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北

渡河北

《渡河北》是南北朝北周文學家王褒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首二句寫眼前秋景仿佛洞庭之畔,流露出思鄉之情;次二句一轉至現實的北方黃河之景;五、六兩句進一步寫“心悲”、“腸斷”的內在感受;最後二句以薄暮失道來描寫詩人迷茫悵惘、恍惚痛苦的情形。全詩層層深入,寫情真切,籠罩著慷慨悲涼的氣氛,頗具蒼勁、雄健的風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渡河北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出處:《漢魏六朝詩選》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王褒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渡河北1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2
常山臨代郡3,亭障繞黃河4
心悲異方樂5,腸斷隴頭歌6
薄暮臨征馬7,失道北山阿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河北:黃河以北。
2.“秋風”、“還似”二句:化用《楚辭·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意即秋風吹起,木葉飄落,如此情景,猶如南方故國。
3.常山:關名,位乾今河北唐縣西北。代郡:位於今河北蔚縣東北。
4.亭障:亦作“亭鄣”,古代邊塞要地設定的堡壘。
5.異方樂:即異域的音樂。
6.隴頭歌:樂府橫吹曲名,內容多寫征人的艱辛。
7.臨:面對。征馬:遠行的馬,或說指戰馬。
8.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彎處。

白話譯文

渡過黃河,看到風吹葉落,便想到《楚辭》中的洞庭湖水。
到了常山代郡一帶,黃河沿岸修築著很多堡壘。
聽到北方的音樂,令人心傷,聽到隴頭的歌曲,令人腸斷。
傍晚的時候,面對著遠行的馬,迷失在山的拐處。

創作背景

王褒出身於江東望族,所謂世胄名家、累代宰輔,他仕梁歷侍中,尚書左僕射,梁武帝蕭衍喜其才藝,遂以弟鄙陽王恢之女妻之,寵遇優隆,梁亡之際聘魏被留,後仕北周,亦深得宇文氏任重,授平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一時寵右朝班。但儘管如此,那羈旅之痛,故園之思卻常常縈繫心頭,總也難以釋然。這首詩當為作者仕周時所作,敘寫他渡黃河北上,路途的一些見聞感受,並不僅為一般的記行之章,而是於景光風物的描述間,寄寓著很深的慨嘆。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二句,清沈德潛古詩源》認為“起調甚高”,議論是不錯的。因為它從眼前所見的秋風吹起,木葉紛落於黃河波上,即刻聯想到有似昔日的南國風景,就徑直領出舊土之思的發端,並且暗用屈子《楚辭·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意境,平添出一層煙霧般輕蒙柔曼的憂鬱情味來,使之擁載了更豐厚的涵納,以供人體味懷想。當然,這種遼遠地域空間和漫長古今時間的類比,除了承傳的歷史文化背景影響外,主要的還在於主體自身現實人生經歷與情感趨向的規範,所以才能夠將原本隔斷的二端重行匯鑄為一個統一的有機審美整體,就尋常的客觀物象間注入強烈主觀選擇意識。
後面六句即順勢直下,由空間場景描寫導出時間推移的概念,層層依次展開。“常山”、“代郡”歷來是邊防要地,因此王褒沿途北渡,所見亭障相屬,一派森嚴戒備的緊張景象,確也反映出那戰事繁頻,兵連禍結的現實狀況。
接著的第五、六兩句寫沿途所聞,以“異方樂”共“隴頭歌”對舉,一為曲調,一為歌辭。“隴頭歌”的名目,多是用於表現戍卒征夫離愁別恨的內容,格調悲慨蒼涼。王褒此際風塵僕僕於蕭條秋野上,滿目荒涼,又值暮色四起,忽地傳來了陣陣吟歌,嗚咽入耳,不能不使之悲從中來,陡地牽動起家國淪亡的萬千思緒,平生遭際盡翻上心頭,直覺天地茫茫竟無從歸屬,念之“腸斷”。這裡的“異方樂”一語,含意頗深,原因其系胡人所造,非漢地土風雅樂,故云。但另一層的意思,卻是謂魏、周之類的北朝政權,都是異族入主中原,自不同於我炎漢正朔,這樣,自然而然地歸結到尾句上來:“薄暮驅征馬,失道北山阿”,此處襲用了《戰國策·魏策》舊典,魏王欲攻趙,季梁勸說道:“今者臣來,見人於太行,乃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雖良,此非楚之道也。’曰:‘吾用多。’臣曰:‘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善御。’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指出魏王以攻趙求成霸業,則“猶至楚而北行也”。並融入魏阮籍《詠懷詩》之五:“北臨太行道,失路將如何”的句意,嘆息自己的人生失路。當初忍辱借生,以至易節仕異族,現在蹉跎歲晚,生年無多,則悔又何及,也只有留下無窮的傷悲苦痛罷了。至此,方將開首的寓意點明,迴旋應呼,不滯不懈。
這首詩不事雕飾,造語清淺而寄興遙深,尤其善於融化典故以寫自我心意,更耐人尋味,增加了它的感染力。

名家點評

原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徐天閔《古今詩選》:司空身世,與開府同,語意亦頗清新,但不得其縱橫健筆耳。
原河北師範學院教授夏傳才《中國古代山水旅遊詩選講》:詩短,含蓄的內容相當豐富,作為南朝的宮廷詩人,王褒的詩風本來是纖細柔弱的,時過境遷,淪落北朝,他的詩風也變得剛勁、蒼涼。

作者簡介

王褒(?--577),北周文學家,字子淵,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僑居金陵,梁武帝時任秘書丞,元帝時任尚書、左僕射。後仕北周,官至宜州刺史。善作詩文,與庾信齊名,有《王司空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