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銅鎏金阿彌陀佛像是清代時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銅鎏金阿彌陀佛像
- 館藏地點:廣東博物館
- 所屬年代:清代
- 類別:雕塑、造像
清銅鎏金阿彌陀佛像是清代時期的文物。
鎏金阿彌陀佛銅造像通高24.3厘米,1977年西安西郊李家村出土。整個造像由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枝一梗三莖枝繁葉茂的蓮花枝、一個舟形鏤空背光、一層海棠形高床和一層蓮花形高床等九個部件鉚接組成。阿彌陀佛也譯為無量清淨佛、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被尊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和觀世音...
清銅鎏金阿彌陀佛像 清銅鎏金阿彌陀佛像是清代時期的文物。
清銅鎏金阿彌陀佛坐像 清銅鎏金阿彌陀佛坐像是清代時期的文物。
均為標準楷書,字型工整,未見有其它款識的,且佛像均為銅制鎏金,尺寸一般在三十公分左右或更大。佛像由於是明宮監製的,故種類多數為常見的釋迦佛、阿彌陀佛、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度母等,都是表情端莊,肢體正常的所謂“寂靜相”佛像,密教類的金剛護法,特別是雙身佛像數量較少。由於明代宮廷造藏式佛像只有這兩種...
金剛界五佛為果曼荼羅,表智,即毗盧遮那、阿閦、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五佛。這五佛居住在金剛界曼荼羅中央的五解脫輪中。毗盧遮那佛身白色,結智拳印,位於中央。阿閦佛身黃金色,左右我勸置於脅部,右手下垂觸地,位於東方。寶生佛身金色,左右握拳安於臍部,右手向外結施願印,位於南方。阿彌陀佛身亦...
另一托物,飾瓔珞,佛座一為蓮座,一為前呈五角形、後作橢圓形。隋代 遺存較少,多有向唐代造像過渡的特點。兩肩寬厚,胸部隆起,面相飽滿,著褒衣博帶式佛裝。上身比例略大,形體缺少變化。開皇四年(584)董欽造阿彌陀佛像(現藏西安市文管處),為一佛、二菩薩、二力士,各有光背,還有博山爐和二獅子。
此觀音體態纖細修長,上身裸露,赤腳,頭戴蓮花寶冠,冠正中還嵌有一尊結跏趺坐的阿彌陀佛像,沒有明確的性別特徵,俗稱為“細腰觀音”。是南詔大理國佛教造像的典型代表,具有濃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是雲南古代佛教藝術的象徵物。銅鎏金阿嵯耶觀音 大理 高46厘米 ...
如著名的“西方三聖”,碑中主佛為阿彌陀佛,左、右為觀音和大勢至菩薩。隋唐時期是中國金銅佛像製造的輝煌期,一些精美絕倫的金銅佛像頂級之作就出現在此時。就金銅佛像而言,立佛較坐佛多,有些立於蓮花座上,有些赤足落地。隋代結束割據,得到統一,但地域遼闊,各地佛像製造風格不一,很難定斷,總的感覺是...
17-18世紀銅鎏金阿彌陀佛像 年 代 :公元17-18世紀 質 地 :銅 實際數量 :1 具體尺寸(cm):直徑7.5、高11、厚5.2 質 量 :0.01-1 kg 文物來源 :揀選 完殘程度 :基本完整 入藏時間 :2001以來
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大清乾隆丙寅年敬造”九字一行楷書款,乾隆本朝 無量壽佛神態嫻靜,頭戴五葉發冠,頸佩瓔珞,雙手相合,端坐於台座之上,身後有火焰背光。台座邊沿刻“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款,字型規整,雕刻流暢。佛像鎏金保存完好,為乾隆年間宮廷定造的佛像。簡介 藏傳佛教中的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為五方佛之一,位居...
菩薩瓔珞上的珍珠顆顆清晰,最前兩隻獅子身上的線條(如毛髮等)是在整器鑄成之後,用刀陰刻而成,相當細緻。它與陝西省出土的阿彌陀佛鎏金銅像和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阿彌陀佛九尊像是中國金銅造像的最高代表。如果進行比較的話,三尊佛像表現形式各有不同,說明隋朝時期的金銅佛像表現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結不同的手印,或持法器,立於束腰仰覆蓮台上。文物鑑賞 此銅像冠上有化佛,表明觀音助侍阿彌陀佛;多臂表示護持眾生;多面、多眼表示觀照眾生。整體造型古樸典雅,手臂錯綜但不繁亂,自然流暢,十分難得。觀音的多臂與多面表現到極致就是千手千眼觀音,其形象顯示了觀音非凡的濟世功德。
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收藏了一件1977年西安西郊李家村出土的唐代鎏金阿彌陀佛銅造像,通高24.3厘米。整個造像由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枝一梗三莖枝繁葉茂的蓮花枝、一個舟形鏤空背光、一層海棠形高床和一層蓮花形高床等九個部件鉚接組成。阿彌陀佛也譯為無量清淨佛、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被尊為...
—普陀山。此後,觀音菩薩信仰更是進一步普及,明清時期甚至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之說。在漢傳佛教中,觀音亦有兩種形象,一是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前往西方的觀音菩薩,另一種則是尋聲救苦後者因走出蓮台,遍歷下界,尋聲救苦,隨類化度,故為世人所普遍供奉,是觀音信仰的主要內容。
銅鎏金觀音菩薩坐像為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鑄造於明朝宣德年間。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銅鎏金觀音菩薩坐像,明宣德,通高26厘米,底寬17.8厘米,底厚12.6厘米。觀世音菩薩坐像一面二臂,頭戴八葉寶冠,高髮髻前雕阿彌陀佛小像,繒帶束髮,雙垂耳璫,修眉朗目,寂靜慈祥。左手當胸握經篋,右手握蓮花莖...
此尊為九頭三十四臂,九頭分三層排列,正面為牛頭,牛角粗大,血盆大口,頭戴五骷髏冠;最上一頭,為如來相,象徵著他是阿彌陀佛化身而來。最下面七頭,頭頂紅髮上豎,象徵忿怒。上身飾瓔珞,下身圍虎皮,頂掛五十人頭骨串。主二臂抱明妃,其餘手伸向兩邊,諸手皆持法器,鈴、杵、刀、劍、弓、箭、瓶、索子...
宋德興送佛石坐像 彩繪石雕佛立像 佛鎏金銅像 交腳彌勒石像 釋迦牟尼佛銅像 佛鎏金銅像 楊僧昌造像鎏金銅像 李思造釋迦多寶佛銅像 高阿興造鎏金銅佛像 釋迦佛銅立像 釋迦牟尼佛鎏金銅像 曇任造觀音金銅立像 車安生造觀世音菩薩鎏金銅像 張匡造觀音菩薩青銅像 盧邊之造觀世音菩薩鎏金銅像 田延和造阿彌陀...
北魏~銅釋迦立像 /1 唐~銅鎏金釋迦佛像 /2 唐~銅鎏金觀音像 /3 唐~銅鎏金觀音像 /4 宋~銅水月觀音像 /5 元~蓮花手觀音像 /6 元~銅無量壽佛像 /7 元~銅綴度母像 /8 元~銅泥金釋迦牟尼佛像 /9 元~銅鎏金阿彌陀佛像 /10 元~銅無量壽佛像 /11 明一銅釋迦牟尼佛像 /12 明~銅鎏金四...
明銅鎏金阿彌陀佛像 明銅鎏金阿彌陀佛像是明代時期的文物。
明銅鎏金阿彌陀佛立像 明銅鎏金阿彌陀佛立像是明代時期的文物。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頭戴嵌綠松石的五葉冠,上身赤裸,頸、胸、臂飾嵌寶石的瓔珞,下身著褲,褲腿飾綠松石。雙手放於腿上,結禪定印,滿臉喜慶之色,端坐於蓮台之上。現收藏於福建省源古歷史博物館。文物介紹 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之譯名,是佛教中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這件無量壽佛像頭戴嵌綠松石的五葉冠,...
觀音為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佛教將其描寫為大慈大悲的菩薩,極受中國信徒的偏愛,因此觀音菩薩也是受中國本土化改造最多的佛教神。觀音原為男性神,後來逐漸被中國信徒改造成女性神,向世俗化方向發展,向民間發展,使信仰觀音的人越來越多。女相的觀音造像大約始於南北朝時期,唐以後逐漸盛行,在現存...
西方三聖像是清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這是一組佛教淨土宗崇奉的造像題材,中央主尊為阿彌陀佛,左為觀世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這三尊像皆立於仰蓮座上,各結不同手印顯示各自不同的宗教功用和身份。像下的台座做成池塘形式,四周雕以護欄,池中水波蕩漾,並生出三枝蓮莖...
塔剎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銅浮雕鎏金八大菩薩;塔座是琉璃瓦裝飾的三層四角形建築。寶塔外形金碧輝煌,內部構造精巧,塔內正中是二層相互貫通的四座佛殿,供歷世貢唐倉靈塔或木雕鍍金像,並藏有兩萬餘卷佛經。殿頂供阿彌陀佛、二世嘉木樣和千佛銅像。寶塔造型別致,工藝精巧,現已對遊人開放。歷史沿革 貢唐寶...
髮髻高聳,頭戴阿彌陀佛化費寶冠,上身袒露,跣足,一手作說法印,一手施安慰印。雙肩戴瓔珞花紋臂釧,腰佩飾花扣帶,腹帶呈U形,下著戴褶裙裳。造像大多為金屬材質,是南詔大理國佛教藝術的珍品。 阿嵯耶觀音側面像觀音本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文殊、普賢、地藏同列。傳說,佛教剛傳入雲南地區之時是觀音降伏洱海邊的...
阿嵯耶觀音像 阿嵯耶觀音是唐代南詔國崇拜的菩薩,“阿嵯耶”在梵語中意為“聖”。佛像高聳的髮髻中有一尊阿彌陀佛像,男身女相,細腰顯足,上身袒露,頸戴項圈,臂及手腕戴有釧或鐲,右手施說法印,左手施予願印。此像銅質鎏金,全身線條流暢。文化藝術 唐代 高48.5 寬11 厚7.4厘米 四川博物院藏 ...
金殿為銅面鎏金屋頂,為中國最大金殿。朝拜大道,寬18米、長108米,10級,由10對大象相對拱衛,既體現普賢精行實踐的精神和特色,又蘊含指引眾生朝拜禮佛的方向和途徑。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彌陀佛的48個願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賢的十大行願,二是象徵佛教中的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