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祛風湯是由知母、生石膏、葛根等製成的一劑湯藥,主治三叉神經痛、陽明胃熱、風邪侵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熱祛風湯
- 主要原料:知母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處方來源:《常見病辨證治療》
清熱祛風湯是由知母、生石膏、葛根等製成的一劑湯藥,主治三叉神經痛、陽明胃熱、風邪侵絡。
清熱祛風湯是由知母、生石膏、葛根等製成的一劑湯藥,主治三叉神經痛、陽明胃熱、風邪侵絡。清熱祛風湯〖加減〗 如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5g,以蕩滌熱結,導熱下行。處方來源:《常見病辨證治療》。如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5g,以蕩滌...
祛風鎮骨湯,徐氏祖傳秘方。秘方簡介 祛風鎮骨湯為徐氏祖傳秘方,其從骨關節炎的病因病機入手,遵循“治病求本、辨證論治”的宗旨,精選苗疆天然道地藥材配伍而成本方具有利水祛濕、滋陰補腎、健脾和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消炎止痛之功效,本方通過水煎內服方式可快速消除患者關節腫脹、關節僵硬、關節內磨擦的症狀,...
放入馬蹄、蔥、姜、鹽、料酒,加水適量,置武火燒沸,改文火燉熬至鴨熟即成。功效 馬蒂能清熱解毒、生津美容、祛風化痰,鴨子幼時濕毒,長大後一身毒氣褪去,反倒成為“涼藥”,兼有補虛功效。老鴨就是秋天的清補佳品,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
烏蛇驅風湯是一道由烏蛇、蟬衣等原料製成的藥湯。藥物組成 烏蛇10克,蟬衣6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羌活10克,白芷8克,黃連5克,黃芩10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生甘草6克。主治症狀 皮膚瘙癢症(血風瘡),結節性痒疹(馬疥),慢性蕁麻疹,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等頑固性、瘙癢性皮膚病。藥品評價 瘙癢是皮膚...
本類方藥性多寒涼,易傷脾胃,對脾胃虛弱的患者,宜適當輔以健胃的藥物;熱病易傷津液,清熱燥濕藥,又性多燥,也易傷津液,對陰虛的患者,要注意輔以養陰藥,祛邪不忘扶正。對脾胃虛弱、胃納不佳、腸滑易瀉的慎用。清熱藥方 竹葉石膏湯 【成份】 竹葉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麥門冬20克,人參6克,粳米10克,...
附方 升麻胃風湯 組成升麻二錢,白芷、當歸、葛根、蒼朮各一錢,甘草一錢半,柴胡、藁本、羌活、黃柏、草豆蔻各三分,麻黃(不去節)五分,蔓荊子二分。功用 祛風散寒,燥濕和中 主治 虛風證,能食,麻木,牙關急搐,目內蠕瞤,胃風面腫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本方為升麻胃風湯取...
三花湯是一個中藥方劑,主治風邪熱毒,侵襲肺衛,郁滯成瘀,風火相煽,挾瘀上犯於目。辨證 【治法】辛涼宣肺,祛風清熱,化瘀通絡。【方名】三花湯。組成 銀花15克,菊花12克,紅花9克,蒲公英24克,薄荷9克,蟬蛻9克,白蒺藜12克,赤芍12克,酒軍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小兒酌減,在煎煮藥時,...
1.蒼耳子、辛夷花可以祛風,通鼻竅;2.芥菜可利氣豁痰,輕宣解表,清熱利尿;3.生薑可以解表,散寒,溫胃,解毒;4.蜜棗能化痰平喘,止咳潤肺。煲成的湯水具有祛風通竅,利氣豁痰的功效;5.此湯適合一家大小日常飲用,尤其熱天,可利尿消暑,實為不可多得的食療湯水;6.亦可放於冰櫃內,平時作為消暑涼茶飲用...
淡婆婆根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具有祛風清熱之功效。主治偏頭風痛初起。歌訣 淡婆根湯歸芷芎,天麻菊賊豆蔓荊。組成 淡婆婆根三錢(9g),明天麻、蔓荊子各一錢半(4.5g),滁菊花、白芷各一錢(3g),川芎、當歸、木賊草各七分(2.1g),小黑豆一百粒。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桂枝芍藥知母湯 當歸四逆湯 乳香定痛丸 清熱祛濕類方 白虎加桂枝湯 宣痹湯 牛角散 四妙丸 拈痛湯 東垣羌活湯 三妙舒筋湯 四妙通脈湯 加減木防己湯 治上中下痛風方 當歸拈痛湯 補虛強壯類方 獨活寄生湯 血風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 三痹湯 蠲痹湯 薏苡仁散 養血祛風湯 除濕蠲痹湯 虎潛丸 大防風湯 仙...
撥雲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上。具有祛風散寒清熱之功效。主治寒水翳,寒膜遮睛,隱澀難開,兩目緊縮而無疼痛,兩手寸脈細緊,按之洪大無力,呵欠,善悲健忘,嚏噴眵淚,時自淚下,面赤而白,能食不大便,小便數而欠,氣上而喘。 組成 黃耆一分,細辛、生薑、葛根、川芎各五分,柴胡七分...
防風獨活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五。具有祛風清熱,益氣養血之功效。主治中風初得,四肢不收,心神昏憒,眼不識人,不能言語,服防己竹瀝湯後,風若未除者。組成 防風(去叉)、獨活(去蘆頭)、秦艽(去苗士)、黃耆、芍藥、人參、茯神(去木)、白朮(銼,炒)、芎、山茱萸、薯蕷、桂(去粗皮)、...
葛根橘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四引《小品方》。具有清熱祛風,涼血消疹之功效。主治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得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出肌中,斑爛隱疹如錦紋,壯熱而咳,心悶,嘔但吐清汁;時氣二三日不解,頭痛,壯熱惡寒。別名 葛根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五...
赤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清熱涼血,祛風除濕之功效。主治白疕,血熱型(銀屑病進行期)。組成 當歸15克,蟬蛻15克,赤芍9克,蒼朮9克,烏蛇6克,防風9克,紅花9克,黃柏9克,丹參31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金錢草31克,甘草6克。用法 水煎,內服。功用 清熱涼血,祛風除濕。主治 ...
固氣防風湯是中藥方劑名。柴胡10克,升麻10克,黃耆20克,防風10克,羌活10克,陳皮10克,人參10克,甘草10克,藁本10克,青皮10克,黃柏10克,白蔻5克。固氣、祛風、清熱、止痛。主治風熱肩背痛,小便數少。【現代用量】:柴胡10克,升麻10克,黃耆20克,防風10克,羌活10克,陳皮10克,人參10克,甘草10克...
止痛如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啟玄》卷十二。具有祛風清熱,行氣利濕,潤腸通便之功效。主治痔瘡。歌訣 止痛如神秦艽桃,蒼防柏歸檳皂角;澤瀉大黃熟加入,痔瘡腫脹痛癢療。組成 秦艽(去苗)、桃仁(去尖皮,另研)、皂角子(燒存性,研)各一錢,蒼朮(泔浸,炒)、防風各七分,黃柏(酒洗)五分,當歸尾(...
三陽湯 山羊角湯 川芎茶調 散 加味四物湯 奪命丹 芎芷石膏湯 乳香散 複方地甲蝟蟲湯 活血止痛湯 荊防靈仙散 追風散 順氣和中湯 家秘芎歸湯 通天散 通 竅活血湯 救腦湯 清上蠲痛湯 薤根丸 麝 香茶芽散 面頰痛 面痛一號方 面痛二號方 面痛三號方 面痛四號方 清熱祛風湯 眼痛 八寶眼藥 生地黃...
抽風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秘傳眼科龍木論》卷四。主治雞冠蜆肉外障。組成 防風二兩,大黃、細辛、桔梗各一兩,黑參、黃芩、芒消、車前子各一兩半。用法 上為末。每服一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食後溫服。主治 雞冠蜆肉外障。方義 方中桔梗、細辛、防風祛風通絡以散結滯;黃芩、黑參清熱養陰,防止...
防風黃芩二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具有祛風清熱,養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妊娠腸風下血。組成 防風3g,黃芩9g。用法用量 熱服。製法 上藥煎至200ml,去滓,入阿膠15g。功用 祛風清熱,養血止血。主治 妊娠腸風下血。文獻摘要 《陳素庵婦科補解》:“防風黃芩二物湯:防風一兩,黃芩三兩。
敗毒加黃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集解》。具有解表,清熱,祛風之功效。主治瘟病,不惡風寒而渴。組成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黃芩、桔梗、枳殼、人參、茯苓、甘草。用法用量 《醫林繩墨大全》本方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黃芩、枳殼、桔梗、茯苓、人參(不可即用)各七分,甘草三分,生薑...
四紫湯中紫草片味苦性寒,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消斑,為清血分之熱而消斑之良藥;方解 紫浮萍味辛性寒,善祛風解表,兼能止癢發汗;紫地丁、紫天葵共達清熱解毒之功。四藥配伍 涼血消風、清熱解毒,消斑止癢。風熱蘊膚型加防風、荊芥、蟬蛻、薄荷;風熱血燥型加生地、丹皮、白芍、水牛角、何首烏;如熱毒熾盛可加...
銀翹公英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江西中醫藥》。具有祛風清熱解毒,退翳明目之功效。主治角膜潰瘍。中醫辨證為肝經風熱毒邪所致者。組成 銀花10g,連翹10g,蒲公英12g,龍膽草10g,大黃5g,蟬衣5g,菊花10g,青葙子10g,黃連5g,黃芩8g,甘草3g,梔子10g。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同時以1%阿托品散瞳,局部用...
二妙丸加味湯 二妙丸加味湯用於清熱化濕,祛風通絡。主治濕熱流注肌膚。處方 蒼朮30克,黃柏20克,川斷15克,雞血藤25克,雙花25克,板藍根25克,大青葉15克,公英50克,連翹15克,石斛20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
桂枝芍藥知母湯是一種湯藥,該方含麻黃附子湯、芍藥甘草附子湯、甘草附子湯、桂枝加附子湯(去棗)。主要功能是祛風除濕、通陽散寒、佐以清熱。主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者(《金匱要略》)。來源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東漢·張仲景 處方 桂枝12克 芍藥9克 ...
防風散結湯加減 防風散結湯加減,藥品,功能主治祛風清熱,化痰散結。主痰熱阻結。處方 防風8克,白芷10克,前胡10克,黃芩10克,元參12克,花粉10克,陳皮8克,赤芍10克,浙貝母10克,桔梗6克。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化痰散結。主痰熱阻結。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 《中醫眼科學》
給予清熱解毒祛風藥治癒。鄒俊蘭報導:3例新生兒出生後20小時內服較大量人參後,臨床表現出神經系統的高度興奮,如煩躁,哭鬧,不能入睡,甚至抽搐或驚跳,心率顯著減慢和似成人樣的心音改變。搶救後2例治癒,1例死亡。劉鏡如報導:紅參蘆頭提取物,每日服10g,共服291人次,7人次出現噁心,占2%不必治療即緩解。每日給...
功用 清熱除濕止癢。主治 紅斑丘疹期酒渣鼻。出處 陳玉香·地苦白礬湯治紅斑丘疹期酒渣鼻·中國美容醫學,1996,5(3):164 附方3 甘草白礬湯 組成 甘草、白礬。主治 太陰口瘡。出處 《中華醫學大辭典》附方4 蒼耳白礬湯 組成 蒼耳子200g,白礬200g。功用 祛風除濕,通絡消瘡。主治 夏天多發性癤子,亦用於愈...
清熱除濕,宣痹通絡。主治 風濕熱痹,痿證,眩暈麻木。方義 《醫鈔類編》:二活祛風勝濕,兼通關節;防風風藥卒徒,善散太陽風濕;藁本專治太陽寒濕;川芎能升厥陰清氣,上治頭眩;六者辛溫升散,又能解表之藥,使濕從汗出也;蒼朮除濕,二苓、澤瀉滲濕利水,四者使濕從人小便出也;黃芪固表,陳皮利氣,...
何首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瘍醫大全》卷三十五。具有祛風解毒,清熱斂瘡之功效。主治濕熱風毒,遍身膿窠,黃水淋漓,肌肉破爛。組成 何首烏15g,防風、金銀花、荊芥、蒼朮、白鮮皮、苦參、連翹10g,木通、甘草(炙)5g。用法用量 上以燈心為引,水煎服;或為細末,水泛為丸。每服三錢(9g),淡酒送下。功用 ...
消風散,中醫方劑名。為治風劑,具有疏風除濕,清熱養血之功效。主治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雲片斑點,抓破後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蕁麻疹、濕疹、過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屬於風熱或風濕所致者。歌訣 消風止癢祛風濕,木通蒼朮苦參知,荊防...