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賽龍舟

清遠賽龍舟

清遠賽龍舟是一種廣東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清城區市民都會約定俗成地在北江舉行龍舟賽,每年到了“賽龍舟”,北江兩岸都會擠滿前來觀看龍舟賽的人們,男女老少,或一家大小紛紛提前來到岸邊,激動人心的比賽總是能讓人瞬間變成一種活躍的小鳥,真希望自己能身臨龍舟。就這樣,清遠龍舟賽逐漸成規模,直到1994年,清遠市國際標準龍舟錦標賽成立。每年端午節前後,清新縣、清城區各地紛紛舉辦傳統三人燕尾龍舟賽,錦旗羅傘、鑼鼓喧天,觀眾甚多熱鬧非凡。燕尾龍舟又稱龍標,三人划艇,尖頭燕尾式樣,又叫“燕尾艇”或“禾艇”,舟長三丈,短小輕盈,在江河、池塘、山溪都可作競渡賽場。傳統燕尾龍舟競賽,不分男女,不固定比賽時間,沒人追趕時結束,圈數多者獲勝,因而很多時候會出現挑燈夜戰的壯觀場面。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比賽規則改為在規定時間內圈數最多者獲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遠賽龍舟
  • 目的: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地點:清城區北江
  • 比賽名稱:清遠市國際標準龍舟錦標賽
龍舟爭霸賽,節日特色,

龍舟爭霸賽

2011年“文德杯”廣東省龍舟爭霸賽在清遠英德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20支龍舟隊伍近600名運動員、廣東省體育局、清遠市政府、英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嘉賓及三十多家媒體記者出席了開幕式。
活動內容豐富,包括2011年2011年“文德杯”廣東省龍舟爭霸賽清遠市第七屆龍舟賽、順德——英德書畫聯展、美食嘉年華、英德旅遊服務技能大賽、專題文藝表演等,設有國際標準龍舟800米直道競速和國際標準龍舟500米直道競速。比賽採取分組淘汰的 進行預賽、複賽和決賽,獎勵單項前六名和總成績前六名。活動期間,不僅有精彩激烈的龍舟比賽,嘉賓、遊客們還可以觀賞到英德引人入勝的湖光山色,可謂融激情賽事、高雅藝術、特色美食,以及綺麗山水於一體,將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奉上一場文化體育旅遊的盛宴。

節日特色

夏夜唱起禾樓歌 端午龍舟走親戚
北江河岸附城一帶,一到晚稻抽穗揚花的季節,那便是“禾樓歌”開唱的時候了。“禾樓歌”也稱“南歌”,由來已久,據說還是當年劉三姐到此傳歌時流傳下來的。
清遠市清城區博物館館長李敦平介紹,禾樓歌流傳於清遠南部農村即今清城東城、洲心、龍塘、橫荷等鄉鎮,據說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相傳很久以前,清遠一帶農村的水稻,不管禾苗起初長得多么好,到頭來總是灌不上漿,儘是乾癟的空殼。人們想盡各種辦法,都無濟於事。穀子快要灌漿的時候,附城一帶的農民在田裡搭起了五彩牌樓,唱起優美的民歌,訴說他們這些辛酸的遭遇,希望穀子結實飽滿,使他們生活有所改善。
人們唱了三天三夜,終於感動了天上的“禾花仙子”,她用自己的乳汁噴灑田間,滋潤了正在抽穗揚花的禾苗,直到乳汁噴盡,噴出血水。那年稻穀果然獲得了大豐收。乳汁澆灌的結出白米,血水澆灌的結出紅米。打那以後,每年六七月間,人們都在田間搭起牌樓,就是後來的“禾樓”;他們所唱的民歌,就是今天的“禾樓歌”。各地村鎮為了歡慶豐收,紛紛自籌資金,選好歌場,貼出大紅海報,舉辦南歌對唱,娛樂民眾身心。
幾百年來,久唱不衰,獨樹一幟,頗有盛名。有時由當晚一直唱到翌日凌晨,民眾意猶未盡。入夜,只見村民興高采烈地扶老攜幼,絡繹不絕地從四面八方來到賽場,選好位置,安然坐下。少頃,主持人宣布南歌邀請賽開始,經過商定作“台主”的一方首先登上由木桌擺成的“擂台”,笑容可掬地向數千觀眾鞠躬致意。接著,負責“攻擂”的一方依次走上與“台主”相對不遠的席位坐下。這時,幾千人喧鬧的歌場陡然地安靜下來,觀眾們有的坐在前面,有的站在後邊,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集中盯在“台主”和“攻擂”者的身上。
“戰幕”拉開,開台的往往是些老歌手,他們歌聲低沉渾厚,充滿泥土氣味和鄉土風情,像一股清泉緩緩流人觀眾的心扉,令人精神為之一爽!隨著這甜美和風韻獨具的旋律,歌詞的內容便轉到主題上來,即興問答,攻擂者必須馬上用南歌腔調來回答,然後提出問題,回敬主台歌手,彼此輪番“對攻”,誰答不上,誰就輸了。然後,由大會裁判按各人輸贏的次數多寡,仲裁出這次比賽各名次的優勝者。
每當風清月朗的夏夜,禾花飄香的季節,人們就搭起“禾樓”,唱起“禾樓歌”。人們還利用民眾喜聞樂見的這種形式,編入新的內容,以“南歌”來進行各項政策的宣傳教育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當地民眾還仿效當日禾花仙子噴施乳汁的方法,每逢遇上乾旱或風災,便用米漿水去噴灑禾田,亦收到一定的效果。從現代的觀點看,這是一種科學的辦法。這種風俗,也一直流傳到今天。
端午三人燕尾龍舟競技
2011年,廣東省龍舟爭霸賽暨清遠市第七屆龍舟錦標賽在英德市北江西岸舉行,這是廣東省歷屆龍舟賽規模最大、參賽人數最多的一次賽事。此項賽事選擇在清遠舉行,也源於當地划龍舟的悠久歷史。
北江、連江與潖江在清遠交匯,且水勢平緩,是龍舟競渡的好賽場。2006年2月,清遠被評為“中國龍舟之鄉”。廣東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李慶新曾說,龍舟在廣東不僅作為競技運動而存在,划龍舟走親戚是廣東龍舟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有民俗文化形式,體現珠三角通過河涌串聯的村落文化。每年端午節扒龍舟、吃龍舟飯、起龍儀式等最能體現廣府文化、嶺南文化的特色。
“中國龍舟之鄉”清遠,賽龍舟這項傳統娛樂運動極為普及,清遠傳統三人燕尾龍舟賽已有300多年歷史,是一項民眾喜愛的民間體育競技。每年端午節前後,清新縣、清城區各地紛紛舉辦,錦旗羅傘、鑼鼓喧天,觀眾甚多,熱鬧非凡。
燕尾龍舟又稱龍標,三人划艇,尖頭燕尾式樣,又叫“燕尾艇”或“禾艇”,舟長三丈,短小輕盈,江河、池塘、山溪,都可作競渡賽場,這是清遠賽龍舟普及的主要原因。傳統燕尾龍舟競賽,不分男女,不固定比賽時間,沒人追趕時結束,圈數多者獲勝。因而比賽總是持續到第二天,挑燈夜戰的壯觀場面讓人經久難忘。
龍舟競渡,河道中鑼鼓聲與吶喊聲此起彼伏,競渡者汗水與雨水滲透、力量與智慧在比拼。河堤上,數千上萬名民眾注目觀看,爭先目睹龍舟競渡的風采。獎品一般有燒豬、錦旗、羅傘和獎金。清遠傳統三人燕尾龍舟賽歷史悠久,形式獨特,民眾參與熱情高,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比賽規則改為在規定時間內圈數最多者獲勝。
三人燕尾龍舟尤以清新山塘鎮最為典型。據了解,山塘鎮為平原水鄉,鎮內河涌眾多,最大的河涌是內坑河(又稱古清西運河),自東向西橫貫全境,三人燕尾龍舟競技活動就起源於這些靠水網交通的村莊。
山塘鎮舉行三人燕尾龍舟賽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當地民眾喜愛的民間體育競技活動,當地外出工作或經商的人都要趕回家鄉來觀看龍舟賽,以討一個好彩頭。以三人一組的燕尾龍舟競技活動,一直都是以家庭、兄弟、鄰里為單位,反映了當地人們團結進取、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