商業受到很大衝擊。許多青壯年參加紅軍,投奔革命。梁氏富紳、地主大都攜帶錢財外出躲避,渼陂迅速步入衰敗時期。
建築格局
渼陂古村占地一平方公里,位於青原區
文陂鎮鎮中心南側,渼陂古村村莊布局前村后街,錯落有致,八卦巷道,卵石路面,村內28口水塘環繞,取二十八星宿之意。由贛派建築二七會議舊址、曾山舊居、梁仁芥將軍故居、古街、宗祠等組成。古村排水設施完備。
渼陂村北為富水河,渼水發源於村南泰和縣紫瑤山,上村南往西往北,注入富水河,水質清澈。村內間次分布有28口水塘,大部分相通,部分淤塞,其中有13口水塘與渼陂相連。
渼陂民居大部分為清代和民國初年建築,少量的現代建築也分布在村莊的東南西北為方位周圍。民居相對集中,渼陂古村民居為典型的贛式建築,青磚灰風,莊重典雅,儉樸實用是其總體風格,但又有著鮮明的特點。
宗祠位於渼陂古村景區核心地帶,分為總祠、房祠、家祠。祠中有眾多的傳世家訓,精美雕刻。渼陂梁氏總祠永慕堂為上,中、下堂中帶而大在井的三進式建築,三開間的門廊,上有高聳的牌樓如意斗拱承托起翹角飛檐,頂覆玻璃瓦,金光閃閃。中堂檐步有四角亭式抱廈,伸入天井間,抬梁物架,用料粗碩。其中堂(或上堂)中縫梁架抬梁式,為民居清一色的穿斗式構架不同,宗祠的中堂(二者為上堂),多為抬梁式構架,砌上露明造,由五架承抱屋頂,明間顯得寬敞明亮,門廊常作三開間,抱鼓、蹲師、門簪、柱礎,皆以紅石為之,立體雕,浮雕,線雕等技法,無所不用其極,梁架出檐的斗拱,雀替,駝峰,皆為精美的木雕,仰頂有天花藻井,井底彩繪,檐頭也有彩繪,上中下三堂的明間仰頂亦皆有藻井,中堂檐步不作卷棚軒式者,明次間均有藻井彩畫。家祠正門上方和中、上堂皆有堂匾、門匾等紅石質如“梁氏宗祠”,“軒公祠”“本公祠”等,堂匾皆為巨大的木匾,如“永慕堂”,“求志堂”,“孝友堂”,“節壽堂”等,祠堂的中、下堂及天井間多置石柱,方形,柱上鐫刻對聯。其中多為嵌字聯。
渼陂古村祖先重視文化教育,建立了較多的書院,如敬德書院,明新書院,振翰學舍均為清代建築,從平面布置和立面構架看,書字主體建築與民居差別不大。明新書院和振翰學舍為後金柱間增立寶璧樹的五樹三間建築,與普通居民不同之處在於主體建築之外,還附有作為學舍的附屬建築,振翰學舍為“三義”家族興造,明新書院為四大家族共建,敬德書院為“達億”家族所建,規模較大,為前置小院的上下堂式建築,兩堂之間有“凹”字形的天井。
主要景點
綜述
渼陂古村民居582棟,明清建築367棟,古祠堂5座,家祠若干,古書院4座,古廟宇1座,古樓閣1座,古牌坊3座,古街道900餘米。古建築的門楣、藻井、窗欞、門柱、影壁、山牆,或為書畫,或為雕刻,內容不同風格各異,反映出不同的時代風貌和不同主人的理想情趣。其中總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翹角飛檐,鏤花斗拱,紅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鏤刻著嵌有“永慕”二字。渼陂古村還保存一座完整的中西合璧式小教堂。
渼陂古村保留有“二七”會議會址、紅四軍軍部舊址、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毛澤東舊居、朱德舊居、曾山舊居等多處江西省、吉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閃閃的紅星》、《決裂》、《山重水複》、《井岡山》等多部影視劇都在村內取景拍攝。因此,渼陂村被譽為“將軍村”和“電影村”。
曾山舊居
曾山舊居在渼陂村三號,毛澤東也在這裡居住過。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成立時,曾山同志任主席,政府機關駐在萬壽宮。
梁仁芥將軍故居
梁仁芥將軍故居位於渼陂古村景區核心地帶,布展工作由其子女與文陂鎮共同完成,布展由苦難童年初露鋒芒、浴血抗戰、西北戰場的“武政委”、開國功勳、忘我工作造福一方、艱苦奮鬥傳家風6個單元組成。資料詳實豐富,介紹了梁仁芥將軍的革命生涯,揭示梁仁芥將軍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所作的貢獻。
渼陂古街
渼陂古街貫穿渼陂古村景區東南西北,全長900米,古街建於明朝,是商業文化的代表。萬壽宮前院兩則拱門上“天不夜”“月常明”是當時陂頭街真實的寫照。這枚銅錢圖案位於萬壽宮的正門前的地面上,意為祈盼興旺發達,財源滾滾。從照片上可以看出古街保存得完整,保存最為完整的大概有600多米,古街保存完好的店鋪有108家。
渼陂古街夾街對峙,麻石鋪路,皆為晚清民國建築,較之民居和祠堂,店鋪建築更為突出其實用功能,而不事雕飾,除少數外,絕大多數店鋪的平面為縱向長方形,面寬6-10米不等,兩山牆磚徹,硬出式,前有一、二級台階和深不及1米的門廊,前牆為板壁,中壁雙開門,板壁通常為可自由裝飾的“響板”。通進深一般超過10來,中間橫向有隔斷,前為店面,後為倉庫或作坊,古街北側店鋪後門臨江(富水河)便於貨船停靠,有主體建築後另建立供貨船裝卸貨物的倉儲屋。
二七會議舊址
二七會議會址是一棟前後兩進的梁家宗祠,座西向東,分前後兩棟,中有2.2米寬的走方廊小院,為磚木結構。保存完好,已列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收入《中國名勝辭典》。
永慕堂
永慕堂位於渼陂古村南側,是渼陂古村的總宗祠。始建於南宋初年。後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重建,清朝加建,是明清結合式的風格。祠堂飛檐高挑,是二層三進的磚木結構。中堂的牆壁兩側,寫有“忠、信、篤、敬”四個大字,每個大字都有兩個人之高。
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於清朝時期修建,是明清結合的風格。清朝修建時正好是慈禧執政,上面的飛檐翹角是“鳳在上,龍在下”,是“官帽”式的結構。整個總祠一共有三個這樣“官帽”式的建築。上面每一個圓圈裡都有一個字,從右邊看起有“詩書門第”“斗門閥冠”等字樣。正面是“翰林第”牌,“翰林”是一個科舉名。該村梁家璋一生奮鬥在科場,直到69歲才考取功名。全村人敬仰他的精神,為了激勵後人,這個“翰林第”字匾放在總祠的大門。梁氏宗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翹角飛檐,鏤花斗拱,紅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鏤刻著嵌有“永慕”二字的20餘副長聯,是集楹聯、書法、石刻、建築藝術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博物館。
景點文化
紅色文化
民國十九年(1930年),“二七”會議在渼陂村召開,並在會上作出了攻打吉安的決策。《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就是毛澤東在這時期寫下的。渼陂古村舊居梁氏宗祠的永慕堂為紅四軍總部舊址,節壽堂曾為紅軍醫院,萬壽宮即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敬德書院為蘇維埃政府總工會舊址,司馬第即為羅炳輝舊址,義倉曾為列寧國小,“名教樂地”居為毛澤東舊居,“光接鬥牛”居為毛澤東、賀子珍舊居。此外,村中還有朱德舊居,彭德懷、黃公略舊居,曾山、毛澤潭舊居,“二七”會議舊址,梁興初舊居,梁必業舊居等,古村有紅軍標語180多條,多為紅軍在此留下。渼陂古村走出了四位共和國將軍梁興初、梁必業、梁仁芥、梁必駸。
民俗文化
渼陂古村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民俗文化。渼陂正月十五“上元宵”和二月初一“下元宵”之分。下元宵,是渼陂人的節日。全村要舉行舞龍舞獅、游彩擎、踩高蹺、走旱船、扭身歌等各種活動。所有表演人員按活動項目依次排好長隊,選準吉時出發,在全村主要街巷一邊遊行一邊表演。百餘人的龍燈隊,81節長的龍燈,顏色各異的彩旗,“唐僧”、“濟公”、“黛玉”等不同的戲劇人物悉數登場,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萬壽宮”遺址是娛樂遊藝的最佳註解。有小攤百貨和風味小吃,還常有戲班登台助興。
特色活動
2010年3月16日,渼陂古村舉辦”下元宵“民間活動。
2014年11月22日,渼陂古村推出“來渼陂,學國學——傳承廬陵經典文化”國學之旅活動。
2018年,渼陂古村舉辦研學旅行活動,策劃了《探訪“將軍村”,追憶革命精神》《走進廬陵文化,品味渼陂書香》兩堂精品課程。
2018年7月1日—8月31日,渼陂古村推出暑期優惠活動。
開發建設
2005年,渼陂古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二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同年3月10日,渼陂古村將軍館開館。
2006年,渼陂古村被江西省旅遊局評為江西鄉村游十大最美景點之一。
2008年,渼陂古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AAAA級景區等多項榮譽。
2010年,渼陂古村獲得“國家級生態村”稱號。
2011年7月15日,渼陂古村入選“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示範”。
2014年,渼陂古村啟動主要景點的維修加固工程。其中,永慕堂、二七會議舊址、毛澤東同志舊居、古槐第等多處景點陸續進入施工階段。
2016年7月,梁仁芥將軍故居對外開放。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渼陂古村位於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鎮,富水河畔,距吉安市中心城區28公里。
交通線路
從吉安市青原車站乘至新圩、富田、東固的班車可達,每20分鐘一班。
青原汽車站-新圩、渼陂(6:00-17:00每20分鐘一班,票價6元,到古村大門口牌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