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浯溪

游浯溪是中國元代的一首詩,【體裁】七言古詩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游浯溪》
【作者】王冕

作品原文

游浯溪
浯溪之山高嵯峨⑵,浯溪之水澄清波。
中有摩崖碑十丈,何年鑿破蒼苔阿⑶。
憶昔祿山騁兵日⑷,毒亂國經無紀極⑸。
明皇大駕忽西巡⑹,百僚竄身俱叛逆⑺。
豈知天意欲興唐,撫軍靖難來儲皇⑻。
獨立一呼麾萬騎⑼,盪攘群滲設戰櫃凶如斬芒⑽。
再造乾坤恢社稷,況有英雄齊努力。
郭公決策奪神機,光弼宣威喧霹靂。
復迎秦蜀上皇還⑾,紫袍已御鹹陽關⑿。
兩朝慶會始歡樂⒀,四海謳歌方解顏。
次山乃作《中興頌》,鐫石文章褒貶重。
顏公大筆為揮之,縱橫筆勢蛟螭動⒁。
唐去至今幾百年,豐碑屹立湘江邊。
雨淋日炙徒為爾⒂,鐵書銀鉤還自然⒃。
野叟蒙頭朝打碑⒄,臨風一見心偏愛。
珍收不惜錦囊資⒅,留與人企戒促間作規戒。

作品注釋

浯溪:位於今湖南祁陽縣,唐代詩人元結命其名為“吾溪”,後改為現名。
⑵嵯峨(cuó é):山勢高峻。
⑶阿(ē):凹曲處。苔阿,指高低不平的石苔。
⑷祿山騁兵日:指安祿山叛亂。
⑸國經:國家的正常秩承才驗序。無紀:失去法紀。極:達到極點。
⑹“明皇”句:指唐玄宗李隆基因“安史之亂”出逃西蜀。西巡是委婉之辭。
⑺百僚:百官。竄身:逃命,據《舊唐書·玄宗紀》翻府拒載:葛整精唐玄宗到蜀郡時“扈從官吏軍士到者一千三百人,宮女二十四人而已”。
⑻撫軍:安撫軍隊。靖(jìng)難:平亂。來:立。儲(chǔ)皇:唐明皇出逃後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是為肅宗。
⑼麾(huī):指揮。
⑽盪攘(rǎng):蕩平,平定叛亂之意。芒:細小的刺。
⑾秦蜀:唐代蜀郡,古時蜀地屬秦。上皇:指唐玄宗。
⑿袍:皇袍。指代皇帝。御(yù):駕到。
⒀兩朝:指太子李亨已登位,故與唐玄宗共稱兩朝
⒁蛟螭(jiāo chī):傳說中的殃妹精格龍。
⒂徒為爾:意為對石碑沒有什麼影響。
⒃鐵書銀鉤:對書法的讚譽之辭,形容剛勁有力。還自然:還是那樣清晰可見。
⒄野叟:指鄉下老人,此處指護碑老人。打碑:摹碑拓片
⒅錦囊(ráng):錦織的口袋,指裝錢的包。

作品簡析

此詩見於《浯溪詩文選》。這首遊記詩以浯溪著名的摩崖石刻《大唐中興頌》碑為寫作對象,前二句點出寫作對象,接下八句敘述碑文所指的歷史事實,再下三句寫明石碑的由來,末三句表達了詩人的仰慕之情。全詩夾敘夾騙備議,意在表現“大唐中興碑”對後世的長遠影響。結尾句點破詩題,發人深省。

作者簡介

(約1300—1359)元代詩人、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今浙江省諸暨市)人,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而成詩人。性孤傲,鄙視權貴,應試不中之後漫遊吳楚、大都等地,晚年移住會稽九里山。詩畫皆負盛名,尤善畫梅。作詩不拘常法,語言質樸自然,寄意深遠。著有《竹齋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