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塭]養[殖](marine pond extensive culture)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學技術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港[塭]養[殖]
- 外文名:marine pond extensive culture
- 所屬學科:海洋科學技術
- 公布時間:2007年
港[塭]養[殖](marine pond extensive culture)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學技術名詞。
港[塭]養[殖](marine pond extensive culture)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學技術名詞。定義利用天然港灣、河口通過人工開挖、築堤、建閘,依靠漲潮時進水納苗的粗放式養殖。出處《海洋科技名詞》 (第...
港塭養殖 港塭養殖是指在沿海港汊或河口地帶,通過築堤、攔網、蓄水、納苗等措施進行水生動植物養殖的生產方式。在沿海港汊或河口地帶,通過築堤、攔網、蓄水、納苗等措施進行水生動植物養殖的生產方式。
魚塭養殖類似港灣養殖,在沿海河口地帶人工圍築出一片鹹淡水或海水魚塘。面積有大有小,從幾十公頃到數百公頃都可以。基本信息 又稱港養、海埭養殖。即在沿海有淡水注入的中小型港灣、港汊內,或在潮間帶較平坦的灘涂上,築堤、開溝、設閘以貯蓄海水,利用潮水漲落納進(或投入)魚、蝦、蟹苗,進行養殖。發展歷...
《怎樣開展港塭養殖》是1990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普創作協會、遼寧科普創作協會。內容簡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廣大農村中興起了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普及沿海農村實用科技知識,我們組織出版了《沿海農村實用科技文庫》。這套書的特點是,著眼於沿海地區的多種經營和綜合...
灘涂養殖指利用潮間帶和低潮線以內的水域,直接或經整治、改造後從事海水養殖、增殖和護養、管養、栽培。通常直接利用灘涂進行養殖的,以貝類(如貽貝、扇貝、蛤、牡蠣、泥蚶、縊蟶等)、海藻類(如海帶、紫菜等)為主;經整治或改造後建成潮差式、半封閉式或封閉式的魚塭(亦稱魚港)進行養殖的,以魚(如鯔...
塭港堆燈塔又稱“外傘頂洲燈塔''',不同於一般水泥結構燈塔,采鋼架結構。所處海域沙洲甚多,船舶稍有不慎即易擱淺,故而設立。歷史 1914年首建,高度15公尺,裝用五等電石氣閃光燈,每2秒一閃,光力800燭光,1920年傾倒,隔年重建,塔形燈器與原塔同,後因沙洲移動再次流失。 1957年另建20...
斑鰶是一種頗受歡迎的小型食用魚,肉嫩、味鮮而多脂,具廣鹽性,食物鏈級次低,生長快,當年達商品魚規格,在中國南方和北方的港塭養殖中占有一定地位。一般多醃漬後出售,生鮮時可適合煎炸後食用,或製成魚粉。斑鰶魚肉中水分、粗蛋白、脂肪、總灰分及非蛋白氮的含量分別為78.17%、17.09%(乾基計87.27%...
箔子寮漁港,位於雲林縣四湖鄉箔子寮村與口湖鄉下侖村交界處;屬於第二類漁港,為縣內極具規模之漁港。從事淺海牡犡養殖、刺網、巾著網、單船拖網等漁業;漁獲物以烏魚、皮刀魚、白帶魚、肉魚及沿岸底棲性魚類為大宗,港區附近有許多虱目魚魚塭與養鰻魚、蝦類之水塘,多在該港魚市場拍賣。冬季則烏魚汛期以巾...
灘涂養殖指利用潮間帶和低潮線以內的水域,直接或經整治、改造後從事海水養殖、增殖和護養、管養、栽培。通常直接利用灘涂進行養殖的,以貝類(如貽貝、扇貝、蛤、牡蠣、泥蚶、縊蟶等)、海藻類(如海帶、紫菜等)為主;經整治或改造後建成潮差式、半封閉式或封閉式的魚塭(亦稱魚港)進行養殖的,以魚(如鯔...
在中國海南、湛江、陽江、台山等地,每年5~6月間可見到尖吻鱸魚苗出現,常進入沿海的魚塭中追食小魚蝦。人工繁殖 親魚選擇 尖吻鱸的親魚來源有兩個,一是在天然產卵場捕撈已性成熟的個體,二是在網箱或池塘中養殖2~6年,體重3~5千克的個體。也可採用野生成魚,利用網箱或池塘馴化至少半年,再作為親本進...
魚塭在1~7月均可納到不同規格及不同數量的種苗,但以1~2月數量最多。食性 黃鰭棘鯛的餌料生物有長尾類、辦鰓類、魚類、底棲端足類、後鰓類、多毛類、底棲海藻類、蛇尾類、短尾類、毛顎類、頭足類、口足類和紐蟲等13個類群。依據對出現頻率百分比組成、重量百分比和個體數百分比指標的綜合分析,顯然長尾類和...
一九五0年七月一日,今伸港鄉從線西鄉分出,另定名為新港鄉,本鄉八村仍舊至今。本鄉總面積二十三.四七平方公里(含彰化濱海工業區六.二八平方公里)本鄉依天然地形狀況劃分為八個村(線西、頂莊、寓埔、塭仔、溝內、下犁、頂黎、德興等),一二九鄰,總人口數約17,000多人,鄉民務農為主,漁業、工業次...
現有的魚塭大水面視條件適當改造為高產池塘。“十一五”期間,全市內陸養殖面積計畫增加3000公頃,其中精養池塘增加2000 公頃。2、發展海洋灘涂養殖,建立漁業新增長點 “三山六水一分田”,經過漫長的歷史,陸地的開發利用已接近盡頭,而人類需要的食物蛋白與日俱增,廣闊的海洋將是向人類提供食物的最後場所。二十一...
一、魚塭 二、養蝦業 附:52個100畝以上魚塭面積一覽表 三、蚝業 四、泥蚶 五、翡翠貽貝 六、鮑魚 七、扇貝 八、其他小貝類 九、藻類養殖 (一)紫菜 (二)江蘺 十、人工養海馬 第三節種苗和飼料基地建設 一、海豐縣養殖公司 二、海豐縣對蝦企業公司 三、海豐縣水產顆粒飼料廠 四、其他海水養殖種苗基地 ...
灘涂養殖指利用潮間帶和低潮線以內的水域,直接或經整治、改造後從事海水養殖、增殖和護養、管養、栽培。通常直接利用灘涂進行養殖的,以貝類(如貽貝、扇貝、蛤、牡蠣、泥蚶、縊蟶等)、海藻類(如海帶、紫菜等)為主;經整治或改造後建成潮差式、半封閉式或封閉式的魚塭(亦稱魚港)進行養殖的,以魚(如鯔...
納苗 納苗,采捕魚、蝦、蟹幼苗的一種方法。在魚、蝦、蟹自然繁殖季節及苗種豐盛期,漲水時開閘進水,使幼苗隨水流入湖泊、港灣內,稱“順灌”。也有在退潮時開閘放水,利用苗種逆水上游的習性,補充幼苗,稱“倒灌”。
冬季則常見大白鷺及中白鷺在林內棲息,棕背伯勞亦屬常見候鳥,大魚塭小池塘悠遊的紅冠水雞。除此尚有海鷗穿梭於沿海及港灣附近,停佇在外海蚵架上,而稀有的鳥類如唐白鷺、巴鴨、黑嘴鷗、高蹺鴴、松雀鷹、燕鴴等均在該區出現過。濕地資源 濕地存在於水域與陸域之間的交會地帶,經常或間歇的被潮汐、洪水淹沒的土地...
至於下魚寮(今台中縣梧棲鎮下寮、頂寮二里)、大莊(今台中縣梧棲鎮大莊、大村、興農等里)、南簡等魚塭地,即今梧棲鎮大部分地方,以及竹林一帶(今台中縣沙鹿鎮竹林、犁份里)為南北社社人共有地。簡言之,沙轆南社地理範圍主要分布於沙鹿鎮東北半、清水鎮東南部;北社則為今沙鹿鎮西南半部、梧棲鎮...
因此,建造養蟹池時,應考慮當地或附近是否有充足的餌料資源。蟹池建造 建池方式 中國廣東潮汕地區建造蟹池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塭內挖地建池,二是海灘圍壩建池。塭內挖地建池是利用大圍塭內靠近海堤攔水閘邊而且地勢較高的灘除,用挖出的灘詭圍築堤埂而成養蟹池。這種池一般保水性能好,堤埂不必那么高大,...
在官埭這片處女地上,番石榴,遍滿地,香飄四野,無異仙果;塭泊星布,汊港縱橫,魚蝦雲集,沙鷗低回;土質肥,水源足,可耕可墾,可田可園,可糧可蔬,可漁可殖。於是,紀寬洪便率領子孫宗親,自鷗汀背紀厝遷居官埭,從此,便有了官埭紀氏族居地。據官埭頭二房紀氏宗祠(八世祖易直公祠,紀寬洪的父親)...
至於魚塭和池塘養成者其體色略呈暗青或深草綠色,而且上述白色帶亦不明顯。步足和游泳足則具有鮮艷之黃、藍相間顏色。未長成成蝦前,其第2觸角鞭之顏色深淺相間,長成暫趨模糊而告消失。斑節對蝦體色由暗綠、深棕和淺黃色橫斑相間排列,構成腹部鮮艷斑紋,故稱“花蝦”。腹部游泳足淺藍色,其緣毛桃紅色。第2...
1904年,曾文溪又改道由三股溪經國賽港入海,十份塭被沖毀而遷至公地尾西南處重建村落。1911年,曾文溪山洪再發後改道由十份塭、青草侖入海,蚵殼港整莊被毀,其莊民四散,另十份塭亦再被沖毀,成為河川溪床的一部分。1931年,曾文溪治水工事興工,使得曾文溪沿岸許多村莊如檨仔林、金德豐、五塊寮、十份塭等...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主要價值 平鯛為沿岸海域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之一,用於釣、延繩釣或其他網具捕撈。該魚肉味鮮美,腹內脂肪多。由於它能充分利用港灣底棲生物,可作為魚塭養殖及海灣人工放流的對象。為肉質鮮美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的烹調方法。
至清光緒十一年(1885)圍建許厝塭後開始肅條,直至1962年圍建牛田洋軍墾農場後才廢。在圍墾牛田洋之前,主要海產品有蚶、“大頭”、蚝等,曾暢銷汕頭埠,享有盛名。轄內有主要路道7條,內街巷70多條。居委址現設在玉港路123號,於2002年12月改建至今。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雙豐村改造低洼田養殖魚、蝦、蟹。村...
兩莊對曾發生事故的地點有不同的認知,淇武蘭莊域水道內有七處要獻紙頭:下水後過二龍橋處、林庚土住宅前路口、水門前、過高速公路前的“番社港仔”、過高速公路後、今日的搶旗處、活動中心前;洲仔尾的獻紙頭地點則有:太陽宮正對面的“塭仔溝”注入淇武蘭河的港嘴處(即活動中心前)、曾出事的11鄰涵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